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 險 管 理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研究所 賴怡真陳美真
「風險管理的目的並不是消除風險,而是管理風險」
………………………………………………………………………………………
撰稿者:賴怡真
一、 何謂風險(risk)?
不論古今中外,人類一出生,風險即無所不在。在經濟社會中,無論個人、家庭或企業,甚至國家、地區,皆可能遭受各種風險,風險一發生,可能導致經濟生活陷入困境,企業經營中斷,社會景氣低迷,國家資源耗損,因此,我們不能不重視風險管理問題。
(一)風險的定義可分為下列二種:
1.
事故發生的不確定性
是種主觀的看法,著重於個人及心理狀況,由於對未來事件的發生難以預測,在經營活動中常會遭遇許多的不確定性,但不確定性並非全是風險,因為不確定性常給經營者帶來恐懼、憂慮,使經營績效降低;但不確定性也待給經營者希望、光明,因而邁向成功,獲得利潤(鄭燦堂,民84)。
「不確定性」指發生與否不確定,發生的時間不確定,發生的狀況不確定,發生的後果嚴重性程度不確定。(段開齡,民70)
2.
事故發生遭受損失的機率
是客觀的看法,著重於整體及數量的狀況,認為在經營的各種活動中發生損失的可能性。
(二)風險的分類
風險包含三要素,即風險標的物、風險事故及風險發生之經濟結果。例如投資一百萬元買台機電股票,台機電股票就是風險標的物;假使因為金融風暴導致股票下跌,虧損十萬元,金融風暴便是風險事故;虧損十萬元則是風險發生的經濟結果(李儀坤等,民89)。
因此,可將風險分成三類:
1.
依風險標的物之性質區分
(1)
人身風險:指人因為死亡、意外、疾病、年老或失業等事故,導致經濟損失之風險
(2)
財產風險:人們擁有或使用各種證券、債券及不動產等財產時,由於事故發生,使財產產生價值變動的風險。
(3)
責任風險:對於他人所遭受的財產損失或身體傷害,依法應負賠償責任的風險。
2.
依風險事故之性質區分
(1)
靜態風險:指起因於不可預期或不可抗拒的事件,或人為上的錯誤、不當行為所引發的風險,例如天災產生的實質損失。
(2)
動態風險:指政治、經濟、社會或科技因素使社會環境變遷,因而產生的風險,非個人能力所能操控的。
3.
依風險發生之經濟結果區分
(1)
純粹風險:風險事故發生,將產生損失或沒有損失兩種狀況,無獲利的機會。因為純粹風險在相同的情況下會重複發生,所以如果能藉由過去發生損失的資料而計算損失頻率與損失幅度,往往可預測未來純粹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投機風險:風險事故發生的結果,除了損失或沒有損失的情況外,還有獲利的狀況。具有獲利的情形,相對的風險越高,因為充滿了不確定性
二、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
風險的存在,直接或間接地威脅到人類生存的安全,因此我們在追求安全的過程中,必須克服風險所帶來的威脅,進而管理未來風險。未來的經濟狀況混沌不明,那種不確定性是人們最難理解的,我們根本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事情,這時風險管理就相當重要。「風險管理」是指利用科學方法,處理未來之不確定性,以減少或規避風險所造成之損失。風險管理能分散風險,減低受風險波及者的痛苦,讓個人在受到衝擊後,還有機會再出發。
(一)興起的時代背景(鄭燦堂,民84)
1.
1931年美國企業管理協會的保險部門首先提倡。
2.
1957年美國保險管理學會開始重視,並成立教育委員會協助各大學推廣風險管理教育,例如國內大學具有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3.
1975年美國保險管理學會改名為風險與保險管理學會,也使風險管理領域,由單一國家業務擴展為多國及企業。
(二)風險管理的目標
目標為損失前作經濟的保證,損失後能有令人滿意的復原。可分為兩大類:
1.
預防損失
(1)
經濟性保證:指如何以最經濟的成本來準備應付損失之發生。
(2)
減少焦慮:使我們經營時能高枕無憂。
(3)
符合外在法令:組織經營必須符合外界環境的要求,例如勞工法規定企業必須裝置安全設備,以保護員工安全,企業管理就必須符合這法令。
(4)
履行社會責任:我們遭受損失,社會也會遭受損失,故應將減少社會損失之責任視為經營目標之一。
2.
善後損失
(1)
求生存:是損失發生後最重要的目標。
(2)
繼續經營:如果無法繼續經營,即無法生存下去,繼續經營可將過去的損失彌補回來。
(3)
穩定利潤:避免或減少獲利能力的中斷,也可提存意外準備金支應不可避免的利潤減少或中斷。
(4)
持續成長:此目標受繼續經營目標影響甚大,如果損失發生後未能繼續維持營業,則喪失信譽,更不必談持續成長了。
(5)
履行社會責任:既是預防損失目標,也是善後損失目標。
(三)風險管理的範圍:如下圖所示
(四)實施步驟:
1.
風險認知與辨識:確認潛在的各種風險。
2.
風險之衡量:衡量損失發生的頻率,以及如果發生損失對財務之影響如何。
3.
風險管理對策之選擇:可分控制策略與理財策略,此步驟是風險管理的核心。
4.
策略之執行與評估:了解決策是否明智可行。
5.
改善追蹤並確認剩餘風險:使風險管理更完善。
三、風險管理重要嗎?有效嗎?
「風險管理重要嗎?有效嗎?」是許多人感到疑惑的問題,對風險管理所抱持的態度,會影響我們所採取的行動。把上述問題組合成三種態度,它代表了不同水準的風險管理成熟度,且三群內的組織會以非常不一樣的方式採取行動。
(一)風險管理是重要且有效的
此組織可成為風險管理的標竿,展示風險管理是如何的有效,並引領其他組織追隨其腳步,這些風險成熟的組織可以提供個案研究及最佳實務的案例,讓其他組織學習其良好的經驗。
(二)風險管理是重要的但沒有效
應該考慮採取一個改善的方針,用以做為基準並發展其風險管理能力。尋求有效風險管理的關鍵成功因素將可增進其能力與成熟度,讓組織獲致其期待的效益,主要的關鍵成功因素包括具有風險意識的文化、有效率的流程、具經驗及技巧的人員。
(三)風險管理是不重要的且沒有效
認為風險管理不重要時,組織的風險管理當然沒效果,因為若沒有某種程度的承諾與投資,是不可能有效管理風險的,這些風險不成熟的組織,應該要被說服及教育其有關風險管理對企業效益的觀念。
每個組織最好能夠根據重要性及有效性等兩個向度來檢視其在風險管理上的位置,並採取適切的行動以提高風險管理的成熟度,若未能認知到在企業各階層管理風險是重要的,且在實務上配合執行風險管理的作業有效性,則這些效益皆無法達成。
四、風險管理三大趨勢
(一)純損風險管理(Pure Risk Management)
第一種態勢是起源最早的純損風險管理,其管理標的是以災難性、損失性的純損風險對象,為融合保險、財物、工業安全等管理理論於一身的財物管理科學,保險業稱之為「危險管理」。
(二)金融風險管理(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第二態勢之發展與國內外最近發生的一連串金融風暴息息相關,其管理標的是有得有失的投機風險為主,是財務金融理論的範疇,起源於1970年代,也日漸受到銀行、證券業之重視。
(三)社會風險管理(Societal Risk Management)
第三種態勢是從社會學、心理學、和文化理論來探討人們對風險的認知和態度,是最新發展的趨勢,藉由風險溝通技巧,改變人們原來行為模式,以完成社會整體預期為目標的風險管理過程。
五、金融風險管理
隨著全球金融市場自由化程度增加,各種金融資產的風險與日俱增,為管理這些風險,市場出現許多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衍生性金融商品原本是要提供市場一個更有效的調整風險或移轉風險的工具,但隨著金融市場競爭的加劇,標準化的金融商品已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
回顧近年來,國內外重大金融事件層出不窮,例如霸菱銀行(Baring Bank)事件、日本大和銀行鉅額虧損、東南亞金融風暴、彰化四信事件,尚有許多交叉持股公司發生財務危機而使銀行風險激增等案例,引發金融體系的動盪不安。金融機構必須正視與檢討金融風險管理措施,提昇金融體系的經營效率,因應未來社會之需求。
金融風險約可分為四類:
(一)信用風險:在借貸關係中,債務人無法按期支付利息費用,甚至無法償還本金,此風險影響債權人的權益。包括懷帳、國家、信用評等降級的風險。
(二)市場風險:利率、股價、匯率、衍生性金融商品或資產價格,受到價格波動影響,這些金融資產在操作管理上產生風險。包括利率、匯率、流動性、資本適足性的風險。
(三)營運風險:是本身內部操作以及外部事件所導致損失的風險,包括法律、詐欺、行員舞弊、行員越權、盜竊、電腦程式缺失或傳輸錯誤的風險。
(四)策略性風險:創新金融商品或決策時產生的風險,包括產品創新、市場開發、投資不當、成本失控、其他重大決策不當的風險。
六、金融風險管理的迷思(摘自沈大白,2004)
◆ 迷思一:風險管理只會花錢提高成本
風險管理在初期的確要投入相當成本,但後來金融機構卻能因此獲利,以國內銀行為例,某民營信託銀行績效較佳,和其長期投入相當人力與成本於研究發展風險管理與及相關技術移轉,兩者之間有密切相關性。
◆ 迷思二:風險管理發生在金融業務之後
即使是選擇權商品等較傳統的市場衍生性商品,在其價格決定因素中,風險是其中敏感度最高的變數,換言之,規劃新商品時,風險管理評估良窳,常為其將來發展成敗的重要關鍵,因此,風險管理其實是開發新金融商品的重要前置作業。
◆ 迷思三:風險管理最難的部分是購買或選擇一個最先進的系統
一套將資料與資料倉儲整合的詳細計畫,造價非常昂貴,但便宜的Excel解決方案也能搞定。因為風險管理最難的部分不在於是否有先進昂貴的資料處理系統,如何把過去書面紀錄的資料與數字轉成檔案才是重要的工作,而具備這樣管理經驗的專業人力,有時甚至比財務、會計或資訊博士更難求。
◆ 迷思四:風險管理僅須滿足新巴塞爾協定﹝註一﹞的規範即可
新巴塞爾協定當然是金融機構最須重視與參考的。不過基本上該協定規範仍偏重技術層次,許多細節部份未包含在內,因此風險管理處理的範圍很廣泛。
◆ 風險管理人員最重要的就是具有風險管理專業知識
風險管理人員須具備充分風險管理專業知識似乎是不可否認的,然而如何與企業外部交流,慎選外包或尋求外部支援,也是風險管理人員的重要工作。此外,內部溝通協調更是風險管理人員的艱鉅任務,包括與前台人員的歧見折衝、內控人員替代互補、經營階層和老闆們的資訊傳遞、及主管機關的互動等等。因此,一個成功風險管理人員所須具備溝通協調能力的重要性,未必低於其專業的知識。
七、金融風險管理的八大趨勢(摘自薛琦、傅清源,2003)
現代金融風險管理的系統化、科學化和複雜性變化有以下八個趨勢:
(一)風險管理多由董事會直接制定政策
1990年代後,陸續發生大型銀行由於風險管理失當而遭受鉅額損失,甚至破產倒閉的事件,使銀行股東、經營者及金融監理當局體會到風險管理對於銀行經營和發展的重要性。因此,董事會多已將風險管理納入重要發展策略,直接制定有關風險管理政策,建立內部風險管理機制。
(二)風險管理部門具高度獨立性,並與日常作業連動
風險環境日益複雜,進步的風險管理系統需建立高度獨立性風險管理部門,由董事會及高階經理直接領導,但仍必須與各業務單位保持密切聯繫。此外,風險管理系統與日常作業互相連動,強化了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的及時性與效率。
(三)整合性風險管理蔚為風潮
目前各機構逐漸整合原分屬各部門風險管理監督權責,以涵蓋橫跨所有業務與職務區域的風險,形成所謂整合性風險管理架構。此種風險管理有二個層次:一是在特定業務或產品風險評估中,考量所有風險因素;二是集中與標準化風險管理工具、方法與不斷研發的成果,使董事會與管理階層擁有充分資訊,進行風險與報酬取捨的決策。
(四)風險管理模型發展迅速,風險管理技術日趨量化、複雜化與專業化
傳統風險管理模式較主觀,現代風險管理大量運用數理統計模型,使得風險管理更客觀。
(五)金融機構與金融監理單位更加重視內部風控制度
金融環境瞬息萬變,對監理當局監控金融機構的及時性、有效性形成巨大挑戰。若僅依賴過去資本適足率較簡單又統一的監理指標,試圖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管理各類金融機構,顯然靠不住。因此,金融機構應建立有效的內部風險控制機制,採用其內部模型來衡量風險,從而結合外部監理與內部控制機制。
(六)衍生性金融商品改變風險管理的傳統面貌
近年來衍生金融工具迅速發展,一方面增加風險環境的複雜性,另一方面也增強金融機構管理風險的能力。金融機構針對各類風險設計管理或避險方案,藉由財務工程的創新設計,這些方案可透過市場機制,成為可供交易的信用衍生性商品,作為規避風險的利器。
(七)資訊科技在風險管理中扮演角色日益吃重
國際大型金融機構紛紛應用資訊科技,建立更先進的資訊管理系統,包括風險資訊廣泛的收集、傳達及整理,以及資料庫建立和管理。
(八)風險管理技術不斷推陳出新
大量的數學、統計、系統工程、甚至物理理論和方法被應用到資產定價和風險管理的研究,進一步強化金融風險管理理論的發展。
八、小結(代心得)
風險管理能在組織徹底紮根,主要在於董事會及經營階層對其效益的正面期待、長期的堅持與重視,加上風險管理的獨立運作及專業見解的普獲重視。惟有長期的堅持,風險管理才能從技術變制度,由制度變文化,也惟有將風險管理內化至業務決策程序,它才能真正發揮管理的效能。
整體而言,風險管理之目的並不是消除風險,而是管理風險。因此,組織應審慎選擇有管理優勢的風險,而將缺乏管理優勢的風險減至最低限度。組織面對風險的態度,將影響其風險管理的廣度與深度,因此,不論是領導者或是任何內部成員,為了確保組織達成既定目標,平時就應思考各種可能面臨之風險。
﹝註一﹞新巴塞爾資本協定(New Basel II Accord)是金融監理制度,採用三大支柱標準:資本適足率、監督審查、市場紀律。其中針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作業風險,重新加權計算金融機構的風險性資產,規範金融機構維持 8% 的資本適足率,而金融放款未來將以企業信用評等做為授信依據。
◆ 參考書目
李儀坤、張捷昌、黃建森(民89)。金融風險管理。台北:華泰。
沈大白(2004/02/22)。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的迷思與契機。經濟日報。
段開齡(民70)。風險管理專題演講。產險季刊,40期,頁9。
鄭燦堂(民84)。風險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薛琦、傅清源(2003/03/02)。金融風險管理八大趨勢。經濟日報。
………………………………………………………………………………………
企業風險管理
撰稿者:陳美真
◆
風險管理的目標:在於如何正確發現及確認風險,進行分析、評估,從而有效地控制風險。
◆ 風險管理的三個主要步驟:
(1)風險確認
(2)風險評估
(3)風險控制
◆ 風險確認:明嘹企業面對風險的性質和暴露於該風險的程度
* 風險即事故(peril):「事故發生的原因」或「造成損失原因的事故」,一般稱為「危機」。例如:天災(地震)、人禍(車禍)等。
* 風險即事故發生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y)、 可能性(possibility)。
*
風險即危險性的結合:即事故發生的遠因及潛在性原因。又分道德的危險性、物理的危險性和紀律的危險性。
◆ 引發風險的原因
*
自然環境
*
社會經濟環境
*
政治及法制因素
*
營運環境
*
意識及溝通因素
◆ 風險暴露的確認
*
實質資產風險暴露
*
金融資產風險暴露
*
法律責任風險外露
*
人力資源風險外露
◆ 風險確認的工具
*
財務報表方法
*
流程方法
*
現場視察
*
與其他部門交流
*
合約分析
*
損失記錄分析
* 事故報告
◆ 風險評估
* 對確認後所存在的風險作進一步的分析及量度,然後再作進一步的管理,從而將公司的損失減至最低,及將其控制至可接受之水平。
◆ 風險量度
* 風險量度:公司建立一套標準去量度企業的風險重性,然後利用這些基準去分析風險。
1. 風險損失程度:直接代價、間接代價
2. 量度資產損失暴露:直接損失暴露、間接損失暴露、繼續營運的費用、租用權益暴露、量度犯罪損失暴露
3. 風險損失頻率:利用數量分析法再配合有關的資料和數據,從而計算所需要的機率及數值。
◆ 風險重要性的評估
* 企業要面對各式各樣的風險,但不代表所有風險都是企業風險管理的目標。真正有機會為企業帶來損失的風險其實只是當中的一小部份。
* 80/20定律:在總體風險中的80%,對企業的重要性來說並不太大,反而餘下的20%較為重要。(運用有限資源,進行選擇性的有效管理)
◆ 風險控制
* 風險控制的目的:改變公司所承受的風險程度,而風險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幫助公司怎樣避免風險、避免損失、減低損失的程度,以及當損失無法避免時,務求盡量減低風險對公司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 風險控制工具
* 風險迴避:預防性風險迴避、完全放棄
* 避免損失:改變或修改風險的來源、改變風險來源所存在的環境、介入風險來源和環境互相影響的過程、投資組合理論的應用
* 減低損失程度:救助酬金、損失取代、危機應變計劃、備份、風險隔離
* 風險轉移:財務性(保險類與非保險類)、非財務性
* 風險保留:沒事前作出撥備、為可能出現的損失作出撥備、自保公司
* 風險資訊管理:風險溝通、風險管理匯報
◆ 風險控制的原因
* 法律規定
* 財務性風險轉移工具成本
* 非直接的損失難以估計
* 對企業以外的影響
即使在風平浪靜的環境下,也需要持之以恆的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否則一旦風險管理停頓,危機突然發生,以往的風險管理就未必能發揮其效用。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 心得
現代的風險管理被視為一種廣泛的管理職能,其目標是要確定、評估及控制組織內因業務活動而須承受的所有風險,讓企業能夠利用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徑,以實踐企業的使命及目標,通過量度、控制和降低企業因承受風險而帶來的負面影響,幫助企業保持盈利,從而實現企業最終的目標:提高投資者的股票值。
風險管理的三大主要部分:風險確認、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在風險確認的過程中,要留意幾點:第一,要清楚認知所有潛在風險的環境因素。這些環境包括了經濟、社會、政治、法律、思想、實質資產環境等,都會為企業帶來一程度的風險。第二,要注意風險重要性的評估。在眾多風險中,真正有機會為企業帶來損失的風險,其實只是當中的一小部份,為了有效運用有有限的資源,公司需要選擇性地進行風險管理。最後,在確認風險的時候,應該盡量含蓋所有直接和間接的風險。
評估風險包括:實質資產、金融資產、法律責任和人力資源。從評估風險到控制風險的過程中會面臨許多問題,而控制風險要做的是把風險確認出來,從而評估所搜集到的資料以及進一步的分析並將其實現。風險管理成敗主要取決於風險控制的成效。
風險控制的技巧,分為事前的預防和事後的補救。事前的預防可透過迴避和控制等方法避免危機發生。事後的補救是可透過購買保險、非財務性風險轉移、貿易信貸工具或對沖等方法而補償因風險導致的損失。選擇哪一種方法去進行風險管理要視該風險的性質,若是有關人命或道德倫理的風險,事後補償的方法就不適合。
身處現實的環境中,風險會不斷產生,即使是風平浪靜下,也需要持之以恆、檢討和實行有效的風險控制,否則一旦風險管理停頓,危機突然發生,以往的風險管理就未必能發揮效用。在整個企業的層面,單單有好的風險管理工具是不夠的,風險管理的實行,更有需依賴公司各個階層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各國間的經濟密切相關,企業領導人必須具備危機意識,以及推行完備風險管理以策安全。
………………………………………………………………………………………
同學心得分享
風險管理
教社研一 許倪瑋
風險管理是企業經營的重要課題。所謂風險,是指我們不期望發生的事態。許多企業之所以遭受挫敗,往往並非肇因於本業的衰退,而是由於缺乏危機意識,對風險管理的認知不足所致,一旦風險產生,輕者,名利受損,重者,可能面臨倒閉厄運,不可不慎。
辨識企業所面臨的各種風險以及如何化危機為轉機,改善企業的經營體質。 自我檢查及評估的手法及作業程式,以達風險管理目的。
風險管理的方法和技術有很多,但主要有二大類:一是控制型的管理方法和技術;二是財務型的管理方法和技術。前者的重點在於降低損失的頻率,縮小損失的幅度或改善損失的不利差異。而後者重點則在於提高資金的運行能力,以消除發生虧損的成本。但不管企業採取哪一種方法和技術,在運用過程中,應根據具體情況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檢查和調整。因爲客觀情況是在不斷的變化,風險的性質和情況也會隨之變化。特定條件下選定的最佳管理技術和方法,隨著時間的變化會發生改變,如不及時加以修訂和調整,則會得不到預期的目標效果。
心得5/31
研二 家伶
金融風險管理,在銀行可分為內部管理與外部管理,內部管理指的是銀行中各部門的相互聯繫、資訊透明化的程度等;外部管理指的是政府的政策與產業景氣間的相關影響。
台灣的金融本身存在諸多問題,無法跟國際接上軌道,主要是台灣的金融在資訊與帳目上都不透明化、母子公司相互包庇、政府過度保護與干預、呆帳一大堆等問題,加上我國很多金融相關定義都跟國際互不相同、銀行各部門間無法有效溝通與熟悉相互操作,使得在作業與流程上都會產生無法接軌與應變。一但台灣發生金融問題將會造成無法收拾的慘痛後果。
風險管理如何做得好,首先避免銀行呆帳:要先熟悉客戶本身的信用、償還能力等、避免因績效而造成發卡浮濫等現象。其次避免母子公司相互勾結、資金浮報等、各銀行體系間部門應多熟悉與往來,避免各自為政。最後政府應加強各銀行追上國際腳步,所以實行政策與步驟應與國際同調,政府面對不良銀行不該力保。當然除了做好自身外,還需顧及產業的景氣,若銀行本身能彈性調整,而非一成不變,就能做好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
教社所研一 李春金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面對各式各樣的風險,例如:SARS、地震、失業、交通意外、投資失利或各種突發狀況等,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面對與處理風險,重要的是,要能辨識風險的威脅與影響性,評估自己是否有能力去承擔風險,且採取相關措施來管理與降低風險的影響,進而能保障自身的利益。
以投資理財而言,風險是無所不在的。在投資前若能對產品有多一些的了解與認識,並且預估最糟糕的損失狀況,是否在自己所能承受的範圍內?最壞的情況,都能接受了,對我而言,這也是一種風險管理的措施。
風險管理心得
教社一
陳佳汶
風險管理是指個體經由對風險的認識、分析與衡量,以及風險管理工具的選擇與執行,評估與檢討的行為與過程,其功能是當發生風險事故時能,減少對個體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或額外費用的增加,收益的減少。例如,企業對各種潛在風險之認知與衡量,進而選擇對企業有利且適當的處理方法加以控制及處理,以最小的成本達成保障企業經營安全之目標。簡之,風險管理指使意外損失對企業組織或個人的負面效應最小化的決策過程。
早期風險管理是保險機制中的一環,發展至今一直被視為管理科學的一部分。企業採用風險管理方法,來作有效管理工具,以控制所有商業活動的風險,盡量在最少風險的情況下,爭取最多機會,於是風險管理成為具關鍵作用的管理工作。
依不可預知的程度,風險可分為兩大類:純粹風險與投機風險。純粹風險是指所有因受到破壞或「沒收」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前者包括天然災害,例如地震、颱風,及人為事故。「沒收」分為不合法沒收與合法沒收兩類。例如,侵吞公款、偽造文件是不合法的「沒收」;合法的「沒收」則包括根據契約或扣押令進行的「沒收」行動。投機風險通常稱為業務風險,涉及不肯定的因素,這類風險可以帶來利益,亦可造成損失,例如市場風險、金融風險和政治風險。而純粹風險不會帶來任何利益,只會造成損失。
當投資人欲進入金融市場時,都應儘量閱讀相關的報章雜誌。了解所牽涉的風險,以及可能遭受損失,藉由衡量並規劃風險,當出現無法預知的狀況時知道如何因應,以有效的降低損失程度。
風險管理心得
張松露(2005/5/30)
風險(Risk)一般指對某事件未來結果的預期,存在不確定因素的可能。而風險造成的後果可以是無損失或損失,但是經由適當的風險管理,風險除了可能造成無損失或損失外,也可能有獲利機會。不論個人、企業或政府,面對風險的不確定性,含政治、法律、財經、科技、社會文化、人口結構、醫療保障、自然災害、科技等各種環境變數,都必須審慎評估做好風險管理。
以這次千面人蠻牛的下毒事件為例,影響所及有誤飲有毒飲料的受害人、販售飲料的超商與生產蠻牛的保利達公司。以受害人言,瑞泰人壽總經理包道霖表示,民眾誤食被他人下毒的食物或飲料,若有投保醫療險或意外醫療險,保險公司會依住院天數或手術情況,給予應有的理賠金;而越來越多的開架式便利超商,面對搶劫、顧客糾紛或地震等天災人禍,則可透過「商店綜合保險」,購買火災險、現金保險、責任保險、雇主責任保險、貨物運送保險等,以降低可能的損失;至於回收飲料損失一億元以上的保利達公司,若能投保惡意第三人的「故意行為」或「產品回收保險」,亦可減少許多損失。
類此,因為不確定社會因素造成的損失,若各方能預先做好適當的風險管理,損失將可被有效控管。甚至更積極規劃整體風險管理,即使風險發生也可能是獲利機會。
風險管理
陳俊宏
風險是無可避免且無處不在的。但是我們對風險究竟是什麼有多少真正的了解?我們又該如何謹慎管理風險,讓它成為我們的優勢?在工作和生活上,我們容易只根據常識和直覺做出假設,而不是試圖積極且持續地管理我們的未來。風險管理已經演進成為在每個組織中成功的首要要素,因為組織必需做出關鍵的決策,但是經常欠缺或完全無法取得確實的事實,也可能無法對可能的結果做深入的洞察。管理風險並非只關乎避免麻煩,它也可以帶來很大的報酬。所以曾有這麼一說「有風險之處,必有機會」。
隨著風險程度的提高,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較以往更為明顯。「風險管理應是任何機構的核心競爭力;然而,卻只有在它失靈的時候,才會成為大眾討論的焦點。」所以,風險的管理已成為所有人共同關心的焦點,也是一個企業及政府組織必須重視的課題,中華民國風險管理學會也提供了許多的認證考試,培養相關的一些人才,協助企業及個人做最佳的風險管理,也是一項我們可預見未來前景的一項工作。
風險管理
教社研二 施俊良
在科技蓬勃發展下,要展開能夠降低風險的財政制度並非易事,例如,要如何把風險管理科技及其基礎建設引入市場便是首當其衝的難題。再者,風險管理科技及其基礎建設須具備何種重要條件,始有助於風險管理規劃的推廣?基於必要性及經濟復甦的刺激,企業對風險管理科技及其基礎建的需求已很明顯。無奈,市面上尚未找到適當的工具以供企業參考。
面對諸如供需快速的變化,景氣蕭條及企業倒閉壞帳等各種挑戰,股東們期望企業對景氣及市場的變化有所防備,高階主管們漸漸對引入風險管理來因應有所認知,企業也開始明白,為了增加企業的競爭力,必須發展風險管理策略。儘管風險管理的策略輪廓尚未清楚,但高階主管們都應該開始思索風險管理的可能性。
人家常說做生意就有風險,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的人,就可以成功。起起落落是企業界的生態,有人公司開很大,但一夕之間馬上歸零的也有,因為負責人沒有辦法掌控風險管理,以致於風險趁機而任入,造成公司倒閉。其實公司倒閉也會造成無數家庭的經濟狀況,也會造成家庭的風險,這也變成家庭的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
教社研二 蘇清泉
過去幾年金融機構業已研發許多複雜的分析工具,追蹤本身風險並以企業面角度加以控管,此一過程花費昂貴且仍舊位於發展階段。然而,就目前經濟狀況來看,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較以往更為明顯。風險是無可避免且無處不在的。但是我們對風險究竟是什麼有多少真正的了解?我們又該如何謹慎管理風險,讓它成為我們的優勢?在工作和生活上,我們容易只根據常識和直覺做出粗糙的假設,而不是試圖積極且持續地管理我們的未來。
風險管理已經演進成為在每個組織中成功的首要要素,因為組織必需做出關鍵的決策,但是經常欠缺或完全無法取得確實的事實,也可能無法對可能的結果做深入的洞察。管理風險並非只關乎避免麻煩,它也可以帶來很大的報酬。因此 「有風險之處,必有機會。」
至於如何做好風險管理,因各行各業所面臨的情況不一,而有不同的作法,如果以個人來說,一個家庭可能隨時要面臨各種突發狀況,因此如何透過風險管理(比如:保險)讓家庭的損失降到最小。至於投資,也必須考量風險問題,當然,就如前面所提,有風險就有機會,風險就如同一刀兩面,風險越高,獲利可能就越多,但相對的也可能蒙受更多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