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完形學派探討影片「非關男孩」

 

潘怡彣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壹、前言

這是部充滿濃濃英國風味的電影。片中敘述著許多人們之間的關係,威爾和馬克斯之間、威爾和費歐納之間、威爾和瑞秋之間、馬克思和母親之間、瑞秋和兒子之間等等。主角是威爾和馬克斯,英文片名About a boy,顯然是關於「男孩」的故事,但是這個男孩是馬克斯嗎,還是威爾這個看來像長不大的孩子的男人?無論如何,本片的重點在於威爾和馬克斯兩個人之間的互動與情誼。中文片名翻譯做「非關男孩」,也是饒富趣味;究竟是關於還是非關於男孩的故事?!隨劇情的發展來看,這是部關於男孩,而也不僅僅是關於男孩的片子。

 

貳、主要角色介紹

 

一、威爾(Will)Hugh Grant飾演

二、馬克斯(Marcus)Nicholas Hoult飾演

三、費歐納(Fiona)Tony Collette飾演

四、蘇西(Suzie)Victoria Smurfit飾演

五、瑞秋(Rachel)Rachel Weisz飾演

 

參、劇情介紹

 

一、單身貴族

威爾是個生活富裕且英俊瀟灑的單身雅痞,靠著老爸一首紅遍大街小巷的聖誕歌曲版稅過活。他的生活價值觀裡,認為每個人都是座孤島,而他是座快樂天堂島。他對什麼都沒有任何感情,也認為這樣下半輩子就不會傷心難過,威爾自己認為如果他參加了某個義工組織,也只想藉著組織來認識女人而已!整天生活無所事事的他,有時交交女朋友,填滿生活對他來說是項挑戰。他最常做的事就是看電視、逛街;即使是團聚的節日,對威爾來說,也是逛街、租片、啤酒。威爾常換約會對象,無意間他發現單親辣媽們是片新大陸,於是他注意到了SPAT(Single Parents Along Together)的聚會。

二、找尋離婚媽媽

威爾原以為這是個獵豔天堂,但原來這裡都是些中年離婚婦女們!不過團體中有個頗具姿色的單親媽媽蘇西,威爾想和他認識。他在團體的自我介紹中佯裝自己有個小兒子,藉此打開與別人的話題。一回,威爾約蘇西參加SPAT的戶外野餐,蘇西帶來她的女兒,和馬克斯(她的好朋友,也是單親媽媽費歐納的兒子)赴約。馬克斯在學校中顯得和大夥兒格格不入,過得不快樂,會怯場害羞,討厭上學;每天,媽媽費歐納陪他走路上學,他都會被同學恥笑,他在團體中不受歡迎;但是馬克斯有顆善良且纖細敏銳且成熟的心,最掛念的就是他的媽媽費歐納了。費歐納有嚴重的憂鬱傾向,這一天她請蘇西帶馬克斯出門。威爾一行人到公園野餐後,送馬克斯回家,一干人進入馬克斯家門,突然發現費歐納吞藥自殺,手忙腳亂的連忙送她到醫院。

這件事對馬克斯是個陰影,他很怕老媽沒事就出狀況,費歐納雖然是個單親媽媽,卻深愛著馬克斯。馬克斯一回突發奇想,他覺得沒有人是孤島,於是他想到威爾,找威爾當他的備胎,總比只有他和老媽兩個人好!因此,馬克斯打了電話約威爾,原本威爾百般推辭和馬克斯母子吃飯,但念頭一轉,搞不好他可以當個孩子王,索性就答應了。

三、建立關係

馬克斯試圖撮合老媽和威爾不成,開始有意無意跟蹤威爾,抓到了他的把柄威爾其實沒有孩子!鬼靈精的馬克斯仍舊不放棄找威爾當他救星的想法,開始每天下課固定時間到威爾家按電鈴報到,讓威爾無法棄他不顧!固定的時間,兩人收看固定的節目,坐固定的沙發百般無奈的威爾,生活被馬克斯介入後,不得不關心起他來了!威爾的生活也從此起了微妙的變化。馬克斯在學校被欺負,只能無奈的任人惡作劇;這時威爾認為馬克斯的打扮要改變,才能和同學打成一片,於是帶馬克思到時下青少年流行的鞋店選了一雙鞋,送他當禮物。

四、母親的誤會

馬克斯的鞋被同學偷了!回到家跟媽媽哭訴時,無意間說出鞋子是威爾送的,而且他每天都到威爾家報到!費歐納很驚訝,以為威爾拐騙未成年少年!她拉著馬克斯去找威爾質問,剛好威爾在一間餐廳和別人約會,兩人就在餐廳嚷嚷起來。費歐納咄咄逼人意有所指威爾有怪癖,逼得威爾大聲責問:費歐納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小孩,也請她不要擔心,因為他不會在讓馬克思到他家了!這時費歐納才冷靜下來,告訴威爾說:如果你認為你了解馬克斯,那怎可把他一腳踢開呢?!爭吵過後,費歐納邀請威爾到他家過聖誕節。

威爾雖不想到她家過節,以往他可是都一個人過的。可是這一年,他到馬克斯家裡作客,卻有種奇怪的感覺,雖然來過節的成員很怪異,但他卻很開心,第一次感覺到溫馨。

五、偶遇夢中情人

馬克斯在學校暗戀一個女孩愛莉;同時,威爾也在除夕夜遇到一個非常心儀的女人單親媽媽瑞秋。但在威爾與瑞秋的約會當中,瑞秋的問題都讓威爾不知從何回答,威爾為了不使空氣凝結、投其所好,讓瑞秋誤以為他有個兒子。威爾約瑞秋下回帶兒子一同見面,於是威爾請求馬克斯幫忙,佯裝成他的兒子。但後來瑞秋對於威爾關於馬克斯是不是他兒子之說詞蒙混不清,無法諒解。這件事也讓瑞秋對威爾失望,暫時,威爾的愛戀夢破滅了。

六、爭執

另一方面,費歐納又開始陷入憂鬱,早晨起來便不斷哭泣;馬克斯實在不知如何是好,他記起費歐納說過,他的歌聲能夠照亮別人,於是馬克斯決定報名參加校內的搖滾演唱會,打算演唱費歐納最愛的歌曲獻給她。同時,馬克斯也找上了威爾幫忙解決費歐納的問題。但陷入失戀低潮的威爾卻無心幫忙與關心,他們發生了口角。馬克斯對威爾十分不滿,怒斥威爾只是個會逛街、看電視的人,不關心別人,而別人也不會關心他!

馬克斯離開後,威爾又開始他一個人的日子,只是這回,他不再覺得自己是座快樂島,他過得很充實卻覺得了無意義。威爾突然發現,若他生命中只有一樣東西有意義,那就是馬克斯;如果對威爾生命有意義的人是馬克斯,而對馬克斯生命有意義的人是費歐納,現在費歐納現在快要崩潰了,那麼想到這裡,威爾趕緊到馬克斯家裡找費歐納。

七、美麗新生活

威爾載著費歐納到學校,馬克斯仍然堅持上台為母親而唱,威爾見狀無可奈何,只好,抓了把吉他跟著上台和馬克斯同唱。在回家途中,費歐納真心的告訴馬克斯,她永遠不會離開他的。同時經過了這次表演,威爾的生活有了更大的改變。

這次的耶誕節,威爾仍然認為每個人是座孤島,但是,有些人是群島的一部分,在海底下其實緊緊相連。瑞秋開始和威爾交往,這年的耶誕好不熱鬧!威爾的家中來了馬克斯和費歐納,瑞秋和她兒子;同時,馬克斯暗戀的對象愛莉也來了。最後,馬克斯在心理想著:兩人是不夠的,身邊有一堆人是很棒的,兩人世界已經落伍了,每個人都要有備胎,而現在,他和威爾都有備胎了!

 

肆、劇情探討

 

一、剝洋蔥似的人格

Perls1986)以剝洋蔥來比喻成人格的探索,一個人要臻於心理成熟,得要脫去加諸於成長的障礙。這些障礙包括:虛假、恐懼、僵局、內爆、外爆五個層次。如果把這些障礙放到主人翁威爾身上來看,顯然他一開始這些障礙就表露無疑。

威爾的生活觀是認為每個人都是座孤島的,其實也許他內心正渴望的穩定的寄託。他的生活其實沒什麼目的,他只想把馬子。他找了好幾個約會對象都是單親媽媽,約會席間他給了這些媽媽們他是個溫柔、愛小孩、好男人的錯覺;然後過一段時間,他就把這些人甩了,雖然感到愧疚也無可奈何。同時,他處心積慮的找到了SPAT(因為認為單親媽媽好上手),在團體分享的時候,他佯稱自己有個二歲的小孩,說了個長篇大謊連他自己都差點兒相信了!顯然,威爾在此時是處於「虛假層」:以一種不真誠的、像是玩遊戲的方式,迷失自我陷入角色中,以一種刻板印象與人互動,威爾活在自己與別人創造的假象底下。

在與這些人約會時,威爾有時處在「恐懼層」:抗拒接受真實顯現的自己。因此他與約會對象維持關係並不長久,而對於分手也感到愧疚,但他卻沒有改變自己的動力,也不認為有改變的必要。

事情直到威爾遇到馬克斯和瑞秋之後有了變化。這些習慣性的給人「自己是單親爸爸」的錯覺,遇到了瑞秋時,事情就不同了。因為他「真心」喜歡瑞秋,心裡想要與瑞秋有較「真實」的接觸,因此他不想欺騙她時,他開始了些許痛苦。另一方面,與瑞秋約會時的對話中,威爾「覺察」其實自己是個「無所事是、沒有做什麼可以吸引人」的人時,內心也有很大的衝擊和沮喪。這是的威爾就像處在「僵局」階段: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有種死疾的感覺,他與瑞秋的關係這此時也暫時劃下休止符。

經過一連串的事件,威爾終於突破了「內爆」:接受自己真實面貌其實自己有優點也有缺點,需要也渴望人與人的感情;以及「外爆」:改變自己,對他人付出感情和關懷,終於有情人成眷屬。

完形治療中這些人格成長障礙,除了以威爾和瑞秋的關係來看,也能在威爾與馬克斯的互動中見到一些端倪。對於一開始兩人因為威爾想約蘇西而有了第一次接觸,威爾給予馬克斯的感覺就是個好人,也因此馬克斯找上了他當備胎。威爾答應馬克斯吃飯的邀約是想要應付這個可憐的小孩,想當個酷叔叔或孩子王;就像是處於「虛假層」一般,馬克斯對威爾來說,只是個一般人,並沒有特別的意義。漸漸地,當馬克斯固定時間來按威爾家門鈴,一同電視,有好長一段時間,威爾也只是懶懶的在沙發上,並沒有和馬克斯有什麼交談;不過,最後威爾也習慣馬克斯的到來,甚至,馬克斯不用按電鈴,威爾就自己開門了。

當馬克斯的母親誤會威爾企圖不軌,和威爾在餐廳起爭執時,威爾很直覺得想拋開馬克斯的糾纏;另外,威爾與瑞秋的關係暫時劃下休止符的時候,低蕩的情緒也讓威爾對馬克斯關了心門。這是的威爾都處在「恐懼層」,害怕面對真實的自己、害怕受傷害:其實他是關心馬克斯的。因此,威爾直覺地想逃避他和馬克斯的互動,覺得擺脫這個小孩對他會好一點。

在他倆的關係中,威爾陷入人格的「僵局」,出現在和馬克斯爭吵之後,威爾恢復一個人清靜的生活。他誤以為生活回到原來的狀態,一切都會一如往常。威爾企圖將生活回到時間單位來渡過,企圖操縱他的生存環境。

「內爆」的階段則是,當他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竟發現並非如此平靜。當他開始面對真實的內在,試圖釐清他與馬克斯的關係後。他體認到,若他生命中只有一樣東西有意義,那就是馬克斯!這樣的想法出現在他一個人在家裡無助孤寂了許多天後。威爾開始揭開內在的防衛,接受真正的自我和心底的聲音。也因此,威爾有所體認,才會產生之後的行動連忙跑去找馬克斯、上台幫忙馬克斯演唱等;也進一步和相關的他人產生有意義的連結,他對人生的價值觀也有所撼動。這時的威爾已經到了「外爆層」了:他脫下假面具、虛假角色和藉口,釋放原先為了非真實的我所佔據的大量能量,這些能量帶動他做了行為上的改變和抉擇。最後,我們也看到了威爾改變後所帶來了更多的積極面的成長。

二、弔詭的改變理論

完形治療理論認為,愈不想要當自己,愈是會停留原地無法改變。Beisser(1970)提到,人們不太可能因為做了什麼不一樣的事情,就使自己得以改變。根據他弔詭的改變理論,個人體悟出原來所悉求的改變竟是緣木求魚時,改變即能發生;治療者不是促使人改變的人,而是協助當事人增加覺察,重新認定原本被拋開的部分自我。

威爾一開始,就不斷的塑造一個「單親爸爸形象」的自己,試圖以這樣的面貌來交女朋友,我們可以說威爾雖然過自己的生活,安排自己的活動,但是,其實不是在做真正的自己;於是,我們也見到,他也似乎停留在這樣不斷欺騙,也不斷的落入逃避、不負責任的窘態中。雖然暫時無大礙,但他的生活其實並沒有正向的意義。

在馬克斯介入威爾的生活後,漸漸地,威爾的心防被突破了,他願意稍加關心馬克斯在學校的狀況,有時也探問他老媽的情形;對於馬克斯在學校的暗戀情事,也和他分享他本身愛上瑞秋的心境;威爾也首次對心儀的對象瑞秋坦承自己的真實狀況。這些威爾悉求改變顯然沒有立即給予他增面的增強,反而是給了他頗大的衝擊。若根據弔詭理論,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能發生,那麼威爾倒是很幸運,改變的確發生了。若把馬克斯視為威爾的治療師,則馬克斯的確對威爾有很大的影響。威爾在失意時,馬克斯毫不保留地抨擊威爾,大大的增加威爾對自己的察覺;威爾在接下來獨處的幾天,檢視了周遭這些人對他的意義。

威爾原本覺得自己是個「對什麼都沒任何感情,下半輩子比較不會傷心難過」的人。在他與馬克斯的互動中,顯然他找到了那被他丟棄的部分自我。馬克斯有著對費歐納、對旁人的關心,心思細膩,以及即使付出丟盡臉的代價也要上台唱歌的真性情;他想要威爾的協助,也是鍥而不捨的。馬克斯對母親有許多依附、責任和牽掛,這些情感的牽絆使馬克斯成為一個積極與週遭互動的人。諸如此類都是威爾也許曾經擁有,卻現階段完全不見的特質,一種比較具有人性的特質。顯然,馬克斯很成功的引出威爾失落的部分。

三、治療者與當事人間的關係與當下的覺察

我們可以視馬克斯為威爾人格的治療師。

完形治療者與當事人的關係是人對人的,對自己及當事人的了解,保持對當事人的開放,以維持當下存在的品質。重視的是存在於當下、真誠的對話、態度溫和,以及直接自我坦露等等的重要性。治療者主動與當事人分享當下的經驗及感覺。

一開始威爾對馬克斯來說,便是一種信任,他並不像其他的女人認為威爾無所事事、一無是處。他倒認為他平易近人,是個沒做什麼大壞事、可以幫助他的大人,馬克斯對威爾沒有什麼成見。持續的信賴關係,是在他們的電視時間中增進。我們可以看到精采的對手戲和互動。像是:每天馬克斯來找威爾,即使剛開始被威爾拒絕,他也無所謂。之後他們之間有了交談,威爾談了他老爸,馬克斯則談了他老媽。他們一起打球。一回,馬克斯被學校同學追著跑,逃到了威爾家,馬克斯認為無可奈何也不重要,這時的威爾卻替馬克斯出主義。馬克斯邀請威爾到他家過聖誕節,而此時知道威爾沒有小孩的蘇西也來了,氣憤的冷朝熱諷,使得威爾想走人,馬可斯竟也挺身而出替威爾辯護,聲稱他沒做什麼大壞事,不能趕他走

馬克斯對威爾說的話或問的問題,都是很直接且真實的,並沒有心機或預設立場;他可以很直接地問威爾為何要騙瑞秋自己有小孩?為何要他充當他的小孩?甚至是他對瑞秋的感覺,也肯對威爾分享自己的對愛莉的感覺。這些坦白的對話,諸如「為何」、「什麼」、「如何」,使得威爾一個人時,得以靜下來思考,或者說是「覺察」。威爾開始覺察到他自己對人事物的感受,可以說是和馬克斯的互動後,培養出來的。

E.PolsterM.Polster(1976)強調治療者對自我了解的程度,以及治療者本身成為治療工具的重要性。馬克斯顯然比威爾更知道自己要什麼。馬克斯知道自己找威爾的目的幫忙他自己、幫忙費歐納;同時,馬克斯也知道自己對愛莉的情感,和威爾討論什麼是「對這個女人有興趣」,甚至對威爾說出他所認為愛的真諦是什麼,進而促使威爾思考後,決定對瑞秋說實話。威爾甚至覺察到馬克斯對自己的影響,因為他思考著馬克斯說的愛的真諦,開始想著是否自己變成馬克斯了?!

或許與馬克斯的情義的嘎然終止,對威爾來說算是個未竟事物。在馬克斯於威爾感情受挫時,尋求他的協助費歐納,威爾推說自己沒空、質疑馬克斯到底是誰莫名其妙闖入他的生活等,威爾尚未體悟到,彼此對對方的意義。直到馬克斯離開後,不可預期的情緒經驗就浮出來了。而這個能量大到主導威爾朝向他心中的未竟事物邁進。

而最令人動容的,莫過於威爾覺察到馬克斯對他的意義所採的行動。他關心馬克斯,為了馬克斯,到後台極力阻止,告訴馬克斯使費歐納快樂的方法,最終是要靠她自己;最後威爾還把群眾的焦點轉到自己身上,替馬克斯解除窘境。

四、統整階段

Polster(1987)提出三個有次第的統整階段來描繪當事人在治療中的成長,包括發現、調適與同化。我們可以用這三階段檢視威爾的成長和轉變。

首先,是「發現階段」:指當事人對自己或得新的認識,或對舊的情境有新的領悟,或對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有新的看法。諸如:威爾覺察自己對馬克斯和瑞秋的真正情感。威爾從認為自己是做孤島,到認為自己其實是群島的一部分。

「調適階段」:包括重新認知自己有能力選擇的機會,擴展對世界的覺察,常是新的行為。這個階段的威爾不只覺察,也採取行動,也就是有能力選擇。在威爾來找馬克斯時,在SPAT費歐納對威爾說的,你不要認為你一無是處、無所幫助,你不是來了嗎?

「同化階段」:指當事人學會去影響環境,感覺到自己有能力處理生活中的事件。對自己的進步和能力開始有信心,學會在環境中如何擴展以獲取所需資源的機會。此時,威爾不但可以接受真正的自己,對旁人付出關心,例如:他送馬克斯青少年流行的鞋子和唱片。

威爾也知道如何擴展獲取所需資源,比如他開始會尋求馬克斯充當他的兒子、他開始思考馬克斯說的話等等。

同時,威爾最後也獲得理想中的愛情,對於自己和瑞秋未來關係的發展,也能順其自然,不見得要結婚,卻也能和瑞秋與她的兒子、馬克斯、費歐納等人共處。甚至,威爾還充當起月老,拉了一個以前在義工組織認識的夥伴,來參加耶誕聚會,介紹給費歐納!

 

伍、結論

 

完形治療的基本假設為,個人只要充分地覺察週遭所發生的事情時,即能在環境中具有「自我調整」的能力。透過採取行動與進行接觸而重回平衡。整部片以類似旁白的方式,以威爾和馬克斯的口吻述說。因此,我們可以了解每個情境中,主角內心的深層想法;同時,我們也可以輕易看出主角的互動和想法、行為的改變。我們從影片中幽默精采的對話,可以了解其實改變是可以發生在任何時刻,即便是個成年人,一個小孩也可以讓他有所省思成長。

當個體以此時此刻的經驗為基礎,能夠覺察、頓悟、接受自己、對自己負責,以及能與他人接觸的能力,便可以改變,獲得重新塑造環境的機會。

 

參考書目

 

Beisser, A. R. (1970). The paradoxical theory of change. In J. Fagan & I.L. Shepherd (Eds.), Gestalt therapy now (pp. 77-80). New York: Harpe & Row (Colophon).

Perls, L. (1986). Opening address: 8th annual conference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estalt therapy-May 17, 1985. The Gstalt Journal, 9(1), 12-15.

Perls, L. (1990). A talk for the 25th anniversary. The Gestalt Journal, 13(2), 15-22.

Polster, E., & Polster, M. (1976). Therapy without resistance: Gestalt therapy. In A. Burton (Ed.), What makes behavior change possible? (pp.259-277). New York: Brunner/Mazel.

Polster, M. (1987). Gestalt therapy: Evolution and application. In J. K. Zeig (Ed.), The evolution of psychotherapy (pp. 312-325). New York: Brunner/Mazel.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