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傷痛面對家庭壓力與危機

黃淑玲

嘉大家庭教育所

 

壹、前言

從台灣九二一地震,到東南亞的地震海嘯大災難,多少家庭支離破碎,面臨前所未有的家庭壓力與危機。面對個人或家庭無法預知或控制的事件所帶來壓力與危機,令人措手不及,固然可怕。但其實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隨著家庭生命週期的成長而帶來壓力與危機,這些壓力與危機一樣都可能造成家庭系統失去平衡,威脅到家庭成員的生理與心理情緒上的健康。

 所以,協助家庭成員認識家庭中的壓力與危機,並能有效的、積極的解決,是身為一個家庭教育工作者所必須負起的責任。因此在本文中將探討家庭壓力、危機的種類及來源,及如何介入家庭中的壓力與危機,協助家庭成員預防或走過家庭壓力與危機所帶來的傷痛,建立一個強而有力的健康家庭。

 

貳、家庭壓力與危機的定義

(一)、家庭壓力的定義:

Boss1987)在回顧家庭壓力的文獻中將家庭壓力(family stress)定義為家庭系統中的壓力(pressure)或是緊張(tension),所指的是穩定的家庭生活形態被干擾了。干擾可能是被期待的,例如:生孩子;也可能帶給家庭一種激烈或急促的撞擊,像一種很嚴重的破壞,包含可以打亂家庭的任何事,去壓迫到家庭的系統而導致不安,例如:親人因意外而死亡。

在探討家庭生活壓力的模式中,Hill1949 提出的「ABC-X」模式(如圖1-1)多被用於解釋家庭壓力的模式與因應。其中A因素代表壓力源(stressor指有足夠力量導致家庭系統發生變化的生活事件,壓力源本身為中性的。B因素則代表資源(resource指當面臨壓力源時,家庭所能運用的各種資源,包括個人資源、社會資源及家庭系統資源等各種因應資源。C因素則代表認知(perception指家庭對壓力源所賦予的定義和意義。X因素代表壓力(stress指家庭所處的一種不穩定狀態。其結果可能給家庭帶來嚴重的危機,但家庭也可能克服壓力源,恢復常態或更加成長。

1-1.  Hill Roney之家庭壓力的ABC-X模式引自任文香,1995p.8

因此,就上述壓力模式的分析中,「壓力」事件本身是中性的,其中「X」是「ABC」三者交互作用所產生的結果。壓力事件是否造成家庭危機,端視於家庭系統或個人所擁有資源及對該壓力事件所賦予之認知意義,方能決定壓力本身是否對家庭或個人產生影響。

而後Levee, McCubin Patterson1985)根據 Hill提出的「ABC-X」模式增加了「時間系列」的因素,加以修正為「Double ABC-X」模式(圖1-2),用以解釋家庭危機處理後的調適情形。aA因素代表累積性壓力事件;單一的家庭壓力事件往往不會造成家庭致命性傷害,而是第一次發生的壓力事件未能妥善處理,加上現行困難,形成累積重疊才會造成家庭系統失去平衡。bB因素則代表家庭現存及新開發的資源。cC因素則意味著上次事件危機、累積性壓力事件、現存及新開發的資源界定,不僅限於個人對壓力的主觀認定,也包括家庭體系面對困難時的凝聚力。xX因素則指家庭面對累積的壓力,能否調適個人或家庭成員而加以處理或因應其所面臨的壓力事件。在上述模式中考量時間因素對家庭所造成的壓力影響。家庭中的壓力並非由單一事件所引起,而是由於家庭中持續累積的壓力處理模式所造成,其中日常生活瑣事即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2.雙層ABC-模式引自evee, McCubin Patterson1985p.812

綜合歸納上述對生活壓力之解釋可知:壓力是隨著時間不斷的累積,然而是否對個人或家庭產生影響,端視其個人或家庭評估其資源與個人認知而定。壓力可以視為個人與環境間互動關係所產生的結果(翁毓秀,1999),也因此在家庭面對家庭壓力處理過程中,累積的家庭壓力若無法得到適當的緩與解決,則可能使「累積的壓力」進而轉變為「家庭的危機」。

(二)、家庭危機的定義:

危機是壓力的另一種形式,他包含了三個主要概念:(1)改變;(2)轉捩點:危機 vs轉機;(3)相當不穩定期。(Lamanna & Riedmann,1994)。所以危機是指當事件產生重大改變後,所引起的一段不穩定的時期。危機之所以常被視為轉捩點,是因為他可能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如導致某一家庭嚴重的創傷,或提供另一個家庭成長的機會,增進家庭的力量及凝聚力(連惠君,2000)。根據Caplan的看法,危機的發生主要是由於個人在面對某一問題情境時,其個人典型慣有的運作方式以及平常所有的支持系統不足以維持,也就是說,危機是一個挫折和失序的暫時狀態,個人在某一特定情境下,無法用慣有的問題解決方法來因應。 此外,Caplan又將危機分為發展性危機與意外性危機兩類,前者指與發展及成熟相伴而來的危機,是一個人在生長過程中必須面對的轉階段,如入學、異性交往、結婚、生產、更年期、退休等;後者指不可預期、無法預料的危機,如疾病、意外事故、失業、離婚等。

 

參、家庭壓力與危機的種類

根據應用危機理論(applied crisis theory)的觀點,家庭危機可以分為三類(Gilliland & James,1997):

1)發展性危機(developmental crises):

指個人或家庭在一般的發展與成長過程中,因為時間而造成的變化與危機。例如:從兩人建立家庭,到孩子的誕生、中年期轉換職業生涯或者退休等。

2)與情境有關的危機(situational crises):

通常是指個人或家庭無法預先預知或控制的事件所帶來的危機,而且這類危機通常是突發的、無法預期的、令人震驚的,或者與大災難有關的事件。例如:車禍、孩子遭綁架或強暴、失業、強烈地震、空難、突發的疾病或死亡等。

3)與生存有關的危機(existential crises):

是指與個人或家庭生存目標、責任、獨立性、自由和承諾等有關的內在衝突和焦慮。例如:年過四十一無成就、結婚多年未生育,面臨家族或社會關切,引發的內在衝突與焦慮。

李仲平2003)提出家庭危機包括:

1)無形的危機: 未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 缺乏共識與共同目標、缺乏有效的執  行計畫與執行決心等三項。

2)有形的危機: 增加人口、 死亡、 青少年離家、 結婚、 外遇、年老危機、離婚、主事者失業或失能等八項。

連惠君(2000)則將家庭危機分成:

(一)個人生命週期的危機:包括初為人母時期、空巢期、退休、鰥寡時期。

(二)經濟的危機:包括工作不穩定、工作不確定、不充分的就業、收入減少。

(三)外遇危機

(四)家庭暴力與虐待的危機

總之隨著時間的遞移,家庭在變遷過程中都會面對或多或少的壓力,這些壓力可能來自家庭外部的改變,也可能來自家庭內部的改變,不論壓力來源為何,唯有以正面的態度看待家庭的變遷,並具備適當因應家庭壓力與危機的能力,全家人共體時,共同解決問題,才能化危機為轉機,營造一個具復原性,強而有力的家庭。

 

肆、家人面對家庭危機與壓力的處理策略

McCubbinLarsenOlson1985)整合家庭壓力理論中的家庭資源及知覺壓力因素,提出為五個策略:尋求社會支持、重新建構家庭、尋求精神支持、動員家庭成員獲得幫助、負向評價(引自任文香,1995)。

Feldman Brett1983)也提出因應方式,包括:控制時間、改變工作程序、重新界定工作、充分授權、求助他人支援工作、尋求有用資訊、尋求社會支持及替代方法等。

歸納得知以下幾個處理策略:

1.視危機為轉機

危機就是轉機。按照中文,危機就是危險加機會。家庭成員務必將危機時段或危機事件,視為創造親密關係的契機。甚至,積極主動的將之視為轉淚點,是一個決定性的時刻,決定讓關係更為提昇,問題的解決更為成熟。

2.坦然分享內在感覺

家庭成員須懂得在危機中,彼此坦然分享個人內在的惶恐、不安、焦灼,甚至憤怒,或各種矛盾的感受。而不是把對方當作出氣筒,藉以隱藏真實的感覺。

3.資源的尋求

遇到危機時,須知道尋求各種適當及正確的資源,藉以獲得幫助,切勿一味指責對方的無能,更不宜充當英雄,閉門造車,獨自承擔。

4.靜態與動態興趣的培養

為面對危機,特別呼籲每家庭成員,均能擁有自己的特殊正向興趣。尤其,至少需各有一種靜態與動態的興趣。靜態如集郵、畫圖、聽音樂等。動態如慢跑、打球、游泳等。興趣,不只使人獲得情緒的昇華,擁有自我,也特別幫助人能夠面對退休期的階段危機。

5.確實有效處理的能力

危機均環環相扣,在人生中,若未能有效處理目前發生的危機,在面對另一個危機時,就會引起更大的危機。而且,每一個危機處理能力,都會影響未來另一個危機處理的能力。

6.支持體系的擴展與建立

家庭在遇到危機時,必須有強大的支持體系。支持體系包括親友,甚至宗教信仰,而且在平素就需已具備此種體系。

7.平素團隊默契的建立

危機,就是一個團結的時刻。而團結來自於平素關係的建立。因之,家庭成員需學習「一起」面對生活中的任何變數,特別在日常生活的小變化或挫敗,就應有良好的合作關係與協調能力。如此,在遇到大變化時,方能有更好的「團隊默契」。家庭是處理危機的基本團隊,而團隊的默契須及早建立與培養。

8.培育深度心靈交流的能力

危機的發生會讓家人心靈交流,深度心靈交流包含精神層面(人生意義、自我價值之分享),未來層面(生活遠景、個人理想目標)遊戲層面(彼此共享嬉戲的能力),當一個家庭的心靈交流越深,面對危機的能力也就越強。

 

伍、家庭專業人員要如何協助家庭因應壓力與危機

改變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求家庭成員改變或成長學習更難,但當一個家庭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與衝突時,本身家庭復原力不夠的家庭,需要的是家庭專業人員的協助與介入,才能協助家人走過傷痛面對壓力與危機。

Gilliland & James(1997)認為專業人員要協助家庭因應危機有六個步驟:

1)從接受協助的家庭的觀點來界定其所經驗到的危機問題與情境。

2)確保接受協助家庭的生理與心理安全。

3)提供接受協助家庭心理支持。

4)尋找並嘗試其他可行的問題或危機解決策略。

5)擬定問題或危機解決的具體計畫。

6)尋求接受協助的家庭對於積極參與解決自己問題的承諾,同時工作者也要坦承、直接和適當的表達協助其解決問題或危機的承諾。

Powel & Cassidy(2001)引 W. J. Doherty的觀點,明確的規範家庭教育專業人員應瞭解並接受個人能力的限制,在執行家庭危機處理與介入時,應依不同層級提供接受協助的家庭適當的服務,同時應避免涉入家族治療的層級,以避免造成對服務對象可能的傷害。而介入的層級分為五個層級:

1)層級:最少程度的介入

2)層級二:資訊的提供與建議

3)層級:感受與支持,表達關心與同理。

4)短期焦點介入

5)家族治療

利翠1995)在其「危機事件中家人的適應與專業人員角色」一文中提到,對於接觸家庭危機的第一線人員而言,最重要的工作是判斷這個家庭中的哪一個人最需要立即的評估處理,尤其是當家人有自傷或傷人傾向時,必須特別注意。在確定無特殊緊急事件的狀況下,專業人員可依下列的步驟進行危機處理:

1)評估家庭處於危機復原的何種階段

根據Figley收集他的臨床經驗,提出了「創傷事件復原階段」理論(stages of recovery from traumatic events),將家人在危機事件的經驗分成五個階段:「危機期」、「鬆懈、懷疑期」、「逃避期」、「反思期」、「調整期」。在不同復原階段的家人會出現相當不同的情緒與行為反應,專業人員必須先了解家人處於何種階段,再決定介入的方式。評估工作做得愈正確、愈詳細,將有助於下一步工作的推動。

2)專業的介入

根據第一步的評估結果,專業人員應視危機事件中的家人狀況,決定給予不同的協助。

3)問題的解決

家庭危機雖是一種急遽的、具破壞性的改變,但是它來得快,去得不一定快。有些家庭在危機事件的衝擊下,暴露出長期以來家人的溝通問題,家庭僵化的角色分配也可能因此受到挑戰。因此,問題解決的步驟在許多情況下都可能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專業人員在這個情況下應儘量鼓勵危機家庭使用他們現有的資源,並協助他們運用相關機構的社會資源。

 

陸、結語

在這多變的世代中,每一個人或家庭在其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中,不免會遭遇到壓力與危機,但如果家庭成員都能以正面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並處理這些危機,必能將危機化為轉機,使家庭更強而有力。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家庭力量的侷限性,當家庭無法以自身的力量去化解危機時,社會資源的支持與提供協助就非常重要,這也是身為家庭工作者所必須負起的社會責任。期待每一個家庭工作者都能用心的充實自我能力,協助每一個面臨家庭危機瀕臨崩潰的家庭,走過傷痛迎向嶄新的未來。

 

參考書目

王以仁等著(2001):婚姻與家庭生活的適應。台北:心理出版社。

任文香(1995)。幼兒母親母職壓力、因應策略與親子關係滿意之關係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利翠1995)。危機事件中家人的適應與專業人員角色,1332742-2744

林淑玲等著(2003):家庭教育學

李仲平(2001):淺談危機處。中華生涯畫危機處理協會刊。2

翁毓秀(1999)。親職壓力與兒童虐待-兼論兒童虐待的預防。社區發展季刊,86262-279

連惠君(2000)。不同家庭發展階段父母對長子女教養方式之研究以嘉義縣市為例。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