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原生家庭

 嘉大家教所研究生黃金福

我出生在一個濱臨沿海的鄉鎮「布袋」,父母親世代務農,父親是道地的客家人,遠從廣東梅縣播遷來臺,首居桃園新屋鄉之後,為了生活,再度遷徙到嘉義來,父母育我兄弟姐妹共計十人,是一個典型大家族,目前兄弟姐妹均已成家立業,且各自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而我是排行第六,深受兄姐照顧、弟妹尊敬,並育有一女一男老大今年暑假大學畢業後剛考上兩所國立師院音樂教育研究所,經過一翻考量之下,選擇了距家較近的南師,老二去年以466高分成績捨去師院公費生 去選擇了高師大英語系就讀。在學習成長歷程中我從小學至大學以鄉下的學校考進了國立臺灣教育學院特教系並在恩師王文科教授及林寶貴教授熱心指導鼓勵之下,開啟了我對於特教知識領域的興趣,求學過程中尚稱一帆風順。自1984年教育學院特教系畢業之後,即投入特殊教育工作,轉眼間,迄今已逾21個年頭,一路走來在輔導與特教的領域中,以無怨無悔的去幫助身障的孩子,因為我個人認為特教的孩子是菩薩的分身、是天使的化身、是上帝的小精靈、是人世間父母心目中的寶貝。上帝將他們關上了一扇門,定會為他們開啟另一扇窗。還記得在師大特教所進修時吳武典所長曾說過的話:「人的成功,不是靠學歷,而是靠努力、靠毅力、態度、行動和不斷的堅持才是讓自己起飛的關鍵」。

有感於今日我們的社會治安日趨惡化,犯罪年齡逐年下降原因之一,在於家庭教育的失當。師大張春興教授曾說過:「青少年的問題往往種因於家庭、顯現於學校、惡化於社會」,因此2003年的家庭教育法通過,更顯得格外的重要。記得中央日報(2003年一月七日)刊載,有九成六的少年刑事案件中皆肇因於父母的管教不當。在家庭教育法規範下:(1)未來將加強家長負起應有的教育責任、(2)當學生發生重大違規事件或特殊行為偏差時,學校應通知家長或監護人並提供四小時的家庭教育課程。

身為教育工作者理應承擔起社會發展領航的責任,在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必須做出未雨綢繆的因應對策:教師本應不斷充實自己、不斷的成長、才能夠掌握社會的脈動,且終身學習是進入知識地球村的一把鑰匙,基於以上種種的理由激起後學進修家庭教育研究所的使命感,希望藉此進修的機會得到教授的提壺灌頂。

一、爭取家人支持,獲得相乘效果

研究所進修是教與學的生涯規劃之一;亦是對自家小孩終身學習的一個示範教育,家中若有一人考試全家無不全力支持、並相互期許共同分享學習心得,因此家人的支持是成功的最大後盾。

二、保持健康身心;持之以恆

利用下課或空檔時間(休假日)打打桌球或是蘭潭走走,人生至樂夫復何求健康是一切的根本。而均衡的營養和規律的運動作息生活,保持愉快的心情即是身心健康的不二法門。身為教育工作者除了白天需善盡教學職責之外。如何規劃有效的研究工作、閱讀更多的資訊,以達終身學習自我充實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用心的思考累積經驗和智慧,使得研究的理念能夠應用在實際的臨床教學生涯之中、面對學生家庭問題能夠提出因應對策擁有健康的身心更形重要。

三、運用心理激勵.發揮未來潛能:

比馬龍效應、自我應驗預言,相信大家耳熟能詳、平時就應用於教學過程中與班級經營。每當夜闌人靜之際.總是自我思考、沉澱自我的思緒.想想他人成功的經驗,書寫一些自我增強、人生格言佈置於自己的學習環境中或自己的班級內.每天清晨自我冥想,給予自我肯定.增強自我的信心。

1.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待人以和.處事以真。

2.想快樂的事,做適當的運動

3.存好心、做好事、說好話。

4.心開福就來、把心情放輕鬆。

5.成功的秘訣,是每天比別人多努力一點。

6.希望和樂觀是生命的力量,也是成功的基石。

7.更為理想找方法,勿為失敗找藉口。

8.認真做好每件事.做什麼像什麼。

9.面對人生我們應有堅強的毅力和信心。

四、人生有夢、美夢相隨:

    所謂充實之謂美,後學出身於沿海鄉鎮自覺擁有一份刻苦上進的熱忱,自國立台灣教育院畢業之後,先後服務教育工作二十年來記功嘉獎共計四十八次並獲得教育部、市政府的優良教師表揚,二十年來不敢輕離書本,學然後之不足、教然後之困、在教學相長,終身學習的理念中深刻體會繼續深造、充實自我的必要、藉以充實生命的源頭活水,這是後學人生重要的規劃。事前的未雨綢繆,心情的調適,並能夠爭取家人的支持保持健康的身心運用心理激勵之外,有計畫運用記憶建構方式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直相信,機會是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成功永遠是屬於能夠堅持的人,這是後學努力以實現的目標。最後期望自己在家庭教育研究所就讀期間能夠接受更大的挑戰。並於進修研究中能解決這些弱勢族群、身心障礙家庭碎家庭學生的問題,並且能夠在跨特殊族群家庭教育專業的領域中奉獻所學,一展專長。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