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理論  

社會科學論述形成的考掘:百年來中國知識份子的系譜學(3)翟本瑞

“典範”概念在社會學中的意義4)李俊彥

民間信仰中的地方組織性格(4)徐國慶

<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之剖析4)賴坤發

關於馬克思階級理論的略談(4) 廖鐿鈤

盧曼的社會系統(7) 李俊彥

韋伯的中國圖像(9) 賴坤發

葛蘭西、霸權、與教育社會學  (11) 黃庭康

從傅柯的觀點談我們現代的「性」   (12)袁薏晴

另一種思考視野:女性主義 ( 15 ) 周美智、鄭掬文

俗民方法論、結構功能論、符號互動論與現象社會學論述立場之分野   (16)   陳迪暉

從P. Bourdieu的實踐理論來批判並融合結構與行動論   (16)    陳迪暉

Marx,Durkheim與Weber三者在方法上之差異與親近性    (17)    陳迪暉

系統的自我指涉─盧曼的觀點(提綱)   (17)    李俊彥

Alfred Schutz論生活世界結構中的知識現象   (17)   陳迪暉 

Marx,Weber,Durkheim與Simmel對資本主義之論述     (18) 陳迪暉

作者已死:巴特與後現代主義     (18) 陳怡樺、黃建邦、吳麗娟、劉建毅

古典社會學整理區     (18)葉允斌

從涂爾幹理論探討自殺行為 --以台灣九二一地震災後之自殺現象為中心  (19)

葉允斌

Cicourel之認知社會學論述對Garfinkel理論之補充與修正  (19) 陳迪暉 

Goffman劇場理論概念的整理  (20) 陳惠玲

GOFFMAN理論相關網頁整理 網頁資料統整者: (20)陳惠玲

G. Simmel在社會學史中的地位   (21) 陳迪暉

皮耶.布赫迪厄與反身社會學(reflexive sociology)   (22)黃厚銘

《布赫迪厄論電視》Sur la television   一個透過「場域」概念的解讀   (24) 高譜鎮

從社會運動相關理論初探「一○一八為幼兒教育而走」之社會運動   ( 25) 曾玉慧

世界公民集體認同的基礎(上)--讀哈貝馬斯《後民族格局》  (27)   葉允斌

《瘋巔與文明》與《規訓與懲戒》:傅柯著作介紹    (29)  劉燕青

Niklas Luhmann 的社會系統理論    (29) 張國偉

作者已死-巴特與後現代主義     (29) 楊坤潮、楊翔任、張弘毅、徐程遠

虛擬、超真實的布希亞  (31) 蔡長穎  南華大學社會所

資產階級公共領域的批判傳統   (35) 葉允斌

作者已死 : 巴特與後現代主義   (35) 高雲換  黃怡茵  黃薇蓉 

《波灣戰爭不曾發生》簡短導讀     (37) 郭宏昇

社會網絡理論之探討    (37) 張慧儀

讀薩伊德的《東方主義》    (37) 劉燕青 

對現代性主體原則的批判與超越--以Foucault與Habermas為中心    (37) 葉允斌  

從公共性到交互主體性--一個Habermas觀點的探究    (37) 葉允斌  

永遠的鐵達尼(39)傅麗雀

淺談哈伯馬斯批判理論(41)王佩君

---

宗教與信仰  

伊斯蘭教與基督宗教之比較(5) 賴坤發

經典編纂與宗教閱讀:學術與宗教之間    (19) 張琬渝、吳嘉馨、張澄清

殖民統治與宗教同化的困境 ---晚清中國知識分子對基督教的認識--- (20)劉慧瑩

經典編纂與宗教閱讀~學術與宗教之間  (28)   康代育、林小玲、蘇秋文

宗教與巫術的爭論 (33)  劉燕青 

以赫塞的流浪者之歌做宗教理論討論   (37) 黃郁軒 

接受宗教之社會化歷程分析—以創價學會的信仰過程為例(38)陳俊升

 

---

市民社會  

查爾斯泰勒論市民社會的模式(5) 徐國慶

涂爾幹論職業團體與市民社會(9)徐國慶

市民社會之我見我思  張婉君  (10)張婉君

 泰勒論〈公民與國家之間的距離〉    (17)  蔡佳諺  

社會運動資料整理 (19) 王崇穎  

「論說六七---恐左意識底下的香港本土主義、中國民族主義與左翼思潮」之評析   (24) 陳俊升

社區內部團結與自主工會的轉變與發展 ---以石油勞工為例(論文提綱)  ( 25) 王崇穎

社區權力結構〈閱讀心得〉  (35) 曾子旂 

社區居民從公共議題參與到社區志願工作—以彰化縣福寶、漢寶濕地為例    (37) 吳怡蕙

從族群認同危機看原住民青少年社會網絡(38)  劉映晨

 

---

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

什麼是社會福利 (3)楊靜利

 老人福利資料整理     (18)江哲超

從人口結構迅速老化談長期照護需求 (19)  江哲超     

老人福利服務制度對獨居老人生活需求保障之探討- 以民雄鄉獨居老人為例    (30)   楊筱涵 

「青少女未婚懷孕相關因素及其預防輔導策略」  (36) 王淑卿

 家不再是避風港—探討父母婚姻暴力對目睹兒童之影響(38)黃千慈

強強的心願:給我一個可以安心的家∼老師眼中一位目睹家暴受虐兒的介入復原歷程  (40)楊華玲

藉由一則小故事說明輔導工作的重要性(41)吳秀玉

窗外依然有藍天-協助離婚者脫離失婚陰影的教育介入策略(41) 田安里

從生態學的觀點探討現代婚姻家庭暴力暨受虐婦女難脫離受虐關係之因素(41)劉默君

 

---

家庭社會學

家庭教育與校園安全4)方美玲

從家庭成員與受扥幼兒間的互動論傳統孝道觀念的變遷(5) 張娟華

誰教壞了爸媽的乖兒子?(5) 蘇健華

台灣的家庭生命週期 (6) 楊靜利

家庭,是社區的基本單位或對立面? (8)齊力

變遷社會中的親子傳承模式(8)張娟華

實踐與意義:家庭式托育成員間的互動模式(9)張娟華

台灣核心家庭生命週期之變遷(9)劉一龍

母性與母職(Motherhood and Mothering)    (12)方美玲

從生育作為一個母職的實踐來探討女性的生育自主性 (13)彭莉惠

看「少女小慈」與「侏儒夫妻被養子遺棄」事件 (13)張婉君

台灣人口變遷對家庭組成的影響 (14)劉一龍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15﹞ 蔡沛婕

家庭研究資料整理   (18) 楊瓊樺

從家庭的權力轉變談家庭決策和家務分工   (19) 楊瓊樺

南華大學學生與父母溝通模式之研究   (22) 蔡佳憓

淺談家庭背景與教育取得   (23) 蘇健華

有子家庭中夫妻性生活的調適 (28) 蔡慧貞  

先結婚再懷孕或先懷孕再結婚?  (30) 江心怡 

台灣地區婚姻配對形勢變遷及其對有偶率之影響 (33)  張國偉 

台灣夫妻教育配對之初探:以2000年社會變遷調查樣本為例  (36) 張國偉

後現代家庭:現代家庭的解構與建構   (36) 莊雪芳

玫瑰戰爭-談婚姻衝突的介入  (36) 鄭麗娟

「雙薪家庭夫妻壓力及家務分工調適」  (36) 王淑卿

「青少女未婚懷孕相關因素及其預防輔導策略」  (36) 王淑卿

兒子問XX    (37) 翟本瑞 

父母管教問題初探    (37) 簡鳳儀

淺談台灣家庭中的兒童主體定位   (37) 郭宏昇

談父職參與於生態系統理論之落實 (37) 蔡嫈娟、許學政

台灣母親「母職角色」的兩難—現代與傳統的衝擊(38)莊雪芳

未成年懷孕產生的問題與壓力(38)蔡涵如

男女大不同:談夫妻間的親密關係(38)廖一儒

訂做一個幸福:談婚前教育的重要與內涵(38)鄭秀得

婚姻中「二合一」的新兩性關係—從性別角色的觀點談起(38)賴佳杏

當婚姻亮起紅燈時—淺談婚姻中的外遇事件與處理方式(38)黃千慈 

家不再是避風港—探討父母婚姻暴力對目睹兒童之影響(38)黃千慈 

論我國少子化的危機-閱讀心得(39)張國偉

社會的另一面鏡子—談父母的情緒如何影響給小孩(39)林奕汝 
許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從家庭因素論子女偏差行為發展(39)吳紋如
建構二十一世紀的健康家庭(39)許杏如

青少年家庭價值觀初探(39)傅麗雀

婚姻暴力與兒童問題行為(39)研究生蔡涵如
結婚是愛情的墳墓?—淺談婚姻愛情如何延續(39)林千惠
談夫妻衝突與家庭教育介入的策略與模式(39)許杏如 
 
繼親家庭的挑戰及轉機 (40)江福貞

學校-家庭教育的領航員 40)江福貞

溝通分析模式的親職教育 (40)陳治豪

大陸台商在台配偶的母職壓力與因應策略 (40)楊華玲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由青少年身心發展特質談青少年次文化 (40)江福貞

淺談家庭教育與社會資源整合  (40)陳美如

熱淚家園-談離婚父親青少年的父職問題 (40)林明良

健康家庭的建構~學習型家庭(41)王佩君

夫妻共同進修研究所之生活經驗(41)蔡瓊玉、黃秀珠、柯順議

由兒童疏忽探討親職教育的方向(41)柯順議

女性工作與家庭適應(41)石玲惠

離婚------夢想幻滅的開始或結束?(41)周巧芳

雙生涯家庭孩子托育問題的探討(41)吳秀玉

變遷環境中的兒童發展(41)蔡惠芳

淺談親師溝通的重要性(41)吳秀玉

淺談嬰兒期階段父母的角色(41)何名娟

落實親職教育的第一步掌握父母的需求(41)吳秀玉

論健康家庭之要素(41)呂瓊華

夫妻離婚的原因問題與解決策略(41)李隆煇

以生態觀點探討個人之子職經驗(41) 呂瓊華

如何幫助孩子成長(41)吳秀玉

有效的處理家庭危機(41)何名娟

窗外依然有藍天-協助離婚者脫離失婚陰影的教育介入策略(41) 田安里

為婚姻紮根------夫妻親密關係之營造(41)周巧芳

家庭暴力防處(41)謝嶔璟

五專學生的婚前性行為認知狀況(41)簡正儒、蔡佶縉、鄔淑如、廖慧珠、徐梅媛

國小高年級學童性教育探討(41)吳秀玉

從生態學的觀點探討現代婚姻家庭暴力暨受虐婦女難脫離受虐關係之因素(41)劉默君

 

---

文化研究  

從薩伊德的《東方主義》論文化霸權融合之文化定位與省思(5) 陳慈莉

解殖與文化霸權(5) 李俊彥

主體性的建構與國族文化想像─于治中(6)方美玲

法律與文化 (6)徐國慶

漫談文化再製  ﹝15﹞ 方美玲

線的那一端:閱聽人    (16) 董惠文

日治時期庶民集體記憶的形塑:監控與規訓技術的轉變   (17)    董惠文 

淺談文化霸權(hegemony)在政治及社會場域中的角色    (18)  陳迪暉

流行文化資料整理    (18) 劉燕青

愛情!神話?—從中國傳統社會談起   (18) 曾意琇 

從文化社會學的角度來檢視大眾傳播工業-以鐵達尼號一片為例  (19) 陳迪暉         

台灣布袋戲的角色變化–從「史豔文」到「素還真」  (19) 劉燕青

變調的民俗活動─八家將    (19) 吳秉憲

族群文化研究整理 (20) 劉慧瑩

東方主義與文化霸權:全球性閱讀 (20) 邱振中、蔡佳惠、黃靖真、鍾惠萍

戀物—不過是物化女胴體的另類性慾投射  (21) 陳羿茨

性器覆蓋物的意識史—女性內褲的演變為例  (21)陳羿茨

出版與流行文化---大眾化消費研究 (21) 黃建邦劉建毅吳麗娟陳怡樺

文化相對主義的代價        (22)邱琡雯

文化霸權的政治、經濟邏輯-若干反省與提問   (22) 陳迪暉

台灣葡萄酒消費文化分析(論文提綱)   ( 25) 傅學仁

東方主義與文化霸權:全球性閱讀    (28) 王 璿

出版與流行文化─大眾化消費研究     (28) 陳應強  陳淑萍  蔡坤哲

從處遇到抗拒:檳榔西施之研究  (30) 陳昱璇 

咖啡消費之「生活風格」-以連鎖咖啡專賣店為例  (33)  陳雅君 

台灣殖民地圖的社會學想像    (33)  徐聖堯  

淺談中國武術–中國武道與日本武士道的比較 (33)  劉燕青 

教育、階級差異與文化消費  (35) 吳怡蕙

出版與流行文化--大眾化消費研究(PDF)    (37) 南華大學出版所學生群

 雙面夏宇—解讀詩人的後現代發聲與流行表徵(38)郭宏昇

「虐與被虐」─構作身體的多元想像(39)郭宏昇

身體再現與感知—男/性只存有〝窺視〞的雙眼??(39)郭明旭

非日本人的日本人論40)邱琡雯

哈利波特第六集、第七集搶先預告(40)翟本瑞

KTV與青少年次文化之研究:一個空間的詮釋(41)曾智彥

仿真的再現─1980-2004港台恐怖電影的後現代轉折(41) 郭宏昇

由【佛萊迪大戰傑森】談「現代恐懼」的形成(41) 郭宏昇

私領域中的彩虹國旗 ~ 同志社會運動(41)黃郁軒

解構搖頭丸之社會意像談國家規訓人口(41) 黃正宏

原住民飲酒行為之探討(41)徐敏容

 

---

研究方法與方法論  

淺談學生意見調查與教師自我評鑑之問卷分析(4)劉正

 談《12個上班小姐的生涯故事》的研究方法      (35) 劉燕青

質性研究方法文獻評析---《幼教典範,六個傑出的幼教老師》(38)陳俊升

---

社會學與社會時事分析

如何使用語言---「國語」(4)陳慈莉

中國社會中菁英與平民宇宙觀的比較(4)張娟華

社會結構(5) 齊力

一些社會學反思(5)廖鐿鈤

戴上面具,身分轉變(7) 劉一龍

瀰學初探(7) 張娟華

教育改革與教育社會學反省(代序)(9)翟本瑞

《布赫迪厄論電視》書評  (11)黃厚銘

風格、名牌、與符號消費  (11) 黃厚銘

激進的社會運動─921災變後的物、集體記憶與社區總體營造    (12)  黃惠貞

一些社會學核心概念的討論   ﹝14﹞ 蔡佳諺

社會學一些核心概念的討論  ﹝15﹞  張婉君

偏差行為資料整理     (18)吳秉憲

認同研究資料整理     (18)傅學仁

新學友事件之感     (18) 黃靖真

青少年與休閒活動、休閒無聊感之探討  (19) 陳惠玲

日常生活社會學:語言、恐怖與文化革命意涵 (19) 陳迪暉

精神分析與社會研究—基督徒的博愛精神 (21)陳迪暉

援交向「錢」行    (22) 陳怡安

新聞卸妝,拆解八吋晶圓案的媒體框架 -- 以自由、中時、聯合三大報為例   ( 25)  張平治、徐彰宏

鄭王戀之「受人爭議,所以我存在」(PART1)   (27)  陳俞霖

在臺東南亞新娘的工作、讀書、與認同  (28)  邱琡雯

後殖民社會的光與影      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  (28) 邱琡雯

小澤圓事件的省思      南華大學應用社會系 (28) 陳禹先

「余波」(鄭余鎮)蕩漾之鄭王戀(PART2)    (28)   陳俞霖

躲在衣櫃中的靈魂-從邊沁的全景敞視理論談台灣女同志的性與自我認同 (30) 林宛蓉 

台灣青少年偏差行為之剖析 (32) 齊力 董旭英編者序

經典社會學對現代性動力的社會學分析  (32) 韓瑞霞 黃少華

時空轉變中的後現代狀況  (32) 黃少華 梁傑   

婚姻的危機--外遇   (28) 吳亭臻

為八年級把把脈 (33)  翟本瑞

別再強姦「本土化」了   (37) 翟本瑞 

作文!不用救?   (37) 陳芳哲

性與愛   (37) 歐貞延 

時事評論1(38)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學生

教育評論2(38)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學生

時事評論3(38)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學生

時事評論4(38)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學生

社會時事評論一(41)

社會時事評論二(41)

社會時事評論三(41)

 

 

---

醫療社會學  

台灣日間託老照顧模式之展望 (4)蘇健華

未來緩和醫療的問題(4)劉一龍

影響台灣地區老人醫療服務利用因素之探討 (論文提綱)  ( 25) 江哲超

醫院組織屬性對志願工作者影響之研究~以嘉義基督教醫院與嘉義長庚醫院為例     (33)  蔡長穎 

台灣地區母乳哺育支持團體初探 (33)  馮曉蘋 

以精神分析觀點解析電影《落跑新娘》(38)鄭凱壎

健康身體的想像:從健康食品傳銷探討健康論述的形塑(41)蔡佳憓

 

---

社會經濟研究   

由南向政策,我們可以看到什麼? 帝國主義、資本國際化,或不知名的新現象─兼論對勞工的影響 (王振寰 )(6) 王振寰

15-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城市7)陳慈莉

全球化與中國大陸蘇州外向型經濟發展——以四個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  (11)張家銘、邱釋龍

從金融管理局的成立看香港金融決策的變遷過程  (12)陳樹輝  

金融自由化與新銀行開放的政策分析  (14) 林寶安 

創投(Venture Capital)—熊彼得式的資本積累(Schumpeterian capital accumulation)   (14) 何彩滿

從全球化角度看台灣香蕉產業—以重構旗山的發展史來探討 (14)郭文智

後福特主義的彈性分殊化與消費同志    (17) 黃才容

中小企業的發展與轉型—歐洲產業策略與台灣產業優勢      (18)范傑臣  

工會主義的社會生活面向分析  (23) 陳迪暉

臺灣汽車消費市場的發展與意義:一個金融社會學的分析(論文提綱)   ( 25) 蔡佳諺

A critical review of creation, diffusion, transfer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value chain Management for SMEs in Taiwan  一個評論性探討之知識創造,擴散,轉移及應用與知識價值鏈管理為中小企業在台灣   ( 25) 陳德富

孕與女性身體  (27)  郭明旭

信用卡金融的社會基礎:一個最根本的思考方式    (29)   陳迪暉

 評論Appadurai,A的〈全球文化經濟中的斷裂與差異(38)陳俊升

評論〈象徵貨物的市場〉(38)陳俊升

反盜版的困境與迷思-以台灣影音消費商品為例(41) 曾子豪

 

---

教育社會

從隔代教養看學童生活   (19) 劉恆佳

意識、權力與教育:教育社會學理論論文集(序) (21) 蘇峰山

隔代教養與非隔代教養學童--自我控制之差異  (21)劉恆佳

師資培育制度介紹    (23) 顏妙娟  陳麗如  陳憶淮 

教師分級制    (23) 楊雅琪  張鶴齡  黃信誠

大學教育評鑑的實然與應然   (23)  李大正 張麗鵑 蔣東霖

私校招生不足原因之探討    (23) 楊鏸容、蔡雅怡、黃玲

課程轉化下教育公平性與文化再製理論的對話 (23)   袁薏晴

教科書改變了什麼? --從教科書開放論教育權力結構之轉變  (24)李瑞怡、林薇瑄、邱振中、

郭宣靆

師資培育制度變革的社會學分析:朝向組織統理的制度轉型(序言)   ( 25) 紀金山

隔代教養學童學業成就之差異三個個案之研究(論文提綱)   ( 25) 劉恆佳

九年一貫課程變革的省思   ( 25) 歐貞延、林佩萱、劉峻誠

加入WTO與台灣高等教育-從市場化、全球化理論的迷思談起    ( 25) 高譜鎮、陳俊升

社會變遷與幼兒教育發展   ( 25) 曾玉慧

潛談我國幼教師資培育現況問題    ( 25) 曾玉慧

時事評論1  (29) 南華大學教社所一年級研究生  

時事評論2  (29) 南華大學教社所一年級研究生  

時事評論3  (30) 南華大學教社所學生群

時事評論4  (30) 南華大學教社所學生群

時事評論5  (30) 南華大學教社所學生群

我國大學生對勞作教育認同之探討  (30) 蔡佳憓

時事評論 6  (31)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所 學生群

時事評論 7  (31)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所 學生群

時事評論 8  (31)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所 學生群

時事評論 9  (31)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所學生群

從Habermas溝通行動理論談教育問題  (31) 陳議濃 

九年一貫資料彙編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研究所編(2001-2002)  (31)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所 學生群

時事評論10  (32)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所學生群

時事評論11  (32)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所學生群

時事評論12  (32)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所學生群

時事評論13  (32)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所學生群

時事評論14  (32)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所 學生群

教育與早期職業取得導讀 (34) 歐貞延 

日本教科書制度之探討     (37)楊雅芩

南華教社所教育論壇   (37) 南華大學教社所學生群

Bowles 與Gintis的社會再製理論之探討     (37) 曾詩涵  

 R.Collins教育與階層化歷史觀與其他階層化理論觀點之評析   (37) 陳俊升  

教社理論文獻評析--Codes , modalities , and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reproduction:a model    (37) 陳俊升  

教社理論文獻評析---Learning to Labor:How Working Class Kids Get Working Class Job --- Paul Willis     (37) 陳俊升  

教社理論文獻評析---Bowles & Gintis 1976.Schooling in Capitalist America:Educational Reform and The Contradiction of Economic Life.Ch5     (37) 陳俊升  

教社理論文獻評析---The Forms of Capital---Pierre Bourdieu    (37) 陳俊升  

師院生教師地位取得-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孰輕孰重  (37) 林燕如  

南華教社所教育論壇(二)    (37)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學生群

後現代思潮對學校教育之啟示    (37) 胡素華  

書介: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Taiwan: Comparisons of Ethnic Groups    (37) 謝亞恆 

初任與資深教師之專業發展    (37) 劉雅鈞

 社會資本與中輟問題初探(38)周慧婷

從Bourdieu之資本理論看國小英語補習教育(38)楊文彥

從生態觀點建構幼兒的親職策略(38)鄭秀得

從教師專業自主權談「輔導與管教」(38)許學政

教師工作滿意度之探討(38)苑承偉

「渾沌理論」對國小現場教師的啟發(38)陳順民

家庭、學校、社區三合一的夥伴關係教育(38)賴佳杏

影響國小教師通報兒童虐待案件意願之因素探討(38)呂子宜

導讀〈The Academic Attainment of Ethnic Groups in Australia: A Social Psychological Model〉(38)謝亞恆

導讀〈Historical Trends in the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in Taiwan〉(38)謝亞恆

淺談臺灣各族群學童學業成就差異之比較 (39)謝亞恆 

建教合作—淺談三明治教學(39)溫嘉榮、陳曉平、馬福洋

「樂在閱讀,從小開始」-淺談幼兒閱讀(39)楊朝旭 

加入WTO對教育的衝擊(39)馬福洋、陳曉平
我的孩子交了壞朋友?-談學生次文化與同儕團體的重要性(39)吳紋如

知識經濟、知識管理的理念及其在教育行政上的應用(39)蕭靜芳

細說九年一貫—從政策制定到實際執行(39)蕭靜芳

教育社會學論壇8(39)南華大學教社所研究生
教育社會學論壇9(39)南華大學教社所研究生
教育社會學論壇10(39)南華大學教社所研究生 
教育社會學論壇11(39)南華大學教社所研究生

第十二週教育短評綜合版(40)南華大學教社所研究生

第十三週教育短評綜合版 40) 南華大學教社所研究生

第十四週教育短評綜合版 40) 南華大學教社所研究生

第十五週教育短評綜合版 (40) 南華大學教社所研究生

原住民學生中輟問題之探討 (40)陳金鍠

由數學本質、哲學觀解析我國國小數學課程之內涵 (40)許修豪

國小運用「同儕師徒制」輔助教學策略之探析 (40)黃善美

原住民學童之學習風格與教育上的應用  40)蘇輝明

國小教師專業知能發展之研究40)許雅惠

探討我國實施多元文化教育的現況與問題 40)許雅惠

淺談孟子的教育方法 40)陳治豪

概觀社會科課程統整 40)陳美慧

對國小現行成績評量之疑問 40) 陳美慧

學校本位管理對國民教育之啟示(40) 何青芳

衝破低社經背景隔代孩童之學業困境---以台北市孤兒福利協會個案為例(41)李家伶

國民小學實施校外教育參觀之研究(41)吳秀玉

從赫欽斯的教育理念看高等教育大環境的轉變(41)李家伶

 

---

環境社會學

從環境倫理談遊客不當行為   (22) 朱益生

淺談環境正義   (27) 曾子旂

大高雄地區的依賴發展    (28) 曾子旂

環境、認同與後勁居民(上)  (31) 曾子旂  南華大學社會所

環境政治理論〈閱讀心得〉  (35) 曾子旂  

環境與政治〈閱讀心得〉  (35) 曾子旂 

---

書寫、閱讀與出版

口語傳統與書寫傳統:編輯與思維模式的變遷     (18)郭宣靆、林薇瑄、朱珊玉  

書寫系統與認知結構:認知心理學與神經語言學的發現   (18)  謝杏芬、郭峻宏、

黃婉玉、張毓玲

文字表達與審查制度:精神式分析閱讀 (20) 李瑞怡、李承陽

閱讀特性與文化差異:閱讀地圖 (20) 李瑞怡、李承陽

西學東漸:晚清出版特性與近代華文思維模式形成 (21) 張琬渝、吳嘉馨、張澄清

非主流出版:黃曆、善書、地圖、傳單、小冊子 (21)陳玉珈、陳櫻慧、張毓如、李靜宜

淺論語言文字起源:一個業餘人類學家的觀察(22) 翟本瑞

書寫系統與認知心理學研究     (26) 紀玉仙、陳盈秀、珍妮

書寫系統與認知結構     (28) 黃珍妮、陳盈秀、紀玉仙

黃曆、善書、地圖、傳單、小冊子  (28)    黃珍妮、陳盈秀、紀玉仙

東方主義與文化霸權:全球性閱讀    (28) 王 璿

媒介與訊息傳遞--麥克魯漢理論介紹   (29) 陳應強、陳淑萍、蔡坤哲

 西學東漸-晚清出版特性與近代華文思維模式形成 (29) 楊潮坤、楊翔任、張弘毅、徐程遠

文字表達與審查制度:精神分析閱讀    (29) 陳應強、 陳淑萍、 蔡坤哲

書寫傳統:編輯與思維模式的變遷    (29) 王

《哈利波特》倫理與出版主義精神:對科技與文化的社會省思  (30)  郭宣靆 

論出版核心功能與價值之變與不變   (30) 郭宣靆 

核心版權與artkey藝術授權中心之SWOT分析:朝向禮品市場開發 (31)  郭宣靆 

2002年東京國際書展記實  (32) 李瑞怡

書寫系統與認知結構:認知心理學與神經語言學的發現 (34)  許承宏 蔡秉義 陳柏州 

西學東漸:晚清出版特性與近代華文思維模式形成    (36) 許丞宏、蔡秉羲、陳柏州

東方主義與文化霸權:全球性閱讀   (36) 林倫全、黃世明、王玉芬、劉品岑

非主流出版: 黃曆、善書、地圖、傳單、小冊子   (36) 黃怡茵、高雲換、黃薇蓉

經典編纂與宗教閱讀:學術與宗教之間  (36) 劉品岑、林倫全、王玉芬、黃世明

出版與流行文化--大眾化消費研究(PDF)   (37) 南華大學出版所學生群

 

---

性別議題

性別差異中的髒話分類與使用態度(提綱)      (17)  張婉君

旅遊、家、與父權  (19) 邱琡雯

由娘娘腔的社會鄙視中看男女角色期待的差異    (19) 劉燕青

家庭與時間因素對女性工作影響之探討(以1997年南投縣政府為例)  (19)    陳迪暉

身體形象與情色文學:性別議題討論   (19) 陳玉珈、陳櫻慧、張毓如、李靜宜 

誰給幸福?— 探究異性婚戀關係中的性別權力觀  (22) 曾意琇

一個雙重的弔軌:媒體再現和同志污名  (22)郭明旭

女性角色變遷與兩性關係  (22) 王清慧

性別與種族交錯對女性工作之影響  (22) 陳迪暉

絃外之音—從污名、渾名談異性戀眼中的同性戀  (23) 郭明旭

“男”言之隱--從婚暴案件中何以男性加害人居多之情況談起  (24) 林宗立、

林珍玫、曾意琇、郭明旭

從性別職業隔離到性別職業位階隔離 —以彩妝師為例(論文提綱)  ( 25) 楊瓊樺

台灣地區性態度變遷初議   (28) 翟本瑞教授

台客傳統婚俗中性別觀之初探    (28) 曾意琇 

我與同性      (28) 吳永嵐

婚姻關係的「性忠貞」與婚外情的「情慾滿足」    (28) 蔡佳憓

處女情節的省思與初探     (28) 江心怡

對同性戀者的謬誤印象    (28)  廖玉琴

身體形象與情色文學 性別議題討論    (28)  康代育、林小玲、蘇秋文

存廢之間的可能 ─ 台灣性產業的發展與爭論    (29)  郭明旭

何干?! --「通姦除罪化」背後的正義之爭    (29) 曾意琇

白雪公主的毒蘋果--女性雜誌所書寫的美麗 (33)  陳淑萍 

現代母職角色之探討-「現代」與「傳統」  (35) 莊雪芳

妳說.我說.他說「男 / 性」的情慾經驗.讓「男 / 性」自己說        (35) 郭明旭 

雙姝的情慾邊陲─ 短評柳美里與飯島愛  (35) 郭宏昇 

台灣夫妻教育配對之初探:以2000年社會變遷調查樣本為例  (36) 張國偉

身體形象與情色文學--性別議題討論(PDF)   (37) 南華大學出版所學生群

從個人中心觀點淺談性別教育(38)李承傑

婚姻中「二合一」的新兩性關係—從性別角色的觀點談起(38)賴佳杏

情慾的獨特性與可能(38)郭明旭

導讀:《愛的自由式:女同志故事書》(38)陳羿茨

建構兩性平等的教室(39)楊朝旭

貧窮女性化問題之探討(39)傅麗雀
婦女參與志願服務對家庭關係之影響(39)廖一儒

愛的方程式—探討現今愛情觀(39)林千惠 

踏出親密關係的第一步—淺談兩性關係中的擇偶問題(39)鄭凱壎

淺談音樂中隱藏的兩性意識  (40)林怡欣

兩性婚姻內涵的平等  (40)吳怡禎

一個女人的成長-生涯訪談實錄 (40)劉秀玉

家庭生活教育改革的肇始:女性主義觀點 (40)吳怡禎

哈瘦女人-女性上班族減肥行為研究(41)陳怡潔

性別角色標準化的改變(41)劉默君

女人的美麗與蛻變:從《20 30 40》到《愛你在心眼難開》中的影像穿梭看女性編導風格(41)郭宣靆

女性工作與家庭適應(41)石玲惠

 

---

其他  

社會所課程大綱(4) 南華社會所

本所學生之網站介紹(4) 南華社會所

摔角世界(5) 劉一龍

解讀生命的玄機 ─《生命不死》導讀 慧開法師   (10)慧開法師

「研究生論文提綱發表會」後的一些感想:跟研究生談學術生活二三事   楊靜利    (10)  楊靜利

「意識、權力與教育─教育社會學的觀點」研討會議程  (13)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資訊社會研究》徵稿啟事 (14)南華社會所

E-SOC Journal與《資訊與社會研究》徵稿 (15) 南華社會所

一個探索性研究之組織學習,知識管理及全球化策略在非營利組織NPO:以佛教慈濟基金會為例  (19) 陳德富

什麼是性交? (20) 翟本瑞

哈利波特外一章 (20)翟本瑞

非韓非日的不安《魂》魄  (22) 邱琡雯

社區總體營造的美麗與哀愁   (22) 朱益生

歐洲聯盟東擴的影響初探:以捷克申請加入歐盟為例  (22)林志龍

探討人權是否為主權問題--以科索沃為例   (22) 鄭伊真

記憶與真實--從精神分析理論分析張大春的<將軍碑>   (24) 黃雅平

Human Cloning --設計者與商品之間   (28)    葉允斌

組織領導決策與組織自主性之間    (29)  吳怡蕙

作爲思想家的李宗吾 (33)  蔣藍

組織組主性—以高雄市非營利組織為例 (33)  吳怡蕙 

林園、仁武、臨海工業區與周邊居民的互動研究(1970-2002) (33)  曾子旂 

快樂的生活 (34)  翟梅君 

《阿媽的故事》之評論 (34)  歐貞延 

情趣商品店大觀園  (36) 邱琡雯 陳芳哲 許育豪 楊琇琳 王美惠 陳茹卿 陳湘綾 陳偉評 吳榮俊 吳怡靜  張華怡

政治行銷概念略述  (36) 葉允斌

一種普遍知識創發與轉移之新體制的可能  (36) 沈昱全

人力教育訓練與支配性身體形塑--以台灣麥當勞全職涯訓練為例     (37) 陳怡潔 

 心得:《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38)陳俊升

風險社會理論與現代化─以SARS疫情發展為例(39)陳湘嵐
「現代性的後果」—紀登斯對現代社會之觀點與其反思(39)劉霈 
齊末爾論現代都市生活(39)黃國祥

淺談Reading Workshop及其在閱讀上之應用  40)何青芳

如何增進記憶力 40)陳治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