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拍賣網站收費制度』

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  黃淑芬

根據Tech web報導,聯合國「貿易暨發展委員會」的電子商務發展年度報告指出,2002年時全球上網人口已達59,100萬,與2001年統計數據相較成長20%(陳怡伶,2003),另外,潘明君(2003)提到Online Publishers AssociationOPA)及comScore Network調查發現,美國線上付費內容產業的產值在2003年上半年結束時,與2002年相較,成長了23%;至於台灣地區,資策會(2004)的調查中也顯示,截至200312月底止,我國經常上網人口已達883萬人,而盧諭緯(2003)則指出2003B2C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已達新台幣220.9億元,較2002年成長達40.3%之多。

 

      從上述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在網路使用人數不斷地增加之後,隨之而來的網路經濟的蓬勃發展。當然這和網路本身的特性有很大的關聯,像是沒有時空的限制、高度的互動性以及超連結等,不僅擴大了市場範圍與顧客來源,更去除了實體商店營業時間的限制,讓消費者能享受隨時購物的便利性,並因而產生了包括B2BB2CC2C等新興商務模式。

 

江炯聰2000)認為,由於純中介模式拍賣網站具有很高的產業吸引力,像是銷貨成本大幅降低、可以提供無限種類的產品、避免持有存貨的風險等優點,因此目前的網站經營模式多以C2C為主。

所謂的C2C,其實就是指Customer to Customer(消費者對消費者的交易)。簡單的說,就是消費者本身提供服務或產品給消費者,網路本身只是充當一個交易平台,提供賣方與買方交換或消費物品的市集,讓雙方能以合理、滿意的價錢,購得想要的東西或賣出物品,至於網站的收入來源,主要是收取陳列/上架費(listing fee)、交易成功費(transaction success fee)和廣告收入。相較於B2BB2C的模式,C2C比較像是為網路量身訂做的商務經營模式,充分發揮了網路通路的特性與優點,也造就了網路拍賣這樣的商業形式。

 

    然而,直到去年網路拍賣才真正開始風行台灣。相信大家對於去年『唐先生與蟠龍花瓶』的廣告都不陌生,當eBay登入台灣,的確讓台灣雅虎拍賣提高警覺應,兩邊的廣告宣傳戰打得如火如荼,也因此讓網路拍賣的知名度大增。根據資策會的調查,2003年參與線上競標的人口在網路族群中佔有12%,在這之前,「是否參與線上競標」甚至不曾出現在資策會的網路使用行為調查選項中;此外,從商品數目多寡就可看出網路拍賣的快速成長,以台灣雅虎拍賣為例,20037月的商品數增至200萬件,200310月為止商品數已達317萬件,年底則逼近320萬件。

 

    有鑒於一開始網路拍賣的風氣還不盛行,因此,台灣雅虎拍賣之前並未對賣家收費或抽取佣金,但在規模和使用人數都成熟後,台灣雅虎拍賣日前開始推行收費制度,初期僅收取商品陳列費用,費用的收取分成一般商品和特殊分類商品;另外,由於底價常常會影響交易是否成功,台灣雅虎拍賣也對賣家收取「設定底價費用」。雖然eBay台灣對收費制度存著觀望的態度,但收費畢竟只是遲早的問題,因為這樣的制度不但可以讓網站平台的交易更有秩序,而且入口網站為了促進參觀率及成交率,也會舉辦更多的行銷活動,這對於賣家未嘗不是好消息。

 

由於之前拍賣網站提供的是免費的拍賣平台,造成許多賣家多半抱持著玩玩的心態,並不是真的想上網拍賣東西。以國外的例子來說,賣方通常需要付出陳列費,這部分的支出好比是「沈沒成本」,而為了避免無法回收成本,賣方必然會定出合理的價格,以及彈性的議價空間,以確保交易能夠完成,使拍賣成交;相較於台灣的拍賣網站之前未收費的模式,反而造成賣家不會積極去完成交易,甚至定出較高的價格,導致有些買家以較高的價格標下商品,不但降低了拍賣的品質,也會使成交比例下降,連帶地影響了拍賣網站的商譽與形象。

其實免費的競爭策略對於進入拍賣網站的新賣家而言,縱然初期能夠有效地吸引到賣家加入,但若是日後交易完成的比例不高,賣家仍然會選擇使用別的拍賣網站,同樣地,對於拍賣網站而言,當網站規模和使用人數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就應該去思考如何有效的運用這些優勢,除了繼續提供更好的服務之外,如果能夠充分運用網路的外部性,將可以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日前雅虎4.75億歐元收購了歐洲最大的比價購物網站Kelkoo,藉由併購其他的拍賣網站更加擴大了雅虎的規模,正如eBay之前買下了力傳資訊旗下經營兩大網站:拍賣王(www.bid.com.tw)和買賣王(www.ubid.com.tw),這樣的舉動當然也是為了擴張自己的規模優勢。因為當越多人來這裡買東西,就會有越多人來這裡賣東西,同理可證,當越多人來賣東西時,也就會有越多人來買東西,交易量一大,網站就擁有規模經濟,獲利也會相對的提高。

 

李雅萍(2003)的研究指出了消費者目前不在家上網購物的原因,包括「沒看到實體不放心」(24%)、「擔心詐欺事件」(16%)、「不習慣利用網路消費」(15%)、「付款方式不安全」(10%)、「擔心商品與廣告不符」(10%)等等。很顯然地,對於線上購物,消費者的最大顧慮依然是「商品品質」與「網路安全」問題。

 

    因此,筆者認為當收費制度開始實施之後,拍賣網站要憂慮的不該是賣家是否願意付費,而是該如何提供方便的金、物流服務及履約保障、如何提高交易成功率,讓賣家也能夠認同收費制度,還有,要如何才讓買家能夠相信網站交易機制的安全性、商品的品質控管等,這些都是拍賣網站將來會遭遇的難題,惟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糾紛處理機制,才能讓買賣雙方安心的進行網路交易

 

參考資料

江炯聰(2000),《網際網路拍賣機制之初探研究》,台北: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

張漢伯(2001),《網路拍賣與競標出價行為之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陳怡伶(2003),《UN:2002年底全球上網人口達5.91億》,資策會, http://www.find.org.tw/0105/news/0105_news_disp.asp?news_id=289720031127

潘明君(2003),《2003上半年美國網路付費內容產值達7億美元資策會,http://www.find.org.tw/0105/news/0105_news_disp.asp?news_id=285620031016

李雅萍(2004),《全球上網人口2002年底將達6.5億資策會, http://www.find.org.tw/0105/news/0105_news_disp.asp?news_id=24212004317

盧諭緯(2003),《網路應用 全面包圍你的生活--2003年度10大科技風雲產品」評選揭曉數位時代雙週》,《數位時代雙週》,71

李雅萍(2003),2003年我國家庭資訊通信技術應用概況〉,資策會,http://www.find.org.tw/0105/howmany/howmany_disp.asp?id=6520031225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