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vs.新好男人?談父親親職介入程度與強化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李靜怡

一、前言

多年以前大家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爸爸回家吃晚飯」,希望爸爸不要為了工作而忽略了家庭;汽車廣告也以家庭溫馨為訢求,假日帶全家外出遊玩的爸爸才是新好男人。晚上回家吃飯、假日全家一起開車出遊的父親就是好爸爸、負責任的爸爸嗎?父親對於親職的參與就僅限於如此嗎?

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影響父親參與親職教育的原因以及如何強化父職功能。

 

二、影響父親參與親職的因素

1.     社會文化觀念

傳統觀念認為男人就應該是雄糾糾、氣昂昂,是要在外頭衝鋒陷陣,在工作上有所成就者,家庭內的事不論是孩子的成長發育或是家庭內的家務事都是女性應該要負責的。因此,有很多男人一輩子沒有進過廚房,打開過冰箱、使用過洗衣機。

教養孩子是母親的工作,所以孩子在校表現不良、考試成績不佳第一個被罵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媽媽,彷彿只要媽媽多用心,孩子就可以有更好的發展,孩子發育的過程看不到父親的角色,孩子的成長也與父親無關。這是傳統的父親角色,父親在家庭中的主要工作就是養家活口,是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也是家中的權威。

 

2.     環境因素

父親的工作、經濟情況、文化價值、社會支持、種族資源都會影響父親參與父職的程度。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當男性遇到失業、貧窮等經濟危機時,在經濟或心理層面都比女性容易棄做父親的責任感。

 

3.     缺乏認可的對象

張老師出版的「中國人的養育觀」書中指出,九0 年代台灣父親認為自己在家庭中最主要的職責是「提供子女良好的學習機會,使他們未來有較良好的發展」。因此父親在工作職場上必須更加打拼,以提供子女更多學習機會。許多研究都指出,原生家庭的經驗會影響個人人格特質、婚姻觀、家庭觀念,許多人的原生家庭父親是家中的經濟來源與主要決策者,對於父職的參與非常的少,自組家庭時便把原生家庭的經驗帶入新的家庭中。

 

4.     婦女就業

科技的進步、教育機會的增加使女性在職場上也有很好的發展。Coltrane (1995)指出,婦女就業人數是影響兩性分工與新父職議題的主要結構(引自王叢桂,2000)。當婦女在職場上有良好的表現時,父職的內涵便面臨了改變。男性必須分擔家務或是參與家事分工以維持家庭生活功能的正常運轉(徐綺穗,2000)

 

5.     夫妻關係

研究發現,和母子關係相比,父子關係的品質和夫妻婚姻品質的有相關。對女性而言,當媽媽是一輩子的事,母愛是一種天性;但對男性而言,許多人是在當了爸爸之後才開始學當爸爸的。當夫妻婚姻關係不好時,男性或許還維持父親的模樣,實際上和孩子的關係卻不良(Doherty,1998)

 

6.     母親的因素

母親在父子關係中扮演著溝通者與守門員的角色。母親與夫妻關係對父職的參與會相互影響,但也有研究顯示,即使有滿意的婚姻關係,父親的參與仍視母親對父親的態度而定,如果母親對父親的參與有較高的期待、支持,則父親參與父職的機會將較高(Doherty,1998)

 

7.     父親的因素

父親本身對自己身為父親的期待、和自己父親的關係、職業、對家庭的承諾、知識都會影響參與父職的程度。

 

Doherty「負責任的父職影響因素」的概念模式,可以知道影響男性參與父職的因素包括環境因素、父親本身的因素、母親的因素、孩子的因素、夫妻之間的關係、母子的關係,而這些因素彼此之間又相互影響。同時,不同的時代背景會造就出不同需求的父親,當時代進步時,對父親的要求也會改變。

許多研究都指出,父親在兒童成長發展過程中的缺席對於兒童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因此以下對如何強化父親參與親職功能提出建議方案。

 

三、強化父職功能的方案

1.     落實兩性平權

許多研究都證實,性別角色刻板化是父親甚少參與家務與育兒工作的一大主因(王大維,2000)。現代政府實施九年一貫教育政策,六大議題中即包括兩性教育,希望從小培養學生使之瞭解性別角色的多樣化與差異性、消除性別歧視、生涯規劃可以突破傳統社會對兩性的期待與限制,並建立一個和諧、尊重的相處模式(教育部九年一貫教學網站,2004)。兩性平權法案的通過,希望可以減少職場上性別歧視的現象,打破女性在職場上升遷的無形天花板。

當整個社會對兩性平權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與接受,對於父親參與親職才能有所幫助,因此,兩性平權教育的落實是刻不容緩的。

 

2.     提供父職教育的課程

對女性而言,做媽媽彷彿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同時因為懷孕的關係使他們比父親多和孩子相處九個月,因此對孩子更有一種母子的感情。父親因為沒有經歷過懷孕的過程,少了和孩子親密相處的九個月時間,加上許多父親並沒有做父親的知覺也不知道如何準備,因此他們常是做了父親之後才學習如何當個父親。坊間許多醫院附設有生產課程,筆者認為這些課程除了提供孕婦生產的課程之外,還可以加入親職成長團體或是課程,幫助準爸爸成長。

瑞典政府從一九八三年起成立特別的智囊團,專門針對「相對於女性的全新生模式,男性甚少改變」的現象研擬對策,其中一個活動是「準爸爸訓練計劃」。此活動是由非專業的爸爸教練帶領新手爸爸訓練,在訓練團中爸爸們可以找得到其他男人一起談論懷孕、生產以及育兒的事情,資料顯示,參加過此訓練計劃的爸爸們日後使用育嬰假的比率比較高(游常山譯,1999)

 

3.     政府政策的改變

自從週休二日的政策實施以來,每到假日各個風景區總是擠滿了全家一起出遊的人潮,週休二日使全家人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相聚,促進親子感情。

另一個政府的政策便是「育嬰假」,男性也可以請育嬰假。但是真正請育嬰假的男性並不多。這種現象不只是台灣如此,即便是實施此政策多年的西方福利國家,男性請育嬰假的比率也不高(時報基金會新聞專區,1999)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社會現象是外傭的引進,外傭的引進減輕許多父母的負擔,尤其是在家事方面,外傭除了整理家務以外也幫忙處理子女的日常生活,許多父母因此忽略了對子女的關心,造成子女與外傭的感情比和父母好,更別提父親參與親職了。

 

四、結語

現代的社會比起以前的社會更加重視父親在個人成長過程中的參與,現在的父親比起以前的父親對於父職的參與也有較多的投入。研究也顯示,父親高涉入的孩童,其認知能力、同理心較佳,性別刻板印象減少並且較趨於內控(轉引自徐綺穗,2000)。心理學家甚至發現,只要給父親機會,他們可以做得比母親好(呂尚易、黃漢耀譯,1994)

Levine &Pitt(1995)對所謂負責任的父親定義是:1. 不論是心理或是經濟上都做好迎接新生命的準備;2. 以合法的婚姻保障孩子的成長;3. 從懷孕開始,就要與孩子的母親共同分擔對孩子心理及生理上的照顧養育;4. 從懷孕開始,就要與孩子的母親共同分擔對孩子經濟上的支持。雖然影響父親參與父職的因素很多,但是當父親陪著孩童一起成長的同時,父親本身也在成長。父親如果可以做到上述四點,相信在參與父職的過程中一定更順利。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