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資源管理內涵應用於家庭中
-健康生活方式改善方案
林淑錦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所
家庭資源管理是對家庭生活中有關的人、事、物加以治理及約束(魏秀珍,2001),其目的是幫助家庭善用有限資源,實現家庭重要的生活目標及價值(高淑清,2000)。在家庭資源管理之內涵方面,是為了解有關可提高金錢、時間、物質、精力,以及家人滿意度的價值、目標、態度和人力、經濟、環境和管理策略的意義。而家庭資源管理的種類可分為人力、物力
(Deacon & Firebaugh, 1988),及經濟與非經濟的資源等( Swanson, 1981)。本方案將以人力部份做探討,主要著重於家人健康生活部份的計劃,期望家人能培養健康生活模式,為健康打下基礎。
國人因經濟成長、教育程度提高及醫療科技進步,使得人類平均壽命延長。雖然如此,但從每年十大死因中可以發現大部份死亡原因為慢性病(衛生署,2004),在許多相關研究中,可以發現慢性病與個人的生活型態有密切相關,例如飲食習慣、運動、肥胖等有密切相關。影響人類健康的因素中以生活型態為最重要,其中不良的生活型態是造成許多慢性病的主因之一(李蘭,1991)。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飲食方式、規律運動、休閒活動、安全的生活及定期的健康檢查。
李蘭和陳富莉(1998)指出良好的健康促進行為有賴於早年生活習慣的養成,故個人在少年時代就該負起健康促進的責任,而欲幫助個人達到生活習慣的建立,有賴於個人健康意識的喚醒,改變個人的行為方式,創造良好生活習慣的環境等多重策略的運用。個人的生活習慣是奠基於幼年時期的行為方式,一旦成為習慣,要改變是相當不易(鄭雪霏、劉俊昌、黃雅文、黃亦清,1996)。再者,生命早期的階段的學習,家庭是非常重要學習場所,對於飲食習慣、生活作習、運動行為及安全生活的概念等,可作為日後成年的生活奠定健康的基礎,而兒童如有健康的信念,也較會為自己的健康行為負責( Bachans & Roberts, 1995 )。家庭與健康的關係受到家庭成員間對健康的認知與信念影響,尤其,家庭成員的日常生活,例如:飲食、運動的習慣時常影響家人健康(高淑芬,2001)。因此,家庭的健康行為對家庭成員的生活方式影響是很深遠的。
Doherty和 Campbell (1988) 將家庭對健康的影響作了詳盡的回顧。有以下的結論:
1.
家庭經由先天或後天的因素,影響身心發展與健康。
2.
家庭影響個人的健康與行為。
3.
家庭關係到個人的健康及疾病行為。
4.
個人的疾病及行為也會影響其他家人。
由此可知,家庭是一個互動且互為影響的系統,要幫助個人,也必須改變家庭成員的互動關係及調適能力著手。
Bandura(1990) 提出健康信念模式(圖一),他認為影響個人會採取預防性的健康行為有三大因素,分別為個人認知、修飾因素及行動之可能性。
個人認知
修飾因素
行動之可能性
對某疾病威脅度的認知
圖一 健康信念模式
Rettig (1986)提出家庭資源管理的決策歷程,有以下幾個步驟:
1.
面對問題
2.
同意去解決問題
3.
討論問題的意義與定義
4.
確認個人需求
5.
協商解決這個爭議
6.
想像和創造令人滿意的選擇結果
7.
同意優先的價值、目標和方向
8.
計畫最先優先的目標和資源調度
9.
貫徹方針與計劃
10. 控制和調整計劃
11. 評估結果
12. 計劃未來
在資源管理方面一共有五點原則,分別為:
1.
了解所擁有的資源情形
2.
根據目標與需求來訂定優先順序
3.
必須要考慮使用資源的機會成本
4.
熟悉資源及其可替代的資源間的轉換
5.
訂定管理資源的計劃
由以上的理論及架構,此方案擬由三大步驟來進行,一為訂定計劃,二為執行,最後為評估,並以某家庭為例。
1.
確認家庭的問題
目標是建立家庭的健康生活方式。首先是觀察前述所包含的健康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飲食方式、規律運動、休閒活動、安全的生活及定期的健康檢查等。在此家庭中小朋友有晚睡的問題,進一步了解原因,除了有學校功課外,還有課外才藝課及補習,佔據不少時間。最後,前述談到家庭習慣對成員的影響這方面,由於這家庭的男主人是從事研究工作,也常常到晚上12點才休息,故這可能也是影響到小孩的生活作習原因之一。
所以,可以歸納幾點影響家庭成員生活方式的原因,包括:
(1). 功課及補習太多
(2). 對疾病的認知不足
(3). 家人生活作習的影響
(4). 父母沒有太堅持對的事情
2.
需求與目標
為了及早培養健康概念,預防睡眠不足引起的頭痛,故訂定以下目標:
(1)
循序漸進的從10:30改成10:00睡覺。
(2)
能自動自發的上床睡覺。
3.
確認資源
由於方案執行者為學校教師,對於健康知識方面頗有概念。另一方面,對於他們所提議的方案執行計劃,家中成員也願意合作,且在一些教育教材資源的獲得也不困難,例如:圖書館、書局、家中電腦與老師的溝通等,各方面都能配合。
1.做決策、計畫
(1)
與家人溝通,大家都願意為此目標配合及努力。
(2)
讓小孩有參與感,讓他感受到此方案進行是有趣有意義的。
(3)
增加小孩對健康及疾病認知,及讓他了解健康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此部份採用兒童繪本、DVD、報章雜誌等方式,親子共讀及共同欣賞討論。
(4)
行為改變部份,運用獎賞鼓勵及懲罰原則。
(5)
有效的運用時間及才藝時間的調整。
(6)
家人配合,在就寢時間關燈,佈置一個睡眠情境。
2.實施
(1) 首先先跟家人溝通,家庭決定要實施一個方案,也與小朋友討論,讓他明聊這樣的做法是為了他的健康而做。根據Bandura的家庭健康信念模式,個人的對行為的改變及可能性是受到健康認知及個人的個別因素交互作用影響。
(2) 增強小孩對疾病的認識的方式,包括:錄影帶、書籍的介紹。此方式為不定期舉行,利用晚上睡眠就寢前或假日時間。
(3) 還有讓小孩了解班上其他同學的生活作習,了解自己跟其他人的差異,故母親與兒子一起想了做問卷的方式,一起設計問卷內容,然後跟導師溝通,請老師利用空閒時間來調查。此外,也與小孩一起設計生活作習的記錄表(附錄二)。
(4) 因老師及班上同學的合作,在有關問卷回收方面很順利,在母親與其小孩合作下,結果做成統計圖(附錄一),小孩也因此發現自己是比班上同學(平均)晚睡。
(5)另外,在家人的配合上,請爸爸在兒子就寢時間,暫時先離開書房,先讓房間熄燈,佈置一個睡眠的環境。
(6) 在課外才藝課的部份,與小孩溝通後,讓他覺得最痛苦及負擔最大的部份,調整為一天。
(7) 最後運用行為改變技巧,例如:口頭稱讚、鼓勵、給予喜愛的文具或玩具等。
在此步驟亦須不斷的溝通回到步驟一去做檢視與修正,根據前面所述的各種方式來實施。運用前面所提到的生活作習記錄表,記錄四個星期,剛開始睡眠情況並無明顯的改善,慢慢地,各種策略齊下,發現有漸漸改善的情形(附錄三),而小朋友及家人也都覺得此活動有意思,而需要家人配合的地方也不多,故為此次方案留下完美的句點。
關於此家庭的生活方式改善方案,個人覺得必須再繼續觀察或記錄,畢竟一個行為的建立培養是需要時間的累積,而全家一起努力為一件事奮鬥時,可以增進家人的凝聚力及感情。此外,小孩可以感受父母對他的關心,這過程,也可徵詢其他兄弟姐妹的意見,採納他們的意見,也讓他們覺得有參與感及成就感,相信對於家庭互動是正面且溫馨的。
中文部份
李蘭(1991)健康行為的概念與研究。中華衛誌,10, 5, 199-211。
李蘭、陳富莉(1998)。美國與歐洲的健康促進概念。健康促進通訊,1, 1-8。
高淑芬(2001)。健康促進的情境與運用。載自高雄醫學大學主編,健康促進與護理(頁109-115)。台北:偉華書局。
高淑清(2000)。美國地區家庭教育有關研究回報。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家庭教育學(頁321-349)。台北:師大書苑。
衛生署 (2004) 民國九十三年台灣地區死亡原因。台北:衛生署。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月1日。網址: http:// www.doh.gov.tw/ statistic/ data。
鄭雪霏、劉俊昌、黃雅文、黃亦清(1996)。健康生活-健康教學的內涵。台北:心理出版社。
魏淑珍(2001)。經營家庭的利器-談家庭生活管理。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家庭生活教育(頁307-333)。台北:師大書苑。
西文部份
Bachanas,
P. J. & Roberts, M. C. (1995). Factors affecting children’s attitudes
toward health care responses to stressful medical procedures. Jour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 20, 261-275.
Bandura,
A. (1990).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the excise of control over AIDS
infection. Evaluation and Program Planning 1990, 13, 937.
Deacon,
R.E. & Friebaugh, F.M. (1988). Family resource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2ed.)
Doherty,
W. J. & Campbell, T. L. (1988). Families and Health. 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
Rettig,
K. D. (1986). Social decision-making.
Service,
Swanson,
B.B. (1981). Introduction to home management.
附錄一 班上同學睡眠時間統計圖
附錄二 睡眠時間記錄表
日期 |
睡眠時間 |
星期一 |
|
星期二 |
|
星期三 |
|
星期四 |
|
星期五 |
|
星期六 |
|
星期日 |
|
附錄三 睡眠時間統計圖
備註: 此圖Y軸中的時間,0代表晚上10點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