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親師溝通的重要性
台中縣 明正國小教師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吳秀玉
壹、前言
大多數的父母看見自己的小孩背起書包,踏進學校過著校園生活時,都希望自己小孩在求學過程中能平平順順,期待孩子能快樂健康的學習成長。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與教師的關係最為密切,教師擔任傳道、授業、解惑、及生活品德教育等重大責任,因此如何做好親師溝通顯然非常重要。
有些老師常會發牢騷,說是家長很難溝通、自以為是,其實家長通常都希望老師對她的孩子能特別照顧或尊重家長,這些在繁重的教學工作下,是可以利用時間和技巧來彌補的。
當老師開始和家長、孩子相處時,去放開自己並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其實透過與家長的溝通與互動能促使彼此合作良好並幫助孩子的學習,何樂而不為呢?
貳、親師合作的益處
學校與家長之間的良好親師溝通對孩子、父母、老師三者均有良好的助益。
1.
對孩子的助益
父母與老師相處愉快,經常溝通,可以使孩子在學校生活增加安全感,覺得自己受到父母與老師的重視,提升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在學校及家庭中得到妥善的照顧與協助,而能促進其順利的學習。
2.
對父母的助益
親師之間的互動良好、溝通順暢,家長可從老師的協助下瞭解自己孩子在校生活及學習情形並且從老師專業知識上獲得管教子女的技巧及方法,使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能妥善處理,給予父母自信心得到正向的回饋。
3.
對老師的助益
從親師溝通中能幫助教師更了解孩子的個性及居家生活,使得老師在教學上能適性注重孩子的個別差異,使每位學生在學習上能得到最好的協助。由於老師在教學上的資源有限,與家長的接觸溝通中可以獲得許多資源,使教學效果提高,並增加父母與孩子在學習上的互動。
參、親師溝通的技巧
親師溝通的方法很多,教師接任新班級時 ,首先要和家長打個招呼,可以寫給家長一封信,自我介紹說明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讓家長認識你並能與老師配合,如此才能在教學上得心應手。
通常學校在開學之初,會召開「班級家長座談會」老師在開會之前可事先設計問卷調查請家長填好相關議題或需額外補充的資料,透過問卷調查更能了解家長的教養觀念及孩子的專長,有助於老師儘快了解班級學生的學習狀況及背景資料,而使教學順利進行。透過班級家長座談會使得老師和家長們會有面對面的相遇,此次的會面老師可以將整學期的一些教學計畫告知家長,並討論孩子的管教態度和方法,經由親師座談會老師與家長面對面的溝通,拉近彼此的距離,了解父母的需求而能幫助孩子在學習上獲得完善的照顧;另外經過此次的座談會家長們彼此的認識與溝通也可使父母獲知他們孩子在這個班級的各種資訊。
在班親會上可選出班級家長會幹部,並邀請熱心有空餘時間的父母擔任愛心爸媽,不僅協助老師處理班級一些事務、支援學校活動,有時還可成為老師與家長們之間的溝通橋樑呢?
其次每天例行上的聯絡簿可做書面資料、叮嚀孩子的課業及攜帶學用品等事項。老師也可利用電話或e-mail
與家長 溝通聯絡孩子的學習狀況,讓家長知道老師是關心孩子的,至於較少接觸的家長,可利用家庭訪問進一步了解孩子的家庭生活背景,對老師在輔導孩子上有很大的幫助。
經由多年的教學經驗,以下提出較具體的說明不妨可提供擔任新班級導師的參考
一、
多與家長閒談:當家長來接送孩子時,經常和他們談談以培養熟悉感,這對信任感的建立有極大的重要性,在這簡短的意見交換時間,家長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被人了解和認識,看到老師親切叫孩子名字並迎接他們,會讓家長放心且增加對老師的信任與尊重。當家長在忙碌的放學時間詢問老師許多細節事項時,老師可給予更多訊息及回應。
二、
經常打電話:對於無法每天接送小孩的家長,電話可提供機會,將孩子在校的優良表現或特殊狀況告知父母,表示關心。
三、
多加利用聯絡簿:聯絡簿可幫助老師傳達訊息通知家長,亦可分享孩子在校一天的表現,或作業繳交情形及提醒孩子課業上該注意之處,老師亦可設計心情留言讓家長、孩子給予回饋。
學校方面也可以經常辦一些活動來增進親師溝通,例如:
一、
親職講座──邀請一些專家學者針對親師溝通的議題來做說明,讓父母與老師都能自
我成長學習,使得親師溝通能夠做得盡善盡美。
二、
團體方式──家長會、父母成長班、社區家長讀書會、校慶及親職活動等。這些活動 有助於家長們和老師之間的互動,彼此聯絡感情交換意見。
三、
書面方式──校刊、班刊、輔導通訊等均是不錯的書面溝通方式,使父母藉著閱讀孩子的學校資料來了解學校狀況並能增進自我的文學能力。
肆、親師溝通的問題
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支持與協助能使孩子獲得很大的幫助,但有時因為家長工作的忙碌而疏忽或是對教育理念不正確的觀念而對孩子學習成長有所影響,譬如,有些家長認為教育的工作是老師的事,把孩子送到學校就不聞不問,孩子在校表現情形或課業上需家長配合的,常相應不理,或是不知道在家該如何輔導管教自己孩子。面對此項問題,就需要學校和老師主動和他們進行溝通。學校經常辦親職教育活動,諸如講座、親子活動、親師懇談……等,老師們常提及:「不管我們多麼努力的鼓勵家長們踴躍參加,應該參加的卻不來,每回參加的都是熟面孔
….」種種問題反應出學校與家庭聯繫的不夠,家長們通常是被動的,由於父母錯誤的認知或冷淡反應,使得老師有心要與家長合作的初衷及理想,卻在彼此不了解、無法互相體諒,及不熟悉的溝通技巧下,使合作關係無法推展。
事實上,這些家長缺席的原因經過多方研究訪談,總括因素如下:
一、個性較為懶散,認為到指定地點參加活動覺得有點麻煩。
二、頗為自大,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能力教養好孩子,不需參加額外活動。
三、缺乏求之慾,對於參加親職教育活動當然沒興趣。
四、害怕與人接觸,不喜歡和外人談論私人問題,認為管教孩子是個人家務事,不需要別人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
五、經濟困窘,生活環境不好,每天需為生活奔波沒時間參與。
六、主辦單位的活動內容不能符合個人需求,沒興趣參加。
上述這些因素給我們的訊息就是過去慣用的溝通方法需要調整,應改變溝通技巧,利用一些策略、誘因才能達成親師交流的真正目的,經過多方檢討與專家學者的探討提出下列幾點可供主辦單位辦理親師活動的參考:
準備工作:
一、可成立親職教育推展小組,溝通觀念,建立共識,擬定具體可行而又符合需求之實施計畫。
二、經常召開籌備會議,實施職責分工,以期活動能更順利的推展。
三、透過問卷調查、訪問或開會等方式進行需求評估,評估的內容應包括個人需求、活動何時辦理較恰當以及希望提供的服務項目等。
四、活動內容要多元多樣化,並符合教育性,也能配合教育政策。
五、師資的選擇相當重要,演講風格、內容或活動帶領方式及內容要真正符合需求。
宣傳工作:
一、可透過家長會、班親會或刊物廣告做為宣傳。
二、利用義工或愛心媽媽口耳相傳或製作宣傳海報張貼。
三、印發通知單,內容感性讓人感受到主辦單位的誠意與期待的心情。
四、利用學校集會或透過聯絡簿再次聯繫家長以避免忙碌而忘記參加活動。
五、尋求社福機構協助解決弱勢家庭困境並對有心理困擾之家庭成員提供諮商輔導使其有空餘時間及勇氣參加親職教育相關活動。
六、可實施學習證照制度或提供贈品獎勵參加人員,鼓勵家長和社區民眾踴躍出席。
七、工作機構盡量實施彈性上班制,鼓勵員工踴躍參加親職教育相關活動。
伍、結論
家庭是人生學習的起點,亦是終身學習的場所,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為協助父母扮演適切的角色,培養正確管教子女之方法與態度,以促進青少年正常發展。做好親師溝通不僅幫助老師在教學上得心應手,更因為家長的參與而使得親師合作愉快,讓孩子能在健康、快樂的環境成長學習,使學校與家庭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任務,才能幫助我們的下一代有健全的人格發展,而順順利利的成長將來營造美好家庭生活與幸福美滿的人生。
參考資料:
陳寶山(1993)。領航明燈。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林玫伶(1999)。笑傲班級:班級經營實用秘笈。台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伴我成長親職教育 家長手冊 第九輯。教育部中部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