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i Sorin & Sandra Ball-Rokeach(2002).“Belonging in Geographic, Ethnic, and Internet Spaces,” pp. 404-427 in B. Wellman & C. Haythornthwaite eds. The Internet in Everyday Life. Blackwell.

 

在地理、種族與網路空間的歸屬感討論

 

南華社研所 葉允斌整理

摘要

這是一篇關於在7個洛杉磯有不同種族居住的地區中,研究人們於連線、離線之間的關係。作者排除連線與離線相對立的「零和遊戲」(zero-sum game[1],採取「the more ,the more」(...,就越)的緊密連帶,試圖連結「連線與離線」的關係。作者提出其中心論點:現實中社群的歸屬感越強,將轉化為較強的線上互動關係。這種觀點提出了強力賴以支撐的條件,也就是離線社會與文化團體的連結,而不是將網際網路空間由人們的在地社群中分離出來。

 

一、前言

      網際網路作為溝通與社會聯繫的工具,乃是網際網路出現時最先所懷抱的希望。雖然這個樂觀的前景仍是受到歡迎的,特別是於科技方面的期待,關於網際網路互動,是網際網路中的主要財產,這個虛擬社會的連結將素未謀面的人們結合起來,進而形成一個社會。作者認為,科技本身並非獨立而存在,而是被賦予達成人類社會、文化目標的使命。

       然而,以這種研究型態去提供解釋模型通常是不精確的。他們僅指出介於網際網路連結與真實世界中複雜連結的關係。雖然有用的啟發工具,但無法表達假如(if)與如何(how)的核心問題。更重要的是,他們很少有關於個別的階級、文化背景的連線、離線連結的描述討論。而現在這個研究則試圖去填滿這個發現的鴻溝,由溝通科技的研究到真實與虛擬空間的溝通。

        我們的研究指出,亞洲與科加索的電腦連線情況有差異介於其中,在社會文化、美國主流人口方面,而韓國的群體中,則是較少的範圍,我們解釋這些現,是由科技社會文化層面來觀之。

 

二、研究假設與問題

         首先,作者假設了「連線」與「離線」的社會聯繫是有關係的,利用包括居住於城市地區的種族團體的廣泛數據資料,於此,目前的研究也討論了「種族特殊的社會、文化特色如何型塑連線與離線的社會連帶關係」。關注的焦點也注意到種族多樣的環境。

       此篇文章的中心主張:當人們在自然的鄰近地區有著較強的社會連帶,連線社會可能就具有較強的連帶。作者的假設:在地社群具有越高的歸屬感,就有越可能產生新型的連線人際關係。

我們的各種族的研究樣本,是居住於7個具區別的城市。連線與離線社會連帶的差異處,會被社會脈絡以及種族、居住地區背景中的價值傾向所影響。循此,作者發展出研究的問題:居住地區以及地理上的差異是否能解釋介於連線與離線的社會連結?

 

三、研究方法

        這個資料分析在本章之中,是靠著Metamorphosis計劃所提供。在美國大城市之間有關於溝通科技與連結方面的個別與團體層次的資料,是靠著多重策略所收集而來,包括了電話與信件的調查、媒體統計調查、焦點團體方法、心理繪圖與結構性的訪談。這個研究的核心在於對洛杉磯近鄰地區的電話隨機抽樣調查。並以洛杉磯郡中百分之90的人口構成了本研究的樣本

         電話中回答的比率是很低的,約有百分之31而已。儘管電話訪談是較久的,約40-50分鐘,還是有百分之62的人會完成回答問題。此研究特點之一,在於使用電訪的同時,運用各種不同的語言,重視到了語言、文化的差異性,換言之,樣本比例大量採用了不同種族,顧及到了樣本的多元與差異性。

 

四、研究發現

        本研究將年齡、收入、教育、性別與移民美國的世代均當成控制變項。這份研究表示的結果是主、客體之間越強的在地連結互動,會增加在線上交有的可能性。邏輯回歸上的顯現,亦到達了一個顯著關係[2]。一個模型預測線上交有的機會,指出了固定於某位鄰居(較強歸屬感)是結合了較大的改變,關於連線虛擬朋友的交往。歸屬感每增加一個單位,人們在線上交友的機會將會增加百分之7。

        研究結果是符合我們之前的假設,在社會統計的處理與地區特徵的加以控制之後,人們基本的連結情況會影響連線與聯繫的強弱。這個發現提供了我們研究的主要觀點:歸屬者屬於任何一個地方。

 

五、結論

        我們發現了真實世界中較高的歸屬感程度,會轉變成較高的連線互動傾向。這種傾向型塑、維持持續連線或離線的連帶,來自於社會以及文化資源和他們在真實社群脈絡中的行動取向。而非來自媒體工具的特色本身。

        在強力聯繫於離線社會與文化群體的連結中,我們的發現支持這一個科技前景的社會型態,而並非彼此的分離;網路空間是來自於人們的在地社群。在人口統計學特徵的控制之下,當他們有較高程度的歸屬感時,他們也就更容易在線上進行交友。這些發現確定一個發展性的研究團體正在觀察的連線社交現象。

        這些目前的發現也與傳統溝通管道相一致,在相同的7個洛杉磯的種族近鄰地區中扮演了增進或是阻礙歸屬感的。在本質上,網際網路增加前溝通環境新溝通機會的階層和能力,經由強化而非取代方式,來建構我們的社會生活。

       我們的發現建議:科技/社群建構,應以雙軌政策進行。致力於建構在地社群,應會得到網際網路社群的收益,這就是我們所謂「放大鏡」的成效。人們提供了社會資產於他們的居住地區,也同樣會被預期提供他們的社會資產於他們存在的連線群體。另一方面,除了連線社會的聯繫被先前存在的離線社會與文化網絡所支持,他們的長遠預期大概並非如期偉大的。持續的成果了解這兩種社會空間之間的聯繫,會幫助我們對於兩個世界中的人們促進更強力、更具實行性的連帶。



[1] 文中所述零合遊戲,意指樂觀或悲觀兩方的極端。如Rheingold認為連線與離縣之間的人際關係是呈現相互矛盾與衝突的;而Castells則認為,線上將反映、甚而強化了現實的人際關係。

[2] 請參見表14.1p 416

返回36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