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編版與康軒版國語課本之比較
邱婉婷
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前言
「教科書」市場一直為國家編譯館一家獨大的經營,但是知識汰舊換新的速度往往比教科書的修訂改編還快,加之國編本教科書充斥著國家政黨、男女歧視、過於著重於大陸風光、缺乏本土意識及和現實生活脫節等弊病,在在顯示單一版本教材無法反映時代的背景和現實。且教師過分依賴教科書,為教科書至上的想法,教師成為「教書就是教教科書」的教書匠,逐漸喪失其專業自主權。
再則,學生對於學問的追求只限於讀教科書,但時代急遽變化、多元社會急速發展,教科書內之意識型態和價值觀也產生了不同的變化,教科書所選擇的知識、意識與價值常常受到質疑,學生所使用的教科書,其內容不是過時有偏差的知識,就是有爭議的內涵。因此,隨著教育思潮的改革聲浪,教科書開放市場,以符應時代、社會的需求。在一片討閥國編版本教科書聲中,新版本民間教科書不論在內容、用字遣詞、意識形態、版面設計與知識的實用性都顯現出與以往不同的革新風貌。
國編版vs.康軒版
以下為國語課本第十一冊(六上,國編本)八十六年改編出版,與九十一年七月第二版(康軒版)課本之比較:
一、版面設計:
國編本之版面大約為B4大小;而康軒版為A4。A4版面較大,整體排版清楚不擁擠。兩種版本其字體大小適中,皆為標楷體。國編本版面用色暗沉,過於一板一眼的編排。康軒版版面安排豐富,且用色明亮醒目,易吸引注意力。
二、用詞遣字:
國編本之口吻較嚴肅,且使用慷慨激昂的語調,其所使用之用字不夠生活化;康軒版則使用平易近人之口吻,生活化之措辭,語調合乎常理,但用詞遣字過於口語化,雖好讀易懂,但稍嫌浅化、平片化。
三、插圖圖案:
兩者之插圖康軒版較國編本生動活潑。國編本之插圖雖充滿傳統文化之美感,但圖形多為國畫山水畫、古代裝扮之人地事物及大陸的山川風景,與學童現實生活無法連結且無法產生興趣。康軒版選擇貼近生活的圖形,且圖形色彩鮮豔、圖案討喜,易使學童引發學習動機。且國編本中之圖案多為皇帝、英雄、臣子等男性,而康軒版圖案之男女比例平均,顯示出男女性別爭議受到重視。
四、單元生字:
國編本共二十一課,生字兩百二十六個,康軒版十七課,生字是一百九十六個。雖然兩種版本皆以三課為一單元,但康軒版清楚列出每一單元之名稱,如第一單元 世紀新少年,第一、二、三課內容便以此為其主軸,使我們一目了然此冊包含哪些主題單元。
五、文章取材:
國編本的文章取材為詩,短文,古代寓言故事、文章、詩歌及人物描寫等,六種不同形式;而康軒版為詩、文章,勵志短文、寓言故事等等。雖然兩者包含記敘文,抒情文,應用文,韻文,說明文等文體,但其中內容所呈現之意是卻大不相同。由此可見,文體的選擇更形多樣化。
六、課文內容:
康軒版本的創見較國編本多元。從內容來看,國編本仍側重在傳統文化關的啟迪,以及古人和大陸景色的描寫,缺乏本土化之展現,且與生活實際面脫節。其中之「江南風光」、「青海青」、「萬里長城」等大陸美景,雖然描寫之美好之生動,但以生活經驗層面來看,其太遙不可及,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反之,康軒版本之主題單元為「自然與環境」、「價值的澄清」、「大地之旅」、「四海一家」及「心情記事」等主題,主題方向多元,涵蓋網路學習「網路上的訪客」,以及描寫大自然的文章「芳草青青」、「失去的山谷」,還有分享心情的篇章「心情轉個彎」,其貼近學生的現實經驗,取材較生活化,且文章敘述簡單易懂。
就內容意識形態而言,康軒版本已減少宣揚國家政黨之意識,及盡量追求兩性平等之地位,較國編本符合社會現狀,而非傳授遲滯不前的老觀念、舊知識。
七、單元活動:
國編本與康軒版在每三課間,安排一學習活動。國編本為學習指導,其又分成主題與問題討論,主題分別為怎樣閱讀、主從的區分、判斷能力、知道所以然、寫作的方法及如何做筆記;而問體討論則為分享文章的內容及回答提問。
康軒版主要分成三大主軸「我會作文」、「我會讀書」及「我會閱讀」。其中之「我會作文」為傳達寫作的技巧,有寫筆記、說明文、讀書心得、新聞稿、劇本和詩等,循序漸進地深入寫作得天地;「我會讀書」是傳達書的益處,介紹閱讀的方法及好書,及分享名人讀書得方法,讓學生愛上閱讀;「我會閱讀」則是文章分享,在每一學習單元後介紹不同體裁的文章,包含泰戈爾的詩、杏林子的『生之歌』、和撒哈拉沙漠與大峽谷的短文等等。
兩者皆在各單元後補充一些語文資料,但康軒版分主軸,每一主軸內之觀念皆有統整相關,且一步步深入軸心,較國編本有系統、有組織、有關聯性,可獲得完整的知識架構而非不連貫之主題知識。
結論
綜合上述,國編本與康軒版本的差異性,是意味著時代的變遷,不合乎時宜之教材觀念、知識及意識形態理應有所調整。一本本薄薄的教科書,其中之意涵背負著整個文化傳承的象徵,因此多元教科書市場的開放,課程單一走向多元、分科走向統整,內容強調本土化及世界觀,皆為革新舊體制之下,過於封閉的編製教材觀,以順應時代的脈絡。
可能長久使用國編本之教材,在教科書市場開放之下,大家欲打破傳統教材的藩籬,紛紛以有別於以往制式的編排方式,呈現出多元與活潑的內容,於是圖片取代枯燥的文字、色彩充斥了無生趣的版面以及淺顯易懂的文句替代脫離生活經驗的知識。教科書市場的開放,帶來創新、創意與創見的風貌,此舉是正確的!但是,過度掙脫傳統的束縛卻走向過於輕鬆學習的極端,流於知識的平面化及學習的淺化,造成學生學習能力低落。
國編本之教材內容過於傳統守舊,造成學生學習壓力;而民間多版本又強調知識簡單化,使學生快樂學習。兩者關係猶如過與不及,一昧逃避學習的壓力轉向無負擔之學習,是無法建構出有深度的知識。學習應該能落實於生活實踐上。教科書應提供多元的知識呈現方式與完整的知識整合領域,使選擇性多樣以適合不同的需求,其為教科書改革的目的所在。應力使內容生活化卻不失其知識的深度,編排創新卻兼顧其實用性、不流於噱頭。教育傳授之知識應具有時代性,教科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教育改革之時,不可一昧否定擺脫傳統,應檢視現況截劣取優,加以創新改進。學習不應只追求快樂,但要求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