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少年小說的定義及功能

吳佳盈

民雄農工教師

 

前言

    少年小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它代表著兒童期跨越到成人期的一座橋樑,正如高爾基所述:「每一本書就像階梯的一小級,每攀登一級,我就越脫離動物走向人-走到更美好的生活理想,到達對於生活的渴望。」,書籍對於高爾基而言,就像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般,它的內容隨著時代的演變有多樣化的主題,除了傳達家庭關係、校園生活、社會現象等等,更能提供孩子不一樣的思考空間,在進入社會之前,孩子是需要引導和說明的,因為他們將步入成人世界裡「書的叢林」,會面臨各種誘惑,因此要如何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陪伴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是少年小說所擔負的責任。

    少年小說屬於兒童文學中的支流。它的文字較其他文類更為細膩,人物及情節安排也較為曲折複雜,甚至可以加上科幻冒險、偵探推理的表現手法,文體的包容性更為多元,為了讓讀者對於少年小說的界定有更一步的認識,以下筆者將簡單地陳述對於少年小說的定義及功能。

 

少年小說的定義

  各種不同年齡的兒童,對語言文字有著不同的理解能力,從學前階段的幼兒到初中的學生,他們的理解能力是逐步地提升的,因此語言的呈現應是由易而難、由簡單而繁複的。對於「少年」的定位,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討論之。

一、由認知發展程度來區分

    Piaget的認識發展論來看,人類自出生至青少年期認知發展過程是在連續中呈現出階段性的重要特徵,這四個階段分別為(引自張春興,民86):感覺動作期(0∼2歲)、前運思期(2∼7歲)、具體運思期(7∼11歲)、形式運思期(11歲以上),因此11歲以上的孩子,他們的認知發展程度已可以逐漸作抽象思維、並能用合於形式邏輯的能力來推理問題,而閱讀少年小說的讀者也正需要此種抽象推理的能力,來理解文本的內容。日本教育心理學家阪本一郎將兒童身心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引自許義宗,民78):故事期(46歲)、寓言期(68)、童話期(810歲)、小說期(1015歲),處在小說期的兒童可以閱讀描繪現實社會的小說,他們要開始學習辨別是非善惡,因此必須給予符合他們心智的少年小說。任大霖指出(76)作者在創作兒童小說時,所考慮的主要是如何適合少年兒童的理解能力、閱讀愛好、心理特點,使他們喜聞樂見,對他們的成長有助益。這說明了少年小說的寫作需呼應少年兒童的閱讀能力,並對他們的成長有幫助。

 

二、由身心發展的特點來區分

    由生理發展而言,「兒童」與「少年」的差異大多以青春期第二性徵出現來分際,平均年齡男生為10.2 ~ 12.5歲,女生為9.5 ~ 10.5歲,但生理年齡的成熟並不代表心裡年齡的成熟,故如配合他們的身心特徵及對文學的需求,可分為四個階段來述說:嬰兒期(出生至三足歲)、幼童期(三至六歲)、兒童期(六至十一歲)、少年期(十一至十五歲)。少年期的孩子多半過著團體的學習生活,生活經驗更為豐富,對人的世界發生興趣,道德和理想也逐步形成中,他們往往會以某些具體人物形象或個性、氣質,作為模仿或學習的榜樣。這樣的特質相近於兒童心理學家K.D. Cather(故事教育論)的說法,他描寫兒童自誕生到成熟有幾個決定趣味傾向的心理發展,其中第三個階段:1012歲(勇力讚揚時期)、第四個階段:12歲以上(傳奇趣味時期),皆表現出孩子會喜歡閱讀少年小說的探險故事,如湯姆歷險記、魯賓遜漂流記,他們會產生對英雄式人物的崇拜,並開始對異性產生好奇與戀慕情節。

 

三、由學齡的觀點來區分

    大多數學者(傅林統,民79;祝士媛,民78四川少年兒童編輯組,民79;林正華,民80;趙天儀,民89;李潼,民88;張清榮,民81)都認為少年小說的讀者應是「國小高年級至國中階段」的學齡學生,亦即指「1015歲的少年」,此種說法也與柯爾(L. Cole)的分期大致相同:

 

 

區分

年齡

相當學制

1

嬰兒期

01

 

2

兒童前期

25

幼稚園

3

兒童中期

69

小學前半

4

兒童後期

1012

小學後半

5

青年前期

1315

初級中學

6

青年中期

1618

高級中學

7

青年後期

1921

大學

 

四、由小說內涵來區分

    少年小說既是小說的一環,那麼它將具備小說的三大要素。小說的重要元素可分為三者:主題、人物、故事(林文寶,民79)。林良指出少年小說應具備適合少年身心發展的主題。張子樟更認為不論少年小說如何分類,它的主題永遠是啟蒙與成長,一部好的少年小說,應具備明辨是非善惡的特質。吳鼎提出了積極的看法,他認為少年小說不能脫離「真善美」的主旨,否則便失去了兒童文學的意義。另外,在人物方面的選用,少年小說中的主角應是他們本身或是他們所熟悉的人物,洪文瓊指出,若以少年所熟悉的同儕人物或是景仰人物當作主角,能夠讓他們有同體的歸屬感,使他們產生認同並進行自我統整。因此,配合著主題、人物,接下來就是經由故事將之串聯起來。林文寶(79)指出故事包含開頭、結尾和高潮,能使大多數人感興趣的事件。因此,我們可以簡單地歸納出少年小說應有的內涵:少年小說的主題可以是多元的,但須符合少年的閱讀心理歷程,並且具備著明辨善惡、求真求美的特質,故事的情節編排必須是有趣的、能引起少年的閱讀慾望,故事中的人物應是少年所熟悉的對象,讓他們可以從書中人物的行為舉止中得到某種啟發,間接地習得成長中所會面臨到的困難與衝突,避免不必要的障礙。

    綜上所述,歸結大部分學者的共同看法,少年小說中的「少年」為1015歲,國小高年級至國中階段的讀者群。小說所呈現的內容,是符合少年心理、生理發展需求,並且能幫助少年明辨是非與善惡,讓他們能從閱讀的經驗中,得到啟蒙與成長。

 

少年小說的功能

   「少年、青少年時期」,心理學家稱之為「人生的狂飆期」,這個階段最明顯的特徵是孩子對父母的依賴降低了,他們要求更多的自主空間,傾向與同儕之間的相處,為了表現自己長大,常有反抗及叛逆性的行為出現。施常花(民77)也認為少年充滿著破壞性的情緒,如果能在此時提供適切的文學作品,進而發揮指導的功效,就能達成認同、察覺與淨化的作用。吳鼎(民69)認為小說在兒童文學中是佔著重要位置的,它和其他文類一樣,能夠增進兒童的智慧,啟發兒童的思考,補充兒童的想像力(中略),發展兒童自動閱讀的習慣,在教育上有其重要的作用。

    林文寶(民76)認為少年小說是帶領著青少年走向成人世界的啟蒙導師,少年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與他們心目中理想的人接近,接受經驗豐富者的指點,使他們獲得智慧,並能自在地度過此時期。此項說法又呼應了四川少年兒童編輯組,他們認為少年小說扮演著「生活教科書」的作用,他們能培養少年兒童高尚的思想品德、優美的情操,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

    下列筆者參考多種學者說法,將少年小說的功能逐一敘述:

一、啟蒙成長

施常花指出,少年作品具有高度的教育心理療效功能。少年能藉著小說的欣

賞與對人物的認同,間接地對他們的身心能產生正面的影響。因此就如同張清榮所說的,少年小說肩負著幾種任務:(一)展示人生真相(二)堅信邪不勝正(三)成功應流血流汗(四)民胞物與的精神。作品能夠描繪出少年對於往後人生面臨的挫折與挑戰,藉由作品人物的展現,帶給他們猶如親身經驗一般的提醒,使他們在真實生活中能時時自我探索、自我反省,獲得啟蒙成長的正面作用。

二、增進知識

少年小說不若百科全書般令人感到生硬且不容易親近。在小說的背後,它往

往能利用主題與故事的情節,帶給讀者心靈上的享受外,還能在潛移默化之中讓讀者吸收到知識,例如想要介紹環保生態的知識,「我愛綠蠵龜」中,除了能傳達環保生態意識外,還能培養少年的人文關懷。「小英雄與老郵差」中,藉著小英雄的眼中敘述了中國抗日戰爭的過程,搭配著老郵差眼中時代的縮影,交織成歷史的背景。因此少年小說也具備著傳承文化、解讀社會的功能。

三、娛樂趣味

兒童文學製作的理論在於「遊戲的情趣」(林文寶,民79)。在孩子成長的過

程中,遊戲幾乎是促成他們學習的一切動力,少年小說也具備著此種功能。對於青少年來說,要他們主動地親近一項事物,必定是這項事物能帶給他們無窮的樂趣才行。以現在青少年所熱中的奇幻冒險小說而言,豐富精采的內容吸引了他們的目光,讓他們能暫時逃脫於現實世界中的壓力,徜徉在文字的魔力裡頭。因此一部好的少年小說一定是孩子願意接近的,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抒發情感、放鬆心情的一項工具。

四、提升審美能力

少年小說是藝術創作的一部份,郎格(Konrad Lange 1855-1921)認為「遊

戲是孩提時代的藝術,而藝術是形式成熟的遊戲」。閱讀少年小說的同時,其實也是另一種藝術的洗禮。如前所述,少年小說具備著啟蒙成長的功能,好的小說能讓孩子在閱讀過程中,發現人性美好的一面,並從作家鋪成文字的內容中,體會文學的美感,提升對美的鑑賞能力,進而能將此種能力應用到其他方面。

 

結語

    在媒體充斥的年代裡,處處充滿著誘惑青少年的陷阱,而這段時期又是他們情緒發展最不穩定的時期,正如Erikon心理社會發展論中,他們面臨了自我統合與角色混亂的衝突中,此時陪伴一旁的家長或是老師們,如果能適當地應用少年小說作為輔助的工具,彌補世代之間差距的橋樑,進而讓他們在閱讀的歷程中,找到作品中的自我形象、從而肯定自己,跨越成長的危機。

 

參考書目

吳鼎(1980)。兒童文學研究。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林良(1986)。淺語的藝術。國語日報出版社。

葉詠琍(1986)。兒童文學。台北:東大圖書。

林文寶(1987)。兒童文學故事體理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文寶編(1989)。兒童文學論述選集。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祝士媛(1989)。兒童文學。台北:新學識。

浦漫汀 (1990)。兒童文學概論。成都市 :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

呂芊霈(1990)。台灣近十年來少年小說主題之研究-以台灣省兒童文學創作獎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

林政華(1991)。兒童少年文學。台北:富春文化。

張清榮(1991)。兒童文學創作論。台北:富春文化。

傅林統(1992)。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台北:富春文化。

傅林統(1994)。少年小說初探。台北:富春文化。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任大霖(1998)。兒童小說創作論。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

施常花(1998)。台灣地區兒童文學作品對讀書治療適切的研究。台南:復文。

張子樟(1999)。少年小說大家讀-啟蒙與成長的探索。台北:天衛文化公司。

李潼(1999b)。少年小說創作坊-李潼答客問。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林文寶編(2002)。少年文學天地寬。台北:九歌出版社。

陳秋錦(2002)。。論李潼少年小說的人物刻畫--以《博士.布都與我》、《少年噶瑪蘭》和《我們的秘魔岩》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

郭雅玲(2004)。少年小說鑑賞之研究-以李潼得獎中長篇少年小說為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