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薪家庭女性的生活滿意度與家庭資源的安排運用之探討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劉瓊美
近幾年來,隨著工商業腳步的加速、婦女教育程度的提高,使得婦女就業成為常態,婦女在工作崗位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已成為不可逆轉的重要趨勢,因此也使得家庭生態關係起了變化,雙薪家庭中的男女雙方都需要經歷不同層面的挑戰與重整。職業婦女不僅面臨著工作與家庭的雙重心理壓力及家事分工、托兒問題、時間管理與休閒安排、親密關係的維繫等問題,而且在父權體制影響下傳遞的代間價值觀,也使得女性受制於內化的性別角色,如果不想放棄工作,想在家庭及自我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經常是備感辛苦與心力交瘁的(蘇芊玲,1996)。尤其在家庭中必須扮演配偶及母親的角色,背負對於家庭的責任(包括處理家務及照顧子女之負擔與責任、婚姻及家人關係壓力),在工作上則必須面對上司的要求及追求工作上的表現(包括工作負荷及責任、缺乏自主性及角色模糊),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尋求平衡,往往讓人陷入兩難。
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男女的角色地位逐漸產生變化。教育機會的增加使得婦女就業機會激增,傳統婦女的單純角色面臨前所未有的轉變(林美和,1993)。目前雙薪家庭為社會之主要型態且有增加的趨勢(行政院主計處,2003),根據民國九十一年社會發展趨勢調查指出,夫妻雙方均就業者占44.17﹪高於僅有夫一方就業的家庭(30.31﹪)。
91年8月台灣地區20歲及以上同住夫妻,雙方均就業者占44.17﹪(行政院主計處,2003),高達四成四;且夫妻雙方均就業之教育程度比率,妻子學歷大專及以上者佔68.84﹪(行政院主計處,2003),顯示出職業婦女中高教育程度者佔多數。這樣的型態對於家庭生態結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雙薪家庭中的男女雙方必須共同承擔家庭經濟壓力與育兒重責。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女性不想結婚,晚婚已成為現在的趨勢。根據104人力銀行所發表的「職場女性生涯調查報告」發現,有77﹪的職業婦女對婚姻不排斥也不強求,尤其以學歷越高、收入越高、職級越高的女性佔的比例越多;甚至有6﹪的職業婦女不想結婚。她們覺得結婚不一定對女人有利。
在現實生活中,女性是支撐家庭日常生活的主要勞動力,依九十一年八月底台灣地區家庭之家事分工情形而言,八成以上的家事仍由女性成員負責,女性花在家事育兒時間為男性的2.83倍,顯示女性家事育兒工作負擔仍然相對偏重(行政院主計處,2003)。女性教育程度提高、職業結構的轉變,促成女性在工作職場上的活躍,但一般觀念認為,對女人而言,工作不過是點綴,還是應以家庭為重。
雙薪家庭由於缺乏一位固定的家庭後援隨時待命以備不時之需,所以難免在生活細節上出現較多不便,不只是先生,就是職業婦女本身都感嘆沒有一位「賢內助」可以分憂解勞。職業婦女的心路歷程常常充滿罪惡感和歉疚感,總感到生子不教,內心充滿掙扎與矛盾。影響職業婦女生活滿意度的關鍵因素包括:學歷、收入、經濟、工作及在工作與家庭生活中取得平衡。可見自我意識與經濟獨立是影響女性地位及生活滿意度的主要因素。
再者,職業婦女的生活滿意度間接影響了家庭氣氛的經營,對家庭幸福影響深遠。在女性身心健康問卷調查中,發現在觀感上有五成五的女性壓力來自家庭和工作(紫荊青年商會,2001),而受訪者實際上過去三個月承受之壓力來源來自家庭和事業者,竟高達九成二。可見家庭及事業之兼顧為女性壓力之主要來源,對女性身心健康影響很大。
現代女性自主意識抬頭,生兒育女算是人生過程的一部份而非終極目標與畢生之職責。女性走出家庭投入工作貢獻所學,一方面爭取經濟自主權,另一方面則追求個人的成長與自我實現。根據104人力銀行職業女性生涯調查報告,職業婦女普遍對生育下一代感到無比的壓力,有76.4﹪的職業婦女擔心生育使經濟及時間需求變大。可見多數的職業婦女擔心有了孩子後,未來的生活有如蠟燭兩頭燒,甚至有可能導致職業生涯中斷。
根據104人力銀行所發表的「職場女性生涯調查報告」顯示:台灣職業婦女對現階段的生活滿意度不高,表示「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生活現況的職業婦女高達三成,高於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生活現況的17﹪職業婦女;尤其以育有13歲以下孩童的職業婦女更容易感受到超級壓力。不管其經濟或社會背景為何,女性在家庭、工作和金錢等事項,感受的壓力都比男性大。
對於雙薪家庭中的夫妻雙方而言,能有強而有力的後援是很重要的,也是他們能無後顧之憂在個人職場生涯上全力衝刺的主因。根據民國九十一年台灣地區各類家庭型態調查與八十七年相較,核心家庭減少3.87﹪,主幹家庭增加1.1﹪,顯示核心家庭雖然取代傳統之主幹家庭,成為現今家庭行事之主流,然而近年來核心家庭卻呈現漸減趨勢,而主幹家庭則有增加趨勢。推論其原因,主要乃因雙薪家庭的增加,年輕夫妻往往求助於年長父母的支援,身為一個職業婦女,如果沒有外力來支持,完全靠自己,是相當辛苦而耗神的。職業婦女能否順利追求自我成長與實現,與重要他人的支持配合有很大的關係,包括原生家庭、親友、保母等社會支持系統都是主要因素。因此,想在工作及家庭間取得協調,重要的是做好家庭資源管理,使家庭的資源財貨及人力能做最好的管理及最大的發揮。
※雙生涯家庭相關理論與研究
一、雙生涯家庭類型
雙生涯家庭乃是夫妻雙方重視發展自己的專業領域,夫妻倆可能都是高學歷,妻子的收入不僅只是貼補家用,而是為了擁有一份獲得自我滿足、愉悅與需求的職業。
Garland(1972)將雙生涯家庭分為傳統型、新傳統型及平等型三類。
(1) 傳統型
傳統型的雙生涯家庭,即使女性擁有專業工作,然其觀念仍相當保守,認為自己主要責任還是在於家庭。夫妻雙方都認同男性為一家之主,女性的收入並非必要,其首要仍是要將家庭先安頓好。
(2) 新傳統型
新傳統型的雙生涯家庭,在家務工作的分配上類似傳統型,仍以女性為主。不同的是,女性的收入對家庭而言仍然重要。女性追求專業發展出自個人意願,也是家庭共同決定。
(3) 平等型
平等型的雙生涯家庭佔的比例最少, 夫妻雙方的專業工作對個人與家庭都同等重要,在家務分工上也平均分配。
Rapoport夫婦將雙生涯家庭分為四類:家庭取向型、生涯取向型、傳統型與合作型(Rapoport&Rapoport,1971)。
(1) 家庭取向型
家庭取向型的雙生涯家庭,夫妻均外出工作,但皆認為家庭是其生活重心,也是生活中快樂幸福的來源。
(2) 生涯取向型
生涯取向型的雙生涯家庭,夫妻雙方以事業發展為主,工作比家庭重要,子女多委託親友或保母照顧。
(3) 傳統型
傳統型的雙生涯家庭,先生以事業發展為主,妻子則以家庭照顧為生活重心。
(4) 合作型
合作型的雙生涯家庭的妻子以事業發展為主,先生則在家庭及事業間取得平衡。
一般而言,不同類型的雙生涯家庭夫妻對生活滿意度並無太大差異,唯生涯取向型夫妻之生活滿意度比其他夫妻類型來得低。
在Hall和Hall(1978)所做的雙生涯家庭研究,將雙生涯家庭分成適應型、
魔鬼型、同盟型及超人型四類型。
(1) 適應型
所謂適應型指的是,不論夫或妻,一人以工作為主,另一人以家庭為主。
(2) 魔鬼型
所謂魔鬼型指的是,夫妻雙方以事業發展為主,夫妻雙方都希望對方能投注較多時間於家庭,然而雙方都不願意或不太有時間這麼做。
(3) 同盟型
夫妻雙方協調以事業為主,或都以家庭為重。雙方立場相同彼此協調性高,講究公平。
(4) 超人型
夫妻雙方精力旺盛且具企圖心,同時要扮演好工作與家庭角色。因此也面臨極大的壓力。
二、家庭資源之安排與運用
家庭是社會的縮影,一個人從家庭學到種種社會生存的基本主要技能,,然而社會的資源有限,同樣的,家庭的資源也有限,甚至於更缺乏,因此如何做好家庭資源管理,使家庭的資源財貨及人力能做最好的管理及最大的發揮,是當今學習之重要課題。
家庭資源可分成「家人」資源與「環境」資源這兩大類,分別包括有形及無形之資源。例:
*
資源人人都有限,但是就要看怎樣管理和有效運用,以期達到家庭成員個人及共同的無限目標,滿足家人最高的需求。
*
家庭財務管理
俗話說:「人兩隻腳,錢四隻腳」,人不理財、財不理人;妥善運用錢財做好財物的管理,滿足個人及家庭的需求,是現代人必學之功課。夫妻應有共同的價值觀,妥善分工合作執行。
家庭財務管理可分成四方面:
1.
評估家中的資產、負債比例及家中必須之開支是否適當,並訂定財務目標。
2.
不同家庭生命週期的階段目標也不相同,例如:購屋、子女教育經費、保險及老年期退休生活與遺產之安排----等。
3.
理財大致分為兩種:
j開源節流:編列預算、記帳為必要的工作,且要切實可行,透過詳實的記帳來控制開支。
k投資:要考慮風險、獲利及家庭需求,以保本為主,切勿盲目跟從投資。
4.
要定期檢查此計畫及執行成果,並依家庭生活狀況、物價指數及社會經濟景氣來作調整。
*
家庭時間管理
由於現在多為雙薪家庭,夫妻雙方花在家事的時間實在有限,因此時間上的分配及運用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一個人的時間大致分為:
1.
必要時間:即生活所必須之時間,如吃、喝、拉、撒、睡等。
2.
約束時間:因著個人角色不同而有差別,如上班、上學時間。
3.
自由時間:一天中扣除必要及約束時間後,所剩餘之時間。如休息、娛樂等。
多數人將時間支配在看電視、與家人、親友、鄰居團聚互動。然而,時間管理不僅影響個人的生活,也影響著家人,因為家人之間彼此必須互相支援,如果彼此沒有良好的共識,往往容易造成爭執。
有效管理時間的方法:
1.
根據個人的時間確認各項需求。
2.
根據各項需求,訂定明確的目標。
3.
根據需求及目標,訂定優先次序。
4.
確認一些不能變更的要求及與其他資源的限制因素。
5.
規劃分配及使用個人及時間資源的計劃表。
一份好的時間表是實際、有彈性、容易遵循的;不僅能執行,更能幫助家人互相配合,使得個人在兼顧家庭與追求發展之際能有充分彈性的時間。
每個家庭管理資源的方法會隨著不同的家庭型態及需求而有所不同,夫妻雙方建立共同的價值與目標,才能有效管理家庭資源,以期達到個人及家庭生活的最大滿意度。
三、生活滿意度
婚姻中的角色分工會影響職業婦女的生活滿意度,但另一個重要因素為角色期待(Basow,1992)。在婚姻中夫妻雙方彼此充滿角色期待,往往也反映出女性在選擇空間、決定權與自主權上遠小於男性。
在家庭理論觀點中,衝突理論學者將家庭研究焦點集中於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剝削與不平等;同時也強調夫妻之間就業市場、家事分工、家庭決策權力、職業聲望、職等分配及社會參與上的不平等。交換理論學者藉著婚姻關係中「最大化報酬與最小化成本」的理性選擇和平等互惠的觀念,建構家庭研究的研究架構。在家庭研究中,報酬包括經濟生活的豐富、快樂的婚姻生活、美滿的家庭生活。所付出的代價則包括經濟上的損失,遭受親屬、朋友與同事的不贊同,及孤獨感。
就性別分工形式,Basow(1992)將婚姻關係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傳統分工型
傳統分工的婚姻中,女性就業如未受到丈夫支持或允許,妻子的需求與理想因而受挫並遭受壓抑,往往使得女性生活滿意度低於男性。
(2)被迫分工型
被迫分工型的婚姻,對妻子而言,家庭與職場的工作負荷,造成其心力交瘁及更多的角色衝突。這類型的婚姻,其生活滿意度較其他類型相比是最低的。
(3)自願分工型
此類型妻子的就業非出於環境所迫,而是自願的。一般「女強人」的刻板印象,使得女性必須獨攬大部分家務工作、接送子女與照顧家中年老父母,並準備自己的生涯規劃,承受相當大的壓力。
(4)平等分工型
夫妻雙方共同分擔角色任務,且在彼此共同分擔下,關係更形緊密與相扶持。這類型的婚姻,其生活滿意度最高。
四、討論
(一)
職業婦女在家庭方面所面臨的困擾
身為職業婦女所面臨的困擾是孩子的托育及老人照護的問題,尤其當家中有學齡(或學齡前)的孩子,尋求優良品質且收費合理的托育及安養機構,更是一大難題;因為幫忙照顧孩子的人是否能像父母一樣對孩子付出那麼多的愛心,把孩子照顧得很好?這對孩童的身心健康發展有很大的影響;而子女對老人奉養及照顧的責任,也是亟待尋求良好解決之道的難題。尤其當年邁雙親健康衰微,如何讓老人不至於成為子女的負擔,能夠活得有尊嚴而為人子女者也能克盡孝道、了無遺憾,這些都有賴政府完善的家庭政策及福利設施。
(例如:一社區(村落)設立一育嬰托兒安親中心,配置合格的醫護人員與幼教老師,並結合社區義工媽媽,提供育嬰、托兒、安親與臨時托育服務,良好的兒童與老人照顧方案與服務、健康和照顧政策等,既可解決雙薪家庭育嬰托兒的困擾,又可增加就業機會)
(二) 職業婦女在心理方面所面臨的困擾
在雙薪家庭中,為人妻子面臨著『安內』及『攘外』的雙重壓力,為了維持家庭的和諧,女性心理上並不易於接受自己太多的發揮,當妻子的工作能力、收入、職位、忙碌情況跑到丈夫面前時,丈夫能不能接受這種情況,自尊會不會受到威脅,能否給予妻子肯定及支持,往往是值得考慮的問題;而在職場上,女性面臨與男性競爭的壓力,受工作及兩性刻版印象的掙扎矛盾,也往往使得女性精氣盡失,筋疲力竭。
(三)
職業婦女在夫妻關係方面所面臨的困擾
職業婦女為了兼顧工作、家事與育兒等多重角色,最常感受到的是時間不夠用,幾乎所有的時間精力都投注在其他家庭成員身上,缺乏自己的休閒安排。
以至於常感到失落或情緒難以控制。由於夫妻雙方生活步調緊湊快速,很容易在情感上冷淡疏離、親密感亦隨之淡薄,若不自覺則危機將成為婚姻暗流,影響家庭和諧。
(四) 子女處於學齡前幼兒期之雙薪家庭之教育需求
1. 父母角色調適
2. 學習為人父母之各種知能
3. 了解嬰幼兒期與學齡前兒童的發展需求
4. 學習與照顧替代者(如保母)溝通
5. 調適配偶與親職雙重角色
6. 家庭支持網絡的建立
7. 社會資源的運用
8. 平衡家庭與工作之角色
9. 家務分工與重新定位
10. 家庭經濟之開源節流
(五) 子女處於學齡期之雙薪家庭之教育需求
1. 協助子女之身心成長
2. 子女與外界人際關係之建立
3. 增加參與和子女有關之社區及學校活動
4. 擴展家庭支持網絡
5. 平衡家庭與工作之角色
6. 家庭時間之調配
7. 配合學校需求與親師溝通
8. 親師關係的建立
9.
夫妻隱私與親密感的追求中
※結論與建議
(一) 結論
一個職業婦女如果要同時兼顧事業與家庭,在先天上就要先考慮自己有無以下的條件:
(一)有沒有充足的體力可以在白天忙完工作之後,回到家中做好家務。
(二)有沒有敏捷的能力,對於任何事情都可以非常有效率的把每一件事完成,以節省體力和獲得成就感。
(三)有沒有非常高的智慧來安排時間、處理難題。
身為一個職業婦女,如果沒有外力來支持,完全靠自己(尤其現代多為只有夫妻同住的核心家庭),則必須要有上述的三條件,否則會造成很多困擾。
(二)建議
女性經驗的多樣性,也往往形成女性追求自我成長的可能障礙,尤其家有嬰幼兒者,女性多半會選擇以家庭角色為主,寧願暫緩事業發展或自我實現。社會刻板印象與僵化的意識形態,仍會造成女性不自覺的自我矮化、百般求全,以符合社會過度的角色期待。母職限制了女性的活動自由,母親是責無旁貸的角色。往往為了配合家庭生命週期,女性不得不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與工作生涯,不僅盡量保持時間的彈性,以配合家人作息,自己還要學會利用零星時間紓解壓力、學習成長。
職業婦女能否順利追求自我成長與實現,與丈夫的支持有很大的關係;另外,重要他人的支持與配合也是無後顧之憂的保障,包括原生家庭、親友、保母等社會支持系統也都是主要因素。為了維護婚姻品質,關照子女的需要,職業婦女應建立自己的人力資源,善用各項社會資源協助,一方面在生活型態上安排與調整,另一方面也降低家務要求,如此才能讓自己的生命有更多無限的可能。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104人力銀行(2003)。職場女性生涯調查報告。http://www.104.com.tw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林美和(1993)。變遷社會中的婦女問題與教育對策。社教雙月刊,58,8-13。
行政院主計處(2003)。九十一年台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
http://www.dgbas.gov.tw/dgbas03/bs2/gender/lifetrend2.htm
高淑清(2000a)。雙薪家庭:角色分擔的開始。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家庭教育學(頁131-154)。台北:師大書苑。
高淑清。 雙薪學習型家庭方案策略彙編。
夏娃扛著工具出走。漢宇醫學叢書編輯群編輯。
家庭教育廣播講座專集(頁237-255)。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編。
彭懷真。只要配偶,不要孩子。婚姻的危機與轉機(頁34-35)。
索提爾(Sotile,Wayne M.)著。女性的婚姻進退觀點。別忙壞了婚姻(頁100-101)。
吳就君。現代婚姻狀況。。家庭與婚姻諮商(頁71-86)。
邱書璇 郭靜晃。已婚職業婦女之社會支持、內外控取向與壓力適應方式之研究。
陳思穎 何淑禎。家庭教育與社會資源的整合。
徐一帆。雙薪家庭中性別、家庭生命週期與家庭教育需求及阻礙之相關研究--以屏東縣雙薪-家庭為例--。
劉宏鈺。雙生涯家庭女性繼續學習歷程與經驗之研究。
西文部分
Basow,S.A.(1992).Gender Stereotypes and Roles U.S.A.:C.A.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Garland,T.N.(1972).The better half:The
male in the dual career family.In
C.Safilios Rothschild(ED),Toward a Sociology of Women. Lexington,MA: Zerox College
Publishing.
Hall,D.T.,&Hall,F.E.(1978).Dual
Careers: How Do Couples and Companies Cope with the Problems? Organizational
Dynamics,6,57-77
Rapoport,R., Rapoport,R.N.(1971).Dual-career
Families.London:Pengu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