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落差
南華社研所研究生 沈昱全
在談論到現今的數位落差議題時,便想起小時候曾聽過關於我國特勤隊訓練的傳說,當特勤人員訓練完備之際便會有一個測試,其中之一便是只能帶一把刀子,然後獨自在最險惡的祁萊山上生活7天。這對一般人而言是很不可能的,但是對受過訓練的特勤人員並非是跨不過的門檻。
早期對數位落差的研究是在第一序的數位落差,焦點放在資訊設備的近用程度,亦即有沒有資訊設備,有則功能又如何等等。不過至今強調資訊發展的國家對於資訊基礎建設都以越漸完熟,資訊近用的問題幾乎獲得了大部分的解決,但是數位落差的問題依然存在。所以至今對數位落差的焦點提升至第二序的數位落差,強調的是資訊素養,也就是有了設備但是如何使用、如何利用以讓自身獲利亦或解決問題,此和先前提到特勤人員的測試便相關聯了。獲取一把刀很容易,但是並非人人都能活用,資訊設備普及的情形下也是面臨到同樣的處境。這可從國外對數位落差的研究取向之轉變看出,原先是針對種族、區位、教育程度、性別等等與社經地位相關的指標來看其資訊近用差別,現在則是針對這些變項使用資訊的狀況。
第二序的數位落差已經開始普遍受到重視,欲解決數位落差的問題除了增加國家社會的競爭力外,使社會原有的階層差異不至更因此而擴大也是目標之一,但是資訊科技發展與滲透的速度極其快,有沒有可能在第二序數位落差才在初期的改善階段時,下一序的落差便已到來。電子商務的發展、網路作為商業平台的應用已成為一個趨勢,知識經濟時代資訊重於一切傳統的資本,其重要性已是不可忽視,在資訊經營法則下使用者付費的觀念越盛,試想當我們可以隨時近用資訊設備、同使也擁有高度的使用素養,但是卻因為數位世界的資訊經營法則而可能無法藉由資訊科技來獲益,這可能是一種另類的數位落差,這個數位二字不單是指軟硬體科技而更是指數位內容,如此社會階層的差異是否會被拉大,而使的前兩序落差的解決形如徒勞無功,這只是一個假設,因為資訊社會的變化動盪之大是一個可能性眾多且又異質性大的時代,重點是在經營某些建設與制定發展策略時,要能整全謹慎不顧此失彼而讓問題更大。因為全然的平等是不可能,落差是一定存在的,但是差距是大是小才是關鍵所在。
遠見雜誌 江逸之2004/1/26
資產總額高達新台幣1兆4832億元的台塑集團,面對台灣日益激烈的油品大戰,要以資訊系統打造下一個五十年的競爭力。
台塑的e化管理,就像是好萊塢電影「全民公敵」裡無所不在的監控系統,密密實實地包圍男主角威爾史密斯。
而在現實世界裡的台塑集團,五十一家關係企業,三十六家海外投資企業與七萬多位員工,每一筆交易、採購與生產流程都在資訊系統巨細靡遺的監控下,發揮最大效率。「台塑集團光是自己寫的程式,就超過六萬個,」掌管集團資訊工程的台塑總管理處總經理室主任侯水文說。
在2003年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所進行的「石化產業智慧資本現況研究」中,台塑以突出的資訊科技運用與生產力品質兩項滿分,被評為智慧資本標竿企業。
一般都是高科技產業在談論知識經濟,但是傳統的石化業也可運用最先進的電腦管理科技,使得煉油製程穩定、安全與高效率,並且將生產、儲存、定價與銷售連結在一起。
台塑集團善用資訊系統,將管理合理化,嚴格控管成本。王永慶的成本控管績效,連以管理著稱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也相當折服,還派員來學習台塑的管理訣竅。
石化產業是一個相當成熟的產業,同業競爭的是生產效率與決策品質。
石化業的原物料價格與全球市場連動,所以業者採購原油必須依據最新的國際價格、自身儲量與市場需求,做最即時的反應,「一切得先從掌握資訊做起,建立一個具有即時整合效率的資訊平台是當務之急,」台塑石化副總經理蘇啟邑強調。
台塑麥寮園區的垂直整合能力很強,在廠區內可以完成所有的煉油流程,並透過五百二十二公里長的輸油管線與三千兩百公里共用管線,將油品輸送到各個工廠。
在麥寮園區,大到油輪卸油,小到每週菜單設計,都已導入資訊系統。台塑麥寮管理部經理吳欣哲指著每週菜單解釋,南北長八公里的六輕,光是從最遠的麥寮港到生活區就十公里遠,為了解決用餐問題,採用資訊系統統計員工用餐狀況,八千多位員工上班前刷卡確認用餐,管理處再透過八條送餐路線、一百六十八個配送點,將熱騰騰的午、晚餐送到各工廠。
「高雄港光是六萬噸運煤船就要花七天到十天才能卸完;但是,麥寮港只要兩天半就可以把十五萬噸的煤卸完,」台塑麥寮管理部高級專員蔡昭明強調。
品質數位神經系統加持
為提升煉油品質,台塑建置了品質數位神經系統,將煉油的製程、品管與儲存連線,並與台北總部資訊同步化。
GPS靈活調度車隊
為了與中油對決,台塑不惜耗時三年投下3000多萬元,建置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應戰。
網路文化研究 劉品岑
數位落差
彭慧鸞認為「數位落差的重要指標之一是資訊處理與傳輸能力的差距」。就是指在資訊傳播過程中,不同國家、企業、個人因素〈如貧富、知識技術、年齡、居住地〉等許多因素造成應用資訊不平均的現象。因此導致所謂的數位落差,就與貧富差距的道理相似,如世明所說的〝資訊窮人〞與〝資訊富人〞,消弭數位落差已經是許多國家在努力的目標。
透過數位科技〈特別是網際網路〉的運用,進而獲得大量的資訊,發現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程度的數位認知、或相同的機會去接觸數位化的社會。以我家的情況來描述:爸媽是屬於上個世代的,他們可以完全不依靠網路,甚至不會運用,獲得資訊的方式依舊是那種在我們認為太慢的接收方式〈ex.看電視報紙、打電話、上圖書館等〉;兩個弟弟是x世代的,但因為家裡沒有支付網路費,住在家裡的他們也沒辦法依靠網路來獲得資訊;我則住在外面唸書,網際網路是缺少不了的配備,因此我可以更快速的找到我需要的資訊,甚至會有許多資訊自動映入眼簾讓我閱讀。就這樣看來,數位落差已悄悄形成。
因此有人提出,數位落差必須先「由學習開始,運用數位學習,創造無時間、距離、障礙之學習方式與環境,消弭過去因為資訊、知識的吸收與技術利用的不平等而產生之數位落差」。然而,要如何提升學習風氣,以及合理的學習成本與資源分配?過去實體學習環境與資源的分配不均,是否因為數位化之後的無距離、無障礙、無時間差,就因此無落差?會不會因為操作電腦、上網成本、閱讀能力這類的學習門檻提高,反而造成更大的落差?這些都是不容忽略的問題!
推薦網站:
1、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1/CL-C-091-384.htm
電子化政府之評析
2、http://www.imcfreak.com/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24
從行銷的角度看兩兆雙星之數位內容產業政策
「數位落差」其意義在於電腦設備及網路的使用量很大差異,比如新進國家跟落後國家、城市與鄉下…等,其實全世界使用網路人口雖多,但在總人口比率上來講卻是不多。但以城鄉差距來說其實差異蠻大的,因為經濟狀況是一項很大的關鍵的,電腦相關週邊設備目前已經跟人類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也可以說,一但哪一天沒有電腦時,很多工作都會停擺,甚至連交通運輸,無法回到原始時代。但對落後國家而言,過的永遠是沒有資訊設備的原始生活。
而以台灣來看,其實城鄉差距頗大,因為筆者曾經在山上小學任教過,所以有深切體認。就因為數位落差在城鄉之間逐漸拉開,所以教育部花了蠻多錢在改善偏遠學校的資訊設備,但實際效果卻不是很大,落差依然在變大。原因很多,比如「缺乏專業人才規劃」、「資源過於浪費」、「錢沒有花在刀口上」………….,而網路品質部分因受限於山區地形,實在沒有辦法達到好的品質。
但一個才40人的學校可以擁有一間40部電腦的資訊教室,而50幾班的學校也是只有一間電腦教室,東西是有,但缺乏專業人才規劃,無法充分發揮設備實際效用,更無法保障其使用壽命。偏僻地區何嘗不想趕在別人前頭,但焦點過度集中在某些地方,反而是資源浪費。如何縮小數位落差的差距,不僅在硬體設備的配合,更在於專業的規劃及人員使用情形!!
「數位落差」的真正內涵可解讀為由於國與國、族群與族群、個人與個人之間因為資訊通信科技的資源分配不均,以及其所造成對於資訊通信科技的運用之不平等,而產生的使用數位技術的落差。
由以上的資料得知,無論國內外人們認為「無需使用或無意願使用電腦及網路」,其比例已超越過「無法負擔電腦設備費用」,換句話說,造成數位落差的原因,居然是人們認為不知如何將電腦與網路運用在其日常生活上。當國家與社會強調目前已是資訊社會的同時,還是有許多人無法認同。
但也欣見農委會輔導農民,辦理「農民網路技能訓練計畫」,讓農民能運用電腦、網路於日常生活與農務工作,甚至是創造農產品的網路商機,以提高產業的競爭力。這也是國家落實減少數位落差所做的努力之一吧。而未來對於縮短偏遠地區與弱勢族群的數位落差,也應該是政府的努力的方向之一。
而「台閩地區九十一年數位落差調查報告」中,指出利用電腦以外的設備上網的人口約佔5.9%,代表部分人們就於網路的認知已不再侷限於電腦,開始擴及其他電子設備如手機、PDA等等。但這樣使用情況與美國、日本相較之下,我國顯得有些落後,當然也希望政府可以降低上網的費率,以提高使用網路的普及率,真希望能趕快來臨,因為要負擔一個月一千元左右的ADSL費,實在有些小貴。
推薦網頁:台灣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的EC研究報告(2002年三月)--數位落差
http://www.nii.org.tw/cnt/info/Report/20020305_9.htm
台灣IBM公司透過有系統的師資培訓計畫,及整合過的軟、硬體設備,增加兒童接觸基礎資訊科技的機會。運用其本身的資訊科技專長,為國內的資訊教育往下紮根,協助縮小數位落差,扮演好「企業公民」的角色。無獨有偶的,中華電信最近也展開一連串的新措施,以縮短數位落差。包括有:提供兒童網路保護軟體、關懷弱勢團體、提供偏遠地區團體免費上網等。
資訊發展健全的社會,在國家、企業及個人的三個層次中,都必須要有均衡的發展。因此由公部門或非營利組織來推動降低數位落差,透過市場機制的作用,產生技術的擴散,以促進企業與個人的上網滲透率,才能有效降低網路門檻。
推薦網頁:
1.
http://news1.yam.com/tin/history/20040116.html《淡水河造成數位落差?》
2. http://ceiba.cc.ntu.edu.tw/xws_ku/wwwboard/board/messages/135.htm《期待人人能上網》
教社一
蘇清泉
「數位落差」指不能有效運用網路資訊與資源的地區或族群,將成為社會的弱勢者,與相對強勢者之間產生的區別或分隔。簡言之,係指擁有數位數養和未擁有數位數養之間所產生的鴻溝或段層。也就是說,數位落差係因地理區隔、族群、經濟狀況、性別,以及技術、知識及能力在使用網際網路等資訊通信科技資源應用上差異所造成之差距,因此數位落差不全然是負面的意義,數位落差的產生可視為因資訊通信科技的發展與普及化所造成之一種現象。
造成數位落差的原因很多,包括教育文化、科技發展、政府政策、資源分配、社會結構等。例如從教育文化而言,數位落差可以詮釋為城鄉資訊網路基礎建設和教師資訊素養的的落差。因此如何均衡資訊環境基礎建設、加強教師資訊素養、充實網路學習內容成為研究教育文化形成數位落差的重要方向與方法。另根據研究指出,在資訊科技普及化的今日,全球仍有百分之三十三的民眾選擇不使用網際網路,其主因為無連結網路的需要(40%)、缺乏電腦(33%)、無興趣(25%)、缺乏應有的相關知識(25%),以及網際網路涉及的成本花費過高(16%)。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位居不使用網路之首要原因為—無連結網路的需要,而非一般認為的花費成本過高或缺乏相關軟硬體設備等,因此數位落差的產生並不全然為資訊化弱勢族群缺乏資訊通信資源所致,而僅從資源分配之觀點亦難使改善數位落差之努力克盡全功。
出版所 陳柏州
數位落差的形成在於無法有效運用網路資訊。不管是地理限制、族群、社會文化差異、對於數位素養的涵蓋以及知識技能上都是形成數位落差的主因。網際網路的發展在各地區域發展的不同,發展快慢、使用頻率、知識水準、經濟能力等等皆影響科技資源上的應用,造成現有的資訊落差。
第一序的數位落差,在於硬體設備上,此一落差隨著資訊的發展,資訊建設皆已趨近純熟下逐漸消彌,當然,硬體設備的普及如“賓士落差”(Mercedes
divide)的意味,將設備普及提升到賓士般的高級享受等級,但並非將昂貴的硬體應試普及化。但是對於落後國家則是甚為堪慮。目前對於數位落差已演進至第二序的數位落差,強調的是資訊素養,擁有了硬體設備卻要如何善用,則是首要之道。目前全球六十幾憶人口尚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未使用網際網路,對於網際網路發展快慢、個人使用需求、頻率、知識水準、年代的落差與經濟能力等等都是影響的主因。心理試想,即使是世界強國的美國,地域、人種、教育程度等差異下即已造成落差遑論落後原始的非洲各國等地域,即使是富庶的南非共何國,奇網路的普及率在相形之下也普遍低落。因此數位的落差已是先天上的缺陷,在後天上的努力已超乎各族群的能力範圍,因此數位落差的消彌將是永無止境的路。
推薦網頁:
http://www.iis.sinica.edu.tw/2001-digital-divide-workshop/2-2.htm
民主社會裡的「數位落差」
台北縣偏遠學校主機代管系統發展之研究
社會所 黃雅慧
數位落差的第一序落差以設備上的問題為主,但是隨著經濟發展,以及產能的提昇,對於設備而言,基本上已不是數位落差的最大原因。重點在於第二序的落差,乃是資訊素養能力的問題。依現在台灣的教育方針而言,從小學開始有所謂的資訊融入課程的教育,小學生從小就接觸電腦,網路世界,他們可是未來的新鮮主力,然而,這樣的教育方針是全面性消彌數位落差的問題嗎?
其實內部有許多邏輯性的問題尚待克服,以目前國小師資而言,也呈現在所謂的數位落差的問題,教師族中分成兩大派,一派是高度使用資訊化的教師,另一派是完全不使用者,這樣的差異來自於資訊素養上的落差,也因此對於資訊教育的改革而言,缺乏資訊素養的教師就成為了抵制教育改革的一群,因此在教育主導層面而言,是一項阻礙。第二在學生而言,連線對他們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在生活中,利用連線豐富其交友圈,以及知識學習,但是在校園而言,並不是每位學生家中都具有連線的設備,形成學生族中的數位落差問題,學生同儕彼此之間的話題有了一些區隔,甚至對於教師的教學過程也造成困擾,對於不同的資訊素養能力的學生,如何在同一教室中達成教學品質,構成教師教學的問題來源,也是沒有資訊素養能力的教師無法去解決的問題。然而真正的教育是要達到適應社會的目的,在數位時代中,所存在的數位落差就成為了教育上極需去克服的問題。
教社一
筱玉
在現代社會中,好像越來越多人一定得要會用網路,無論如何多年輕多年老都得使用網路,它越來越切入我們的生活!
另外,針對個人資訊的保密就會更重要了,不信在google上面打自己的名字看能查到什麼!再來,想想跟學生最有關係的就是每學期的電腦選課囉!假設不會用電腦選課,納豈不是永遠只能選擇別人選剩的課程,所以,即使不會使用電腦,為了不落人後,每個人都會強迫自己慢慢習慣操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