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員的教育、訓練與發展---談教師進修教育的盲點與突破

教師 鄭家平、黃秋琴

伸東國小

摘要

近年來由於外在大環境的快速變遷,導致社會上諸多問題,也顯示出教育工作中有待改進的一面,教育人員的素質是教育工作成敗的關鍵之一,任何改革措施都需要適任的基層人員推動實施。

在企業界非常重視員工的訓練與發展,所謂的訓練與發展指的是企業有計畫地增加員工的知識、技術和能力(Knowiedgeskills and abilitesKSAs)。同樣的在學校裡頭,為了因應教育改革的潮流,及提升教師效能、教學效能,教育人員的在職進修就相對顯得非常重要。目前的中小學教師進修十分缺乏教師專業發展的概念,教師不知道為什麼要進修,也不知道進修了以後,如何運用所學去改進自己的行政獲教學工作。首先,要鼓勵教師善用各種學習管道,相互學習。

值此知識經濟時代,科技與資訊成為產業的核心,「知識升級,經驗貶值」,對教育工作人員而言,唯有隨時接受新資訊與技能,充分掌握科技之發展,才能提昇個人之「受雇力」。過去教師是知識和經驗學習的來源,是知識的傳遞者,但是當前的知識經濟期望教師成為知識的促進者,因此教師本身必須也是知識的生產者。

壹、前言

    所謂「教育人員」應涵蓋各級學校內校長、教師、行政主管、職員與工、警、社會教育、特殊教育與幼稚教育人員,以及各級教育主管機關的官員。

    教育人員的素質是教育工作成敗的關鍵之一,任何改革措施都需要適任的基層人員推動實施。我們一方面應肯定全體教育工作者多年來之辛勞與成就,也應指出病象,找出病根之所在,並提出具體可行之改革意見或改進方向。

    在企業界非常重視員工的訓練與發展,所謂的訓練與發展指的是企業有計畫地增加員工的知識、技術和能力(Knowiedgeskills and abilitesKSAs)。目的是為了能夠維持企業的競爭力及改善生產力。同樣的在學校裡頭,為了因應教育改革的潮流,及提升教師效能、教學效能,教育人員的在職進修就相對顯得非常重要。

貳、改革理由

    近年來由於外在大環境的快速變遷,導致社會上諸多問題,也顯示出教育工作中有待改進的一面,應可由提升師資素質著手。

    能夠推動教學工作的正常化應是師資素質之中最為首要與基本的要求。由於社會大環境的日益開放,師資培育的多元化是必然的趨勢,但隨著師資培育管道的多元化,對其素質的要求必須加強。

    外在的大環境在快速變遷中,民主化、多元化是必然的發展方向,我們的培育與進修制度也要能使師資之素質普便提升以符合未來社會之需求。師資之養成教育應該與畢業生將來之實際教學工作相結合,並強化專業倫理與人格心理健全之培育。教師自主自律的精神以及創造批判的能力也尚待發揮。

參、對師資素質的要求

    一位好的校長或老師,除了品德與操守之外,都要對教育工作有從高的理想、正確的理念與積極的工作態度,對社會有責任感、對學生有愛心,也要有紮實的學科基礎。

    一位好的校長也要是一位具有豐富且優秀的教學經驗的好老師,要寬大容忍、知人善用、知能善用,有擔當、有創意、不墨守成規,有教育行政的知識與經驗並有領導、管理與組織和溝通、協調與融合的能力。

    一位好的好老師要能了解學生、了解社會,要有優秀的教學能力、豐富的教學經驗和靈活的輔導技巧與能力。

    對師資素質的要求應包括以下各點:

1.      自主自律的人格特質。

2.      關懷他人的情操。

3.      了解教育的理論。

4.      豐富的通識素養。

5.      充分的學科知識。

6.      熟識學科的教學方法。

7.      充分的輔導知識與能力。

8.      具有創造與批判的能力。

9.      據以自我修正與成長的能力。

肆、教師進修的重要性

蕭瑞琪(民89)指出學校教育要負擔多樣性的文化傳承,使學生能適應遽變的明日社會,教師進修有其迫切性與需求性,其分四點說明教師進修的重要。

1、教育專業化的提昇:教師工作乃是一種專工作,具有複雜性、多樣性、變動性與不確定性必須是一持續發展的個體,得透過持續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提昇其專業水準及專業表現(羅水清,民87a)。

2、因應訊息萬變的時代:要教育下一代適應未來的生活環境,寬廣學習領域已勢在必行,教師懂得利用工具學習遠比吸收多少知識來得重要,所以學習懂得用方法來解決困難、問題已是教學上的重心,教師不斷廣泛學習,才能面對多變的社會問題。

3、自我成長的要求:教師利用時間進修,充實內在生活,對學生而言,是身教學習」、「人格感召」,且從自我成長中扮演更稱職的教師角色。

4、發揮教育應有的功能:讓教育新知改變落伍迂腐的教學觀念,使教師能站在學習者的角度去調整自己的教學。使合乎人性化、教育性,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有信心,使其適性發展,導引其身心健康、人格健全。

伍、教師進修盲點與突破

一、教師進修忽視專業發展能力的培養

    教師進德修業本來就是十分可喜的現象,何況教師進修方式如此多元,參與進修教師已日益增加,進修風氣也日漸蓬勃。但細加檢討,其中最大的問題是進修教育未培養教師專業發展的能力。

    目前的中小學教師進修十分缺乏教師專業發展的概念,教師不知道為什麼要進修,也不知道進修了以後,如何運用所學去改進自己的行政獲教學工作。因為大部分的進修教育是由上而下的,政策導向的、權威決定的、零散的、應景的,自然缺少整體制度的設計。

    這種由上而下,教師被動參與,缺少專業發展的進修教育能給教師些什麼助益?教師若不能自己獲取知識,自我成長,則課程何由更新;若不能自己作研究,解決問題,教學何由改進?因此要突破當前進修教育的盲點,真正達到進修教育目標,最重要的課題是要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使教師能自我成長。

 

二、開放心胸、互相學習

    首先,要鼓勵教師善用各種學習管道,相互學習。布袋戲中有一句名言:「互相漏氣求進步」,這真是進修教育的最高境界。教師就是不敢「互相漏氣」,所以進教室以後,就關起「門」來,教得好是我的事,教不好也是我的事,更見不得人,當然永遠不會進步。因此教師要開放心胸,放下權威和身段,有接受挑戰的勇氣,有接受質疑的雅量。

    同事更是最好的學習夥伴,三、五位同事可結成夥伴,相互觀察,詳加紀錄,可覺知自己的教學行為和優缺點,加以改進,可與同事形成合作的團隊關係,進行「同輩視導」,擬定教學計劃,相互觀摩,共同討論,彼此回饋。同事們更可以實施「合作學習」,共同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共同討論;暢談現實教育問題,發抒心得;實施同儕教學,教師發表一篇論文或心得,同事互相討論或評論等。

    教師更可與學者、專家實施「合作研究」。學者熟悉研究方法和技巧,但不了解教室實際狀況;教師熟悉教室情境,但缺少研究素養,兩者合作,實際教學研究,可使研究結果更能落實。

三、行動研究的能力

    教師的教學生活不僅要研究,而且要由教師自己來研究。傳統上,教師往往是被研究的對象,自己不會作研究,但今天,教師自己就是研究者,即教師要有行動研究的能力。

    教師要敏於教學實際,覺知自己的問題,熟悉研究方法和技巧,自己作研究,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可實施質的研究,在教學中觀察學生反應,反省自己的教學情形;可訪問學生或家長,了解教材對學生生活世界的意義;可分析學生的週記、作文、考卷、作業、心得等,分析其內涵和意義。

    教師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言紀錄下來,探討其意義就是實際教學研究,既可促進自我成長,更可改進教學,因此進修教育要提高教師研究意願和興趣,加強研究能力,使教師成為一個研究者。

 

陸、在職進修的策略

一、建立同儕團體內的進修系統。例如同校教師,以利經驗之交換。校長應有帶領校內研究進修風氣的責任。

二、教師之校外進修應有多種不同之管道。到師範校院進修教材、教法、教育理念之專業新知;到一般大學進修與其所任教課程有關之專門學識;或到地區性之教學研習中心學習各種知能。

三、設置區域性之教師研習中心,且不只限於師範校院之內。研習中心之師資亦應多元化,也可配置研究人員,針對專業學科以及教學技巧之改進進行研究,提供在職教師進修學習。

四、在地方層次上,也可建立教學輔導團的制度,並鼓勵教師參與進修課程的設計,以促發揮實質功效。

 

柒、進修計畫的規劃、執行與評估

一、分析進修的需求與目標

    透過分析學校組織、工作/KSAs和教育人員,可以了解學校對進修的需求為何。進修需求分析應包括以下三個問題:1.教育人員需要什麼樣的知識/技術/能力?2.有無教職員在KSAs這三方面有所不足?3.進修研習是否可以彌補這些不足?

(一)學校組織分析

    學校組織分析目的是檢視並決定學校組織、各處室的基本策略、目標及工作方向。在現今日新月異的社會環境下,學校組織的分析應著重於新的教育目標和挑戰,以及和社區環境之間的關係。

(二)職務/KSAs分析

    職務/KSAs分析(task/KSAs analysis)這一步驟是以學校組織分析的結果,來評估各個處室、教師所執行的職務,然後找出執行這些職務所需的知識、技術和能力。以下列出一些常用的方法:

1.      在表上列出工作的性質:利用觀察、和教師或主管人員的面談,或其他方法,列出一張表格,說明和某個職務有關的工作內容。

2.      將工作內容分類:將所有的工作內容分門別類,將有關的工作規為一類,這對於處理大量的工作內容非常有用。

3.      在表上列出KSAs:最有效的方式還是請主管及相關人員參加專題小組討論,專題小組在看過工作分類表和各類工作的性質後,決定各類工作需要哪些KSAs

4.      評估工作/KSAs的重要性:一旦決定工作及所需要的KSAs之後,必須找出重要的工作和KSAs來決定進修的先後順序。

 

(三)個人分析

    找出是否有人員在重要的職務或KSAs上有所不足,以及進修是否能彌補這些不足。有許多方法可以找出教育人員所需的不足,最常用的方法是評量其工作表現,最理想的方式是同時使用多種方法,也許是自我評估加上主管評量,可能的話,可以在加上熟練度或專業知能的多少來決定誰需要接受再教育。接受進修或是再教育的的人員如果能信服進修需求分析的結果,那麼他對於進修會抱著較積極的態度,也較樂於學習。

二、決定進修的方式和原則

    在企業界以工作地點來區分,可以分為在職訓練及職外訓練兩種。我們學校組織亦可參考來進行教育人員的教育訓練。

(一)在職訓練的方法

    在職訓練是指在工作地點直接提供訓練教育。

1.一對一教學:負責執行訓練的人會在工作地點和受訓者碰頭並給予指導。通常,一對一教學包括訓練人員對步驟的說明和親自示範,接者是受訓者的練習時間,由訓練人員在一旁指導。當然也可以使用影片、教科書和其他教材來輔助學習。

(1)    優點是:訓練內容和工作有直接的關係,因為使用實際的設備和情境來學習。訓練人員可以馬上對受訓者的表現給予回應。方法彈性,訓練課程可以隨時依需要而改變。

(2)    問題:有些學校沒有仔細設計一對一教學內容。一對一教學通常只適用於簡易、規律及和機械操作有關的工作。如學校內部沒有此方面的人才,便無法實施。

2.輔導:由主管或同事所提供的非正式且未經計畫的培訓活動。即類似私底下的經驗傳承。

3.工作輪調:讓校內同仁輪流做不同的行政工作或輪調職務,體驗不同的工作經驗。工作輪調的目的是讓同仁有更寬廣的視野,並更了解其他工作的性質,同時也更能相互體諒及合作。

4.演講:聘請相關的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主題式的演說,演講者可以鼓勵聽眾發問和討論,但大部分的時間仍是由演講者透過單向的溝通傳達資訊,沒什麼額外的時間能實地演練。

(二)職外訓練

    職外訓練是指在工作地點以外接受教育訓練。職外訓練的方式非常多元化,就誠如上述第陸大點所說明的,在此就不多加贅述。

(三)自我發展、自我進修

    主動的自我進修精神。現代的上班族已經充分瞭解很多技能他們學習之後,很可能對他們現在及未來工作的發 展有很大幫助,尤其科技進步,上課進修再也不像以往在傳統的教室內,而是可以不限時間、地點的學習,透過遠距教學,更可以輕鬆進修。自我進修,甚至也成為許多企業評估員工的一個方式。

    在教育人員上,自我進修是必然的趨勢,應該要有以下的體認:

    1.充實自我提昇專業自主:

近幾年教育改革越來越快,資訊快速發展,知識迅速成長,積極參加各項研習將化壓力為動力。

2.發揮自主學習不斷成長超越:

為迎頭趕上時代的變遷,教師除參加各項研習及進修外,更應經由自我進修、自主學習來提昇本身能力超越自我。

 

三、評估進修計畫

    進修計畫的最後是評估進修的成果,我們可以從花費、規劃未來的計畫、對個人的評量、減低職業傷害等層面來進行評估。一個成功的進修計畫可以由以下四個層面來判定:

1.      受訓者的反應:詢問受訓者對進修計畫的反應是判斷一個計畫是否成功的最簡單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指標。受訓者在訓練結束時必須填寫問卷,或調查、紀錄其對進修計畫的反應。

2.      學習的多寡:學習的多寡指的是受訓者從訓練的計畫中所獲得的知識、技術和能力。在訓練中來評估受訓者所學到的知識、技術和能力,而不是在工作中評估。

3.      工作行為改變:是看進修計畫是否會改變受訓者在工作上的行為改變。通常我們可以由評估受訓者在相關工作上的表現來斷定他在工作上的改變。

4.      具體的成果:是以最後的結果來評定訓練的成功與否,例如教學效能、課程設計能力,或是達成任何的教育目標。

 

捌、教師進修的義務與權利

一、是義務也是權利

    在變化急劇、價值多元、強調專業的今日社會中,教師進修應成為一種義務,也應該是一種權利。

 

二、考核評鑑制度

    政府要考慮實施教師分級和教師換證制度。教師每服務若干年就可申請升級,其待遇、福利、地位就可以提高。而換證或升級則以進修結果為主要依據。

    教師要依據自己的興趣、時間和其他條件,參與大學或教師進修機構辦理的進修課程,選修學分,要加強研究,撰寫報告或著作,以達到規定的條件或標準,才得以申請升級或換證。

    對校長及教師之考核與評鑑除應重視其工作態度與理念是否合於教育原則之外,也應納入在職進修之成果與教學績效。

 

三、進修也是權利

    進修也應該是教師的一種權利。目前提供給大學教授的進修權利,也應該要開放給中小學教師,如服務若干年就要給予一定期間的進修假;評審通過的研究計劃應予以獎助,以利進行研究;有價值的研究報告或著作,也應予以獎助,獎勵其繼續研究。

 

玖、結語

    這種進修教育是教師自主的、由下而上的、學校本位的、教師焦點的,能增進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教師自我成長,才是教師進修教育的理想。希望師資培育的改革,也能在進修教育制度上配合,使教師進修教育邁向新的境界。

    值此知識經濟時代,科技與資訊成為產業的核心,「知識升級,經驗貶值」,對教育工作人員而言,唯有隨時接受新資訊與技能,充分掌握科技之發展,才能提昇個人之「受雇力」。過去教師是知識和經驗學習的來源,是知識的傳遞者,但是當前的知識經濟期望教師成為知識的促進者,因此教師本身必須也是知識的生產者。

參考資料

王如哲(民91 知識經濟時代的學校競爭力。台灣教育,61311-19

王保進(民90 知識經濟時代下之教育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4117-25

歐用生(民) 中小學教師進修教育的盲點與突破。教改通訊。

馬哲儒(民) 教育人員素質之提昇。教改會第七次委員會議引言。

羅清水(民87a 回流教育與教師專業成長。師友,37612-15

蕭瑞琪(民89 教師進修的新境界。台灣教育,59149-51

葉忠達、陳俐文、梁綺華譯(民91)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導向。台中:滄海書局。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