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業在台灣

                                                社研一  紀佩君

   

    打開報紙甚或上網,不乏見到許多有關旅遊的情報,而2004年是台灣的觀光年,綜觀台灣的觀光產業一直缺乏完善的交通規劃。雖然各個縣市政府都將其具代表性的觀光地區、觀光產業推銷出來,但是可以發現那都是「點」的觀光產業。民眾常常會覺得,如果自己沒有交通工具就很難到達預定的目的地,而縣市政府對交通的不方便似乎一點知覺都沒有,這樣的情況,預設了很多的觀光地區是讓有車可以到的民眾才可以消費,但是,觀光的原義是讓所有的人民都能參與,如同旅遊的主力之ㄧ:學生,常常因為交通便利性的因素而打消了旅遊的念頭,如此ㄧ來,觀光旅遊也成了某族群的活動,那麼觀光年的理念不就大打折扣了。

 

    除了大台北地區的大眾交通系統算是相當方便外,其他各個縣市的大眾交通工具,不但班次少、線路少,詢問的機構更少,甚至誤點嚴重。雖然市面上琳瑯滿目的雜誌介紹著各地的觀光景點,然而許多民眾經常因為交通不便的因素減少出發的欲望。如果,政府在觀光規劃上,能夠規劃大眾交通的便利,就不會讓觀光產業有其限制性。

 

    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外人士來台旅遊,交通資訊更是重要。然而我們在各個火車站、港口卻很難見到交通部或各級政府機關印行的文宣以及當地地理介紹,即使有,大都只印行中文,少了英文對照,在國際化的台灣,外國人卻只能使用他們在自己國家所獲得的旅遊資訊,這樣一來,台灣許多美麗的景點勢必就讓人錯過了。

 

    台灣的觀光產業是可以發展起來的,尤其故宮、日月潭的黎明,墾丁的陽光等等,都非常值得一遊。如果,全面的交通設施、交通資訊可以更完備,那麼消費者出門旅遊就會因為交通便利性而有更多的選擇。可惜的是,我們總會在沒有車子的時候寸步難行。

 

    沒有雙翼的鳥無法飛行,在美的景色也都會錯過,交通部旅遊局在此一面向的考量應多加著墨。提升台灣的觀光產業,並不是只有喊口號、推出新的景點就可以。如果政府ㄧ開始就預設著觀光的人口理當都有車子,而忽略無車人口、學生甚至不了解台灣的外國人士,那麼觀光產業似乎就只是針對布爾喬亞階級的人所做的計畫,這樣的社會政策讓我們感到政府意識形態的貧乏,將自行解決交通問題是作理所當然,如此ㄧ來只會妨礙政策的運作,而小型的觀光景點也成為區域性的而非全國性的,觀光產業在這樣的運作下並不會有太大的成長。台灣觀光年的意義要充分擴張,政府就應該要對景點的交通便利性做出配套措施!

 

 

 

 

 

就業肉搏戰:碩士打學士之反思              

社研所一  王叔楨

 

    馬克思曾言道:人類的歷史是一部階級鬥爭史。尤其,從近來的就業市場中不難嗅出其濃厚的煙硝味。技術院校大量升格,大學院所廣增,每年度畢業季節一來臨,擠入就業市場的生力軍,便不知又增加好幾。於是乎,僧多粥少的窘境便一再重演。特別是在當今追求高學歷的年代,碩、博士亦呈現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下,整個就業市場也出現學歷大洗牌的效應。

 

    由於台灣的大學本科生越來越多,但是,有近半數的企業人資主管表示,雖然工作內容只需大學畢業生即可應付,但會優先考慮錄用碩士。至於企業錄用碩、博士新進員工比例升高的原因,雖非全然出自業務實際需要。而是因為應徵者本身是碩、博士的比率增加。但是有越多的調查顯示,有高達75.9%的公司表示,這幾年錄用的新進員工中,碩士或者博士的比例將會提高。

 

    而這背後所代表的社會現象又隱含著什麼意義?是培育出來的學生素質程度落後了?還是趕不上時代變遷的需求?亦或學校的師資、教學相關設備,趕不上快速升格之後的相對需求。所以,這是否意涵著大學文憑越來越不值錢,而且大學生的地位也相對降低。大學生越來越不值錢!而這正落入馬克思學說中的:物品的世界增值,而人的世界貶值。

 

    去年,台灣碩士學生比率增幅之高,連監察院的一項教改調查亦對此情況形容為「新台灣奇蹟」。國內研究所數量快速成長,當碩士在大量「量產化」的情況下,其素質也開始產生質變。碩士學歷人數逐年增加,而碩士們也正全力的全面搶佔大學生的飯碗。而碩士自願屈就搶大學生飯碗的現象,更日益普遍。就業市場出現「學歷大洗牌」效應,再加上大學錄取率浮濫到幾乎「有考必上」的情況,大學文憑早已失去「人才篩選」的基本功能。企業界用人,當然會優先考量碩士。而且,對於新進職場的碩士起薪相較於大學畢業生高達3000~5000元,升遷也較容易的情況下,無形中,更助長碩士報考熱。再加上四、五年級世代為避免遭到高學歷浪潮淘汰,也紛紛回流到在職班。大學就業生態市場也悄悄面臨了無法想像的衝擊。

 

    而在資本主義極度發揚的社會環境裡,可別忘記,還有一群遠渡重洋孜孜求學的莘莘學子,也都陸續回到國內來想大展身手,一展長才。因為,在歷史漫漫的長河裡,土、洋之爭從未停歇過…

 

    每一段舊歷史的了結,也意味著每一段新歷史的發軔。人力資源市場競爭力提升,對企業主或國家整體競爭力而言,無非都是好現象。何況全球經濟目前處於追求知識經濟的時代。而每一段歷史的發展都有其獨特性,對於身處在其中的每一個個體,若無法適應社會環境結構的轉變所帶來的變化,只怕未來得面對的無形戰爭,便不僅只於就業肉搏戰了!

 

 

 

 

 

車禍是 學生最大殺手?

南華社研一  李怡青

 

    根據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教育部統計,過去兩年八個月期間有兩千兩百零一名學生不幸喪生;其中,「交通意外」事故高居第一位死因。教育部統計還發現,學生發生交通意外的高峰期,其實不是一般以為的寒暑假期間,反而是在校上課期間,顯示校園安全出現警訊。

 

    是校園安全出現警訊嗎?還是我們的環境出現警訊? 以台北市監理處機動車輛登記數為例,93年8月底比92年8月底增加2.96%;登記數量自85年底803,277輛累計增加到93年8月底1,011,522輛;而領有駕駛執照的人自85年底為873,528人累計增加至92年底1,068,746人,這些逐年增加的機動車輛所排出的廢氣,所造成對人們身體的危害會比校園的交通意外事故低嗎? 據鄭慧文(美國加州大學藥學博士)於中山大學的BBS上,發表<機車族的夢靨>一文中,談及汽機車廢氣對健康的最大傷害就是呼吸道疾病,包括氣喘、支氣管炎等,對人體其他器官的傷害也不容忽視,例如記憶力衰退、貧血、高血壓、癌症等;而在衛生署公佈台灣地區主要死亡原因92年與91年的比較中,事故傷害排名第五,其他可能是由廢氣引起的疾病,如肺炎排名第七,死亡率增加率為12.06%;高血壓性疾病排名第十,支氣管炎、廢氣腫及氣喘排名第十一,顯示出機動車輛所造成的傷害不僅於可見的意外事故,最可怕的是對於整個環境的破壞,而人們陷於自身所造成的不可知的風險之中還不自覺。

 

    由於科技的發達,機車越來越像手機一樣個人化,讓個體能夠壓縮時間與穿越空間,自由自在的移動,然而於其便利性的背後,連結的是個人對於地球臭氧層的破洞與溫室效應等大環境所遭受的破壞以及造成無法預見、非所欲之風險所應承擔的責任。每個人在做決定時,應作自身行為後果之「遠程效應」的想像,減少對生態的影響,因為以人類的智慧不可能預見所有「積累的後果」。

 

 

 

 

 

七年級也為國慶生

                                     南華社研一  劉明欣

 

    光輝十月,普天同慶。小學時期,每到雙十國慶前夕,校長、主任總會在升旗典禮時大肆文章一番,慷慨激昂的講述這個日子的重要性,而在課堂老師也會順代提醒同學回家懸掛國旗一事,對當時小學生來說,國慶的確個大日子,即使是被稱為有時代斷層的七年級生也都有這樣的記憶。

   

    時空拉回當下,雙十前夕仍然沸沸洋洋,吵的是國慶晚會藝人來不來、各黨派要過自己慶祝他們的雙十,大家都在強調著愛國心。我想對我們年輕人來說,這並不是我們雙十節所關注的,看看國慶日的校園與宿舍便可一目了然,清早的宿舍是退去夜店塵囂歸來的同學們,而幾小時後的校門口,是另一批準備出遊的機車聯誼,遇到熟識的同學還會與人招手說去慶雙十。或許這樣的場景會招來愛國意識形態的批評,認為玩樂當前的年輕人根本不知放假的意義為何。

 

    這樣的評語或許過於嚴苛,但我們必須正視的是國慶日的意義確實很多時後被模糊了。國家訂定一個節日有其重要的文化背景、值得紀念的偉大事蹟,因為這些集體記憶都能使我們更團結、更有向心力,而慶祝活動是要提醒我們各個節日所代表的重要性。

 

    國慶日並不是稿對立或爭愛國心,如果我們都記的這是國家93歲的生日,早起參加升旗與出遊聯誼都是一種慶祝。

 

 

 

 

 

國慶煙火在嘉義

南華社研一  張松露

 

    泛藍利用國會優勢通過真調會條例,但是因為法條不夠嚴謹,以致真調會成立,開始運作,即產生各種爭議與抗爭。當泛藍汲汲於各種手段拼真相同時,十月十日中華民國國慶各項慶典活動,從中央到地方正熱烈展開,國慶煙火今年選擇嘉義縣為施放地點,主辦單位嘉義縣政府強調這是四百年來「第一次在嘉看煙火」,積極宣傳籌畫準備。

 

    嘉義縣給大家的印象一直是個人口外流、工商不發達的農業縣。但是近幾年呼應社區自主營造,與政府的資源配合,從山區到沿海地區為嘉義各鄉鎮社區帶來一股新的活力。例如山美達娜伊谷自然生態保育園區、茶山自然生態文化園區、奮起湖風景區等阿里山風景區與原住民部落的經營規劃;官方推動的大型建設計畫有大埔美香草藥草生技園區與故宮南院;社區營造最具代表性的是獲得總統文化獎社區營造類玉山獎的新港文教基金會,基金會原本只是為服務新港社區的鄉鎮型基金會,現在則除社區服務工作外,還經常承辦許多全國性,甚至國際性活動,11月6日該會主辦的「嘉義縣2004新港國際文化團圓節」即將隆重登場;傳統農產品產銷與沿海漁村開發也有許多創新的經營模式,如中正大學為走入社區,每年結合社區舉辦的鳳梨文化節;10月2日起正熱鬧展開的則是佔全省的三分之二強的番路鄉柿子節;另外東石漁人碼頭、布袋假日漁市和好美里自然生態保護區等沿海景點的開發,則為原本沈寂的漁村注入了新的願景。

 

    今年總統選舉時嘉義縣綠營得票率62.8%,僅次於阿扁的故鄉台南縣。政黨輪替後,當泛藍總是為反對而反對,處處唱衰台灣時,台灣各地許多人,正以他們自主自發精神,投入鄉土社區改造工作,並且呈現出相當成果。如果泛藍還只是以台北或中國看台灣,跳脫不了執政時高高在上的的舊思維,無法與民眾共同從土地出發,站在台灣主體思考台灣問題,陷於兩顆子彈情結,不能自拔,則將離民眾越來越遠,選票流失越加嚴重。

 

    昨天四十萬人湧入中國故宮南部分院預定地,欣賞中華民國國慶煙火表演,為台灣慶生。小二的兒子看完說:「我們嘉義縣的煙火最好看,以前看的煙火都不是煙火。」那種感覺還真是「爽!」。

 

 

 

 

 

染一髮而動全身?

                                                       社研一  林融達

       

    根據報載,全球最大化妝品公司萊莉雅的染髮產品被指導致一名英國婦人死亡,雖然該公司在其家人提出法律途徑的訴訟後採取私下合解,願意付出賠償金的補償措施,但依然強調此位婦女的不幸為單純的個案,同時也一再表明其產品的完整安全性。

 

    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許多有利於人的生活便利工具也相繼推陳出新,諸如電視、手機、網路等,但在充份的享受著現代科技的成果同時,其背後所產生的風險和危險性卻是常常被乎略掉,而這些乎略往往都是造成了傷害才會被社會大眾所重視及檢討。這種現象遍佈於我們所習以為常的社會習慣之中,而染髮劑也是流傳於社會已久,被普遍的接受成為日常用品之一,但誰又能確定染髮劑真的100%無害?

 

    染髮劑的成份中充滿著許多的化學物質,就如同使用手機會產生電磁波一樣,都是不爭的事實,而這也是使用現代科技的產品所帶來的副作用,即使現階段的實驗並沒有能夠明確的提出對人體有害的相關證據,但從歷史的經驗可以得出,現在被認為是沒有問題的東西並不代表永遠沒有問題,新的科學方法會不斷驗證和改革舊有的事物。因此廠商必須要公告給使用者產品本身的性質、限制,和正確的使用方法,並加強使用警告的內容性,而不是一再地在自家產品本身上面自吹自擂,將一切的責任都加以推託。

 

    但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是什麼?針對這種現象,這些大廠商所回應的動作往往是令人絕望的。不但希望以庭外和解的賠償金來息事寧人,並且還特別強調這完全是一特殊的個案,產品完全是十分安全等等敷衍的話語。廠商一面用賠償金跟家屬進行私下和解,同時也承認染髮劑是最有可能導致受害婦女身亡的原因,但一面又否認產品是導致死亡的罪魁禍首,為其產品脫罪,不禁令人有財大氣粗、用錢壓死人的惡感產生,難道一條人命的犧牲就這麼不值得重視?同時只要這個個案達成和解,廠商就可以毫無顧忌在產品中繼續添加化學物質,來謀取既有利益,無須對自身的產品做進一步的檢視及反省,而這種行為及作法是我們所必須加以批評的。

 

    染髮的行為在現今的社會中逐漸已經被普遍的接受,而不再像是最初一樣被認定是不良行為的標籤之一,但對於使用染髮劑染髮所可能產生的問題卻始終不被重視,而這些問題也是需經過相當的一段時間才能夠被看出及驚覺。因此我們對於染髮劑本身化學物質的利弊得失是無須否認的,但也不該因此而因噎廢食,唯有正確的使用方法才能發揮其功能和降低其風險性的產生。

 

 

 

 

 

把自然還給下一代

南華社研一  張健倫

   

    自然生態孕育了人類的文明生活,提供了人類的物質所需,隨著人類文明、科技的進步,自然環境保受衝擊,面臨著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的破壞。森林曾經覆蓋整個地球的百分之七十,但如今剩下僅僅不到百分之三十,如果照著這種情形發展下去的話,森林很快就會被砍伐殆盡。

           

    台灣近年來許多天災人禍的發生都是由於沒有做好水土保持的工作和不肖的土地開發商濫墾濫伐有關,並且近年來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發生。然而,政府部門及相關單位並沒有一個深刻的體認,法令的寬鬆、政府機關未積極的管理得以讓不肖業者有漏洞可鑽,反而是一些的民間團體及基金會共同承擔保育的工作,經常號召民間團體以一些具體的行動來對這塊土地盡一份心力,並透過一連串富有教育義意的宣導活動試圖讓社會大眾能夠了解到植物、土地與生活環境間的密切關係。與民間團體比較而言,政府機關還有更多需要去努力的地方,畢竟,這份的保育工作並不是單單只靠少數民眾的力量而能完成的,推廣到世界的層次,在全球化的風險狀態下,保育這份工作並不是單單只是靠少數幾個國家而能達成,而是要全球每個國家共同攜手合作方能完成。

   

    隨著經濟起飛,政府為縮小城鎮間的差距,改善偏遠生活、促進產業發展開拓了許多道路形成綿密的蜘蛛交通網路,儘管過度開發所帶來土石鬆動的危機,這些土石在豪雨過後逐漸鬆動滑落,不僅下游的山坡地、農田損毀甚至威脅到下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形成恐怖的殺手,此種威脅何時才能停歇,將留給下一代來承擔,值得給有關當局做一個省思。

 

 

 

 

 

我們該學習〝分手的祝福〞

 

                                     南華社研一  溫惠貞

 

    剛從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班畢業的林偉盟,因追求林姓學姊不成,前天深夜趁林女返回住處時,向她潑灑硫酸,造成林女頭部、背部二至三度灼傷。林偉盟的哥哥和妹妹皆台大畢業,父親林重誠以開計程車為業,他說,夫妻倆省吃儉用,只希望小孩學業有成,「不要像我只有小學畢業」。他一直希望林偉盟能像老大樣,到美國拿博士,但沒想到他卻毀在情字上。

 

    天下沒有不期盼自己的子女能成龍成鳳的父母,所以無不希望他們的子女能考上第一等的學校,但是除了學歷外,一個人的品德似乎更應該被強調和重視,並不是所謂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一個人擁有再高的學歷,若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故出危害社會、他人的事,那麼父母、國家栽培他的價值又何在?現代人皆知,除了IQ以外,EQ更為重要,EQ高的人,情緒管理較佳,當他遇到困難時,會懂得冷靜的去處理,如果得不到就用不理智的方法去取得甚至傷害自己或他人,那和小孩子有何差別?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分手的祝福〞,即使不能和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也要能祝福對方幸福,這才是一個成熟的人!

 

  有學者指出,台灣社會正在轉型,早年失戀時,可以與兄弟姐妹吐苦水,但現在小孩少,不像以前有大家庭可以協助。其實除了親情外,同學朋友之間的友情也是非常重要的,失戀或得不到心愛的人的確令人難過,但如果有家人朋友互相扶持陪伴,加上時間的沖淡,或許很快就會遇到下一個Mr./Miss Right,重拾幸福。永遠保持樂觀正確的心態,不僅會讓自己更具魅力,也才能讓自己的人生過得輕鬆又愉快!

 

 

 

 

 

  無連續處方箋 不可託人領藥制度之我見:

健保制度與醫院之間的衝突

                                                  南華社研一   許智偉

 

    這件事共有兩個觀點在爭執,一方面是政府的觀點,希望藉由「無連續處方箋,不可託人領藥之政策」的實行,來防堵健保的財政危機,另一方面是以病患為出發點,認為此政策對於貧窮的慢性病患影響重大。但我認為問題癥結不在此。

 

    整個健保制度快破產,但大型醫院卻賺錢賺到比科技產業還多,這代表什麼?我不相信幾位老人逛醫院買藥,或是泰勞將藥寄回東南亞,就可以造成如此大的財務危機,真正問題的癥結乃存在於整個醫療產業的資本主義邏輯,與全民健保之間制度上的衝突,讓國家財政破產,但醫院卻賺大錢。

 

    資本主義的積本邏輯就是「最小成本,最大利潤」,醫療產業不斷把政府的財政危機主因推給民眾的醫療文化,來掩飾它們獲取利潤的結構優勢,例如藥價黑洞,就是藥價成本實際遠低於健保給付價,形成健保財務支出浪費,由於中央健保局支付的藥價比醫療院所進價高,醫療院所每年可多賺取數百億元的價差,相對健保局就多付出數百億元的冤枉錢,使健保財務虧損問題益加嚴重。

 

    但根據社會福利的概念,福利制度的創立不是以利潤為目標的,疾病乃是社會之罪惡,不是個人問題,應該要用社會互助的形式,例如保險制度,來維持人民的健康,以及財產的在分配。

 

    但是,市場的邏輯勢必會把病人當作商品來經營,以獲取最大利益為目標,而原本的醫療理念如服務社會、道德理念、濟世救人等觀念都受到市場邏輯的強烈挑戰。在市場場域中,生產只是為了利潤!因此現在醫生看病以績效為主,一天之內看的越多越好,績效太差還會受到「公司」的責罰。為而了降低成本,規模經濟是必須的,因此醫院越開越大間,病床數沒有五百、一千床是不敷成本的,一切能省則省,一般助手可做的就不必請有職照的,護士可做的就不必請醫生,助理醫生可做的就不必請主治醫生,因此醫療品質的下降日趨嚴重,一切不過是以賺錢為目的。

 

    我想醫院唯有回歸到非營利本質,才能解決全民健保制度和醫院營利邏輯之間的衝突,全民健保制度與醫院才可以互相契合,不然任何政策的制定都不是對症下藥,人的尊嚴將持續被踐踏。

 

 

 

 

 

「台灣囝仔 到美國還是補習」之我見

                                                        社研一 蕭鈞禧

 

   「台灣囝仔 到美國還是補習」。台灣的補習風也吹到了紐約。報載紐約有將近七成五的華人學生有參加補習。近來由於美國一流大學的門檻提高使得一些美國人為了上好的大學也開始請家教或補SAT。讓原本就競爭激烈的大學門顯得更加的窄小,也使得一些原本不想讓小孩補習的家長必須開始考慮是否該開始讓小孩補習。(10月10日,聯合報載)

 

    或許是傳統的士人思想使得很多人認為讀書、升學才是最重要的,於是許多台灣的小孩從小就要補習,從國英數等基本科目補到日後的物理化學;從小學補到國中、高中。原先補習是為了讓孩子能夠考上高中、考上大學,讓孩子能夠擠上升學的窄門。然而隨著教改的出現,原本的高中考試不再是一試定終生,而改為基本能力測驗,次數也從原來一次變為兩次,讓第一試考不好的學生有再來一次的機會。大學窄門也隨著高等教育的開放,大學的間數愈來愈多,許多原本的專科學校、技術學院也紛紛改制為科技大學。大學的升學率年年增高,大學似乎成了普及教育。人人都有機會讀大學,念大學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

 

    但是學生的苦難卻沒有因此而結束,教科書開放、一綱多本的政策使得學校的教科書開始多元化,卻也使得學生讀的書本變得愈來愈多,教科書從原來的教編本變成了康軒、南一、翰林等出版社的書。一綱多本失去原意而成了多讀好幾本,於是我們隨處可見許多小學生拖著“旅行箱”去上學,書包的重量往往比一個小學生還重。此外為了申請入學,許多學生還必須具備其他特殊才藝,如美術、音樂等,於是又有人必須在原本的國英數等學科外,再加補如繪畫、鋼琴、小提琴等。我們的學生在學校下課後,還有滿滿的補習課程在等著他們。

 

    台灣的父母似乎以為只要補習就能讓孩子學到一切,又或者是有著升學焦慮般替孩子們著急,認為只要不補習就跟上不別人、比不過人家。因此學科不夠還要補特殊才藝,孩子似乎只要交給補習班就能成為全人一樣,國英數樣樣通,特殊才藝也能比別人好。於是每到晚上八、九點時,就能在各式各樣的補習班外看見父母等著學生們“下班”。因此在我們期待教改能改善學生的升學環境的同時,是否也該想想如何能夠減輕台灣父母的升學焦慮。

 

 

 

 

 

從國慶寶寶數量縮減,來看台灣地區的生育狀況

南華社研一  董麗美

 

    根據報載,今年國慶寶寶的誕生情況不若以往,以往嬰兒接生數排名第一的台北市台安醫院,十月十日凌晨0時21分誕生醫院第一位國慶寶寶,預計當天生產者僅有5名,比去年少了將近一倍。父母選擇國慶日作為寶寶的誕生日,一方面期望子女能與國運一樣飛黃騰達,加上當天多是黃道吉日,取其吉祥之意,所以,會有不少人選擇非自然生產方式於國慶日生育子女;然而,這樣的偏好卻日漸縮減。同樣的,以往被視為生育的熱門時段:龍年,嬰兒的出生數也大不如前,依照統計,1976年(龍年)時0歲兒童數量約有38萬餘名,1988年則減至31萬名,2000年時則跌破30萬關卡,僅出生29萬左右新生兒。面對這樣的趨勢,顯示國人可能不再迷信良辰吉時生育子女抑或是生育水準確實下滑,對照2001年0歲兒童數大幅縮減至24萬餘人,甚至,2003年不到22萬人,我們可發現生育數量的下跌,出乎想像中快速。

 

    若對照育齡婦女的生育水平,2003年台灣地區的總生育率為1230(低於1300),成為學者所稱的超低生育率(lowest-low)地區,超低生育率的影響直接反映於人口規模上,有學者曾推估:當總生育率位於1300、且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齡延後至30歲時,則人口數將定期縮減1.5﹪;若總生育率維持在1300,也代表人口規模將每45年減少二分之一;如果總生育率低於1000,則人口規模將在29年內減半。

 

    生育率持續下滑造成高比例老年人口,低生育率也使財政來源(勞動人口)大幅縮減,社會制度如全民健保與規劃中的國民年金勢必受到衝擊,屆時為了平衡收支,必須大幅增加健保保費、提高稅率且降低國民年金的給付水準。為了讓各種社會安全制度可以順利運行,改變人口組成是關鍵,提高生育率則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如何提高生育?養一名小孩必須花許多金錢與心力,況且在台灣福利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願意生育者自然減少。當現代家庭多是雙薪家庭時,每多生養一名小孩就必須在職業與家庭間取捨,何況照顧子女,得投注更多的時間與金錢,一來一往間,怎麼可能有人願意生養子女。政府一直鼓吹國人生小孩,但實際措施的執行卻顯得薄弱,若有心提高生育率,得加強從懷孕時至子女長大的福利,例如制訂法律政策與福利津貼以增加生育誘因、實施免費產檢、彈性工時、婦女給薪產假、父親給薪陪產假、建立保母制度與托育照顧補助、學前教育照顧補助與六歲到十五歲的國民教育補助,將小孩成長過程所需花費的錢皆編入政府的福利預算。由國家替人民養小孩,減輕父母重擔,藉此提升國人生育動機政府;如果無法從基本福利做起,塑造一個養育小孩的良好環境,想要提高國人的生育率,將十分困難。

 

 

41期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