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薪家庭夫妻壓力及家務分工調適」

王淑卿(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壹、前言

    隨著教育機會的提昇,就業市場結構的改變,生育率的降低,女性外出就業比例提高,雙薪家庭在今日高度工業化與都市化的社會下已是很普遍的現象。雙薪家庭中夫妻二人均從事有[薪俸的職業。這樣的家庭型態,有別於傳統的經濟來源架構,打破了自古「男主外,女主內」的夫妻角色分工,而朝向男女共同承擔家庭經濟壓力。

    在夫妻共同分擔角色的同時,潛在於雙薪家庭背後的是家庭中每個成員的角色調適,以及夫妻間家庭與工作任務的再協商與相互配合

。不可否認,時代變遷下的雙薪家庭也面臨許多壓力與難題,急需家庭與社會共同正視。

貳、雙薪家庭的誕生

    在了解今日社會中雙薪家庭生活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探討為何已婚女性要加入就業市場,促成更多雙薪家庭誕生。根據許多學者的看法,可以分析出以下幾方面的需求:

一、經濟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改變與物資的上漲,許多男性無法單獨維持一個家庭的經濟開銷,需要夫妻都外出工作才能收支平衡(周逸芬,民86),經濟方面的需求驅使許多婦女投入就業市場。的確,現代生活中,越來越多家庭發現光靠一份薪水養活家人非常困難,尤其是要過稍有品質的生活,例如:孩子的才藝班、補習班的花費;外出旅遊或出國觀光等的開銷,再再都仰賴雙薪父母的薪俸。

二、心理需求

    許多學者認為,工作本身對婦女的自尊心與榮譽感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Strong和DeVault(1992)便明白指出工作提昇婦女的自尊心與操控感,比起家庭主婦,職業婦女較不易感到沮喪或焦慮,生理上也比較健康。Scarr認為一位忙碌、有自信、快樂的上班母親,對孩子提供的照顧與成長環境,遠勝於一位整日怨懟的家庭主婦(引自高淑清,民89)。

三、社交需求

    Sears和Galambos(1993)指出婦女出外工作增加社會接觸,對婦女身心健康有所助益。不少研究也發現,職業婦女自己認為出外工作可以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與成就感,更可廣結善緣,增加社會資源網絡。

參、雙薪家庭的壓力

一、內在壓力

(一)過度負荷的問題

    當家庭中夫妻兩人都擔當職業上的專任工作,再加上家務工作

,每天活動的負荷量過重。在這種情形下,易造成身心疲憊,而在職業與家庭上增加不少壓力。根據Rapoport夫婦所做的研究(1967),

下列因素將決定雙薪家庭對過度負荷的感受以及對壓力程度的不同經驗:

1.      家庭對生育子女的期待程度以及對生活情趣的重視程度。

2.      夫妻對家庭生活水準高低的嚮往程度。

3.      夫妻兩人對家庭內家務重新分工的滿意度。

4.      夫妻於工作中造成心理上的過度負荷,進而形成生理上過度負荷的情況。

除上述四點外,藍采風(民75)也提出三點:

5.      職業的種類以及夫妻在工作時間上相互安排與配合情形。

6.      夫妻對個人工作的態度與抱負,以及夫妻二人對彼此工作的態度與期待情況。

7.      丈夫對妻子成為職業婦女的支持與鼓勵態度。

上述七種條件若理想的安排,雙薪家庭不僅不會增加家庭額外的壓力,反而對家庭的組織與功能有正面影響。

在家庭角色負荷過重情況下,傳統上由婦女所負責的家務必須重新做適當的安排,才能協助個人及家庭減輕壓力。同樣地,當婦女扮演職業婦女之後,不應以自己經濟獨立能力、工作地位與抱負等待給丈夫有形或無形的壓力,因為它們可能是家庭與婚姻衝突的觸礁。

(二)角色週期的問題

     角色週期的問題指雙薪家庭如何將個人生涯週期與其家庭生活史(發展史)週期互相協調配合(藍采風,民75)。例如:職業婦女一直在婚後繼續工作。但是,當第一個孩子出生之後,它造成了雙薪家庭壓力的轉捩點,也就是說,新生兒的需求使女性面臨抉擇。若在新生兒學齡前一段時間能找到保母或支持系統,仍須在安排上費盡苦心;若妻子在孩子們長大後不需多照顧時,才開始工作或回到原有的工作崗位,其壓力程度當較前者為低。雙薪家庭必須試著以家庭生活史與個人的生涯週期互相協調以減少生活壓力。例如:有的家庭主婦在家庭經濟及心理上各方面均有充分準備之後,才計劃生育。

(三)家庭特質的問題

    現代家庭由大家庭轉為小家庭制度,在許多方面增加了雙薪家庭的壓力,尤其在養育子女時缺少親人幫忙。Heckmal(1977)等人所做的研究指出僅有老一輩的職業夫妻以及無子女的家庭才會感受到雙薪家庭的優點。照顧孩子的需求以及尋找理想的保母,使得年輕一輩的職業婦女感到萬分困擾。

二、外在壓力

(一)社會規範的問題

    無論社會觀念如何改變,雙薪家庭仍然逃不出社會對傳統男女角色的期待。如此,往往使雙薪家庭(尤其妻子)隨時感到緊張、不安,甚至於罪惡感。Epstein(1971)證實超越傳統的社會規範確實會造成個人的不安與罪惡感。

(二)職業結構的問題

    由工作地點帶來的壓力是顯而易見的。在國內,目前所謂「通勤家庭」的數目愈來愈多,雙薪家庭夫妻因工作無法每日相聚,而形成每星期或不定期的相聚,這種情形常使夫妻身心隔離,而且因事實需要而造成二個「家」。

(三)孩子的問題

    雙薪家庭壓力增加的原因之一,為夫妻一方面有工作上的壓力,二方面則想盡力多利用時間與精力照顧孩子們。當孩子們生病是雙薪家庭(尤其母親)感到最有壓力的時候,因為許多公司無此種特別假期,因此母親們往往必須利用她們的常規假期在家陪小孩或帶小孩去看醫生。

肆、雙薪家庭的工作管理系統

    隨著二十一世紀的來臨,雙薪家庭的夫妻已慢慢體認到兼顧好工作與家庭多重角色,才不會影響到家居的品質和夫妻間婚姻的滿意。Levine和Pittinsky(1997)近來出版的書<職場上的爸爸>也明白揭露了一個事實:對男人而言,工作和家庭角色已不再是分開獨立,男人的主要角色已不再只扮演職場上的英雄而已;一位賣力奮鬥為家庭提供經濟來源的人,如何在家庭中完成應盡的義務、與太太相互配合,也關係到這些職場上的爸爸是否可以真正在工作表現上更有生產力與創造力。

一、家務分工

根據國內一項最近的研究指出:在台北市的雙薪家庭中,對於整體家事參與的時間,妻子所付出的時間幾乎是丈夫的兩倍之多(唐先梅,1995),國外對於雙薪家庭的實證研究中,也得到類似的結果(Berk,1985)。

    家務工作亦可稱為家庭勞動力。但傳統上「勞動力」被視為金錢的來源,因此多半指的是市場勞動力,而家務工作,此種最初並無支付金錢的勞動力是不包括其中的。直到近幾十年來,社會對「工作」定義的改變,是工作不再只是金錢的來源,亦包括感情及生理的服務時,家務工作的身分才有所轉變成為正式的工作範疇之中。

    整體而言,家務工作所包括的項目相當多,美國近期的全國家庭調查(National Survey of Family Household)涵蓋九大項:準備餐點;清理餐後事項;整理室內環境;屋內外的維修(包括草地花園的工作、房子的修理及油漆);外出購物;衣物的清洗、燙熨及修補;財務的處理;汽車的維修;開車載家人去工作、上學或從事其他的活動,此外亦將孩子的照顧單獨列出,以便學者在分析時能得到更正確、更完整的資料(引自唐先梅,1998c)。

    台灣由於居住的環境不同,主要的家務工作亦與美國相異,伊慶春(1987)的研究中將妻子參與較多的家務工作分成四類:包括有烹調工作、家庭清潔、子女養育、及家庭經濟四方面。中美家務工作的不同除了居住環境因素所造成的不同外,最值得提及的事,在子女的教養方面,課業輔導一項是少有被涵蓋於美國家務工作的內容之中的(引自黃迺毓,1995c)。

    近年來,國內已有越來越多研究指出雙薪家庭中先生們漸漸增加對家事的參與(李方如,2001),這也意謂傳統性別角色及態度的轉變,雖然要大幅度的扭轉或訴求男女在家務分工上的完全平等仍有困難。事實上,學者認為雙薪家庭中夫妻雙方在家事承擔量的差距已逐漸縮小,除了先生的參與外,太太也因工時的增加而減少了真正做家事的時間(Levine&Pittinsky,1997);另外雙方在做家事方面,心態的調整與要求標準的降低,也減少夫妻對家事分工的歧見,雙薪家庭在面對家務分工重要挑戰的同時,除考量阻礙本身參與家事的的困難與因素外,夫妻雙方須開誠佈公,協商對策以減少不必要的衝突。

    Piotrokowski(1987)等人發現,職業婦女常採用減輕工作與家庭壓力的策略,包括減少做家事的時間、增加辦事效率、重新分配家務事、放棄休閒旅遊以及計畫特殊的親子活動。有些雙薪家庭採折衷彈性的策略以減輕面臨的壓力,例如減少工作時數以取代全職工作的角色或夫妻彼此調整上班時段以兼顧看管幼兒的職責。

二、時間管理與休閒安排

    雙薪夫妻在扮演工作與家庭生活的多重角色時,最常感受到的是時間不夠使用,以至於情緒常難以控制,其次便是缺乏適切的休閒安排。有效的時間管理需要彈性統籌可用的時間,以及有效運用資源。雙薪父母若能有效的管理時間,將減輕不少生理上與情緒上的壓迫感。

(一)     時間管理

1.      設定目標並定出優先順序

雙薪父母在思量如何運用有限時間於多項生活事務時,首重目標的設定,並訂出優先順序,將自己的家庭需要、生涯成就、休閒生活或個人發展等項列出,再找出哪些部分是生活中相當重要的部分,哪些是可以暫緩的,一旦優先順序設定後,較能不慌不忙地達成。雙薪父母須了解一天中可用的時間有限,又不可能包辦所有的事情,所以必須謹慎選擇優先且必要完成的工作,做好妥善的時間控制。

2.      明智而合理的時間規劃

袁宗綺(1993)引述一個有關時間規劃的術語值得參考,那就是SMART原則:明確(Specific)、可掌控(Manageable)、可

達成(Achievable)、實際(Realistic)以及設定時間(Time-

targeted)。為計畫要做的事情定下執行時間表,緊急事項立即處理。

3.      團隊時間管理

在有效運用資源以增進時間管理技巧方面,Byalick和Saslow

1993)提出團隊時間管理的概念,強調在時間管理的計畫中,

必須將另一半視為有效資源並善用之。團隊時間管理做法是將日常生活作息的安排,事先納入計畫並與另一半溝通協調,例如事先講好誰開車送小孩上學、誰有時間去買菜或載小孩去看醫生等等。團隊時間管理的運用可以為自己及另一半提供即時的工作與家事進度計畫,相互配合以避免誤會或混淆工作項目

,也可減少因為沒有事先溝通、計畫而導致雙方同時做某一件事、或都沒有人去做、或越幫越忙等事情發生。

(二)     休閒安排

雙薪夫妻在面臨時間不敷使用的挑戰之下,常以縮短自己的休閒時間來因應,其實休閒安排的彈性調整有其道,以下一些思考原則,幫助雙薪家庭兼顧個人與家庭方面的休閒生活(高淑清,2000):

1.      一同出遊,輪流給予對方自由時間:選定家庭共同旅遊定點後,一同出遊,在目的地一段時間後,給予自由活動各自散開,若有年幼者需要父母一方陪同,另一方則有自己的自由時間。

2.      輪流週休:夫妻雙方可依實際生活情況及個人的需求排定休息日,充分運用休息日,安排個人的活動與休閒。

3.      視家庭休閒為個人休閒:這是一種自我認知層面上的改變,雖沒有個人的時間,調適心境安然於家人共處的時光中,部也樂趣一樁。

三、扥兒問題

    雙薪家庭的日漸增加,也隱含著幼兒扥育與照顧職責的轉移。一般而言,雙薪家庭在扥兒方面所面臨的問題,首在難求優良品質且收價合理的扥兒機構,因為大部分標榜高品質的扥兒機構都有著令一般父母望而怯步的高價碼;另外,一般父母在選擇將小孩送進托兒所之前,無法審慎評估其軟、硬體設備;或者無法在上班時間到托兒所去視察,進行不定期造訪以觀察小孩及幼保人員間的互動。父母充其量是考慮托兒所地點是否方便、價錢是否合理、環境是否衛生安全,而很少去考慮小孩在這場所是否可以得到充分的情緒疏導與關懷,以及在智能上是否得到良好的刺激與增長。

    要妥善考量扥兒問題,雙薪父母需要在評估扥兒機構環境與選擇扥兒方式間作個適切的搭配,並按個別家庭的需求,選擇最適合的扥兒方式。傳統上,雙薪家庭的扥兒方式傾向就近尋求親戚或年長父母來照料,但有時因為與親戚或兩代之間的管教態度不一致,為避免發生爭執而破壞感情,有些雙薪父母寧願另謀其他扥兒方式。目前雙薪家庭常考慮的扥兒方式,不外乎以下幾種,各有其優點:

1.送到保母家:由保母負責照料幼兒的生活起居,保母因在自己的家中,對自家環境及安全設備熟悉,遇緊急狀況較易處理。保母與父母有一對一的接觸與溝通,有利孩子的個別需求。

2.請保母來家裡:孩子因在自己家中,故可以提供孩子一個熟悉的遊戲空間,減少焦慮不安的情緒。

3.家庭式扥兒:是指由領有執照的專業保母在一個家庭中同時看顧幾個孩子。對父母而言,此種方式費用較合理,且提供孩子家庭溫馨氣氛的場所,尤其對2-5歲的幼兒而言,更可以在此種環境中學習與其他幼兒相處。

4.公私立托兒所:此類師資大都受正規而專業的訓練,課程教材經過精心設計,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色,幼兒在此環境中可學習團隊精神與適應團體作息。

5.交換扥兒方式:交換扥兒是由幾個本已熟識的家庭提供自家場所,輪流看管朋友的小孩,一個禮拜1-2天,其餘時間分別送到不同朋友家中,此方式最大的優點是沒有扥兒花費,孩子們本來就認識,可以減少不安,且有許多家庭的資源材料及不同玩具可供孩童使用,對孩子而言更不失新鮮感。

 伍、結語

     為了讓年輕一代的雙薪家庭能夠營造一個心目中理想的溫馨生活,理性面對工作與家庭角色所帶來的挑戰,社會價值觀以及政府對家庭與孩子需求的重視,實在刻不容緩。教育當局也應對雙薪家庭與兩性平等教育賦予時代的新意義與新詮釋。雙薪家庭除了要憑藉家庭內部夫妻雙方同心協力、共同參與家務、分擔扥兒育嬰重任外,更應訴求周遭大環境的整體因應改變,以其個別家庭的努力成功,也就是當夫妻面對外在工作壓力時,更需要有關心員工福祉與家庭需求的政府及公司行號來共同推動相關的友善政策,為雙薪家庭圖謀兼顧工作與家庭的策略,藉由政府的頒布與實施,落實為雙薪家庭分憂解勞之美意。(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參考書目:

袁宗綺譯(民82)。派翠西亞.歐伯恩(1989)原著。快樂雙生涯:如何兼顧工作與家庭。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

周逸芬譯(民86)。Brooks,J.B.(1991)原著。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唐先梅(民84)。家庭決策與家事分工,刊於「家庭概論」,頁129-159,

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唐先梅(民90)。婚姻關係中的家務分工,刊於「家庭生活教育」,頁211-236,台北:師大書苑。

伊慶春(民76)。已婚職業婦女職業取向、工作狀況、工作滿意和子女照顧方式之研究。中國社會學刊,11,頁93-120。

藍采風(民75)。婚姻關係與適應。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張振芬譯(民89)。凱西皮爾原著。工作.家庭。台北:培根文化。

李方如(民90)。新好男人-雙生涯家庭男性家務分擔經驗之研究。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淑清(民89)。雙薪家庭:角色分擔的開始,刊於「家庭教育學」,

    頁131-154,台北:師大書苑。

莫藜藜、王行(民85)。已婚男性的價值觀及其對家庭的需求之探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頁57-114。

唐先梅(民88)。雙薪家庭家務分工、公平觀、與夫妻關係滿意度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28,頁16-30。

Strong,B., & Devault, C.(1992). The marriage and family experience(5th  ed.)St.Paul, MN:West .

Sears, H. A., & Galambos, N. L. (1993). The employed mother’s well-beimg. In J.Frankel(Ed.),The employed mother and the family context. New York:Springer.

     返回36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