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的文化資產保存運動-從搶救稅務出張所到舊監保存運動

 

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 蔡佳憓、李宗麟

 

謝詞

感謝洪雅書房負責人余國信提供所有相關資料,包括所有關於稅務出張所和嘉義舊監的剪報資料,以及感謝所有受訪者的熱心協助。此外,亦感謝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研究生鄭博文提供嘉義舊監相關資料和照片。還有感謝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學生彭欣雯、謝智琦、廖玉琴、李宗翰、楊雯琪、陳玉珍、蕭芳宜、吳怡靜、陳芳哲大力協助,幫忙訪談、記錄和整理逐字稿,讓本研究得以順利完成。

 

一、研究動機與問題

高聳的圍牆,森嚴的氛圍,「監獄」的外貌如同它的社會功能一般,強烈地隔絕內外的人,經過此地,雖然心生好奇,卻也不敢多做停留。「監獄=罪犯」是我們常識下的思維,使我們對於監獄毫無善意,甚至加以排斥。然而,我們卻忘了監獄替社會肩負了規訓與懲戒之功能。嘉義舊監自一九九四年五月二十六日遷往鹿草新監後,收容人數已逐年減少,也就是說,其擔負懲戒之功能已不復以往,因此,漸漸有支持拆除的聲音傳出,儘管如此,創建於日治時期的嘉義舊監仍是饒富空間與歷史的文化資產,見證了嘉義史、獄政史之發展,深深具備保留再造的價值。

在文化界人士的籌劃下,在去年舉辦了「舊監藝術季」,從3月到5月為期十週,主要活動有,陳來興主題畫展、繪畫比賽作品展、音樂演唱、黃上洋婚紗攝影展、受刑人作品展、女監裝置藝術展、嘉義舊監攝影展、創意服裝秀、跳蚤市場、兒童繪畫比賽、藝術市集、陶藝教學、石雕教學,以及知名導演侯孝賢在其作品「童年往事」現場放映後,還與現場的人討論意見。透過「舊監藝術季」的舉辦,不但讓民眾一窺了舊監的神秘全貌,也因活動的成功幫助了舊監的保存推動一臂之力。

然而,嘉義舊監保存與推動的成功並不是偶然地,更不是單純地因為藝術季活動的成功而得以保存,舊監的成功與先前同屬文化資產的出張所保留推動有著莫大關聯,不論是資源來源、策略規劃、推動訴求等,皆是一連串的延續性活動,此外,稅務出張所的拆除也間接影響了政府和民間對舊監保存的態度。因此,若欲對舊監保存成功的因素做一番瞭解,就必須從稅務出張所談起,才能對此文化資產保存運動有個完整的了解。

所以在本文中,我們將從稅務出張所談到嘉義舊監,且試著對運動的過程釐清幾個問題,舊監與稅務出張所為何是文化資產?文化資產作為一種社會運動是運用何種方式進行?文化界人士在強調保存文化資產之理念時,要如何說服民眾參與?資源從何而來?又如何與政府周旋?文化資產在保存推動上,又會面臨什麼樣的困難?以及舊監往後該如何發展。受限於時間之因素,我們無法對整個活動有一完整的論述,因此,本文僅從上述問題作為切入點,著重於出張所和舊監的比較觀點,進而從社會運動的角度來探討這幾個面向。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嘉義市的兩個文化資產主保存運動,從搶救「嘉義稅務岀張所」到嘉義舊監之保存運動。本研究以半結構式深度訪談為主,文獻資料收集為輔。訪談者除了依照研究需要擬定的訪談大綱詢問較廣泛的問題外,並依照受訪者的實際回答,彈性調整或進一步的訪談,以增加資料的豐富與可信度,在訪談的過程中以同理、中立客觀的方式進行,不對受訪者的回答作出價格判斷。

()、訪問對象

本研究的訪問對象為-舊監資深員工、曾參與嘉義稅務出張所或嘉義舊監活動之學者、學生及民間團體(人文關懷協會)等。藉由這些相關人員以及曾經參與活動的成員,讓我們更加深入的了解整個活動的始末與問題的癥結,進而發現整個社會運動在政府、民間團體以及民眾之間是如何地運作。

()、研究工具及訪談大綱

本研究使用訪談問題做為研究工具,為了防止訪談過程中遺漏重要訊息,因此使用錄音機進行訪談錄音,訪談時間依訪談對象而有些許差距,大約為一小時,訪談問題包括:參與動機、活動中扮演的角色、活動中的互動、參與活動後的影響及未來期許等。

每個星期三的開會時間為訪談的前置作業,透過洪雅書坊的協助,收集到受訪者名單,根據研究需要決定受訪者,並製作訪談前筆記,以便對於受訪者的基本資料與參與過程有所掌握。

()、資料的收集

本研究的資料可分為訪談稿和新聞剪報,訪談稿是從上述的研究對象,經訪談而獲取,訪談時由一名成員擔任訪談者,另一名成員擔任記錄的工作,並配合錄音的方式,取得完整的訪談稿。新聞剪報的部分大多數是由洪雅書坊與嘉義人文關懷協會提供,其餘資料則是研究者從報章雜誌和網路中找尋相關資料。

 

三、文化資產保存作為一種社會運動

(一)、文化資產:

談及文化資產保存運動,理應先從法制面談起。《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於民國七十一年五月二十六日公布,國內文化資產管理之工作始有制度化之指導規範,自實施以來,歷經民國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九及九十一年四次的增訂修正。然而,何謂文化資產?文化資產包含了哪些範圍?在《文化資產保存法》第3條中有詳盡的解說:

本法所稱之文化資產,指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之左列資產:

1.       古物:指可供鑑賞、研究、發展、宣揚而具有歷史及藝術價值或經教育部指定之器物。

2.       古蹟:指依本法指定、公告之古建築物、傳統聚落、古市街,考古遺址及其他歷史文化遺蹟。

3.       民族藝術:指民族及地方特有之藝術。

4.       民俗及有關文物:指與國民生活有關食、衣、住、行、敬祖、信仰、年節、遊樂及其他風俗、習慣之文物。

5.       自然文化景觀:指人類為保存歷史文化及保育自然之需要,而指定具有保存價值之自然區域、動物、植物及礦物。

6.       歷史建築:指未被指定為古蹟,但具有歷史、文化價值之古建築物、傳統聚落、古市街及其他歷史文化遺蹟[1]

嘉義舊監獄座落在嘉義市東區太平里,創建於一九一九年,時值日治時代,迄今已有八十年的歷史,炮的房舍配置形態及動線,在監獄建築史上,為一標準放射式扇面型格局,它的各棟建築物至今仍多保存完善,自臺北、臺中、臺南、高雄、花蓮、宜蘭等舊臣獄相繼拆除後,它是臺灣地區唯一碩果僅存完好的早期監獄建築,可謂是見證獄政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物證,最可彰顯臺灣獄政史的演進; 法務部鑒於嘉義舊監獄建築,實為國家寶貴文化資產[2]

這個監獄全台灣唯一一座.....台南市那間拆掉了現在全台灣只剩下你們這座,所以站在全台灣的歷史不管是獄政史、建築史或者是區域的發展上,他感覺接下來這棟會非常重要。(S1)

從嘉義舊監的人文背景來看,其創建於日治時代、放射狀空間以及用材及營造工法的獨特,是台灣碩果僅存的建築,舊監的存在不僅是嘉義市歷史空間之見證,也在台灣文化資產保存類型中,深具無可取代的意義,何況,在台南舊監拆除之後,嘉義舊監成了碩果僅存的一座日式監獄。而嘉義稅務出張所(舊縣議會)是全國唯一僅存的地方稅務官署建築,是嘉義市為當時全台四大發展都市之一的重要見證[3]。也就是說,不論是從社會、歷史、文化、政治、經濟或都市發展等不同角度切入,皆可深曉稅務出張所和舊監具有高度保存價值,不過,兩棟雖同是日治時期的建築物,卻遭受了不同的命運,舊監能得以保存,稅務出張所(舊縣議會)的推動經驗是重要因素之一。

(二)、推動源起:

一般社會運動者都將社會運動界定為:「一群人組織起來,促進或抗拒社會變遷」的現象;這個簡單的定義還包括了兩個特徵,一是社會運動是一種集體行動,但是指有組織、有計劃的一群人的集體行動;其次,社會運動的目標是在促進或抗拒社會變遷,也就是說社會運動的目的是要發動社會改革,去改變既有的社會結構或制度安排;或者是要抗拒社會變遷,來維持某種既有的價值與生活型態;簡言之,社會運動是一種具有「工具性」及「目的性」的集體行動,所爭取的,都是以伸張「社會公義」或爭取合於「社會公平」原則的訴求(王甫昌,1999)。

文化資產保存作為一種社會運動明顯有別其它類型的運動,它沒有明顯且直接的受益者或受害者,也沒有追求集體「利益」的特性,但是,若回歸上述社會運動的基本定義來看,古蹟保存與文化再造是一種新的理念及趨勢,文化資產的保存運動試著帶動此一觀念,並挑戰既有的制度、價值、與型態。在文化界人士眼中,稅務出張所是深具意義的文化資產,本來就深具保留的價值,不過,嘉義市政府欲拆除出張所而建一棟26億的新市政大樓,更是令文化界人士不滿,這種不滿的情緒更加促使文化界人士緊鑼密鼓的成立組織,並開始找尋專家學者、記者和政治人物的資源匯集。雖然出張所仍被拆除,但這股士氣卻持續到舊監的推動,以一個社會運動而言是相當重要的。

大概就從二00一年五月一直到...知道稅務出張所要拆,接下知道它背後有26憶的市政大樓...(S1)

另外,受訪者S1還提到,九0年的時代我們還要蓋二十六億的市政大樓,蓋市政大樓我們的行政效率會提升嗎?蓋市政大樓我們嘉義市民每一年要交多少錢去付那個水電費,為什麼要浪費這樣!丫你蓋的那二十六億又不是你的錢,是我們全台灣人民撽的薪水、撽的納稅,所以整個迷失都錯誤。搶救嘉義稅務出張所即是以「搶救文化資產」為主張,當初拆稅務出張所而蓋新市政大樓是市政府已決議的政策,但要拆除具有建築特色及歷史、文化背景的建築物,來蓋一棟由台灣人民納稅的26億新大樓,頗讓文化界人士困惑。乃至後來提出透過新舊建築並存的案例來達到折衷『三贏』的地步,讓新市政大樓仍然繼續興建,歷史建築物也得以保存下來,並且活化再生為市民可以共同參與的文化藝術空間的意見;卻也不被代理市長陳麗貞採納[4]

換句話說,並不是有了《文化資產保存法》就表示所有的文化資產都有保留的法源,這當中仍涉及了許多執行上的問題。《文化資產保存法》的修訂雖對於對古蹟保存工作提供改善的空間,然而在古蹟指定後的再利用經營計劃,始終未能有突破性的規範,導致古蹟的文化資產意義未能彰顯(林華苑,2002)。再者,在前述六項的文化資產分類中,每一類的主管機關各有不同:古物和民族藝術的主管機關為教育部;古蹟和民俗及有關文物的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內政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自然文化景觀由行政院農委會主管,至於文化資產保存之策劃及共同事項之處理,則由文建會會商主管機關決定,這樣權責分散的情形,久為人詬病,並常被認為是文化資產工作無法真正落實開展的原因(向明珠,2002)。體制上的不合理與不完善讓文化界人士必須用「抗議」的手段和政府周旋,並散發文化資產的理念給予民眾知道,不過,當得知出張所要拆之時,已經是搶救階段了,導致整個搶救過程較無組織,過程也比較零散,也由於時間的不允許以及經驗的不足,使得推動的困難度大增,至於出張所如何搶救、運用何種資源,本文在下章節中會加以描述。倒是稅務出張所失敗的關鍵要素深深地影響了舊監的保存。

(三)、政治機會:

政治機會在社會運動中往往扮演了關鍵角色,政治機會的出現提供了改變政策決定的機會。出張所的時候,聽說有些政治力的介入,保存的活動可能就不是那麼被注意(受訪者S4)。因為背後的政治運作,那是一個既定的政治力量和利益,不是一般人輕易能去改變的,現在的嘉義市長也不敢去動這個計劃,這是它失敗的主要原因(受訪者S7)。當文化界人士介入時,市政府已經完成新市政大樓的招標,其背後擁有26億的的工程款項,實在難為文化界人士所撼動。其實這個己經在政治上面被決定了,有些人會講的比較難聽啦!就是政治分贓啦(受訪者S2!再者,20015月到20021月的搶救期間,雖歷經了12月的市長與立委選舉,以及126日的市議員選舉這個政治機會,不過,凡是表態支持搶救行動的議員,不論是爭取連任或新人出馬競選,都悉數落選,也就是說,政治機會在稅務出張所的搶救過程中並沒有發揮顯著的效用,反而事件背後牽涉了龐雜的政治利益。參與搶救過程的人,也並非全然出自於理念,要求回饋或政治利益的人不在少。受訪者S2就有提到,「你會發現很多,可能五十%以上的人,非常多地方,是為了回饋金,吵不是要把它排除掉,是要得到更多的,對,而且那金錢不是用來建設地方,那最好是能分在我的口袋(S2)」。

(四)、官員態度與民眾意識:

說服民眾的參與,是社會運動能夠持續的基礎。地方文化產業成為控制城市的主要力量,為意象和記憶的資源,歸屬於特定空間的象徵,它依賴歷史保存及地方資產維護(辛晚教,2000)。出張所的推動無法喚醒大多數民眾對於古蹟保存的歷史情感是一個關鍵因素。民眾的觀念上,也有一種認為新的東西會比較好的心態,而去贊成興建新的市政大樓,沒有所謂古蹟保存的觀念,事實上對民眾而言,在新的和舊的市政大樓洽公根本沒有差,而且民眾沒有古蹟保存的念是另一個原因(受訪者S7)。文化局長賴萬鎮也表示關鍵在於觀念,他說,只要民眾有保存歷史建築的觀念,就可以形成壓力,讓政府和民意單位訂定相關保存法令[5]

在無法獲得民眾的支持基礎下,就無法使政府感受到輿論之壓力,也因此,市府官員在面對文化界人士時,都是以敷衍的態度面對。受訪者S1對此深感不滿,「副市長在要拆的前三天還去我們書店坐啊!晚上十點我們還在開會,就是說我們的力量已經大到讓他願意大家坐下來談.......那個副市長聽了很爽,直說:水水水..這個回去我一定會慎重盡力阻擋,就算要拆除,我一定會先告訴你(S1)」。雖然副市長這麼說,不過出張所仍在三天後拆除,官員在此抗爭中只是釋放出象徵性的滿足,藉此模糊焦點並拖延時間,套句受訪者S1的話「副市長一開始是都來給你搓的,市政府遇到什麼抗議都是叫他出去當肉墊板再者(S1)」。

在搶救稅務出張所失敗後,文化界人士便進而投入舊監的保存運動,在累積相當的經驗和資源後,也對推動的策略做了一番修正,「舊監藝術季」就是在此情況下產生的。

(五)、新社會運動論的解釋:

舊監跟稅務出張所是不同的案子,一樣是文化資產保存但是定義不一樣,我們刻意不去談保存而是談再利用,我們不是跟你談保存,我們接切入我們要再利用這個地方,我們有編一套說詞,做一些活動,像一工廠辦服裝秀,四工廠辦攝影展,一工廠最後辦演唱會,女監辦裝置藝術,辦畫展,把它做很多再利用,在裡面開演唱會。(S4)

透過辦活動來搞社會運動,是一種獨特的方法,舊監保存的推廣方式頗符合新社會運動的解釋。「新社會運動論」是指對先進資本主義或後工業社會中,所發生的一些型態的社會運動所提出的一種解釋性描述;新社會運動的支持基礎不是以團體為主,而是以價值或議題為主;其組織通常極為離心化、開放、民主、鼓勵參與的;且停留在體制外,以輿論及政治壓力來影響政策;此外,新社會運動所要對抗的不公義,不像過去以團體為基礎的社會運動那樣明顯、可輕易辨認的「壓迫者」及「被壓迫者」,因此要讓人們認識到社會運動所鼓吹的集體利益;在此情況下,社會運動能否崛起的關鍵,可能在於倡導者能不能在文化上提出一套不同於主導價值系統的「替代性價值」,並能夠在道德上說服人們這些價值或議題的重要性,進而吸引人們對他們的支持(王甫昌,1999)。而就維護文化資產的社會運動而言,若以改變「社會價值觀」著眼,「新社會運動論」比較近似其發生原因與過程,它必然是在社會中的某些部門造成一些推移,而不是爭議當事人的妥協和利益交換而已,需要持續力,同時也要有理念,社會運動者要思考和實踐社會運動的理念(向明珠,2002)。舊監藝術季在活動規劃之初,即是以「破除舊印象,創造新觀念」、「民眾參與」以及「再利用的嘗試」為活動主旨,希望民眾能從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破除過去舊監給人神秘、禁忌的刻板印象,並推動歷史建築再利用的觀念[6]

出張所主要是政治上的抗爭,可是舊監就是一種活動的呈現,基本我認為是完全不同的二種運動。(S7)

民眾越關心文化議題,就越能督促公部門多花心力去做好文化事物,透過「舊監藝術季」為期十週的活動,不但讓民眾能夠一窺舊監的原貌,也能喚醒民眾對歷史建築的情感,例如侯孝賢電影的播放,便讓當地民眾了解舊監的見證性,此外,出乎意料的參觀人次,以及來自全省各地的民眾,非但讓市政府感到輿論壓力,也讓市政府體會到古蹟再利用的價值所在。雖然剛開始市政府方面也不敢改變這計劃,但隨著活動的成功,就決定不拆了,而且舊監有時候也會變成市長炫耀嘉義市的一個景點(受訪者S7)。

也就是說,草根民眾的力量在舊監的保存推動上發揮了絕佳的影響力,民眾對舊監藝術季的參與程度也讓主辦者大吃一驚。「印象最深刻,是市民一般的反應,遠超忽我的想像(S6)」。受訪者S6對民眾的參與除了感到欣慰外,也多了一份驚喜,活動尚未結束,就直覺地認為活動成功了。認同並不是固定不變的,並非個人生來的特質造成認同,常常是在各種事件的激盪下而有的各種對話和挑戰(向明珠,2002)。今天你再多的政治人物支持你、跳出來表態,都比不上民眾支持你,就像出張所很多專家學者出來支持說這個是重要資產,市政府就跟你說經過我們評估這個不具有保存價值就把你拆了,專家學者的力量不代表什麼力量,我覺得政府會怕的就是民眾的力量(受訪者S4)。

從「新社會運動論」來看舊監的保存活動,成功的關鍵除了受出張所影響外以及舊監整體建築完整之外,文化界人士藉由在文化上、價值上、議題上、乃至於道德上,鼓勵民眾參與並塑造地方認同,以致形成輿論及政治壓力來影響政策,使之成為舊監保存再造的支持基礎,是另一成功的重要原因。此外,活動的成功不但使舊監本身得以保留,更讓舊監成了地方的代表性場所,維護文化資產的社會運動在舊監的體現上是非常成功的,它創造了政府與民間的雙贏策略。在下文中,我們會有更詳盡的探討,以比較的觀點對舊監和出張所的資源動用情形作一番介紹,並說明其異同之處,也對嘉義舊監的後續發展做一扼要的說明。

 

四、文化資產保存運動過程之分析

對洪雅書房而言,文化資產保存運動從搶救稅務出張所開始,在知道稅務出張所要拆掉改建市政大樓之後,即馬上組成「搶救稅務出張所行動陣線」,開始了搶救的活動,從最開始和各組織的聯繫和交流,然後結合學界和媒體的力量,甚至也和政治人物接觸和溝通等等。因此,在從無[7]到有的累積過程中,洪雅書房的文化資產保存運動究竟如何累積資源和運用資源?以及在兩個保存運動中,所運用的資源有何不同?又在保存運動的過程中,分別是如何和政府互動?這是以下將探討的主題。

()、資源分析

1、結合民間組織

在搶救稅務出張所的過程中,首先即結合了許多民間團體組織,如玉山文化協會、朴仔腳文化工作鎮、布袋嘴文化工作室(現改為協會)、雲林縣社區希望聯盟等等,之後更有新故鄉基金會和台南古都文化協會的參與。此外,在嘉義舊監的保存運動中,綠色陣線、嘉義監獄、永續台灣雲嘉聯盟、嘉義市人文關懷協會等也透過一系列的活動,試著向市民宣導文化資產保存的觀念。因此,在這兩個保存運動中,一開始由各地文化團體共同努力,極力保存稅務出張所。而在舊監保存運動中,更於之前成立了嘉義市人文關懷協會,努力推動一系列的活動,如「嘉義舊監的春天-文化藝術季」,希望喚起市民對文化資產的重視。

2、專家學者和學生的力量

從稅務出張所的保存運動開始,行動陣線的總幹事就開始和學界人士聯繫,希望找到一股助力,因此,可以發現到只要有和保存運動相關的學者,即主動詢問是是否可以幫忙(受訪者S6);當然也希望可以藉由專家學者背書。所以可以發現,不論是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歷史建築系、成大歷史系、交通大學文學院、東海大學建築系和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等等,都有老師們會幫忙去現場勘察或是帶學生去戶外教學,更也會請一些老師到洪雅書房作專題演講。受訪者S2表示,如果需要,在專業上會做某些建議。此外,兩個保存運動中也都結合了學生的力量,像是請研究生寫文章投報社或雜誌,或者是一起參與協助保存運動中所辦的活動等等。

3、與媒體的互動和網路資源的運用

在積極搶救稅務出張所的過程中,行動陣線也不斷與媒體互動,並且和媒體保持良好的關係。尤其是由總幹事負責寫「新聞稿」,從最開始不懂架構到後來不斷發新聞稿給三大報,而且更是當天看到新聞報的消息是如何,就要馬上提筆寫新聞稿跟政府對抗(受訪者S1)。此外,也運用召開「記者會」的方式,提出保存的運動的訴求,以及讓行政院、所有文化界的人士和民眾都能看到,以達到宣傳的效果。更也用「文宣夾報」,向市民傳遞歷史建物保存的理念。[8]此外,還有「電台節目」的主持,所以在嘉義之音每個星期五會有一個節目,沒有事前預錄,都是現場主持的,而且有很多人回應(受訪者S1)。

除了和媒體主動連繫之外,更也製作電子報,透過電子郵件發送消息和活動資訊。而且一開始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所研究生即透過網路群組發出求信件,呼籲民間共同搶救。[9]此外,更也製作活動的網頁或是撰寫相關的文章發表在一些站上。之後,也進行「網路連署」,以作為繼續向市府陳情的籌碼。[10]因此,透過網路的運用,來傳遞保存文化資產的理念,以及尋求協助和參與,這也是很重要的資源之一。

4、請求政治人物的協助

在文化資產的保存運動中,亦請求立委、議員和監委的協助,希望能為古蹟存廢請命。此外,也希望從地方政治人物身上得到一些資助和支持。只是從中所涉及到的政治角力和政治利益的問題,在搶救稅務出張所中呈現出反效果的作用,因此也讓保存運動出現了某種困境。而此問題將會在下一章節的分析中提出。

5、民眾的參與

就文化資產的保存運動而言,民眾的參與是最大的助力,不論是在人力或財力上,都給予保存運動很大的支持和幫助。在搶救稅務出張所時所發的文宣,經費來自民眾的熱心捐助。且在嘉義舊監的保存運動中,活動的經費來源全部依賴民間募款,完全不倚靠政府的支助。此外,參與舊監文化藝術季活動的人,據主辦單位統計,也超過一萬多人,有來自中北部的民眾(鄭博文,2002)。因為藉由民眾對文化資產的重視和關懷,來打動市政府的心;同時也匯集民眾力量,對市政府產生壓力,希望能使古蹟得以保存。

由以上文化資產保存運動所結合的資源看來,由於各地文化團體和教育界人士的熱心投入、民眾的關注,以及媒體工作作者的協助,使得保存運動能成為公共議題。這些資源的結合和運用,在保存運動的過程中,都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也是逐一累積的經驗和資源。由此可看出,每一個資源的運用,在保存運動中都占有很大的重要性,重要的是要運用得宜,才能使保存運動成功。因此,下一節將討論兩個保存運動中,所運用的資源作一比較和分析。

(二)、稅務出張所和舊監的資源比較

即使文化資產保存運動中的資源很多元化,但從這兩個保存運動中來看,卻也可以發現其所運用的資源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因此,也造成最後保存運動所獲得的結果有很大的差異。本文中,將就這兩個保存運動,試探討其所運用的資源有何不同。

首先是參與者的性質不同。就搶救稅務出張所而言,較多外縣市的文化團體投入協助;然而到了嘉義舊監的保存運動時,則外縣市的人就比較少,開始落實到以嘉義市為主體(受訪者S1)。而且受訪者S2認為,這種在地的文化事物,主要還是靠在地的力量,而不應該太仰仗外面的資源。也就是在這裡生活的人,才有辦法這樣長期的去投入(受訪者S6)。

此外,根據受訪者S4也指出,之前參與稅務出張所保存運動的人,有90%以上都沒有參與舊監保存運動。因此,兩個保存運動的參與者實際上是有所區隔的。因為受訪者S1認為,不是同一票人比較給人有某種刻板印象。所以對於後來推動舊監保存運動會比較有利。

其次是民眾對於兩個保存運動的反應度和參與度不同。民眾對於舊監保存運動的支持,是使保存運動成功最大的原因之一。由於嘉義人文關懷協會和嘉義舊監保存與再利用推動小組等人士,辦了一系列的藝術季活動,希望能避免之前搶救稅務出張所時未獲得市民廣大認同的失敗經驗。[11]因此,在此活動中,引起許多民眾的好奇心前來窺探,並引起很大的回嚮。

在搶救稅務出張所時,前文建會副主委陳其南指出,此一保存運動是知識份子和政治力量的拔河,而人民才是可以影響政治人物改變觀念的力量。因此,需要讓人民思考地方需要何種特色和生活環境。[12]由此可知,在兩個保存運動中,最大不同的資源運作是在民眾和政治人物身上,從一開始的尋求政治人物支持,到之後以民眾參與活動作為支持者的回應,兩種不同的資源結合亦呈現出不同的結果。

()、與政府的互動

1、搶救稅務出張所運動

事實上,這兩個保存運動的過程中,最大的關鍵點在於和政府互動時所呈現的關係。在搶救稅務出張所時,市府一開始就已表態聲明「政策已定,搶救陣線才在節骨眼提出,市府箭在弦上不得不發。」[13]且當時的代理市長陳麗貞也指出,稅務出張所已非原貌,並且有安全上的顧慮;此外,市政中心經費爭取不易,不能輕易放棄。[14]因此,在背後的政治運作的權力上,並非是一般人可以任意改變的(受訪者S7)。

此外,雖然此保存運動在文化人士的努力中炒的如火如荼,然而卻難引起市民們的熱烈參與,因此就無法匯集民眾的力量,進而產生可與市府抗衡的輿論。就連文化局長賴萬鎮亦表示:「若要市府翻案,必須是全體市民共同的心聲。」[15]其實,就如受訪者S5所說的,市民們對於其文化資產的認知,普遍還是呈現不足的狀態。因此,在搶救稅務出張所的階段中,並無法喚起市民們的共識,以及他們對自身地方文化資產的認同感。

2、嘉義舊監保存運動

在嘉義舊監的保存運動階段中,由於舊監這塊地的年度都市計劃還沒有通過,所以市府基本上還不能動它,因此在保存運動中更有時間去籌備活動,去思考要如何保留(受訪者S6)。此外,還有之前搶救稅務出張所時,受到媒體力量的影響,使得市府欲變更都市計劃的提案被擋下來(受訪者S5)。在此情況下,市府便無法有任何的動作,因為文化資產的保存運動已對市府造成某種壓力。所以在舊監的保存運動中,是比較有利的一點。加上舊監活動的舉辦,引起許多民眾的參與,使得市府更難像之前有所堅持。

因此,在舊監階段的保存運動,已不像一開始搶救稅務出張所和政府有正面的強烈衝突,取而代之的是以舉辦一系列的活動,來引起市民們對於文化資產的認識,及以喚起市民們對於地方文化的認同。所以,民眾的力量在舊監保存運動中開始匯集,而且由於之前搶救稅務出張所失敗之後,也同時喚起了民間的活力,有更多的市民開始關心文化資產(受訪者S5)。而且受訪者S4亦表示,政府會怕的力量就是民眾的力量。[16]由此可見民眾力量在文化資產保存運動中的重要性。

 

五、文化資產保存運動結果之分析

在這兩個保存運動最後所呈現的是兩種不同的結果;搶救稅務出張所運動的結果是出張所仍被拆除,但最後仍在積極爭取之下而留下了兩根柱子;而嘉義舊監保存運動的結果則是順利的保存了這棟全國唯一僅存的放射狀監獄。當然,會出現這兩個不同的結果必然有某種因素存在,因此在本章節中,將對搶救稅務出張所運動如何影響到後來的嘉義舊監保存運動,以及再加以比較這兩個保存運動有何不同之處。最後,亦就其成功和失敗作一分析和探討。

(一)、搶救稅務出張所運動對舊監保存運動的影響

往往在抗爭過程中所得到的結果,不是你要追求的原本目標的本身,而是因為這個過程中累積的一些能量,也產生一些影響之後,能夠把你所要推動的某些理念,擴大到別的地方去,所以最後出張所被拆了,可是監獄可以留下來,監獄旁邊的宿舍也可以留下來,這個就是邊際效益(受訪者S2)。

就如同受訪者S2所陳述的,對於地方人士來而言,稅務出張所未能得到保存,轉而使嘉義舊監更成為文化界極力堅守的戰場。而且更也喚起民間團體對於文化資產保存的活力,除了成立嘉義人文關懷協會之外,更也開始積極籌備一系列的活動,展開與市民們的對話和文化資產保存理念的傳遞。所以到了嘉義舊監保存運動的階段時,文化界人士開始運用不同的形式,轉而爭取民眾的支持和參與,希望藉由活動的舉辦,可以使得民眾對於嘉義舊監產生某種地方文化的情感和認同。

除此之外,還有最重要的是資源的累積。受訪者S1表示,資源在嘉義舊監保存運動中增多了,例如想要怎樣的資源,如文化資產相關的法律的收集,以及和學者之間的關係也都非常的好。而且自從搶救稅務出張所運動結束後,所有媒體、政府、文化局等等,大家都對負責籌劃運動的總幹事有所認識。因此整個關係其實到了最後都有所變化。還有,之前所有相關的步驟在搶救稅務出張所時都已經歷過,因此也都學會了,不會再像一開始時完全沒有任何經驗,從零開始做起。

因此,從搶救稅務出張所運動所累積的經驗和資源,受訪者S1表示,除了人脈的廣大之外,還有就是不斷的進步與改進,以及更加積極且堅持的精神,整個過程是一直加乘累積的。此外,更也獲得大家的信任。所以在嘉義舊監保存運動中,所把持的那份力量是來自於稅務出張所被拆掉的結果,而且更也從第一次的保存運動中累積了寶貴的經驗和資源,使其在舊監的保存運動階段,得以順利留下嘉義舊監。

(二)、兩個保存運動的比較

除了以上所提到經驗和資源的累積和成長之外,在兩個保存運動中,其實還有一些可以進一步探討的地方,也就是比較兩個保存運動是否有何不同之處。同樣都是在嘉義市的文化資產保存運動,同樣有共同的目標和理想在進行。然而,卻有不同的結果出現。那麼,究竟是有那些不同的因素,造成這兩種不同的結果,這是本文中欲探討的部份。

對於資源運用上的不同在前文中已有探討,其次,是「時間」上的問題。在搶救稅務出張所運動的階段中,事實上就已處在搶救的時刻,所以時間上來說是非常的緊迫,因此只能採取較邀進的方式進行和市府的對抗。而且加上市政中心的興建已是市府的既定政策,更進入了發包作業階段,所以市府強調已背負了經費執行的壓力,已不可能再有任何變動。因此,在這麼急促的時間點上,搶救行動迫在眉梢的同時,實在也難及時累積眾多的資源,所以不論在人力、財力上都是很大的問題。

然而到了嘉義舊監保存運動的階段時,由於市府尚未通過這塊土地的都市變更計劃,加上法務部方面也認為嘉義舊監是全國唯一僅存的放射狀監獄,不論在歷史、文化和建築上都有其保存的價值。在市府當時仍不急著有所行動的同時,保存運動的人士得以有充份的時間去思考如何保留嘉義舊監,而且也更進一步開始思考保留了舊監之後要做什麼。因此,嘉義人文關懷協會和嘉義舊監保存與再利用推動小組,開始籌劃了文化藝術季的一系列活動,在每個週末舉行。而此次的活動更是成功的吸引了許多民眾的參與和支持,且辦活動的經費全來自民間的募款,沒有依靠政府方面的支助。

除此之外,這兩個保存運動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於搶救稅務出張所是政治上的抗爭,而嘉義舊監的保存運動是以辦活動的方式呈現(受訪者S7)。其實在文化資產保存運動中,其背後涉及了政治的運作,有某種政治權力和利益在其中影響保存運動的結果。正如受訪者S5指出,「複雜的一些政治脈絡在影響這個文化資產被保留的結果。」因此,從這兩個保存運動中,也多少看到了其背後政治操作的力量和手段。當然,這也就是導致這兩個保存運動出現不同結果的最大原因。尤其是在搶救稅務出張所運動中,更可見到市府和運動人士的強烈衝突和對抗,以及某種不可挽救的政治操作力量。

根據受訪者S2表示,在搶救稅務出張所的過程中,行動陣線所找到的一些地方政治人物,讓彼此間形成了兩個政治力不同立場的人馬之間的角力,雖然行動陣線希望可以透過這個角力把拆除稅務出張所攔下來,但是實際上卻沒有看到這個效果。而且受訪者S4也認為,雖然兩個同樣都是文化資產保存運動,但是定義上來說不同的,而且就連市府所說的話也不同。因此,搶救稅務出張所時因為後來有政治力的介入,導致保存運動就不那麼被重視。有了這個經驗之後,在嘉義舊監保存運動時,運動人士就不那麼刻意的談「保存」,而是強調「再利用」,如何再利用這個地方。

因此,在嘉義舊監保存運動的階段,就開始以舉辦活動的方式進行,先讓市民們認識文化資產,更期許民眾們在參與活動的同時,也進而能培養對文化資產保存的理念。所以,為了說服市府的支持和認同,地方保存人士已轉化了「保存」的思考方式,反而從文化資產和都市發展的角度[17]出發。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關鍵點就在於嘉義舊監本身的獨特性,[18]由於嘉義舊監目前是全國唯一僅存的三翼放射狀監獄,所以不論是歷史性或文化性都有值得保留的價值。所以,活動的進行中,即吸引了許民眾前來窺探,瞭解舊監內部的整個空間,以及體驗之前受刑人在此空間中的生活。這活動對民眾來說,充滿了新鮮感,原本和民眾完全隔離的建築空間,如今可以完整的呈現在民眾眼前,也因而吸引了許多人前往參觀。

因此,從這兩個文化資產保存運動來比較,資源的累積和經驗的吸收和改進,導致嘉義舊監得以順利的保存,這是累積各種經驗所得到的進步,當然也不容忽視在兩個不同的時間點上,以及面對政治利益時,所採取不同的形式呈現,在這兩個保存運動中,亦是影響最後結果相當重要的因素。當然,這兩個文化資產保存運動分別是成功還是失敗,自然也仍有些許爭議在。因此,以下針對此問題加以探討。

(三)、成功與失敗的分析

當我們看一社會運動是否成功時,往往會以最後的結果來論斷,然而,當許多人認為搶救稅務出張所的失敗,導致民間的力量得以匯集,而影響了後來嘉義舊監保存可以成功的同時。可是受訪者S1卻認為,即使稅務出張所拆掉了,還是成功啊!保留下來反而不一定成功,因為如果保留下來,反而舊監就沒有力氣保留了。更何況稅務出張所最後還留下兩根柱子。此外,他也認為舊監僅管保留下來,卻也不算成功了。[19]因為保留了舊監這棟建築之後,後續呢?還是得有些動作,不然還是不能說保留成功。由此可知,受訪者S1認為由於稅務出張所被拆了,反而更激起大家對文化資產保存的心力,然後可以匯集許多人全力衝刺下一波的舊監保存運動。這樣來說,搶救稅務出張所運動自然不能說是失敗的,因為它和下一個保存運動是息息相關的。

可是反觀現今舊監被保留下來,卻也不能就這樣沒有任何後續動作,因為接下來的是要怎麼維護舊監這棟古蹟,以及它怎麼作閒置空間再利用。否則,即使保存了,卻仍會導致反效果。[20]因此,不僅是純粹只是辦活動了事,如果要保存,真正要去理解這一整個系列的空間,當其歷史和架構被理解後,監獄過去是活的東西,之後在再利用的過程中,如何加上當代的詮釋,以及如何去建設整個嘉義市的文化風貌與地方特色,然後建立其整個文化價值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受訪者S2)。這也就是在以下將探討地方運動人士在舊監保存運動結束後,其後續發展如何,將再詳細陳述。

因此,這兩個文化資產保存運動的成功與失敗,表面上以結果而言,搶救稅務出張所運動是失敗的,雖然留下兩根柱子,然後卻徒留感傷的情懷。反觀嘉義舊監的保存運動,相較之下是相當成功的,引起市民們對文化資產的認識,和多少喚起了地方文化的認同。然而,對嘉義市整個文化資產保存運動而言,稅務出張所的拆除,反而激起一股強大的力量,使得舊監得以保存,在這樣的效應中,也不能說是完全失敗的。又舊監的保存,仍要持續思考其後續的發展,且再不斷的匯集一些力量。可是,這又會出現哪種困境呢?將由以下章節作進一步探討。

 

六、文化資產保存運動的後續發展

現階段的嘉義舊監保存運動已告一段落,當然,在後續發展中地方文化人士仍有某些目標和理想在往前邁進,因此,在本章節中將對嘉義舊監的現況和其未來展望作一陳述。以及,在文化資產保存運動中所面臨的困境和難題為何,尤其是對於參與運動者而言,他們自身所面臨的問題。

(一)、嘉義舊監的現況及未來展望

嘉義舊監已被保留下來之後,目前因為仍有維護的問題,因此平時並不對外開放。此外,洪雅書房和嘉義文化關懷協會,目前正結合學生社團的力量,主要由中正大學文藝廊和愛樂社主辦籌備「嘉義舊監搖滾音樂節」的活動。希望能再一次結合音樂藝術的力量,和學生熱烈的投入之下,引起更多民眾的回嚮和集結更多處於休眠狀態的民間人士,而喚起探討舊監的意願。

余國信(2003)在電子報中提到關於嘉義舊監的未來展望。主要希望能透過第一屆舊監搖滾音樂節的成功經驗,能使民間和官方以及文化界人士和舊監員工、眷屬等共同發揮創意和承擔責任。進而能把嘉義舊監打造成既是社區化又獨特化與創意化的獄政博物館,以期許在未來能永續經營。甚至亦希望藉由此次由學生組織所策劃的活動,帶動整個雲嘉地區學生社團的活力,使學生能走出校園和社會一起互動。[21]更希望在日後舊監能為有興趣者提供就業機會。

(二)、文化資產保存運動的困境與難題

事實上,文化資產保存運動中其實會面臨許多困境和難題,如政治力的介入、古蹟審查制度和歷史建築登錄制度的問題,以及如何如何扶持地方力量的發展和延續,和文化資產保存下來之後的後續發展。而在本文中,僅以參與者的角度來思考扶持地方力量的發展的困境。因為許多受訪者都談到在地力量的重要性,是影響文化資產保存運動的重大因素,然而,在地力量的集結是否會遇到困難,自然是本文中欲關切的主題。

受訪者S2提到要「紮根」,運用在地的力量把資源整合,讓社區營造能永續發展。然而,在本研究訪問的過程中,亦有受訪者提到了因為家庭因素、就業的因素和經濟謀生等等的難題,而覺得這會是阻擋自己未來是否仍要繼續參與保存運動的前提。[22]由此可知,雖然大家都有共識的認為文化資產保存運動最好能由在地人,長期的去投入,然而卻也會因為個人的某些因素而有所考量,使得參與的意願有所限制。

也因此受訪者S1指出,要有一些更核心、更能獨當一面且更有經歷的人,甚至是要有口才和學識,以及有專業背景的人,重要的是要願意留在這裡苦幹的人,並非是辦完活動就走了的人。然而即使如此,在兩個保存運動中,似乎也可看出在地力量扶持存在著危機。也因此在籌劃活動時,籌劃的人時常要再一次的尋求資源,尤其是人力的遞補。由此可知,即使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去執行的時候,愈發覺得到其中所隱含的不確定性。更別提到和現實生活相比,在地力量的發展是如何難以樂觀的成形。

 

七、結論

在本研究中探討以文化資產作為一種社會運動是如何有別於其他的社會運動,且以嘉義市搶救稅務出張所和舊監保存運動為例,希望能透過這兩個保存運動,更加了解何謂文化資產保存運動,以及在保存運動的過程中,是如何的運用資源,以及如何和政府互動。更也透過兩個保存運動的比較,得知其背後政治力的介入是影響文化資產保存運動的關鍵之一,而且透過民眾的參與和支持,所形成的輿論對政府容易造成很大的壓力,更也可以較能促使保存運動成功。然而,最後卻也發現,即使文化資產保存運動成功了,其後續的發展要如何運作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尤其是現今不斷的強調「閒置空間再利用」的都市發展策略,倘若文化資產保存下來後,僅留一棟空的建築在一塊土地上,未來必定仍要面臨是否要被拆掉的討論議題。因此,文化資產的保存運動和都市發展有很大的關係。而且「社區總體營造」更是當前許多地方積極討論的議題。因此,也許在保存運動中面臨了許多困境,但在保存之後似乎也面臨該如何保存的問題。在文化藝術與都市發展之中,文化資產保存運動是否能為此尋得一完善的連結,讓彼此之間真的能達到「三贏」的成果。這是需要往後再進一步探討的議題。

 

八、研究限制與建議

本研究由於時間和研究者能力的因素,因而能訪問到的受訪者有限,僅能收集到九位受訪者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訪談資料。由於未能收集到政府官方,以及相關政治人物的訪談資料,因此在本研究中,僅能以新聞報導作為輔助性的資料,來加以探討。且在分析中更只能從參與者的角度去窺探兩個文化資產保存運動的原貌和過程、結果。這也是本研究在分析中較為不足的地方,因此,如有任何不完整的地方,敬請指教。

此外,由於時間過於緊迫,所以訪問者無法與受訪者產生足夠的互動,以致於在訪談時,會讓有些人覺得很唐突。雖然若時間夠長,其彼此間關係的發展,不見得會成正比,但是事先建立良好的人際互動與相互信任,卻是訪談的首要條件之一。

質性研究的研究方法,牽涉到訪談技巧的運用,因此受訪者應具備足夠的知識背景,才能針對研究主題,提出聯貫性的訪問內容。對於訪問的內容,要能切合研究的目標。而且訪問者要能配合受訪者的言詞,聯結概念上的意義,如果有不了解的部份,應當場主動提問,並非只是依賴先前的問題稿做條列式的發問。

 

九、研究者的反思

在作此研究時,由於參與了許多演講活動和這次第一屆嘉義舊監搖滾音樂節的籌備活動,加上瞭解了文化資產保存運動的過程和結果後,不禁開始自我反省。當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和其他學校的學生有差異、認為比不上明星學校、覺得沒有名氣,或者是抱怨學校沒有提供足夠的資源滿足學生的需求時,學生卻總是很少反省自己本身。也許,處在這獨特的環境中,當我們認為學生很少有機會可以走出校園的同時,事實上在我們的周圍卻是有很多資源等待我們去發掘和參與。即使是外出求學的學子,都能有機會運用所學和當地產生某種連繋,進而對這個地方,甚至整個社會有所貢獻。或許這個期許太高,然而聽著受訪者說到「學生也可以參與一些社會工作」(受訪者S2)的同時,開始思索很多時候,學生自己本身也該試著向外走出去,而非僅是處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而自我滿足,或是自我放棄。其實,周圍的世界還有很多等待我們去發展的空間,學習,並非只是單面向的授與。做中學,常會使自己得到更多的收獲,以此共勉之。

 

參考文獻

王甫昌,1999,〈社會運動〉,收錄於,王振寰、瞿海源 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向明珠,2002,《文化資產的政治性格-以「嘉義稅務出張所」爭取保留事件為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國信,「從舊監搖滾音樂節籌備回溯檢討舊監與自我」,洪雅書房電子報第九十二期,2003.5.19。

辛晚教,2000,〈地方文化產業與國際休閒化〉,文化視窗(26)。

林華苑,2002,,《古蹟保存政策與再利用策略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系碩士論文。

 

回43期首頁



[1]文建會 http://www.cca.gov.tw/index.htm

[2]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reviewer/hoanya/2001/re-hoanya01081501.htm

 

[4] 同上註

[5] 89.10.27中國時報20

[6] 舊監藝術季成果報告書3

[7]        S1:我們之前都沒有參與過那樣的搶救運動,以前都是學生時代的角色去參加別人的活動,也沒有主導過說要怎麼動員,怎麼去寫新聞稿,怎麼去跟媒體打交道,怎麼去和市政府周旋,要怎麼去策劃活動,而這個活動我們每次都很急,大概都是今天想到就後天就幹。

[8]        王鈺鈴,「搶救稅務出張所 文宣一波波」,自由時報第十一版,2001.7.3

[9]        黃國禎,「舊嘉義稅務出張所面臨拆除」,自由時報第四十版,2001.5.11

[10]       呂素麗,「搶救舊縣議會 網路連署」,中國時報第二十版,2001.6.6

[11]       楊珮欣,「嘉義舊監 免判死刑」,自由時報生活藝文網,2002/7/28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jul/28/life/art-1.htm2003/4/30

[12]       蔡長庚,「前文建會副主委陳其南籲政治人物要重視文化資產」,中國時報第二十版,2001.7.12

[13]       王鈺鈴,「出張所存亡關頭 監委實地查訪」,自由時報第十三版,2001.9.22

[14]       蔡長庚,「搶救稅務出張所 溝通沒交集」,中國時報第二十版,2001.6.30

[15]       鄒清朗,「心疼古蹟之美」,中國時報第十八版,2001.5.20

[16]S4:今天你再多的政治人物再多的前支持你再多的人跳出來表態,都比不上民眾支持你。就像出張所很多專家學者出來支持說這個很重要、這個是重要資產,市政府就跟你說經過我們評估這個不具有保存價值就把你拆了;專家學者的力量不代表什麼力量,我覺得政府會怕的力量就是民眾的力量。但是話說回來容易被操縱的也是民眾力量,最大反對的力量也是民眾,所以我覺得我們要努力的不管是教育還是尋找各種方式,對象永遠是民眾,絕對不是政府。

[17]S1:所以我們不能再談這棟古蹟多美了,這套不適合用。我們必須來談,在整個嘉義市的發展上把這棟拆掉是不合理的,然後用這棟來做案例,你看若拆這棟拆那棟,嘉義市會發展成怎樣的遠景,你全部蓋大樓在一個嘉義市的東區,不適合蓋大樓你蓋大樓,每一棟大樓空屋率至少有8成,到底你蓋大樓有做什麼用!這個時候你必須提出到底嘉義市要發展哪個願景:是文化藝術之都,還是工商發展區,還是工業區。

[18]S1:舊監它有神秘性。S6: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嘉義舊監它本身的條件,有它的魅力在,會讓人家知道這個地方開放了,會想接近它、去了解它。

[19]S1:舊監保留下來我們也還沒成功啊!稅務出張所說不定保留下來我們已經死光了,因為沒人有辦法想下一步要怎樣,市民就開始罵,保留這些老房子放在那邊,嘉義市不發展就是你們這些人害的,所以舊監一定要拆,說不定是這個樣子,難講,雖然不一定是這個樣子。

[20]當大家路過嘉義舊監時,大家依然會幹聲連連!因為保留一座怪獸在那裡!迄今無法進入當時呼喊的理想!(余國信)

[21]S2:學生真的是很棒啦!我一直這樣覺得,有這個力量,學生也應該參與一些社會工作,如果我們不把它當做運動來講,把它認定是社會工作的話,其實滿有價值的。

[22]S4:你靠什麼維生,我就說吃老本ㄚ,今天是因為我在嘉義,還有我家的一些條件,我才來做這個,今天若我沒那個條件,我要背負家裡的經濟,上有高堂下有妻小的話我哪有可能做這個,可能來做啦,有熱情但是時間可能是現在的幾十分之一而已。

S6:我以後不太可能,可能因為工作因素或其他因素我不太可能再參加這種活動,大概只有這個階段有可能。如果我以後就業也不見得會在,在嘉義的可能性其實不大,因為嘉義的就業市場非常有限,就業市場的多樣性跟它的需求量其實都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