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大不同:談夫妻間的親密關係

國立台中技術學院共同科講師 廖一儒

壹、前言

親密,是人們既渴望卻又害怕的一種關係。綜觀兩性在親密關係的發展上,幾乎是不斷地在親密與疏離間迂迴進退的過程(卓紋君,民89),誠如John Gray在<男女大不同>一書中所言:「男人從火星來,女人從金星來」,因著男女在先天差異及後天社會化歷程的期待和塑造之不同,而使得夫妻在親密和追求自由、獨立的需求和期待上有所差異,並產生互為矛盾的情結,成為婚姻生活中需面對的難題。

面對離婚率日益攀升的今日社會,與其等問題產生才思考解決,毋寧在防患於未然上多做努力。西方婚姻諮商的實務工作者大多認為增加夫妻間的親密感,是協助夫妻面對婚姻困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利翠珊,民89),因此,了解親密關係的重要性,和男女對親密需求之不同,認識親密關係不是恆久不變,而是充滿變化,需要用心經營的,於是,明瞭親密關係的發展與維持及影響親密關係的因素為何,並針對男女的不同需求,提供適當的介入,幫助兩性在走入婚姻的歷程中,能事先做好心理準備,並時時用心於親密關係的營造,共創幸福美滿的婚姻。

 

貳、親密和親密關係

一、何謂親密?

親密是一種對他人的信任感和親近感,有助於溝通和安全感(陽琪、陽琬,民84)。而一般對親密所下的定義,大多強調三個特點,包括:行為的相互依賴、需求的滿足和情緒的依附(柯淑敏,民85)。所以,親密的需求和對象會隨著年齡的不同而不同,是一種人際互動的歷程。

Bowlby的依附論認為:人有與他人發生強烈情感連結的傾向,而早期的依附經驗會持續於整個生命歷程,尤其是在關鍵時刻。由此可知,早期童年的分離─個體化經驗是如何影響著成年期的親密關係(引自樊雪梅,民88),不同的依附類型有不同的人際親密方式,可以從而了解依附與親密之相關性。由於男女在成長歷程中對於角色和性別認同的差異,造成男性在親密關係中有較多的矛盾與掙扎,既渴望維持溫暖、依賴的共生關係,又想脫離束縛、牽制,追求自由獨立;而女性雖較無性別認同發展上的困難,對親密關係也較男性來得有安全感,卻因未曾經歷性別角色認同之「認同分離」的洗禮(郭麗安,民83),使得女性在親密關係中常會投射過多的自我情緒,形成過黏的依附關係,同時造成配偶的壓力而避之唯恐不及。因此,如何營造一個讓夫妻雙方皆感覺舒服、自在而滿足的親密關係,則為本文之重點。

 

二、親密關係的特質

親密關係是一種高度的互相依賴關係,表現於兩人之間強烈的互相影響、經常性的互動,並長期地涉入各種活動之中(利翠珊,民86)。至於婚姻中的親密關係,SchaeferOlson1981)將其分類為情感親密、社會性親密、身體親密、精神親密、休閒親密、性親密和認知親密等七種。如果說親密是「知道彼此的『我心深處』」(柯淑敏,民85),那麼,親密關係就是一種「與伴侶的內在或內心深處親近的情緒感受」,包括彼此的分享、依賴、接納、支持、信任、承諾、愛與關懷。

然而,親密關係並不是靜態不變(morphostasis),不會因為緣分、愛情、承諾而自然維繫,形成穩固的關係;相對的,親密關係是動態改變(morphogenesis)的,因為人是不斷在成長、發展與改變的,因此,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自然也隨之漸進而持續的改變。

如果以「動態改變」的觀點來看待親密關係,其實意味著雙重意義:動態改變也許充滿了挑戰和危機,但,也可能充滿了變化、希望和轉機,只要能以珍愛的態度用心經營,相信必能「藉阻力為助力,化危機為轉機」,在人生旅途同步成長,攜手邁向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

 

參、親密關係的發展與維持

 

Sternberg的愛情三因論指出愛情的三元素為熱情、親密與承諾,熱情結婚初期達到高峯而後逐漸消退,親密和承諾則隨結婚時間而逐漸滋長(引自王秀枝,民92)。而夫妻間親密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個人對婚姻的滿意程度,因此,維繫優質的親密關係是婚姻生活中的重要課題。

一、親密關係的成分

親密關係需要許多成分幫助其發展和維護(陽琪,陽琬,民84)。

1.知識─透過知識的真誠分享,可以得到更多對方的訊息,知道彼此的想法和觀念,突顯兩人關係的不同,進而建立親密關係。

2.共同性─是親密關係的核心。從坦露相互的感覺中,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建立共識和默契,並使雙方關係產生平等的感覺。

3.相互依賴─當雙方的思想、情感、感情彼此糾結時,自然產生一種相互依賴的力量,在生活中互相需要也互相扶持、約束。

4.信任─當雙方對彼此的性格特質有足夠的認識,並產生信心時,就能夠有信任感,因為信任而願意坦承、願意相互依賴。

5.承諾─成功的關係須有共同的承諾,當許下承諾時,即代表在情感和關係上都願意承擔責任和某種程度的束縛。

6.關懷─互相擁有一種強烈的愛意和關懷,是親密關係中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維繫親密關係的首要元素。

 

二、親密關係的維持─運用溝通維持親密

親密是夫妻間情感表達的一種體驗,透過口語和非口語的溝通、傾聽、自我坦露、情緒共享,而達到身心交融的歷程。因此,維繫親密關係有賴夫妻雙方的學習和調適,其中尤以溝通為首要關鍵。

1.改善溝通的技巧─真誠溝通,說得明確具體,清楚表達需求,用我訊息來傳達訊息,及時給予回應和回饋,適時澄清對方的話避免誤解,並藉由後設溝通清楚界定、獲得澄清。

2.適時適度的自我坦露─當夫妻間願意互相坦露個人的情感、感覺、想法和各種訊息時,同時也較容易了解彼此,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較不會產生隔閡。但,要注意的是,切莫自以為了解對方而「自以為是」、「想當然耳」,反倒成為彼此關係的障礙,如果能養成聊天、分享的習慣,自然拉近彼此距離,維持親密的感覺。

3.專注的傾聽─注視對方觀察入微,並不時給予非口語的回饋(如點頭、微笑),避免打岔中斷,事實提問澄清,保持客觀尊重的態度,不帶成見和批評、責備。有效的傾聽是所有溝通的基礎,唯有說、聽雙管齊下,才能流暢順利,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

最好的溝通風格是一個彈性的模式─即分離與連結間的巧妙平衡。因此,兩性要能夠彼此學習和調適,女人要學習接受衝突和差異,而不要一味排斥,認為衝突和差異只會威脅到親密關係的穩定;而男人則要學習接受彼此之間的相互依賴,不要因為一味地追求自由,害怕依賴威脅到個人自由而拒絕親密。總之,唯有在分離和連結間取得平衡,才能維持舒適、自在又滿足的親密關係。

 

肆、影響親密關係的因素

當男女雙方決定締結連理時,即進入了婚姻關係。婚姻開始了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最親密而且最長久的人際關係,但,也因為社會價值和社會期待之影響,婚姻也開始了一場男人與女人之間的戰爭(陳皎眉,民88)。到底在婚姻生活中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夫妻間的親密關係呢?茲分述如下:

一、個人對婚姻的準備度和承諾

結婚與戀愛最大的不同,在於透過雙方親友和法律的見證,允諾共同建立家庭,並接納彼此的家人,共同承擔責任。然而,婚姻生活中所必須面對的困境和難題,既複雜而多樣化,充滿著變化和挑戰,此時,若是個人的心理準備和承諾不夠,可能極易因夢碎而脫逃。反之,信守承諾的人會努力扮演好各種角色,竭盡全力面對困境,共同尋求解決之道,建立默契並維持親密關係。

 

二、角色扮演和家務分工的協調與共識

結婚後夫妻雙方皆扮演多重的角色,承擔多重的責任,如何在各種角色間做好適當的調配,能夠兼顧又取得平衡,勢須運用充分的智慧。尤其在姻親關係的相處是否融洽,更是維繫夫妻情感,建立親密關係的重要因素。

此外,由於社會型態的轉變,雙薪家庭大為增加,如何兼顧家庭與工作的要求與職責,也會影響婚姻生活的品質和親密關係。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信念,深深地影響女性在家事分工和子女教養上所承擔的責任,即便是職業婦女,仍承擔了大部分的家事,而男性則只參與一些非例行性的工作,因此,夫妻間家務分工的平衡及配偶適時的支援和補位是關係良好的重要助力。反之,若分工不均且無法提供支援、相互支持,則可能出現家庭危機。

 

三、面對衝突和危機的因應模式

結婚並非「一加一等於二」的單純關係,而是牽涉到夫妻兩人、彼此的原生家庭、與子女間的親子關係及子女間的手足關係,因為涉及的成員較多,家庭內的互動就更加複雜,因此,會發生衝突和危機的可能性就大為增加。由於個人在面對問題情境時的態度迴然有別,處理問題的方式和結果亦大異其趣。事實上,幾乎沒有不吵架、不爭執的夫妻,關鍵則在於是否能以比較理性和委婉的表達,運用有效的因應模式來化解衝突,化危機為轉機,藉著共同經歷衝突和危機的過程,增進彼此的了解和情感的凝聚,使關係更為親密。

 

四、兼具理性與感性的溝通習慣

有效的溝通是影響婚姻生活品質的一帖良藥,離婚夫妻常常是因為溝通不良或無法溝通,而造成誤解、感情不睦、疏離,最後終於走上離異之路。假若夫妻間可以真誠表達己見,坦露內心真實想法和情感,接納彼此的感受和差異,就代表溝通管道通暢開放,有助於親密感之提昇。透過分享彼此的經驗和體會達到身心交融,拉近兩人間心靈的距離,增加信任和承諾感。

 

五、性生活是否協調

夫妻間的性生活是否協調會直接影響婚姻的和諧與幸福,尤其是影響夫妻間的親密。由於性可以帶來歡愉、滿足、親密及對個人的肯定、自信,透過性生活,可以拉近夫妻間的身心距離,享受彼此的撫慰,溫存愛的感受,並激發更深的親密情感和感受,因此,婚姻中不可缺少心靈的交流和肢體的親密。性生活和諧滿足的夫妻,較易透過身體的親密交融,而營造出心靈的情感交流,自然能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

除了以上所述,綜觀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建立和維持係「存乎心」─即所謂的「感覺」,當「感覺」對時,則萬事皆順利流暢。至於夫妻間要如何營造對味的感覺呢?我想,除以上五點外,基本的愛、尊重、包容、善解,都是不可或缺的,所謂「一切唯心造」,如果兩人能擁有共識,也都願意用心,相信必然可以「心想事成」。

 

伍、變調的親密關係:介入策略

 

當親密關係產生質變時,該如何針對關係的本質尋求解決策略,適度的介入呢?依照高淑清的「助人歷程模式」(課堂講義,以Egan架構為基準),主要分為四階段十二步驟:首先是瞭解現況與澄清問題核心;其次是協助對方從其需求與想望中,擬定具體可行的目標並承諾學習;再來是協助擬定行動策略,進而具體化呈現;最後是行動與成長,在生活中落實、執行。

因此,本文把介入策略的重點放在第三階段的「協助擬定行動策略」,針對如何經營夫妻間的親密關係提出具體的行動策略,而求助者可依個人實際狀況及需要,選擇符合其需求且適合之策略切實執行以達關係之改善,建立親密關係。

 

一、了解及接納性別差異,做適當調整和改變

誠如John Gray所言:「男人和女人因沒有警覺彼此應該有所不同,因此紛爭不斷。」「清楚認識和尊重這種差異,與異性相處時,可大大地減少許多迷惑。」「只有男人和女人能夠尊重和接受他們的不同,愛情才有機會繁盛。」所以,了解並接納這些差異,有助於化解內心的誤解和不滿的情緒,縮短彼此在認知上的差異和減少歧見,並做適當的調整和改變,因為唯有願意從改變自己著手努力,婚姻關係才能重現新契機。

 

二、願意針對個人的不足之處學習成長

學習面對真實的感受,體驗和表露情緒,培養分享感覺的習慣,願意用心去感受對方和彼此間的感覺,並投注心力和時間去建立親密關係。不要拒絕面對,總是以「我的個性就是這樣」作為搪塞逃避的理由,那麼就如同武士的盔甲般,表面上看似保護,時則阻絕了自己真實的內在,也阻隔了與他人的情感交流。

 

三、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

改善溝通的技巧,適時適度的自我坦露和專注的傾聽,建立一個理性與感性兼具的溝通習慣和有效暢通的溝通管道,偶而輕鬆幽默面對生活瑣事,並培養處理衝突危機的智慧,則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尤其在工作、生活間奔波忙碌,又扮演多重角色,偶而也要給自己和配偶一點獨處的時間,製造生活的樂趣,有了知心相契的感覺,溝通起來就自然通暢。

 

四、培養個人興趣、建立自信

健康的親密關係是指適度的黏、又不會太黏的關係,亦即在分離和連結間取得巧妙的平衡。夫妻是兩個圓,有知心相契的交集,卻也需要個人獨立的空間和時間,因此,培養個人在工作、生活和休閒上的興趣和專注,可以獲得自信和自我肯定,才不致太過依賴對方,造成伴侶的壓力,對親密關係也有正面幫助。

以上四個介入策略,可由當事人依個人實際狀況,衡量並選擇符合其需求之策略,擬定執行計劃具體執行落實。在改變和學習成長的過程中,當事人可以從「做中學」到「做中覺」,覺知自己的成長和彼此關係的改變,並不斷地修正,適時分享經驗,而助人者亦適時提供指導、諮詢和鼓勵,協助當事人繼續執行和成長。

 

陸、結語

 

親密,是人們渴望和追求的關係,親密關係的發展是持續不斷的在調適與衡定中循環演化的歷程,而且永遠沒有所謂完美和終點,因為它是一種動態改變的關係,所以,因著人的改變而改變,充滿了挑戰、危機,卻也充滿了希望和契機,關鍵則在於是否願意付出、用心經營。

瞭解男女的不同有助於減少彼此的不滿和指控,瞭解也是改變的開始。如果夫妻雙方都願意敞開心胸,體會對方的感受,給彼此成長和改變的空間,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理性的溝通、柔情對待,遇到逆境和衝突時,也能透過協商,共同分享面對,相信必能營造良性和諧的親密關係,共同面對生活的考驗,創造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

 

 

 

 

 

參考書目

 

John  Gray1991/蘇晴譯(1994)。男女大不同。台北:生命潛能文化。

Lillian  B.  Rubin1995/ 樊雪梅譯(1999)。親密陌生人:婚姻治療。台北:五南。

Norman  Goodman1993)陽琪、陽琬譯(1995)。婚姻與家庭。台北:桂冠。

 

王以仁主編〈民90年〉。婚姻與家庭生活的適應。〈頁89-107〉台北:心理。

王秀枝(民92)。婚姻和親密關係教育。載於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主編,家庭教育學,(頁503-552)。嘉義,濤石文化。

利翠珊(民86)。婚姻中親密關係的形成與發展。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04),頁101-128

卓紋君(民89)。從兩性關係發展模式談兩性親密關係的分與合(上)。諮商與輔導,174,頁25-29

卓紋君(民89)。從兩性關係發展模式談兩性親密關係的分與合(下)。諮商與輔導,175,頁19-23

胡海國(民89)。變調的親密關係。健康世界,頁65-69

柯淑敏〈民85〉。親密關係分手的研究。學生輔導,43,頁108-115

郭麗安〈民83〉。兩性對親密需求的差異及輔導對策。諮商與輔導,107,頁13-15

黃慧涵〈民86〉。女性親密關係與憂鬱。輔導季刊,331〉,頁21-25

陳皎眉〈民88〉。婚姻中的兩性關係。兩性平等教育季刊,6,頁17-23

 

 

 

38期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