《陰陽五行思想對生涯規劃的啟示》
蔡元隆
輔仁大學歷史系
陳懿昕
嘉義大學教育系
壹、前言
「迷信」與「科學」都只是一種評價。在失序、多變的現今社會裡,與「迷信」對立的是「科學」。兩者在某些意義上是指一種事實,更在許多場合中,是作為一種評價。而不管其與「科學」對立下,「迷信」卻跟隨著陰陽五行的概念從古自今左右著我們,更對我們的生涯教育帶來很大的影響,而這影響到底多大,以下就由我們來談論之。
貳、陰陽五行緣由
從中國早期的文獻看來,「陰陽」最先是作為自然觀念的表述而出現。許慎《說文解字》中以雲覆日、昜開也等比擬的方式明白的解釋了「陰」與「陽」兩字各代表的意思,而陸續得在《左傳》、《國語》、《詩經》、《老子》、《易經》、《易傳》中論述到陰陽的觀念。而「五行」兩字最初見於經典者,屬《尚書•甘誓》:「有扈氏戚侮五行,怠棄三正」(註解一)。其次為《尚書•洪範》,自此之後洪範的五行思想便紮根於我們的生活中。
陰陽思想自鄒衍以降,經過後學的發揚,到漢代大至方法論與知識論發展完備,當朝代更換時,其理論一定與五行相契合,五行生剋相演,更符應了新的政權的合法性。另一方面陰陽思想也對讖諱預言、災異有所記載,更對「天人相應」的思想有所重大影響。
陰陽五行學說,是用以解釋社會人事。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註解二),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五行學說認為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組成,其間有相生相剋相生相剋、互相牽制兩大定律,當一事物氣數已盡,便會被其他事物取代。以此解釋事物的循環。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
參、陽五行對傳統文化的影響
以下從兩個論點來探討陰陽五行對傳統文化的關係:第一個觀點是以「宿命論」的觀點出發,其理論強調:「一命、二運、三風水」,說明了命運學與風水學是會受環境、生活所影響而有所轉變,從小孩子的命名、滿歲的抓週、生辰八字的推算、行事吉兇的占卜、婚喪喜事的安排等,生活中的食、衣、住、行,無一不能做生涯規劃,無一不能卜算推演。由此可見陰陽五行的觀念以深植我們腦海裡,而當其面對「科學」的挑戰時,往往卻能自圓其說,部份與「科學」妥協。
另一個觀點從「命運論」提到:「運命而生、轉命而行」的運命學,東方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相對於西方生涯規劃觀念之特質論與類型論之實用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傳統的人格組合(註解三);東方「成、住、壞、空」人生哲學意境的不同境界,相對於西方生涯發展論之「成長、試探、建立、保持、衰退」的各個不同的階段在不知不覺中深植國人日常生活之中,提供我們在人生哲學、生命教育、生涯規劃、社會觀、世界觀、宇宙觀的解釋架構與實踐方法。
根據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二期第五次的調查中(註解四),發現百分之56.8的人回答相信,百分之12.8的人回答不相信,卻有百分之30.4的人回答不知道。經過交叉分析後,發現同樣也是教育程度愈高者相信的程度愈高。又在第三期第五次中問:「您相信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嗎?」問到:「修行可以增強個人自身的能量。您相信嗎?」(註解五)百分之55.9的人回答相信,百分之24.1的人回答不相信,但有百分之20.1的人回答不知道。經過交叉分析後,發現教育程度愈高者相信的程度愈高。這樣結論來講不正也是証明了第一段所提「科學」與「迷信」的部份契合與妥協嗎?
從上述的研究中我們明顯的看出中國人從古自今,歷經那麼多的朝代更替,有大倡之時亦有打抑之時,但陰陽五行的觀念卻深植在我們傳統中國人心中,不管是命理、風水、改運等符應了陰陽五行所引帶出來的哲學思想,確時值得我們好好探討。
肆、如何藉著陰陽五行思想實踐生涯規劃理念?
五行教育不是一時之學,也不是單一的專業學科,而是我們中國的老祖先經過了數千萬年來生活智慧、生活科技的結晶,它就像是一門融合多方智慧去無存菁的一門綜合智慧。因陰陽五行是一向被天地人三合一之學,它不像一般的自然科學或人文科學中的每一個學科是獨立的,學科學的就只精通法科學,學歷史的就只精通歷史,而獨尊於專門學科中被稱為專家、學者,甚至是教授。在專門領域中是個天才,但在生活上常才被引譽為生活上的白痴,什麼都不懂。例如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鬧過一個笑話(註解六),就是養著兩隻貓,它為了讓大貓跟小貓進出方便,而在門下挖了兩個一大一小的洞方便讓貓進出,就心理學上來講愛因斯坦犯了功能固著的錯誤,他在科學上是巨人,但在生活上是侏儒,這是何等的諷刺呢?
而由此故事可說明我們做學問或是規劃人生,應該把我們的視野以及心胸放寬、放大、放遠,正如古人所說:「鑑古而知今」而五行之學與普通之學問所不同的地方,是它不是一時之學,而它也不是由一個人的發明或由一個人的著作所完成的,它是經由我們的老祖宗上萬年的代代累積及代代改良所形成的一個總體學術。俗語說:「笨的人是等待機會,聰明的人是為機會作準備」。這句話就是要教我們對未來的加以觀察預測、分析、學習規劃,而這些東西、這些學問並不是你一個人一下子就有辦法去瞭解、體會的,而必須透過老祖宗的經驗法則,以及五術之學來加以應用,故今天五行之學最可貴的地方,是它精華了千萬年的老祖宗之經驗法則,如果我們能夠學習到老祖宗的生活上的智慧以及老祖宗的生命科技,來做為我們人生中的生涯導引,將它們的經驗法則以及生活的智慧和生命的科技,吸收到我們的大腦去,變成我們的生活常識。
讖諱與災異是陰陽五行中兩個很重要的觀念,張衡云:「立於言前,有微於後,謂之讖。」(註解七)相同的,人在對自己人生涯規劃也同樣有着這道理的存在。先從一個人的身體健康談起,因為健康是一個人生開端的起點,身體為人的根本,俗云:「英雄好漢也怕病來磨」,所謂的生涯規劃、財富的創造、科學的進步與成就,都是為了人,因此如果沒人,一切就是等於零,故古人言:「先安身而後,才能立命。」另外俗話說的好:「人的肝若是好的,人生是彩色的;人得肝若是不好,人生是黑白的。」當身體過度疲勞時,生理與心理的機能就會表現出快要生病或負荷不了的徵兆,例如快感冒了就會出現流鼻水、喉嚨痛癢、整個人整天恍神,這時健康就亮起了紅燈。而在對自我的生涯規劃中何嘗也不是另類的一種說法呢?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當然在人生的旅途中,多多少少會遇到挫折,但事出有必有因,例如在公司與老闆的衝突、學生與老師的不合、男女朋友間的吵架等,種種的一切一定都會有預兆而非憑空而來,但現代的社會中由於過的匆促、壓力過大,往往我們在挫折容忍力(AQ) (註解八)、情緒管理(EQ) (註解九)上往往都會產生失控,導致自殺事件頻傳,但是這樣的作法就能解決一切了嗎?這樣的人生值得嗎?
在陰陽五行的觀念中我們知道了,災異的來臨,事出必有因,在這樣的哲學觀點下,我們從陰陽五行學說中要學習的是從小事情中去預防大事件的暴發,而人生也是如此要有作很準備迎接挑戰的態度,因為笨的人是等待機會,聰明的人是為機會作準備如有句成語說:「有備無患」。論語日:「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而豫就是準備學習,所謂準備學習就是要儲備生涯或生命的能量,比如有一個人對做導遊很有興趣,但是本身並沒有做好、或準備好做導遊所應俱備的條件,比如說是講英文、日文等等各方面所需要的基本條件都不會,那你如何做一個稱職的導遊呢?
伍、後現代生涯哲學觀對陰陽五行的反動
自鄒衍明天文、談天道,以說明人世之一切皆受陰陽五行之支配,人人皆應當敬天法天。天人思想更以「陰陽」觀來解釋天意,且強調人不可離開天,一切都要規則和規律,因為要遵守著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陰陽五行觀點,一切都是線性的,不可逆性的、權威性的,這一切的觀點在後現代、失序、多元的社會裡是很難會被接受的,難道人一生下來的命格都成定局了嗎?難道一個人的學習歷程只能從小學習到老,如果遇到中年失業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在馬蒂•迪特瓦所寫的《C型人生》書中,他提到在現在知識經濟(knowledge economy)的社會裡,線性與有規則的人生規劃已不在完全適用,因為他認為人就像是一個C字,可作循環,隨時可以重頭開始,例如前幾年經濟不景氣,台灣的小型企業紛紛擋不住經濟低迷的這股旋風,而紛紛被撂倒,導致自殺人口大增,想想這一切有必要尋短嗎?為何不能東山再起?一時的失敗並不代表一輩子的失敗。另外終身教育業是一個例子,並非人離開學校後就不在需要充電與獲取新知,這樣是不夠的,而C型人生的概念正是告訴著我們,學無止盡,並非就要按著陰陽五行的觀念全聽上天的安排與規範,因為就像是十七世紀哲學兼科學家Pascal所講的一句名言「人只不過是一枝會思考的蘆葦」(註解十),因為人有理性、智慧,會思考所以將不在被上天所控制住。
從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陰陽五行觀點似乎是種權力的符應,它符應了既利益者或特權階級,從史料中也不難證明這樣的說法,但在我們生涯規劃中遇到了困難就真的要順應它嗎?沒有辦法自己作主嗎?就我而言,人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他必須做一個無法取代的自我,面對問題要找出困難所在,要存著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懷疑精神(註解十一),而非解讀為上天的安排,告訴自己該去服從,而是要克服這一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線性觀點。因為自己的命的貴賤是自己生活動向:古人言:「落土時八字命」「命帶入骨,先削,削不落」但一個人能不能貴,能不能富,是富貴或是貧賤,仍就是由自己來決定,比如自己的命很好,有七、八兩重,但只是好吃懶做,當然就不能富,比如你的命從小家庭環境並不好,但你很認真的去打拚、奮鬥終究自己還是會成功的,如明太祖朱洪武、漢高祖劉邦、蔣介石、毛澤東、李登輝、陳水扁出身都是普通平民,陳水扁他知道五十年後的他會是台灣的總統嗎?如果當時陳水扁知道自己會當總統而好吃懶做,想想現在在台灣歷史中會有他的足跡嗎?
陸、註解
1、《古今辨》,第五冊,梁啟超撰〈陰陽五行之來歷〉,頁350,梁啟超指出,後世注家多指五行為金木水火土,三正為建子、建丑、建寅。但子丑寅三正分配夏商周。〈甘誓〉為夏書,未有子丑二建,何云得三正。故應解為威侮五種應行之道,怠氣三種正義。至於五和三的數字由未而來,則是不可考。
2、鄺芷人,《陰陽五行及其體系》,頁46,五行相生並不一定是由董仲舒最先提出,但相較於劉向,董仲舒在年代上還是比較早的,另外與鄒衍相比,鄒衍只有五行相剋的思想,並沒有五行相生的論點。
3、以上實用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傳統的人格組合等六種模式取自美國大學John
Hopkin大學John Holland教授在1985年所設計的六角型模式。
4、「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二期五次
題目 教育程度 |
您相信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嗎? |
||||
相信 |
不知道 |
相信 |
統計 |
||
國小及以上 |
個數 |
293 |
259 |
85 |
637 |
百分比 |
46.0% |
40.7% |
13.3% |
100.0% |
|
國初中 |
個數 |
169 |
82 |
41 |
292 |
百分比 |
57.9% |
28.1% |
14.0% |
100.0% |
|
高中職 |
個數 |
323 |
142 |
62 |
527 |
百分比 |
61.3% |
26.9% |
11.8% |
100.0% |
|
專科 |
個數 |
136 |
46 |
25 |
207 |
百分比 |
65.7% |
22.2% |
12.1% |
100.0% |
|
大學以上 |
個數 |
134 |
37 |
25 |
196 |
百分比 |
68.4% |
18.9% |
12.8% |
100.0% |
|
|
總計 |
1055 |
566 |
238 |
1859 |
百分比 |
56.8% |
30.4% |
12.8% |
100.0% |
卡方=61.261 自由度=8 p值= .000
5、「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二期五次
題目 教育程度 |
您相信個人命運可透過自己修行改變嗎? |
||||
相信 |
不知道 |
相信 |
統計 |
||
國小及以上 |
個數 |
202 |
83 |
152 |
437 |
百分比 |
46.2% |
19.0% |
34.8% |
100.0% |
|
國初中 |
個數 |
134 |
45 |
103 |
282 |
百分比 |
47.5% |
16.0% |
36.5% |
100.0% |
|
高中職 |
個數 |
334 |
52 |
219 |
605 |
百分比 |
55.2% |
8.6% |
36.2% |
100.0% |
|
專科 |
個數 |
187 |
21 |
93 |
301 |
百分比 |
62.1% |
7.0% |
30.9% |
100.0% |
|
大學以上 |
個數 |
184 |
20 |
83 |
287 |
百分比 |
64.1% |
7.0% |
28.9% |
100.0% |
|
|
總計 |
1041 |
221 |
650 |
1912 |
百分比 |
54.4% |
11.6% |
34.0% |
100.0% |
卡方=61.573 自由度=8 p值= .000
6、出自《愛因斯坦 : 劃時代的科學巨人》,張武著,2000年。頁145-155。
7、出自《後漢書•張衡傳》。
8、AQ,中文名為逆境商數,全名為Adversity Quotient,係指一個人面對逆境或困難時所展現的處理能力。是由史托茲(P.
G. Stoltz) 提出的一詞。
9、EQ,中文名為情緒商數,全名為Emotional
Intelligence,係指一個體有效調適身心激動狀態的能力。此詞彙由沙洛維所創,而有D. Goleman廣汎引用之。
10、在十七世紀科學革命的年代,人們知道到了自己的存在的渺小但又知道自己不在屬於宇宙的天體所創,哲學兼科學家Pascal所講的一句名言「人只不過是一枝會思考的蘆葦」,說明了人是跟蘆葦一樣的軟弱但是因為有理性、會思考所以能改變、克服一切事物。
11、笛卡爾的名言:「我思,故我在」。係指除了本身的存在是不容懷疑的,對於一切事物都要抱著懷疑的態度,因為人有理性、會思考,所以知道自己的存在是存在的。
參考書目
陳福濱、葉海煙、鄭基良編著(1994),《現代生活哲學,友信印刷有限公司。
蕭漢明(1998),《陰陽大化與人生》,廣東人民出版社。
謝松齡(1989),《天人象:陰陽五行學說史導論》,文化哲學叢書。
安平譯(2000),《五行人生:黃帝》,正展。
鄺芷人(1988),《陰陽五行與其體系》,文津。
趙戴光著(1999),《中國古代自然哲學與科學思想》,湖南人民出版社。
景耀山(1979),《陰陽觀與人生》,光啟文化。
瞿海源(1993),《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研究彙刊》第三卷第二期術數〈巫術與宗教行為的變遷與變異〉,p125-143。
Maddy Dychtwald著,陳正芬譯(2003),《C型人生:事業、愛情、家庭、娛樂、學習、健康的未來商機》,商智文化。
Kathryn D. Cramer著,陳澄和譯(1994),《如何重建人生:變驚與挫折之後》時報出版。
Al Siebert著,林憲正譯(1999),《克服人生逆境─實用篇》,新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