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概念展望其未來發展
蔡旭峰
嘉大國民教育所
壹、前言
「九年一貫課程」可說是在最近一波教育改革的重頭戲,其中最大的變革便是所有的科目被重新整合,另外以「課程綱要」取代「課程標準」、以「學習領域」取代「課程科目」,主要用意不外乎是欲將學校學科突破既定之藩籬,以更統整、更貼近於生活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惟由於過去科目分際過於明顯,使得直到現在,不
貳、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認識
(一)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目標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設置之主要目的便是要保全學生有適當活動的時間,利用這段時間,學生能夠進行各式各樣的活動,從活動當中體驗、認識自我與群體。因此,綜合教育部以及學者的看法,本領域的課程目標可有如下幾項(教育部,2000;葉于釧,2000;田耐青,2002):
1、生活實踐
一般學習領域多分為認知、技能、情意三類學習目標,其中以認知的比重最重;而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則特別強調學生在真實生活中的實踐能力,協助學生表現自我與檢討學習內容。
2、體驗意義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重視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驗活動的意義,在體驗的省思過程中增進對自己的了解,並從中發現人生的意義。
3、個別發展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針對不同能力、興趣、需求設計多元的活動,給予個別發展的學習機會。
4、學習統整
學校成立「綜合活動課程小組」,以獨立的設計,運用校內外資源,進行若干學習領域的統整設計。
5、實踐體驗所知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引領學習者透過活動中的實踐,獲得直接體驗與即時反饋訊息,從過程中應用所知,增進對自己的了解。
6、省思個人意義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鼓勵學習者在所參與活動中,有從容地表達並省思自己的體驗之時間與機會,也可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活動的意義。
7、擴展學習經驗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希望學習者以多種感官來體驗世界,提供開放、多樣性的學習環境,以擴大信息選擇的範圍、來源與方式。
8、鼓勵多元與尊重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藉由多元的活動,讓每一位學習者開展、發覺並分享屬於個人的意義,尊重他人的體驗,並同時鼓勵學習者參與社會、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由上述可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更重視「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歸還」更多學習機會給學生,並希望學生透過更多樣的學習及教學方式來體驗世界、發覺自我、了解自我。
(二)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特色
能夠獨立成為一個學習領域,綜合活動必然有其特點。為了改善學生過去過度重視智育的學習情形,本領域希望學生能夠擁有更多「體驗學習」的空間。倪小平(2003)也提出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特點:
1、綜合活動應以「真實的行動」為基礎
綜合活動不應只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單向的知識灌輸,而應以學生為主體,藉由各種真實的活動,達到培養學生生活實踐的能力。
2、綜合活動強調「應用與創造」為歷程
綜合活動的主題是生活化的,學生在一連串的真實行動上,能時時將學習到的各種領域知識應用於生活中,並且在實作的過程中發現個人的潛能,培養創造思考的能力,以因應二十一世紀的新挑戰。
3、綜合活動是以「意義的建立」為依歸
綜合活動中的慶生會、遠足、運動會、成果發表會等活動,不只是表面的娛樂取向而已;更重要的是在這些活動中,能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產生連結,達成知識統整、經驗統整與社會統整的目的,並能從規劃、組織與實踐的過程中體驗活動的意義。
由此可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乍聽之下雖然漫無邊界,但實質上卻是一個相當能夠發揮創意與教師教學技巧的學習領域,比起語文、數學等等較具傳統色彩的學習領域,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是相當具有彈性的,不僅教師能夠依照所長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做自由的課程設計,本領域也是也同時給予學生更多親身體驗的機會及更多反思的時間,這對於師生而言不諦是一大福音,如果這樣的學習型態能夠持之以恆,學生學習起來一定更有興趣,教師也能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時時自我腦力激盪,以創造出更具有新意的教學內容。
參、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未來發展
在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有基本的認識之後,展望未來,教育工作者如何能讓本領域成為真正有趣且符合學生需要的課程,著實成為一相當值得深思的議題。
(一)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設計之理念
談課程設計之前,我們先得了解:課程設計之理念大多來自於「能力指標」,李坤崇(2003)指出:以「能力指標」為主者,先進行能力指標概念分析,再依據能力指標細項設計活動,再統整設計活動內涵,後編輯學期或學年教材。因能力指標出現時期較晚,現今教師較感陌生,優點為以專業為基礎,能掌握能力指標精髓,學生充分均衡發展應具備能力;缺點為教師經驗、專業能力、專業對話待加強。
此種說法是由較為宏觀的角度觀之,我們都知道: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學習內容應與活動為主。是故陳思筠(2002)論及本領域的課程設計時,做了以下的說明:
1、領域內或領域間的統整
即以本學習領域的內涵為主,進行整合;或與其他領域領域的學習內涵進行橫向的統整。
2、正式課程與潛在課程間的統整
在教師所設計的課程,與所欲連結發展的潛在課程進行整合,達到「知情意行」並重的學習內涵。
3、採主題式的統整或領域活動的結合
以主題作為個學習內涵的整合,確定發展的具體方向。
4、以問題(議題)中心做統整課程設計
以學校、師生共同的議題作為探討發展的主軸,結合階段能力指標的內涵,進行活動的設計。
5、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聯繫
將欲教授、傳達的知識內涵與社會發展相互聯繫,落實於活動中,充實活動發展的內涵。
因此,教師應藉由統整的、有系統的、有意義的課程設計,落實活動的實質意義與內涵,以培養適應生活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活動教育化,教育活動化」的課程目標。
(二)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創新教學方法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課程設計本相當多元,若搭配上具創新價值的教學法,其學習效果更彰顯。前段述及課程設計的概念,然而如果沒有適切的教學法來執行,也是一件相當可惜的事情。就原則言,可以有以下觀念(改自顏國樑,2002):
1、教學原則
(1)以學生本位取代教師主體的教學主角
因學習觀念的轉變,學生本位理念不得不再九年一貫課程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宣示,而學生本位的前提必須循序漸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方能真正實踐學生本位的理念。
(2)以積極鼓勵取代消極懲罰的教學心態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著重提供學生反思訊息,引導學生將所知、所感、所熟練的知能實踐於生活,以及提供多種感官協調行動,擴展學習經驗,教師為展現基本理念,宜引導學生分享個人經驗、激勵學生多元互動。因此,進行本學習領域必須以和諧信任的班級氣氛為基礎,學生是否信任教師,學生是否對教師有良好印象,則是班級氣氛的前提。所以,教師若能以積極鼓勵的策略取代以往消極懲罰、個別訓誡的方法,將較能增進學生對教師的信任,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
(3)以動態多元取代靜態一致的教學模式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由詞意分析乃「活動」課程,而活動課程必須掌握生動活潑、教學多元、小組互動的機制,方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成長。
(4)以資訊能力取代灌輸知識的學習心態
二十一世紀乃知識經濟的時代,國家財富在於知識的創造與流通,而非累積財力、物力資源。掌握資訊創造流通,才能掌握未來。因此,如何收集、彙整、創造資訊,並善用資訊流通管道乃新世紀人才的基本能力。
(5)以發表展現取代被動沉默的畏縮態度
受限於升學主義、文憑主義,學生奉行「沉默是金」邏輯,但求默默耕耘不求外顯於世,使得台灣學生相當保守,遇到發表與表演機會常不知所措,所以必須透過此次教育改革改善上述現象,提昇學生歸納發表能力與營造展現自我的表達舞台。
(6)以整合資源取代固定呆板的學習環境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著重「實踐、體驗、發展、統整」目標,必須改善與整合現有學習環境方能達成。學校可從調整軟硬體空間設備、適切調整上課時間,及規劃安全適齡的教學活動等三方面著手。
(7)以尊重參與取代附屬配角的社區結合
「社會參與」乃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主題軸之一,教師教學應與社區人士、家長結合,善用社會資源,方能讓學生充分參與社會。因此,強化社區整體學習功能,及推動學校與家庭、社區結合乃相當重要的工作。然學校與家庭社區結合時,應將家庭社區視為參與者,尊重其參與權,而不應視為旁觀者或附屬者。
肆、結語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是個新興學習領域,從設置理念、課程設計到教學實施,再再考驗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專業,如何能將過去所接受的師範教育實際展現於教學情境,是教師的首要課題。唯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不同於其他學習領域,故教師可從充實專業知識開始,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法、組成教學團隊進行協同教學或統整教學,將每位教師的專長集結在一起,發揮各自所長,並能時時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透過反思的方式來更精進本身的教學技巧。對於學生而言,他們多了比過往學生更多的課堂時間,所以學生應善用這些彈性的課堂時間,來檢視自己的學習狀況,並同時進行自我反思,以其達到本領域所欲的目標:體驗學習。綜觀而言,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對師生而言的確是個可善加利用的新興學習領域,教師應更精進,而學生則應更奮進,如此才能使教育改革更具成效。
伍、參考書目
田耐青(2002)。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目的與途徑。國民教育,43(1),25-29。
李坤崇(2003)。九年一貫課程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理念變革與解析。教育研究,107,133-147。
倪小平(2003)。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教學策略。國教天地,154,39-44。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陳思筠(2002)。談九年一貫課程之能力指標轉化課程設計: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為例。教師天地,117,56-65。
葉于釧(2000)。認識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研習資訊,17(6),25-31。
顏國樑(2002)。「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的內涵與課程設計。國教世紀,201,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