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語教學來看課程內容

陳伸佩

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壹、英語教學課程內容的基礎性

課程內容的基礎性不外乎說、聽、讀、寫四大目標,過去的英語課程著重在於文法,單字的背頌,忽略了聽與說的能力,以致於上課的方式多以講述式教學居多,而課程的編排也多按照教科書的內容安排,數十年如一日;如今,英語教學著重於「溝通」的能力,教學方式去較過去更能重視聽與說的能力,反觀現在的幼教美語行業,教學的入門通常是將孩子放置入一個自然學習的環境,先習慣了語言的聽與說,然後才是進行讀寫的能力,與過去教學方式相去甚遠。於是,課程的內容跟隨著教學方式的活化,也有所不同,課程內容隨著國際目標的建立,地球村般的資訊便捷互通,教授英語的課程也以「實用」為取向,為求達到教學效率,刻板的教師單方面講授已成為過去式,活潑的生活應用,各式豐富的教具,垂手可得的英語資訊,使現在英語課程的內容更多元化,使其成為學生自身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這就是現在的英語教學的課程內容所延伸的目的。(施良方,1997)

貳、注重學生「興趣」的教學引導

        過去的英語教學內容脫離社會實際生活,成為教育改革家抨擊的缺點之一,不只是台灣,以英國為例,其所實施的紳士教育和現實生活的應用相去甚遠也成為國際教育改革家批評的焦點之一。現在的社會,個人的能力至上,團體的合作次之,學生也愈來愈個人化,要求的課程也大不相同,若以「興趣」來實行英語教學會是對教師教學的一大助益。而課程內容貼近社會生活對於學生對實際生活的認知也有大幫助,該學生瞭解社會、接觸社會,掌握解決社會問題的基本技能。但若完全以「興趣」來當作教學的走向,便會有失偏頗,學生所學所用的知識便會有所限制,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引導之下,教師仍必須堅持給予學生完整的基礎英語知識為基礎,再來討論如何著重學生「興趣」的教學問題,本末一定不能倒置,才能在穩固的基礎下再植基新的知識。

參、英語教學技巧的運用

        提到教學內容就不能不涉及到教學技巧的運用,現今國民小學的教學方式傾向活潑化,和過去這一代在國中時上的英文課的方式有天壤之別,而授課的方式也從過去呆板的講演法、無趣的板書教學,進步到兼具視、聽多媒體教學方式、遊戲運用、具有創造力想像力的美式英語教學法。多樣化的教法可供選擇是現在英語教師教學的利器。而在課程內容當中,必須與適當的教學方式與活動相互配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語言是社會互動的工具,社會互動是發展語言的關鍵(張玉玲,1999)。英語教學的重要觀點是營造一個生活化的自然情境,於是在教室中模擬一個社會化的互動模式,以促進學生將英文實用化、生活化的能力。若以常用的在英語課程的活動內容來說,有「game-playing instruction(遊戲教學)、「learner- centered instruction(學習者中心教學)、「audio-visual assisted instruction(視聽輔助教學)等……方式,而常用的教學方式將於下列幾項中分述。

一、遊戲教學(game-playing instruction)

      英語有一句諺語:Education must be fun.(教育必須是有趣的。)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英語教師愈來愈注重遊戲的教學,藉由在遊戲的課程中提起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但是在遊戲的導入前,仍必須注意到下列兩點:

          ()方法適用

                談的是適當的遊戲方式以及教學內容的相契合,以致於為什麼無論是補習班或是學校英語教師都必須要事前「備課」的原因,除了準備課堂的內容之外,課堂內要使用的遊戲方式也要事先想過。比如說考驗小朋友單字能力的「吊死鬼」遊戲,適合用在「複習」單字的時候使用,也就是說如果今天剛學會的單字,就要馬上用「吊死鬼」遊戲來測試的話,不但收不到教學的成果,反而會造成學習者的挫折感。

          ()學習者的認知程度:

                說的是教師用的刺激學習者的遊戲方式,是否能夠有效,也就是學習者的認知基模是否己經到達了該遊戲所要求的學習者的正確回饋(feedback)。舉例來說,在幼稚園中,一個正在學英文的學習者,其年齡為三歲,他的認知發展、以及他的英文能力,還未到能夠應用的能力,若在此採取如「吊死鬼」遊戲,那學習者更無法進入狀況,更收不到教師所要的效果。

二、學習者中心教學(learner- centered instruction)

              與其說學習者中心教學是一種活動內容,不如說它是一個存在教學者心中的概念。自從九年一貫以來,無論在學校教學或是補習班教學,學習者中心的思想便一再地被提醒,但是此思惟有執行上的困難,若真交給學生決定我們要學些什麼,也會失秩失焦,所以在台灣還是較傾向將教學的權力賦予給教師。雖然學習者中心教學的思想,雖然沒有完全的落實,也有落實上的困難,且在台灣,雖不到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地步,但是的的確確有愈來愈重視學習者的趨勢。即便是縮小在英語教學這個領域上看來,也的確是如此。但現在雖然有學習者為「中心」口號,但教學者要把這個概念理想賦予實現,不如在將這個概念放在自己的教學理念當中,從教學實踐上將「重視學習者」這概念,利用課程的活動潛移默化到教學當中。而在教學事實上,通常是「半」學習者中心教學而非「全」學習者中心教學,所謂「半」學習者中心教學也就是重視學習者的反應意見與理解狀態,更甚於以往,而非是真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情況之下去教學。

                 學習者在教學歷程當中真的是扮演「要角」,學生的學習權高漲,求知權被受重視,老師注重學生的反應,也能在教學上作修正,達到相輔相乘的教學效果。

三、視聽輔助教學(audio-visual assisted instruction)

              視聽輔助教學相信聽在教學者耳中都不陌生,隨著許多科技的發達,應用在教學上的教具也愈來愈豐富。常用的視聽輔助教學硬體教具有:投射機(projector)、電腦、電視、錄音機及一些多媒體的設施等,而視聽輔助教學軟體設備更是不計其數,現在連小學的課本都配備了PPT的光碟,以支援教師教學,這也是用來充實教學內容的工具之一。尤其當網際網路如此普遍的二十一世紀,將教學和網路結合也是一個蔚為流行的教學模式。視聽輔助教學的優點如下:()可以有效的呈現教學內容。()可以刺激學習者的視覺聽覺。()可以增加資訊吸收的多樣化方式。但相反的,視聽輔助教學並非萬能,也有缺點,其缺點如下:()大量地運用硬體教具,簡化了教學「人性化」的部份:有些學生就是需要透過老師,一個「人性化」的角色,來帶領學習者進入學習狀態;「人性化」的角色是硬體教具所作不到的功能。()削弱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有人說硬體教具會削弱互動;另有人認為反而可以多樣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這端看教學者如何妥善利用教學工具。其實,過與不及都是不佳的,太過依賴硬體教具、及太過依賴教師個人的獨秀,不用作任何輔助工具,都是會招致反效果。最後,對於視聽輔助教學的利用,以一句「善用工具,但仍相信人性」為結尾。相信大家都能在工具和人性當中取得平衡。

肆、結論

              現在多元的時代,我們都會期望對教學上的內容也有更多樣化的走向,以英語教學為例,在「豐富教學內容」方面,英語在台灣可以說是利用的最好的一門科目。除了注重英語教學聽、説、讀、寫的基礎性之外、對於注重學生興趣的教學、和英語教學技巧的運用等,也能夠充份的利用發揮的話,加上彈性的調整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式等等,兩者合而為一,或許能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下,創造出無窮的潛力的教學效果。

參考書目

1.      蕭梅香、江淑(2003)。英語教學經驗談。南投文教:課程與教學,頁70-71

2.      張玉玲(1999)。互動式英語教學。效煌英語教學雜誌206-13

3.      施良方 (1997)課程理論。高雄:麗文。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