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美麗與哀愁
劉義夫(雲科大企研所研究生)
一、
前言
對我而言,科技是一種進步、是一種人類的革命。但人類如何在進步與傳統間取得平衡,是十分重要的課題。上了一學期的課,讓我學會去思考人們在使用網路或是科技時是怎麼去思考的,更了解要如何才可以融入這個科技的社會。
NOKIA的廣告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但是是不是有一天科技會超過人性,變成人性無法操控的呢?科技對人類來說是一種甜密的吸引力呢亦或是一種致命的吸引力呢?於是我挑了一本書『科技的美麗與哀愁』,來尋找人類在數位時代中的定位。在科技發達的今天,要從社會的本質出發,不可遺棄人本的終極價值。
二、書目介紹
書名:科技的美麗與哀愁
作者:查爾斯.強斯契爾
譯者:邱文寶
出版社:經典傳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二OO三年五月一日
三、
章節介紹
第一章
心靈補捉晶片
矽晶片成為資訊科技時代如此鮮明的象徵,我們也許還會認為這是否過於誇大。相反的,其重要性甚至遠超過人們的認知。
第二章
人類知識的古老秘密
我們常使用「資訊」這字眼。然而,當我們提及這個沒有大小重量,但卻絕對有實用價值的實體時,我們真正的意涵為何?
第三章
與全世界連線
前美國副總統高爾提出「資訊高速公路」。他想像中的遠景是高承載電訊網路,將全美甚至更遠處的家庭與公司串連在一起。
第四章
晶片,邏輯大師
電腦核心是一組處理元件,會操作二元邏輯命題,也就是使用O與一來表示對與錯或是與非。
第五章
電腦真的能模擬人類嗎?人工智慧興衰史
不論是哲學家或科學家,甚至許多人都認為,電腦要完全模擬人類,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因為思想比起電腦計算要複雜許多。
第六章
打造電腦網路空間:多媒體與網際網路
新資訊交喚方式的規模與被接受的程度,讓電腦界大吃一驚,要預測數位科技的眾多可能應用,是相當困難的事,因為可能性太多了。
第七章
尋找成果:電腦與經濟發展
在後網際網路的世界裡,管理、鼓舞下屬仍然比增進他們對於資訊的取得更重要,這些都非電腦的專長,只有人類才能辦到。
第八章
回到真實的世界:數位科技的明天
儘管新科技作為競爭工具,如同以往任何工具一般重要,但它卻無法對整體經濟產能作工貢獻。
第九章
數位時代下人類的定位
在可預期的電腦社會裡,機器可以根據聲音與影像發出反應,但卻無法反應聲音影像下人類的心智,這是值得我們深思之處。
四、
心得
科技更新的速度日新月異,從電力進入實用階段之後,短短幾年間,愛迪生的電燈、亨利.福特發明的汽車、萊特兄弟的動力飛行,這些發明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模式,讓世界的時間與空間縮短。社會也跟著科技在改變,因為火藥及化學的發達,人類以此做為戰爭的武器。因為電力、動力的發達,鄉村與稻田被柏油路切割開,農地成了一間間的工廠。今天,二十世紀,科技還是持續的再改變,只是改變的層次更高了。人類已經不再是跟周遭的環境做抗爭,而是更進一步的跟造物主抗爭。當人類變成了神,那自然的規律對於人類而言還有意義嗎?食物可以被基因改造,改造成人類所喜歡的口味和形狀。動物也可以被基因改造,造成又大又肥,讓人類可以取用牠身上的資源。而人類呢?人類可以基因改造,以減少生老病死所帶來的痛苦,但是有權力去干預生命的誕生與成長嗎?這些都是很值得探討的。我們看得到這些進步的好與壞,所以更必須要在科技持續進步的今天做一些改變。
人類是要當科技的主人還是當科技的奴僕呢?書中提到一個例子,在美國作家卡爾(Philip
Kerr)的驚悚小說『Gridiron』中,兇手已經不是人類了,而是一個叫ISAAC的電腦程式。這個控制大樓電腦程式一開始是設計來為人類服務的,他可以透過攝影機觀察人們,並追蹤他們的行動;也可以控制電梯、安全門、空調、電話等工具。藉由大樓中的電腦和電話可以對所有人的需求快速的做出回應。ISSAC可以學習怎麼去為所有人服務,他會記得每個人的習慣,在你正想要休息時送上一杯咖啡,在你到大樓時可以將電梯停到你面前等你。還可以藉由你的一些動作來分析你的心情,當你工作速度比較慢時會知道你累了,當你脫衣服時會將空調開大一點。但是,一切都在一個小孩子安裝了一款殺無赦的電腦遊戲之後起了改變。
人造的ISAAC將學習能力轉化為殺人利器,利用消毒程序對空氣下毒,調整空調的溫度到人類不可負荷的溫度,甚至將門全都鎖上,讓人類無法逃離。裡面的人類有在電梯中被甩死的,有在房內被清潔劑淹死的,或是被冷死的。最恐怖的是ISAAC可以透過保全攝影機知道每個人的一舉一動,了解這些它的敵人的企圖。由於他有自行學習的功能,所以它還可以自己去網去取得一開始設計師沒有輸入的資訊。他可以找到生物科技的資料,製造化學武器來殺死人類。知道在零下四十度的溫度下,人類可以存活多久。在網路電腦的時代,一切都沒有界限,連尋找殺人的方法也沒有界限。最後,有四個人爬到了屋頂與外界取得連絡,有一架直昇機要營救他們。但是ISAAC使出了最後一招,調整地機的抗震穩定裝置,毀了整棟大樓。它和四個人一起同歸於盡了嗎?不,這台電腦已經播接出去,進駐到其他電腦上了。聽起來,頗駭人聽聞,不是嗎?這種情況會發生在未來嗎?我不知道,也不敢預測。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一篇小說道出了人類與科技在進步的同時,如何面對這場數位時代中感情與理智的戰爭。
人類的科技是由一些資料的整理,整理出有用的資訊來累積成功的經驗。當這一些資訊透過電腦整合後,就可以發揮綜效,將人類科技的革新速度以倍數的狀況進步。人工智慧就是這一些人類研究出的人類行為模式所構成的,一幅一九九五年「Business
Week」刊出的科技專刊「會思考的電腦」,將一些專題文章在在人腦旁邊,內容是「陳經網路」、「基因演算法」、「專家系統」、「模糊邏輯」為題。說明了人工智慧的最終目標-人類般的思考方式。當一九九七年五月,IBM的電腦「深藍」與世界西洋棋冠軍卡斯帕洛夫大師對奕時,「深藍」的表現成了大家注意的焦點。當「深藍」勝過卡斯帕洛夫時,似乎有人開始覺得電腦勝過人腦了,那種人類被電腦統治的影像,便漸漸的浮現在一些人的腦中。如果電腦可以思考,那麼有一天他就可以取代人力,甚至控制人力。在人類的溝通、處理、思想這三大階層中,電腦已經可以透過電纜、光纖和無線電波、高速數位運算等,突破了前兩層,接下來就只剩下第三層障礙了。但是如果電腦想要再更進一步進駐到人類組織內,必定要有更人性化的發展。它們必須有情緒、幽默感、直覺,更甚是恐懼,不然,便無法跟人類打交道。電腦科技必定不會只照純邏輯的思維,狹義的處理符號,必須要更貼近人類心智所集合成的知識。
當我們在討論電腦能否像人類一樣思考的同時,可以去看看一些現實面。現實的世界中,人類的心智活動有哪些是電腦可以複製甚至超越,又有那一些是電腦做不到的。也許我們可以將電腦思考的主題限制在特定範圍內,可能可以發展出相當接近人腦且實用的設備。對於目前的科技來說,是有軟體跟科技來複製人類的思考。但這龐雜的系統是十分難製造出來的。可以在狹窄的既定主題下成為專家的電腦,如果偏離了這主題,可能就會失去作用。電腦可以依照離散組合的模式去思考,可以定義城堡、皇后,可以在依循著既定規則的西洋棋勝過人腦,就像是小孩在懂得井字遊戲的規則後,就不會再輸一樣。但是電腦無法如藝術家一般,可以畫出每一次都不一樣、具有生命力的天空。因為如此,所以人類更要珍惜自己的創造力,惟有創造力才是人腦保持不拜地位的特效藥,電腦不就是人類創造力下的產品嗎。
網際網路的發明是另一個科技的重點,也可以說是二十世紀末資訊科技的奇觀。由大量的文字、影像和音訊拼湊出來的全球資訊網,範疇之廣,可以滿足任何的要求。網際網路就如同一本超級大的大百科一樣,他不止可以連結更多的電腦,也可以連結這一些電腦後面的人。想想看,這些電腦後面的人不就是代表著每一台電腦所擁有的”智慧”嗎。對人類而言,這種資訊科技又回到了溝通的原點。一台可以模仿人類思考的電腦已經不再是一台電腦,而是可以透過網路線連結許多台電腦,甚至是許多個人腦,利用所有人都具備的創造力、求知慾和溝通來來促進科技的再進步。網路改變了人類的溝通方式,也改變了電腦溝通的方式,一些舊有的行為模式和想法一再的被推翻。在統一的網路世界中,資訊可以自由的取得,讓人類的知識成幾何倍數增加。但是相對而來的著作權和免費的公共知識問題,似乎也成了網路的最大問題。創意變成別人可以隨意竊取的資源,言論自由成了言論暴力,讓網路受到莫大的委曲。但是,回到原點來看,這些都不是網路的錯,網路只是提供一個媒介,讓人溝通的平台。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使用電腦後面的人,怎麼去使用網路,才是網路怎麼繼續發展的一個大重點。
在這個以數位電子為領導科技的年代,每一個擁有電腦的人都擁有唾手得的電腦資源。依摩爾定律速度每18個月加倍的說法,人類要如何可以跟上電腦加快的速度呢?如何跟上電腦的速度是在這個新的社會中每個人所必須要去學習的,但是最終還是不能忽略人與人接觸的力量。不管在任何行業,人與人的接觸都不能被取代。就連資訊最重要的金融業,人與人接觸的信任感和非正式意見的交換的不可預期都是不能被取代的。在咖啡間所獲得的非正式資訊和聚會時的情感交流,都是電腦辦不到的人類溝通的力量。在混亂的科技與社會變遷的年代,科技改變了我們的外在力量,卻帶不走人類間最基礎的信任的力量。我們不能卑躬屈膝在電腦嚴格的邏輯與黑白分明的分類法,而是要在這個新的世代中找到屬於人類自己的定位,體會生命的基本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