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謠言
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何映潔
網路謠言雖然是資訊時代的新興名詞,但謠言的存在卻由來已久,甚至可說謠言是最古老的大眾傳播。卡普費雷的研究指出,謠言是一種與現實的人事物有關的訊息,而且竭力讓人信服。網路謠言亦是如此。但網路謠言的內容與傳統謠言最大不同在於訊息完整性,傳統謠言的訊息經常是模糊不清的,但網路謠言比起傳統謠言,經常有較完整的訊息說明。這是因為網路謠言透過文字傳遞,能呈現較複雜的訊息。雖然網路謠言能呈現複雜的訊息,但傳遞過程中,網路謠言的內容並非一成不變,會根據個人的興趣與自身需要而有所增刪。以電子郵件寄送的網路謠言為例,即使是相同的主題,內容卻有數種版本,信件標題也不同。根據鮑迪亞和羅斯諾對網路謠言的研究發現,人們在傳遞謠言的時候,會加入各種不同的陳述,表達自己的立場。(轉引自吳筱玫,2003)
若從網路謠言的傳遞媒介來看,網路傳播匿名、即時、全球性的特徵有助謠言傳播,甚至可說網路謠言的傳播是一種數位式的口耳相傳。網路與傳統的傳播媒介最大不同在於快速與互動的特性,創造了一個資訊的全球性、即時、從不結束的跨越地域的空間(吳筱玫,2003)。網路傳播路徑廣,甚至會透過有心人的翻譯而在各國有不同語言的版本(李欣穎等,2003),而且謠言傳播永不結束,往往會在一段時間之後重複出現在人們的電子郵件信箱。人們願意相信網路謠言的原因與傳統謠言類似,同樣需要看似可靠的消息來源與看似真實的訊息。且與傳統謠言相同的是,網路謠言也經常是透過朋友而得知,在朋友的背書下,收件人容易不經思索而完全接受這些訊息。或是因為謠言內容涉及某些專業知識,因為對該領域不了解而失去判斷依據。雖然網路謠言較傳統謠言容易查證,但人們仍然會因為懶得查證等因素而隨手轉寄或不予澄清。
對於網路謠言的澄清與止息,其實正如傳統謠言一樣,即使相關團體提出有利的證據,謠言的傳播仍然不可能停止。因為謠言就是以它那似真的訊息不斷引起大眾注意,勾起人對現實的恐懼。
參考書目
卡普費雷(1992),《謠言》,台北:桂冠出版。
吳筱玫(2003),《網路傳播概論》,台北:智勝出版。
李欣穎等(2003),<網路謠言的跨國傳播現象初探>,《資訊社會研究》5:175-208。
網路謠言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施俊良
『網路謠言』是一個很新興的名詞,但令人討厭,甚至害慘了很多人,也成為部分詐騙集團的利用工具。網路謠言主要來源是mail的轉寄,或許很多都是有心人的轉寄,但其中也包含了一些不明事理就轉寄的人,因為不一定要負付很大的責任,是一般人的通病,所以便肆無忌憚地轉寄,殊不知影響了很多人。
其實令人感嘆的是,科技的高度發展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卻演變成如此,實在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也證明了社會上無聊找事做的人太多了。幸好現在已經有所謂的『網路謠言!追追追』--http://www.ettoday.com/etrumor/index.htm,這樣一個網站成立,來替大家澄清一些事情,避免有人受騙。筆者認為這是很好的一件事,避免有人受騙,因為有部分謠言是牽扯到身體健康或是醫藥相關問題者,更不可不重視。
其實不管網路謠言是不是真的?除了等待有心人去證明之外,都可以暫且不理他,除了一些無傷大雅的部分,例如有人建議,將肥皂加上洗衣粉混水,放在室內或室外,可以自動吸引蚊子自動羅網,像這樣子的傳聞,倒是可以一試,因為就算不成功,也是浪費一些洗衣粉而已。反正可以用個人判斷力來證實一些傳聞,但未證實者,切勿逕自流傳,以免有人受騙,筆者認為這才是正本清源之法。
網路謠言心得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李家伶
許多人都藉由收信的時候,都會發現許多轉寄的信件,本身都含有一些謠言的成不於其中。在轉寄的過程中,常不知道去查證就會產生一些刑法的職責或者損壞他人的名譽,而被告上法院。
其實如東森的謠言追追追,就是在幫大家過濾一些謠言的信件,他們會派專人去查證,去實地的追事件的因果,讓許多人能夠釐清事情的始末。像之前的吃楊桃會葬命等事情,一開始大家都誤解甚至媒體還誇大事情的真相,讓許多農民都苦不堪言,甚至將整箱的楊桃賤賣都沒人要,如果一開始正確的報導,是有洗腎患者不宜吃,那麼就不會害人又害己。當然像之前有朱小妹妹急的都換肝的事件,其實是真有其事,向東森還特地去追查始末,現在朱小妹妹已經成功換肝,也很感謝大眾的幫忙。
當然,哪些四散製造謠言的人,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心理不滿,希望藉此事件,讓全部人來同情他,跟她一起打擊他痛恨的對象,等到大家盲目跟著他起哄,造成對方身敗名裂,其實就已經達到他的目的。但如果事情是虛假的,事後絕非一句對不起,就可以彌補對方的傷痛,當然製造者已經完成這場遊戲,即使日後會負擔多大的惡果,製造者都不在意,因為重點在過程的刺激與大眾盲目的追隨。
因此在收到相同謠言的時候,何不上一趟東森網路追追追去了解始末,以保他人與自我的安全與名譽。
網路謠言心得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扶志凌
美傳媒報道「親愛的木乃伊」懷孕,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美國《世界新聞周刊》報導,埃及國家考古學院一批研究員,今年三月在開羅發掘出一具已逝世超過三千年的經防腐處理女木乃伊。但該學院負責人塞爾德最近獲得一個驚人發現,證實這具木乃伊竟在被掘後懷孕,至今其腹中塊肉看來已有八個月,經超音波檢查後得出胎兒正常成長。該學院看守人西塔爾被指是胎兒的父親,而他亦承認自己難以抗拒女木乃伊的美色,不禁對她表達愛意。
這個估計將在不足兩個月後臨盆的木乃伊,現時存放在學院內。塞爾德表示,他們從未想過木乃伊竟可懷孕,但事實卻又發展到如此不可思議的地步。
以塞爾德為首的研究員肯定,這具女木乃伊在被發現時沒有懷孕的跡象,他們安排了西塔爾負責看守她。
西塔爾坦承,這具女木乃伊對他產生一股難以抗拒的吸引力,是他心目中的可愛美人。為此,西塔爾竟向木乃伊表達愛意,並覺得她對其愛的呼喚作出回應。據報,西塔爾把她稱呼為「親愛的木乃伊」。學院已暫停西塔爾的職務,展開詳盡調查。
根據塞爾德的分析,這具女木乃伊應當生存於公元前一二零六年至公元前九二四年的時代,仍然存有皮膚、肌肉組織和血管。
建築工人在一個地盤發現這具木乃伊,放置在一副浸滿特別液體的棺木。塞爾德估計這名女子死於廿四歲左右,應當來自上層社會甚至王室貴族。不過,他無法確定這具木乃伊的真正身份、死因和親屬安排特別安葬方式的目的。
塞爾德表示,這具木乃伊已死去三千年,但卻仍能受精懷孕,或許,浸淫這具木乃伊的液體具有神奇功效,竟可令她在死後幾千年仍可懷孕甚至生育。木乃伊體內胎兒穩定發出心跳,而且經過檢查後已斷言胎兒是一名女嬰。
木乃伊的陪葬品有不少是嬰兒用品,似乎顯示她的家人寄望她來世有機會做媽媽。
上述文章,是2002年網路上最駭人聽聞的一篇電子郵件,筆者也曾經收過相同的一封電子郵件,轉寄者還言之鑿鑿,深信此封電子郵件的真實信,我雖然仔細看完整篇文章,但是憑著經驗法則,對於原始出處不明的轉寄信,還是持有保留態度,因此最後選擇刪除,而以下兩個網址,則是對於求證網路謠言,非常具有公信力的兩個網站,如果對於所收到電子郵件存疑,可以到上述兩個網址求證,以免自己成為網路謠言的幫兇。
東森網路追追追 http://www.ettoday.com/etrumor/index.htm
蕃薯藤專題-網路謠言http://feature.yam.com/urbanlegends/,
筆者還記得以往收到轉寄的電子郵件,幾乎都是直接刪除,很少會認真閱讀,而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惡作劇病毒信件,莫過於那封「真的我的電腦也有Jbdgmgr.exe病毒」,因為每個收到的人此封信的人,電腦中一定也有Jbdgmgr.exe,而這隻讓大家緊張半天的小熊其實是Microsoft Windows的工具程式。而筆者在未經過仔細查證的情況下,按照信上的指示,刪除了小熊圖示,結果造成電腦系統當機,最後只好整個作業系統重灌,筆者從此對於網路謠言,產生了興趣,因此常常到上述兩個網站,查約相關的網路謠言。
網路由於具有高度時效性與便捷性,因此許多人選擇使用網路或是電子郵件來傳遞消息,但是也讓有些網路駭客有機可趁,故意在網路上散發病毒,或是利用網路謠言來造成人心惶惶,由於網路的便捷性,造成許多網路謠言滿天飛,網路謠言在被人求證之前,可能早已經轉寄過千千萬萬人,所造成的影響與損失,往往難以估計。
因此當我們收到電子郵件時,首先應該確定原始寄信者的身分,其次要對於電子郵件的內容理性思考,最後再決定是否相信內容,而在轉寄電子郵件時,也要思考,這些電子郵件的內容,是否屬於垃圾郵件或是網路謠言,任何未經思考的大量轉寄,只會讓我們有機會成為網路謠言的幫兇,希望網路使用者都能夠慎思明辨,別讓網路成為謠言的天堂。
網路謠言心得
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張松露
網路謠言所以成為討論議題,是因為網路的匿名性與方便性,使得謠言的傳播更容易隱藏身份與迅速流傳,而很多的謠言是透過認識的親朋好友間利用電子郵件轉信功能所散播,以自己實際經驗,所涉入的不同社經群體中,往往會有一兩位成員較經常轉信給群體中其他成員,轉出來的信件,各種議題均有,趣味、養身、勵志等等,而其中部份內容即未被證實,符合謠言為未經證實訊息的定義。但是這些轉信的成員,並不意識到這是種散佈謠言的行為,可能是表現群體認同、樂於與人分享或表達關心。
至於收到轉來的信件,有些會看,有些不會看,轉過來信件的人可能是多年不見的老同學或者畢業學生,若已經習慣收到轉來的信,忽然一陣子沒收到他們的轉信,反而會掛記,這時轉信內容是否為謠言,似乎以不重要,重要是轉信形成的關連。而謠言也在這不經意間,輕易地一路傳播下去。
網路謠言心得
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紀佩君
民國89年由「中華民國網路消費協會」與消基會「電信通訊委員會」評選認定的十則具代表性之病態網路使用行為中,網路謠言佔前三大病態行為。現在的網路使用方便,傳播快速,全球八億的上網人口中 ,只要有少數的人將網路上的不實言論稍加炒作,馬上就可能成為讓人不可分辨真偽的謠言,因此,對於網路上的新聞、郵件等言論都必須多加留意並判斷其真實性。
美國社會學家希布塔尼(T. Shibutani)指出,謠言是一群人議論過程中產生的即興新聞。《韋伯斯特英文大字典》指出,謠言是一種缺乏真實根據,或未經證實、公眾一時難以辨别真偽的閒話、傳聞或與論。總之,謠言並沒有根據,並不是可靠的事實,有極大的可能性是錯誤的訊息。而謠言之所以猖獗,來自於人們對於言論的恐懼與同情或是好奇的心理,例如11月26日台灣太古可口可樂藉聯合報澄清網路上流傳著芬達汽水的是由化學原料調配出來的消息,是一則網路謠言。芬達汽水的使用的色素皆為食用色素,含量符合行政院衛生署的『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用量標準』,對人體並不會有害。這則謠言的興盛就是因為人們對於化學藥物傷害身體的恐懼心理,接收訊息的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快速地將訊息散播給其他的網友。2001年消基會曾經公佈十大謠言如下:
一、精鹽會使農藥化學成分鎖在蔬菜上?
二、炸蟑可以使回鍋油變清?
三、華納威秀使用的是「假的」杜比音效?
四、可樂能夠在十天內溶解鐵釘和牙齒?
五、螞蟻會從耳朵入侵腦部?
六、蠶絲被比化學纖維產生更多靜電而危害健康?
七、新光人壽對於B型肝炎帶原者的任何保險均不生效?
八、任何女人吃了Progesterex這種藥將無法懷孕?
九、正露丸會導致直腸癌?
十、水晶肥皂是治療青春痘聖品?
這些都是沒有事實根據的消息,如果我們不假思索而信以為真,或許就成了謠言的犧牲者。
當今媒體也出現為了搶獨家新聞,而將網路的謠言當做真的新聞事件報導,如大陸的中國今年3月29日《中國日報》(China Daily)網站報導「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茲在洛杉磯遭到暗殺身亡」的新聞,這則新聞在4月4日也在韓國眾多電視和網路媒體再度報導一次。然而,這是新聞媒體為了話題的辛辣性,從CNN的網站上面獲得這則不實的消息之後,不經查證便報導出來的「謠言」新聞,誤導了閱聽者,也讓自己報導的真實性大打折扣。再者如最近國內的「柔性政變」說,乃是政府高官對於參考性的政變情資的網路謠言是為真實證據,而將這個話題大加炒作,造成國內政治與社會的衝突不斷。再如2003年8月26日蘋果日報爆發高雄一起智障兄弟與母親發生亂倫的事件,也是一件不實的新聞謠言,但是在閱聽者並不追蹤事件的情況下,必定是為真實的事件,然而,這樣的報導卻已經傷害了當事的母子。謠言往往造成社會極大的成本,我們總是要付出很多的時間與人力將謠言破除,恢復真實的世界,因此,媒體首當其衝應該重視新聞的真實性,而不是只為了搶新聞不經判斷的報導,閱聽者也應該對於新聞事件稍作判斷,不能全然的相信媒體,如此,謠言才能夠在新聞事件中減少。
目前各國政府都在極力對網路謠言做出懲罰,法律勢必是重要的一環,但是最重要的是網路使用者的傳播。俗話說「訛言止於智者」,網路的謠言不經查實,我們就不應該發送,這是一種網路的倫理,有賴網路使用者的良心使否運作。另外,對於謠言的製造也應該停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前曾經有女學生因為網路的恐怖轉寄信件,嚇的不敢睡覺,甚至要接受精神科的治療,這是相當嚴中的個案之一,如果這樣的信件有了開端,就會有第二封、第三封,無止無盡,謠言就越來越難杜絕。
網路謠言要杜絕主要依賴網路使用者的檢舉,中華民國網路消費協會成立的「網路080」(http://www.net080.com.tw/home.asp )申訴網站以及東森新聞的「網路追追追」(http://www.ettoday.com/)都是很好的檢舉管道,為了我們社會的健康和人民的安定,網路使用者應該善加使用,使網路的謠言減到最低。
網路謠言心得
南華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簡曉梅
俗語說「謠言止於智者」,這句話是在過去傳統社會中希望大家不要散佈不實的謠言以避免造成別人的損害,然而,這句話在網路時代的今日還適用嗎?當一個智者似乎越來越困難,因為網路上傳送的一些謠言信件中,經常利用一些難以查證的證據加以包裝,使得人們寧可信其有,而大量轉寄信件,有些內容確實會造成傷害,不過有些內容卻不一定,網路世界裡的真真假假變成是一種常態。
其實,在我的經驗裡,收到網路謠言的信件未必會完全相信它的真實性,但卻會進行轉寄,網路謠言似乎也像是一般生活話題一樣,只是成為人們溝通的話題,所以我認為許多不造成實質傷害的網路謠言只是人們在網路上互動的一種媒介,透過謠言的內容人們分享訊息,達到一種人際溝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