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生態系統觀點探討影響父職參與的因素
葉嘉雯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一、前言
傳統上,家庭中照顧子女的角色通常是由母親所扮演,而父親只負責提供家庭經濟來源,即擔任經濟提供者的角色。但隨著社會的變遷,女性投入就業市場的比例愈來愈多,加上兩性平權的觀念日益普及,使得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庭分工觀念已逐漸式微。國外學者McBride也指出,美國家庭中男性的角色正在改變。父親的責任已被重新定義,原因包括:離婚及單親的比率上升、女性外出就業、及對於男女兩性適當行為的新標準。雖然這些發展增加了父親的責任,但男性卻也因新的父親角色定位糢糊而覺困惑(引自Meyers,1993)。
沒有任何的證據顯示出所謂天生的母性,也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女性比男性更擅長養育幼兒(劉秀娟,民88)。許多研究也指出,父親參與子女的照顧和教養,將有助於培育子女完整的人格及與發展孩子的認知、社會及個人的功能有關(張月芬,民91;引自Meyers, Steven A. 1993)。
由初為人父者雀躍的心情不難體會父親是渴望與子女有親密關係的需求,只是因為某些因素使得父親必須在教養子女的角色上,扮演配角的角色。本文主要目的便是要從生態系統的觀點來探討有哪些因素,使得父親無法隨心所欲地發展親職功能。
二、影響父職參與的因素
由國內外許多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影響父職參與的因素很多,Parke(2000)也指出父職參與的決定因素,是多層面(multi-level)且多因素(multi-factor)的架構。他在1996年就曾提出四個層面的父職參與決定因素,包括:個人的、家庭的、家庭外的、文化的,每一層面各自包含多重成分,如表2-1-1 所示(引自杜宜展,民93)。
表2-1-1 父職參與的決定因素表
個人的影響 |
家庭的影響 |
家庭外之影響 |
文化的影響 |
|
|
|
非正式的支持系統 |
機構的或正式的影響 |
|
1.父親的態度信念與動機 |
1.母子關係、父子關係 |
1.親戚關係 |
1.工作與家庭關係 |
1.男孩與女孩的童年文化 |
2.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
2.夫妻關係 |
2.鄰居關係 |
2.醫院與健度照顧生產系統 |
2.父母親的性別角色態度 |
3.兒童性別 |
3.父親、母親、孩子關係 |
3.朋友關係 |
|
3.與種族有關的家庭價值與信念 |
資料來源: Parke,R.D.(1996). Fatherhood (p.77).
林淑玲(民92)指出,受生態學觀點的影響,自1980年代起的研究,傾向於將家庭視為一個生態系統,同時也是整個社會生態系統的一部份。Bronfenbrenner(1979)認為個人自出生後就受到四個系統的直接與交互作用的影響而發展,這四個系統分別為小系統(Micro-system)、中間系統(Meso-system)、外系統(Exo-system)及大系統(Macro-system)。因此,本文也將綜合國內外學者有關影響父職參與因素的研究(王舒芸、余漢儀,民86;王叢桂,民89;李正傑,民8 9;黃怡瑾,民91;馬惠芬, 民92;李淑娟,民9 3;杜宜展,民93;取自魏秀珍,民91;Doherty,
Kouneski, Erickson, 1998;McBride,
& Mills,1993;Meyers,
Steven A. 1993),並以Bronfenbrenner的四個生態系統來分析這些因素。
(一)小系統
小系統係指個人直接面對面接觸或直接參與的人事物,與個人的接觸最為直接,對個人的影響也最大。影響父職參與的小系統因素包括:
1.
家庭因素:包括家庭類型,如單親家庭、單薪/雙薪家庭、核心家庭或三代同堂家庭…等家庭類型的不同、所處家庭生命週期的階段、家庭子女數、與父職參與情形都是有相關的。
2.
父親個人因素:包括幼年經驗、性別態度、年齡、職業、工作時數、教育程度、社經地位、父職的生命歷程觀、父職的時機、父職年數、親職能力與技巧、父職角色的認同及承諾…等在在都會影響父職參與行為。
3.
家人因素:太太的職業、配偶支持度、育兒回饋、兒童的年齡、兒童性別、上一代的示範與教導也會影響父職參與行為。
(二)中間系統
係指個人直接參與的二個或以上的小系統的互動連結,此系統作用力越明顯或關係越強,對個人的影響就越大。屬於此系統中的夫妻關係、父子關係、親戚關係、鄰居關係、同儕關係都是影響父職參與的因素。
(三)外系統
係指個體未直接參與的系統,但因透過與個體互動的小系統而間接影響個體。
1.
母子關係:國外學者Allen & Hawkins曾提出孩子與母親關係密切可能阻礙父子關係的發展(引自魏秀珍,民92)
2.
社會福利體系的不足:現行社會福利多是針對母親,對父親的福利較少受關注,因此限制了父親參與育兒的機會。
3.
勞動市場體制的強化:由於家中經濟提供者大多還是以男性為主,使得工作時數排擠了父親參與育兒的時間。
(四)大系統
係指社會、文化、次文化或價值觀等較高層次的系統,它影響了前三個系統的特質。影響父職參與的大系統因素包括:
1.
文化的規範:如傳統文化對男性角色的期待,削弱父職參與的意願。但隨著時代演變,社會文化觀念的轉變,使得父親參與育兒工作的涉入程度也日益增加。
2.
社會化歷程的灌輸與傳遞:傳統地,男性並沒有從正規的教育或社會化過程中接受到親職的基礎,而在成為父母之前,男性通常比女性較少有照顧年幼兒童的經驗,且在兒童期時也沒有機會去觀察或型塑成一個高度參與、敏感的照顧者,這些因素使得父親缺乏育兒能力的學習管道。
在上述這些因素交互影響作用下,便形成了父職角色的現況。
三、結語與建議
過去二十年來父親已轉變其父職參與的程度,但只是緩慢的、逐漸的轉變,如果我們相信漸增的父職參與有利於孩子、母親及父親本身,尋找較佳的方式來測量父職參與及其決定因素,仍是所有社會科學研究者重要挑戰之一(杜宜展,民93)。
其實父職也可以像母職一樣,從事養育子女的活動,雖然在社會角色上,仍將母親放置在較重要的位子,但如果給父親相同的學習機會與環境,他們也可以發展出一些女性身上的細心、同理心、照顧等特質。因此,政府、學校或相關機構應針對父親,舉辦親職講座、父親成長團體等相關教育課程或方案,從中讓父親們建立正確的父職參與觀及兒童發展概念,並獲致適當的父職參與技巧,以利於投入父職參與行為,去除父職參與之困境,提昇父職參與意願及父職參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