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親職教育的第一步掌握父母的需求

              台中縣明正國小教師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吳秀玉

  壹、前言

        所謂「親職教育」簡單的說,就是教導怎樣為人父母的教育,使他們明瞭如何善盡父母的職責。多付出時間,使子女身心能健全發展。現代社會因受科技文明衝擊而發生快速的變遷,隨之促成家庭結構的改變,以上因素,因而形成如下二種較顯著的社會現象:

 一、傳統社會所塑造的父母典型,在今日變遷的社會中,恐已不甚適用,而現代父母的新形象、新角色逐漸形成。

 二、在今日社會變遷中,由於科技文明突飛猛進,工商業經濟型態的形成,職業婦女日多,小家庭更為普遍,加以大眾傳播事業的發達,知識文物資訊的爆炸等因素,導致家庭結構的鬆弛,親子關係的疏離,家庭生活的奢華,家庭倫理的式微,種種結果造成不良青少年犯罪的遽增,實為目前教育方面最大的隱憂。

     對於青少年問題的成因,曾有學者指出,其問題種因於家庭,顯現在學校,惡化在社會。如未能好好教育,家庭、學校及社會都有責任,如能發揮親職教育之功能,使父母能順利協助子女正常發展,當可使青少年問題獲得改善。

    綜合以上的分析與探討,我們似可醴認到,加強親職教育的實施,發揮親職教育的功能,實刻不容緩。

貳、落實親職教育的第一步

   欲發揮親職教育的功能,自應落實各項親職教育措施,而掌握父母的需求則是落實親職教育第一步,玆說明如下:

    ()需求是成人教育實施的主要依據

      美國成人教育大師諾爾斯(M.SKnowles)曾指出成人與兒童在學習上有四個不同的特性:(Knowles,1976,pp37—53)

       1.成人的自我觀念認定自己是一個自我導向的成熟個醴,能夠自我決定,計劃自己的生活,並有要求別人以獨立個體相侍的的需要。這與兒童處於依賴的環境下,處處需要成人意見指引的不同。

      2.成人在繼續成長過程中所累積的經驗是學習的重要資源。每個成人都有很多不同的經驗,而兒童則很少有自己的經驗。

      3.成人依據社會角色發展任務的需要而學習。青少年的發展任務來自於生理和心理的成熟,而成人的發展任務則根據社會角色的演進而來。

      4成人的學習是以立即的應用為取向,其從事學習活動類皆為對當前生活情境的反應,教育是增進解決當前問題的能力,故成人係以一種問題中心的心理架構參與教育活動;而兒童的學習取向則為延宕的應用,小學係為進中學,中學係為進大學作準備,大學所學又為過一種滿足而又有生產力的成人生活作準備。教育的本質是一種保留教材的累積過程。因此,兒童是以一種學科中心的心理架構參與每一種教育活動。

      由上述成人與兒童四個不同的特性觀之,成人學生因其不同的角色任務而有不同的學習需求,而各項需求又以實用為主,換言之,成人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乃基於其某種需求,因此,雖然成人教育活動類型繁多、內容各異、活動模式各不相同,但大多數成人教育學者均一致同意,瞭解、掌握學習需求為其中不可少的一環,也是活動實施的前驟。親職教育的實施對象─父母,亦是成人,因此在規劃親職教育各項方案,首應掌握父母親在扮演父母角色上的需求,才有落實實施方案之可能。

  ()滿足需求可能增強學習動機

      長久以來,成人教育者所信守不渝的原則,就是課程的內容必須符合成人的需要。因為課程內容必須適應學習者的需要,達成他們的期望,則此種學習活動才能對學習者具有誘力,才能引起學習者的興趣,進而參與學習。如課.程未符合需要,他們興趣會降低在參與的過程中,如預期的需求能獲得滿足,自可增強參與者的學習動機,而動機的強弱與學習的效果成正比,因之,親職教育課程內容,應優先考慮滿足父母之需求,如此,對於教育目標的達成當有正面積極的意義,而瞭解並掌握父母在扮演父母親角色上的需求,則是最首要的工作。

  ()需求未能滿足可能導致中途退學

      成人學生中途退學的原因,筆者曾查看有關文獻,發現影響成人學生中途退學的因素包括:生理、心理、能力、家庭、工作、學校、教學等七項因素,而教學因素在說明成人學生中途退學行為,遠比其他因素重要,因為它們都在成人教育者的控制之下,而這些教育工作者又與加強學生繼續就讀的程度有關。在教學因素中,課程或活動內容與學生需求有關,是為影響成人學生繼續就讀的主要因素。換言之,學習活動經驗有助於需要的滿足就更可能繼續就讀,相反的,如有上面七項因素之一者,他們就可能會中途退學。

     由於親職教育不具強制性,乃為人父母者或即將為人父母者一種自動自發之行為。如此,如其無法滿足參與親職教育的預期目標,中途離去乃是可以理解的行為,但因中途退學有甚多不良的影響且將導致教育目慄無法達成,(Zahn,1964)也是教育投資的一種浪費。因此,充份了解、掌握父母在扮演父母親角色上的需求,實為落實親職教育,發揮親職教育目功能的必要條件。

參、如何瞭解父母的需求

     經由前述的分析,當可體認掌握父母的需求是落實親職教育的第一步,欲掌握父母的需求自應先瞭解其需求。瞭解需求的方式很多,玆引述部份學者之意見,以供從事親職教育工作者之參考。

     諾爾斯(Knowles,1980  pp93—95)指出欲了解學習的需求可以透過下列五種方式:

       1.從學習者本身來瞭解

        學習者本身的需求可以經由直接唔談(interview)團體討論(group  discussion)或問卷的方式,亦可經由投射測驗,語句完成測驗等。

       2.從扮演協助角色的人員方面來瞭解

        如家庭服務諮人員、社會工作人員等,利用會談或問卷調查方式,從他們對學習者的瞭解,做為考量學習需求之參考。

       3.從大眾傳播媒體處來瞭解

        大眾傳播媒醴可以敏銳的感受到個人生活中的壓力點,分析大眾傳播媒體的主題,可以獲知民眾的某些需求。

       4從專門的文獻來瞭解

        專門的文獻可以提供我們對成人更進一步的瞭解,自有助於課程之規劃。

       5從組織或社區的調查中來獲得瞭解

        從評估組織成員或社區居民的需求可以用以推論社區成員的需求Long(1983,p195)亦指出,學習需求可以經由顧問委員(adrisory committees)社會發展的知識(knowledge of social development)專業的專家(professional expert)調查等處獲得瞭解。

    綜合上述,欲瞭解父母的需求,在技術上似可採用直接收集其教育需求方式間接推論以獲得其教育需求,至於在實際使用上,親職教育工作者自應依實際狀況,自行審慎斟酌,以求落實。

肆、結   

      加強推行親職教育是政府今後施政重點之一,近幾年會計年度之預算亦有相當幅度之成長,為使有限資源充分發揮預期功能,主管機關自應慎密規劃並積極執行,而能否確實掌握父母的需求,並據以規劃課程,選擇教材,則是落實親職教育的關鍵。

 

 

 參考資料

中國輔導學會會員專業倫理守則(民79):輔導月刊,第25卷,1-2期,4~13頁。

方炳林(民79):教學原理。台北市:教育文物出版社。

朱昆中(民85):青少年所覺知的親子溝通與其自我觀念、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玉慈(民88):親子溝通品質與青少年生活適應、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

許月雲(民78):反映式溝通親職教育方案之效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41期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