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多元文化區塊教育之淺介
程鈺雄 台東大學副教授
程健教 亞洲大學教授
壹、續論
多元文化教育之理念著重在尊重少數族群學習不同的文化,並且能夠欣賞本國的文化,少數族群文化當然也都需要一一探討,讓學生知道多元文化基本概念,然後能將台灣變成一個衛星都會國,躋身為地球村的一員,在我們的老舊觀念需要一點時間來變成真正的實務需求。可是,我們的教育體制並沒有很大的一個影響力常受到政治力介入,影響到客觀的文化價值。特別是城鄉差距,加上東部的原住民部落,現在又加上外籍新娘或是是新世代年輕人不婚少子的觀念,造成我們的文化又變成另一種次文化的形成。
貳、多元文化教育之理念
古代發生過很多的事情,當然這些文化的交流,造成很大的影響。例如中國有三大發明,造紙、羅盤以及火藥,歐洲的文化交流和這三大發明息息相關。蒙古和十字軍東征,就造成東西文化的互相影響,交流之後就產生一個新的文化。如果說沒有東西方的這樣戰爭的話,很多像文字、風俗、歷史的流傳,西方可能倒退好幾年。再藉由國家的傳遞,使得很多戰爭之下讓他們更強,而不是花拳繡腿老是讓人欺負得懦夫。在古代,中國人長進和不長進真得差很多,清末八國聯軍,不懂外國文明的中國人成立義和團的組織,義和團都認為不需要槍砲打敵人,因為他們有所謂的金鋼不壞之身,身體可以抵擋槍砲,結果全都陣亡了,現在看來真是愚蠢的一件事情。如果說當時執政者能接受外國的文化教育,學習西方列強他們的專長或者高文明之文化,就不會造成這樣無謂的犧牲。可是上流社會的皇帝、國王或教宗,他們有他們的認知,比較可憐的是一些老百姓比較善良,不知如何去預防不必要的生命損失。中國人對世界最具影響就是羅盤的發明,以前文化的侵略都要靠坐船,如果沒有羅盤船駛入茫茫大海,簡直就是準備等死。後來因為有羅盤帶給西方文明,歐洲人開著船到處觀光旅行甚至掠奪,這都是文化影響到西方重要的東西。
參、多元文化的層級
當然多元文化有很多的層級要涉獵,我們可以包含以下的幾個東西:藝術、語文、科學、道德宗教、法律、風俗、制度、習慣、生態、建築等等…,這都是多元文化我們可以探討學習的地方面。如果最近曾出國過,我們便會發覺中國的佛教、道教的寺廟建築都相當的宏偉。在大陸,因為皇帝是獨一無二的地位,他們的東西一定要比人民好,寺廟的屋頂邊緣都是用四爪以下的龍,皇帝御宅的屋緣則是用五爪金龍。
換個角度來看台灣好了,台灣的寺廟幾乎是五爪金龍,而且是彩色建築,外觀很多都是精挑細選美麗的彩色琉璃。因為台灣人民接受本土化的影響,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去蓋,不需要太多的束縛。以前皇帝才能只用五爪金龍蓋豪宅,即使是有朝廷許可,也只能使用四爪龍的造型,限制很嚴格,若不遵守就會處以酷刑。也加上可能是日據時代的一個文化,讓台灣產生一個特別的建築和宗教信仰,在培養多元文化的過程中,很多教學設計都必須和歷史情境有關。比方說現在所說的情境教育,不要只侷限在國小階段,其實國中階段也是需要更深入來研究。像很多的廟宇建築,都比較喜歡中式的建築,可能是雕刻,或者是外面的圖騰都是相當重要且有典故的,可是我們都不知道裡面有其他的文化寶藏。圖騰所代表的涵義是廟宇中的特色,例如廟宇中的花瓶擺設,花瓶所代表的意思就是平安,讓你們全家祈求平平安安的意思。還有廟裡一些窗戶,如果你仔細去數的話,會發現窗戶是偶數的,絕對不可能是奇數的,因為奇數是陰廟,偶數才是好廟的意思。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遺產,我們要好好珍惜讓外國朋友也知道,也要好好努力保存在台灣本土教育中的一個教材,當然也希望將這些文化情懷變成一個文化的同理心,使接受九年一貫的學生,都能夠更愛鄉、愛土,甚至將台灣變成一個國際村。
日據時代遺留一些建築或是文化,可以發展台灣觀光。以前日據時代的時候,日本人在建築方面留下不少珍貴景緻,像是高台在城鄉的建設就是採用棋盤式設計。殖民地時期日本人鼓勵台灣人民要種樹,每個人至少要種五棵樹以上,就在台東往池上的方向有長達
肆、多元文化教育的國際觀
還有以下的四點,吾人再做討論。第一點有關於多元文化和本土教育的瞭解;第二點是建立文化學習的師資;第三點是培養討論參與探索以及溝通的技能;第四點是有正確的社會價值觀的養成。現在開始來討論第一點有關多元文化和本土教育的瞭解並應用:很多的課程裡面應該變成主要的學科,以前的課本裡面都是歷史在學地理,地理在學歷史。比方說現今的北京,有些地理課本裡卻還是稱為北平,教科書並沒有完全的更新。另外教科書上還指稱中國的地形有如秋海棠,其實中國的領土已經變成老母雞的模樣,這就是在教育要一直更新的地方,不要受限於政治因素。本土教育也是如此,因為有所謂的適應期或是流行期。像是喪葬的事情都是人生必須學習的,而這個生命哲學必須藉由正確的灌輸和教育,我們才能擁有正確的觀念。不排斥藉由禮儀社來進行學習殯葬文化,讓九年一貫的學生多多了解這些不同的本國殯葬業文化。
第二點是建立多元文化學習的實質性:很多文化學習因為沒有教科書的介紹或是沒有政府的重視,它的實行並不徹底。以台東為例,越南媽媽原本都賣陽春麵現在都改賣越南麵,越南麵口感很不錯,不像台灣麵或是日本麵條;還有越南的咖啡是加上濃濃的煉乳,另外最特別的是越南的春捲,有油炸的也有生的類似潤餅皮所包的春捲,裡面的餡料與傳統小吃也不太一樣。其實由飲食文化來了解越南的文化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由吃的東西了解異國的生活文化,進而接受彼此文化,這是亞洲人很喜歡的一個文化方式。
第三點是培養文化探索的能力:很多文化是必須全民運動,社會整體性的參與,不要說只是專家學者的研究,平常人可能心有餘力不足。很多傳播媒體會創造新的文化,我們必須根據她的文化來判定進而欣賞,甚至例行性來慶祝它,像這樣子的社會參與就會有更多、更豐富的文化成果呈現出來,最近高中基本學力測驗的考題,有關火星文字應用在網路用語再衍生到全民震驚的話題,這些用語orz,3Q等新鮮的用字與語法除了代表出題者用心良苦,也代表著文化是追隨科技一直在求變且求大家認同。
第四點是社會行動能力的養成:期望正確的價值觀能夠付諸行動化,不要只是隨口說說,並沒有實際去做。其實我們國中的課本裡就培養了對外來文化的整合,讓他們在生活中也能多實用。像比方說,中國人是用筷子來吃飯,而西方人則是用刀叉,但是等到真正吃牛排的時候,就必須使用刀叉,這就是我們必須學習的地方。甚至於我們的穿著也要抱持欣賞的態度,東南亞很多國家信仰回教,回教教義中有較多對婦女不公平的束縛,出門在外時她們只能用包巾,但不要用異樣眼光看待他們婦女的穿著,因為這就是東南亞的一種信仰文化。
伍、多元文化教育之社區文化的重要性
多元文化教育應該配合社區文化發展來做調適,如何調適?主要是整個教育內容能夠結合成地球村,新的概念得來新的文化,變成教育當局不可忽視的一環。很多多元文化累積的多就成了一個新的文化,累積的少就成了次文化,再者被忽略的話就變成了歷史文化,所以在它的重要性方面我們必須花更多的心思來關注它。比方說,台灣近年來太過於民主,導致不重視彼此間社會的正義。像很多意識抬頭,民權運動的興起,都是要花一些時間來接納它。少數嫌犯進了看守所以後,都是施以刑罰,逼的他不得不招供,最後簽了自白書,造成當事者莫名的冤獄。像現在人權意識高漲,法官判定嫌疑犯之罪是要講求證據,例如:人證、事證以及多項微物證據等等,如果缺少就不能隨便羅織罪名讓人入獄。
另外女性意識的崛起,我們都知道男女自別的差異性,自古以來女生是比較柔弱的,其實弱勢的環境下似乎並沒有得到任何的保障。我們常常也鼓勵說女性要走出來,以前是家庭主婦,但現在很多高級主管都是年輕的女性,這就代表社會的一個轉變。女性在工作的時候比較有規則性,她會一視同仁比較不會差別性的待遇,。相形之下,女主管的情緒管理讓人家覺得比較難以適應,因為要求比較高些。
還有一個是全球生態,整個地球現在由於人類的激增,污染也相對的愈來愈嚴重,很多環保意識的覺醒,像是綠色組織,提倡保護現有的環境。台灣有很多的公益團體,特別是慈濟,他們一直在做類似的環保工作,包括我們政府也在做。以前使用的有鉛汽油也改成了無鉛汽油,對我們人類的環境(臭氧層)或是生態都慢慢在改善。另外是本土意識,其實在台灣由於太多的歷史轉變,台灣的本土意識慢慢的覺醒。也就是說,先提高自己的本土意識,才能受到他人的尊敬。之前提到很多像是族群問題、婚姻問題、新文化產生,都是讓台灣注入本土化,更注入了國際化,也變成了更多元化,這是我們樂意學習到的,讓我們日以繼夜的成長,使的我們變成地球村的一員,當然要屏除一些自我防衛的偏見,這才是多元文化主要建構的一個方向。
陸、多元文化教育的大同意涵
多元文化教育培養我們下一代有民胞物與的生活習慣,民胞物與的習慣是推廣本土教育與多元文化教育的混合,也讓一些社會和諧提升到另一種境界,而不要每次都是故步自封。其實台灣文化有其特色,好的優點應該繼續保持,不好的就應該鄙棄它。多元文化應該強調知行合一的精神,提升社會凝聚力,讓更多的族群交融,使外來文化能夠提升,這都是民族主義中多元文化素養的養成,這些文化一定要共存共容,才會永續經營。另外,要討論到多元文化的六個重點:第一個是多元文化是文明發展與教育文化的累積,包含的層面很廣,比如說藝術、文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法律學以及生態科技政治經濟等等都是我們在多元文化涵蓋的。
第二點是對人類生態活動的影響,有很多國家並沒有所謂的多元文化的價值訓練,因為他們認為說唯一的文化就是他們祖先流傳的文化,所以祖先的文化才是最優秀的文化。不過這一點並不在中國存在,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中國文化是五族共一家,像美國文化他們的歷史淵源蠻大的,再者他們是從歐洲白人所移民過去美洲的主流文化,很多的亞洲移民者他們產生新的文明也是相當的認同,這在歷史上並未曾有這種現象發生。
第三點是族群與多元文化的組成。近四百年的台灣區塊之多元文化,受到重視後反而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以前有荷蘭人與鄭成功民族英雄護守台灣異族文化之爭;近代有日本與台灣人殖民時代祖國文化的爭議;目前有本省、外省以及原住民的認同文化問題,以及未來新台灣之子(由外籍配偶所生)的跨國文化等議題。由以上不同多元文化區塊的融合與創新,造就出台灣目前族群可接納的高品質文化。
第四點是文明與方言的互相影響,在族群與多元文化的組成,這種組合在社會有很多的方言,當然包含國外的語言。在組合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矛盾,包括以前美國人(歐洲先民)們到北美洲和印地安人用當地話溝通,產生不少誤會。後來歐洲先民為了感恩印地安人就有感恩節的出現,這其實也是族群與文化的組合,藉由節慶來消弭彼此之間的仇恨。我們都知道,印地安人被歐洲移民者掠奪搶殺了不少人。加上歐洲人帶了很多疾病給他們,死亡也不少,到目前為止,印地安人已變成少數民族,但是藉由這樣的感恩節或是類似像這樣的活動,來使得各個族群團結和睦相處,當然是我們樂見其成。
第五點是文化的提升和科技的發明,藉由族群的發明,科技的成就來融入多元的文化。其實之前也有介紹到中國人的三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還有火藥,這帶動我們整個地球村的文明,當然還有更多的,像國外先進國家是向太空發展。早期羅馬帝國時,伽利略發明望眼鏡,還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義大利威尼斯商人也有很多的商業貿易成就表現。但在語言的溝通問題造成彼此之間的誤會,其實是我們不願意見到的。希望藉由語言的潤飾,包括肢體動作,來消弭彼此之間的仇恨和誤解。其實溝通有很多的方法,比方說最常的一個表現方式就是微笑。在多元文化真的還沒認識之前,我們都盡量以微笑的方式來了解他或是接納他,能夠變成多元文化的一個組成。
第六點是社會意識與多元文化的強化。多元文化造成國家的不和諧,在整個演化過程或互動過程,經常會發生這種事。舉個例子來說,像伊拉克屬於回教國家是人類有史以來在兩河流域中的文明古國,但回教徒卻分很多種派系,又因為派系的關係,造成族群文化的衝突。像伊拉克前總統海珊,他就曾殘害自己的國民,殺了好幾十萬在北方的遊牧民族(庫德族)。由這一點我們知道,一個國家應該藉由多元文化來強化自己,而不是搞族群分化。
柒、結論
台灣目前所有出生在此的人民都蠻愛台灣的,而不會「礙」台灣,希望台灣做得更好,我們的子孫永遠安居樂業在此美麗福爾摩沙的寶島上。以東南亞來說,我們在民族意識算是相當的不錯,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台灣人能夠接受多元文化一個重要的結果。希望在其他的部分裡面,我們可以認知說社會功能價值觀是什麼?政府買很多的武器,花了那麼多納稅人的錢,到底軍購對國家社會究竟有什麼幫助?是要挑起兩岸戰火危害世界,還是軍購弊案連連,只是養肥了軍火商。我們要有共同的遠見來判斷,然後妥善處理彼此族群之間的不同聲音。再者,親屬、家人或者是自己的長輩們,不要為了說自己的私利,導致彼此之間的誤會或是不愉快的發生。繼續也要珍惜我們多元文化的資產,台灣老祖先原住民也留下不少遺產給我們,我們忘記好好的傳承下去,留給下一代完整的紀念。以前從大陸過來的外省族群,他們也帶來很多大陸各省的多元文化資產給我們,希望我們能夠經營這些多元文化的資產,更希望每個人在學完多元文化之後都有非常正確的價值觀和正義感,積極投入社會弱勢團體或是相關需要特殊社區服務的行動。
參考書目
江雪齡(1996)。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師大書院。
陳美如(2000)。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台北市:師大書院。
劉美慧、陳麗華(2000)。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模式及其應用。花蓮師院學報,10,101 - 126。
謝幸芳(2001)。多元文化課程的省思。教育社會學通訊,29,29-33。
譚光鼎(2000)。多元文化教育的批判和問題—兼論台灣多元文化教育的檢討。載於第四屆教育社會學論壇--「多元文化、身分認同與教育」學術研討會。頁453-470。國立花蓮師範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