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來看生命教育
楊蘭映
南華教社所
前言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是由美國作家米奇.艾爾邦的作品,它是一本探討生死議題的書籍,印象中大部分與生死有關的書籍,似乎都蠻無聊且嚴肅的,但是這本卻打翻以往對生死書籍的刻版印象,看完之後會令人有很深的感觸且愛不釋手一看再看,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內文
這本書主要是再講一位老師得到了不治之症,但是臨走之前,仍然希望把有用的人生哲學傳遞給其他的人,這本書主要可分為十四堂課:
第一堂課、我們談論這個世界
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
人是不可能離開人群而獨立生活的,人與人之間若要相處的愉快,一定要懂得學會付出愛與接受愛的道理,許多人常常因為被ㄧ些不好的人或不善的事給欺騙後,便開始武裝、冷漠自己,不再相信這個世界的溫暖,也不願意再接受與付出。
卡爾馬林傑說:「愛能治癒人心,只要你能付出愛與接受愛」,事實上,當我們被欺騙或被傷害時,如果能夠以寬恕的心,接受與付出更多的愛,那愛ㄧ定可以讓我們的傷口漸漸癒合。
第二堂課、自憐自哀的善用
只能花幾分鐘自卑自嘆,然後就迎向這一天
近年來由於社會的變遷、時代的進步,父母生的孩子越來越少,所以每個孩子都快變成溫室中的花朵,一遇到挫折時就容易逃避、焦慮,甚至得到憂鬱症,最後選擇自殺。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些人遇到挫折時,很快的就能從挫折中站起來,勇往直前不放棄,但是也有些人遇到挫折後,便選擇了自暴自棄怨天尤人放棄自己。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遇到挫折是件好事還是件壞事,全都看自己選擇怎樣的態度去面對,孟子曾經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當我們
遇到挫折時,傷心難過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傷心難過之後,就應該趕快打起精神重新振作,這才是解決困難有效之道。
第三堂課、你的遺憾是什麼
我們的生命都需要良師指導
人生的旅途上或多或少都會有ㄧ些沒做好或是沒做到的事情,有時錯過了當下,事後想要再去彌補時,就已經無法挽救了,然後心中便多了ㄧ道叫做遺憾的傷口。
在優秀是教出來的第五十一條法則上面說:「別讓將來有遺憾,想做什麼就竭盡所能去實現」,因此,當自己有任何想要去做的事情,只要不是件傷天害理的事,都應該趁有能力去實踐時,把握當下努力去做好,時間稍縱即逝,只有懂得把握每個時機,不讓機運輕易流失,盡力去做好每件該做的事,相信即使結局是失敗的,也不會在心中留下後悔的疤痕。
第四堂課、學會死亡,才能學會活著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會死,但沒有人把這當真
翻開報章雜誌,經常看到有人因為一時的挫折而想不開,選擇死亡一路來逃避現實,其實是人都難逃一死,但是死有輕淤鴻毛也有重於泰山的價值,如果連死亡都不害怕了,為何不鼓起勇氣面對現實解決困難,所以如果我們能瞭解死亡的價值,那我們就會懂得如何去珍惜生命的可貴。
第五堂課、我們談家庭
不相愛,既如死滅
古人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由此可見家庭的重要性,尤其當我們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只要有家人在我們身旁陪伴著、支持著我們,我們就有勇氣重新站起來。
世界上許多的情感都會變,但是家人的愛是天性,很難刻意去阻止或改變,當我們深愛的家人在我們身邊時,我們就應該好好的去珍惜,不要等到家人離我們遠去時,我們才感到遺憾或後悔,沒有享受到該有的天倫之樂。
第六堂課、感情與執著
不要執著於萬事萬物,因為萬事萬物均無常
「執著」是件好事也是件不好事,當面對一件對的事情時,執著當然是件好事,可是面對一件錯的事情時,執著便是件不好的事,當我們遇到到不好的事情時,只有我們自己願意放下,我們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第七堂課、擁抱衰老
年老並不只是衰老
俗語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又說「薑是老的辣」,可見年老並非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它反而是一種歲月累積而成的經驗及智慧,很多人都常常會覺得年老是一件可怕的事,但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一個循環過程,如果我們能認清這個事實,用心擁抱由年輕到衰老的過程,即使外在的容貌以及身材已完全變形走樣了,但是心靈仍然會是保持年輕且愉快的。
第八堂課、金錢無法代替溫柔
不吝將自己擁有的東西與人分享
現代人常說:「笑貧不笑娼」,可見有錢對現代人而言,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雖然沒錢是不能,可是錢真的不是萬能,比方說真心的親情、友情或愛情,都不是錢可買到的,所以我們可以去追求更高品質的物慾生活,但不該把它當成人生唯一目標,畢竟錢財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也帶不去,賺在多也不會有滿足的時候,唯有珍貴的情愛才能令心靈時常感到富足。
第九堂課、愛
愛讓你活在人間
當我們活在人世間時,對身邊的親近的人付出的愛越多,我們就能得到更多愛的回報,即使有一天我們離開了我們自己親愛的人,他們也不會感到寂寞,因為我們的愛會在他們的心中一直溫暖著他們,這就是愛的力量。
第十堂課、婚姻
相信婚姻的重要性
「一夜夫妻百世恩」,夫妻最重要的相處之道就是要懂得尊重、包容及坦誠,聖經上曾經說:「上帝只創造男人,但是因為怕男人太孤單,就拿了男人胸前的一根助骨化成女人,從此,男人便要再茫茫人海中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一根助骨」,可見婚姻的重要性,唯有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另一半,步入婚姻的禮堂,才能造就一個完整的人。
第十一堂課、不要被文化所騙
每個社會都有自己的問題
由於時代的進步,現今的文化思想以和傳統社會大不相同,現代的人最大的通病就是短視近利,有時甚至為了個人利益不擇手段,使得社會風氣越來越敗壞,因此我們應該重新檢討並改進這樣的文化,且培養自己判斷是非的能力,做自己認為對的及該做的事情,不應該盲目的跟從大眾的想法及行為,被社會的慣有文化所左右,這樣才能真正掌握屬於自己的人生。
第十二堂課、寬恕
在你死前寬恕自己,然後寬恕別人
我們常常為了一點小事情,而和別人產生爭執,嚴重時甚至從此形同陌路不相往來,這是件很可惜的事,而且在錯誤發生的當時,如果沒有盡快解決,這個錯誤就很可能成為一輩子的包袱,即使事後想再彌補,都不免會留下陰影,因此當我們與別人產生磨擦時,要避免在當下與人繼續與人爭執,應該想辦法讓雙方彼此冷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只要雙方各讓一步,很多事情便可以迎刃而解,否則始終不肯原諒對方,不僅是在懲罰對方,其實也是在懲罰自己。
第十三堂課、如何設計完美的一天
死亡結束的是生命,不是關係
其實平凡就是一種完美,只要能與愛自己和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度過,善用每個時間和機會,都是完美的一天。
第十四堂課、我們說再見
有時候當你就要失去某人,你會緊守著一些習慣不放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離別是一件令人感到悲傷的事情,因此我們能和親友在一起時,一定要珍惜彼此所擁有的時光,這樣分離時,才能有足夠美好的回憶去想念對方。
小結
這本書的內容教導我們如何重視生命,以及在生命過程中許多我們應該重視的小課題,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認真的去渡過生命中的每一天,並且珍惜跟關懷自己身邊周遭的親友,因為我們隨時都有可能會分離或死亡,如果等到分離時才感到後悔,沒有好好珍惜與親友所擁有的美好時光,那就太令人遺憾了。
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白白的來人世間一遭又白白的離開人世間,如果我們懂得在有生之年,做許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那麼即使將來有一天我們死了,我們也會永遠存活在別人心中。
參考書目
Mitch Albom著,白裕承議(1998)。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台北:大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