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兩性平等的教室

嘉大家庭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楊朝旭

壹、前言

       台灣在近年來,由於教育改革及強調教育自由,重視人本價值呼聲漸高,促使教育政策修正。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在1996年率先將兩性平等教育主張注入教改理念;然而隨著眾多婦女命案、性侵害犯罪提高,進而促使社會民意壓力提昇,教育部終於在1997年三八婦女節前夕成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力促各級學校推動兩性平等教育。

  各級學校身為基層的教師,不僅負有傳授知識的責任,也是學生認知行為發展的仿效對象,教師可能在教學或處理學生行為過程中,表露出自己對兩性關係的看法和態度,並透過彼此的互動傳遞不當的性別偏見訊息。換言之,在教導學生正確的性別觀念一事上,教師更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想要徹底實踐兩性教育,不僅課程教材需要改革,教師也是重要的成敗關鍵。唯有教師具備兩性平等意識,並透過生活情境傳達給學生,才能建構兩性平等的教室。

貳、透視教室中的性別刻板印象

    我們可以經由以下幾方面來透視現今教室中經常存在的性別刻板印象。

一、教師的時間與精力的投注

  教室中的的發言通常由男生所主導,男女生發言的比例大約是三比一;與老師口語的互動的次數,男生有較高頻率。男生往往因問題回答對了而獲得老師讚賞,女生則因乖巧而獲得讚賞;老師常為了某些逾矩的男生花費許多精力與時間,而這時守規矩的女生僅能空坐一角等待時間的消逝。

二、教師給予學生的回饋

  多位學者研究指出老師比較注意男生,不論是對之申誡或獎賞;男生接受糾正獎勵或批評的次數較女生高得多,且教師給予男生的評論不管是學業上或行為上,都較為明確、清楚,這些有助於學生學習成就的提昇;但對於女生,教師所給予的回應則是「這樣可以了」這類接受式的簡單回答,女生無法從而獲知如何改正錯誤或修正自己。

三、教師對學生的期望

  由於教師對於男女學生不同的期許與對待,造成男生在數理方面有優越成就,女生則在語文方面有優越成就。學校中可以發現自然與數學課師生互動機會顯著偏向男學生;社會與國語課,女學生獲得較多互動機會。如此教師明顯把女學生學習方向設定偏向社會科,將男生推向自然科為重的學習取向。做家事方面,許多老師認為男生不會是可以接受,女生不會是難以理解的,這樣課堂中師生互動的性別差異,讓學生在往後的發展受到極大的影響。

四、工作分配

  教師在分配工作給學生時也因性別的不同而有所劃分,女生清掃的區域經常是做一些動作小、但要求細心與精密的打掃工作,例如擦玻璃、桌面等;而男生通常都要負責一些清潔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工作範圍,例如操場、器材室等。至於瑣事指派,教師通常請男生擔任體力上的工作,女生擔任秘書的任務,如此一來便加深了男女刻板化的角色。

叁、建構兩性平等教室

        課堂互動普遍存在的性別偏見,不但會剝奪男女學習的機會,而在教師無意識的教學下,更會加強學生性別刻板印象的觀念,所以教師如何建立兩性平等教室,我認為可朝以下幾個策略來努力:

一、教師自我檢視:

  教師應先檢視自身的教學行為與態度,修正其中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和偏見,在男女學生從事同樣的行為及呈現同樣特質時,能給予同樣的讚美與鼓勵;不因男女性別不同而給予不同的處罰與譴責,對男女學生有相同的期待與評鑑。

二、培養男女互動的正向關係

  教學方法上,多採取男女合作學習法,以鼓勵男女學生在課程中共同合作、互相分擔工作、輪流擔任協助的角色,讓男女學生都了解應共同尊重對方優點、包容對方缺點,以達相互了解、尊重與合作,才能奠定兩性和諧的社會。

三、教師應適時於教材中融入性別議題

  教師在課堂中應重視教學中的副學習或輔學習,並適時帶入兩性平等觀念,例如:多提出婦女貢獻的實例,才能消除存在班級中影響師生互動的性別差異,而班級中的男女學生也將能獲得公平的學習機會。

四、班級經營

(一)  對女學生及男學生的成就及努力給予平等的讚美。

(二)  對於學生的低成就給予正確的歸因。

(三)  對於男女學生所犯的錯誤能給予公平對待。

(四)  平等分配清潔工作,不因學生性別而有所差異。

(五)  合理安排教室空間,使男女學生有充足互動的機會。

(六)  留意師生互動中,教師對學生的期望、行為指導、學業指導與生涯輔導上的傳統性別意識型態。

五、培養「兩性化」的人格特質

     經由時代變遷,傳統兩極化的性別角色以不符合現代所需,今日的社會是需要「兩性化」的人格特質,所謂「兩性化」,並不代表性別中立或沒有性別,也無關於性傾向,而是描述性別在性別刻板行為方面彈性的表現程度,透過教育兩性共存的觀念,希望男女皆能依照個別差異及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在是適當的時機表現合宜的人格特質。

肆、結論

     學校是學生受教的唯一正式場所,若教師能透過正式課程或潛在課程傳遞正確的兩性觀,且不斷的改變自身觀念及行為,不但能去除學生已具有的性別刻板印象,且能營造出和諧的兩性教室。

 

參考書目:

劉秀捐(民88),兩性教育,台北:揚智文化。

溫麗雲(民91),師生互動中的性別差異-一所國小一年級生活課程教室觀察,台東師院教育研究所論文。

回39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