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閃連結

翟本瑞(南華大學社會系教授)

 

2003830日下午258分整,一群彼此不認識的人聚在忠孝SOGO前廣場。當三點整時鐘敲著15響時,眾人隨鐘聲倒數151413.54321然後大喊 Happy New Year,接著以公雞咕咕聲跟著音樂唱小小世界,並高舉雙手左右擺動。唱完後,大喊“我們要回火星囉!”

 

整個過程大約三分鐘,之後,所有人解散,彷彿不曾發生過任何事情,只留下附近錯愕的觀眾和無限的疑問。這是號稱“台灣#1快閃行動”的實際情況,也是Flash Mob運動在台灣第一次的成功的活動。在這前一天,原訂在829日下午於新光三越百貨前膜拜石獅子的活動,因為事先消息走漏,引來大批媒體採訪,以致於未能成功。[1]830日開始,各地陸陸續續展開了各項Flash Mob的活動。

Flash mob中文譯名尚未統一,快閃群眾、快閃暴走族、閃客、快閃樂園黨、閃電黨、快散群眾、閃眾、烏合之眾遊戲等不一而足,為各媒體工作者依專題報導而自行訂定;其中,「快閃群眾」的用法較為中性,下文即以此譯Flash mob

Flash Mob是指「一群人在事先約定的地點集合,呈現某些簡短的活動,然後迅速離開。」[2] 這些人透過網際網路或手機彼此聯絡,隨著不同策劃人的指示在特定時間與地點聚集,做出一些「無厘頭」的舉止,玩完後立即閃人,留下好奇與錯愕的觀眾。

  Flash mobSean Savage2003616日在cheesebikini.com發表Flash Mob Take Manhattan一文時第一次使用,文中討論透過網路集結的未預期群眾,後來很快成為各界約定俗成的正式用語。Flash mob活動起源於紐約,是由一位名叫Bill的網友所發起,為此,他還專門成立了名為Mob Project小組[3]20036月的活動,很快就帶動各地的風潮,舊金山、波士頓、明尼阿波利等地接著跟進,受其影響羅馬、柏林、倫敦、維也納、巴西、雪梨、東京、新加坡、漢城、香港、台北、台中.兩個月間擴及全球各大都市,很快地形成了一股新的全球風潮。連嚴格管制網路及反對群眾集會的中國大陸,也傳出將在上海組織Flash Mob的活動。[4]

構想快閃群眾模式,並策劃最初幾次活動的是美國紐約文化工作者Bill,他在接受訪問時不願公開其姓氏,也代表著隱匿在群眾中的想法。雖然快閃群眾是由Bill所推動,但開始時純粹是一種諧謔式搞笑遊戲的實驗,參與者都是「莫名其妙的一夥」,雖然都意識到明白集體行動的力量,但僅止於嬉戲,Bill自己表示,雖然這些活動的念頭是出自他手,電子郵件也是由他發出,人們被電子郵件所牽引而共同活動,但他並不是大家的領袖。他在網頁上表示:「很難完全解釋它的意念,總之閃電行動背後是毫無理由的,就是這麼簡單!」[5]而他在接受CNN有線電視新聞網訪問時也形容這些快閃群眾是「不能被預測的一群」,每個人的動機都不盡相同,有些人純粹是好玩,也有些將快閃活動當成社交,藉此與不同網友相聚,也有些人是將其視為政治活動來參與。對Bill自己而言,他則視快閃活動為一種美學,他喜歡看到所有人眾突然出現、聚在一起,然後又突然散去。[6]

這些快閃群眾的活動,對不知情的旁觀者,當然造成相當大的震撼。在還沒會過意時,事件就已經結束,路過民眾表示「實在是非常的超現實,很難不去懷疑自己是不是在作夢。」[7]同樣的,快閃群眾的活動是否涉及「違法」,目前也有諸多爭議。一方面所有活動都無傷大雅,沒有造成其他人或單位的損失,但另一方面,集體聚眾引人側目,各地警方唯恐可能出事,也都會積極介入,觀察活動以免發生一些無法控制的場面。前述Spencer Tunick的公眾裸體藝術可說是大型公共集會藝術表演,然而快閃群眾的活動呢?它是一種社會現象?還是大型的流動公共藝術?目前仍然眾說紛云。由於每個參與者的動機與想法都不盡相同,要以共同模式來理解快閃群眾的心理仍有一定的限制。下列幾位參與者接受訪問時,說明他們參與該活動的動機:

我真喜歡自發而具藝術感的東西,這就像在拉斯維加斯賭桌上擲骰子般,一切都是未知的。

這真好玩,它打破了人們的例行常規,同時也有一群怪異的同伴。[8]

這活動大行其道,因為背後沒有意識形態問題,只是放鬆一下,尋求樂趣。太熱了,其他事都做不來。[9]

現今所有事情都變得過於理性,只不過是十分鐘,你便可任意妄為一番,領略做回小孩的感覺![10]

網路世界的實體展現,你可以展現你電子信箱聯絡簿裡CC名單(副本傳送)多有力。[11]

很有趣,皆因夠怪雞,大家共同分享活動,而且很愚蠢地。[12]

一位目睹快閃群眾整個過程的記者表示:「這種遊戲可以使人們走出慣性。因為任何一個新奇的事物,都可能是從『空』而來的,卻可以給一個生活緊張的城市帶來歡樂和喜悅,但是這個新奇事物的本身,不一定要有什麼意義。」[13]參與群眾都認為有趣而參與,但是,僅止於有趣還不足以說明這些現象為何會出現。情緒的宣洩、另類的藝術表演、對現代社會的無言抗議.這些都是構成快閃群眾的因素,但仍不足以說明一切。

然而,快閃群眾的出現只是因為好玩嗎?其影響僅限於無傷大雅、自我發舒、博君一笑的曇花一現活動嗎?雖然著名的網路文化研究者Howard Rheingold也認為「人們只是想幹一些愚蠢,但不傷害他人的事從中作樂,有何不可?」即令如此,Rheingold仍然相當嚴肅地將快閃群眾的出現視為一場社會革命[14]。他在2002年底出版的《聰慧群眾:下一場社會革命》[15]一書中,就明確表達了快閃群眾的惡作劇有轉化成為政治化社會運動的元素。Rheingold把快閃行動稱為「即興主義」,在他看來,年輕人為主的即興主義不僅是隨意的遊戲,更是一種受到普遍認同的生活方式;相較於李斯曼描繪五○年代美國社會新生代轉化成「寂寞的群眾」,二十一世紀初的新世代,再也無法隱藏在享有共同文化的群眾之中,也不再接受固定的規範和時序,只願在高度彈性的環境下自發行動,而這態度已經影響了學校、職業場所和政治等領域。[16]

這種透過手機簡訊、網路、電子郵件寄送來動員的集體行為,與傳統社會所動員的各類集體行為類似,都有脫離原有框架而產生非預期結果的可能。過去,透過互連網與手機簡訊,曾經推翻了菲律賓埃斯特拉達政權,也曾讓原本沒沒無聞的盧武鉉當選韓國總統,更在西雅圖WTO會場外聚集反全球化運動的群眾,產生全球性影響,可見得到目前為止仍止於諧謔活動的快閃群眾,很有可能改變形態產生政治化作用。由於快閃群眾人數眾多、匿名散落在各處,且能夠在很短時間中完成高度動員力的集體活動,因此引起各國警方關注,擔心活動過程失控會引發不可收拾的後果。一旦全面流行起來,各類潛在的念頭、惡作劇的意圖與政治力場,都會競相角逐對這種行動控制的權力。甚至,亦已經有人在規劃全球性的global mob活動了[17],未來,快閃群眾的活動,必然會造成諸多社會性的影響。

據稱,上海已有市民對快閃群眾的模式感到興趣,開始嘗試「組黨」發起活動,當然,由於中共當局對任何形式的集會都十分緊張,當事者對此事仍抱持著審慎的態度。[18]設想,若是法輪功成員在大陸各大都市進行快閃群眾的活動,偶而試探政治上的游擊戰,中共當局是否還能一笑置之?快閃群眾與叢林游擊戰結合,對社會運動將會有一番全新的挑戰。目前,已經有政治上基進立場者主張依快閃群眾的模式發動鬥爭,以達成政治議題上的訴求。[19] 快閃群眾以及目前正在發展中的「部落格」(blog)運動,對群眾運動而言,至少有兩項值得觀察的發展:其一是開展出一種全新的都市游擊戰的類型,不再依賴過去大規模集結,而可以採取「在你眼前」出現的「自證的宣傳」;其次,可以說是一種流動政治的創新以及對主流媒體的反思與督促。[20]

即以台灣為例,2003831才開始策劃第一次快閃群眾活動,9月中旬就有超商提供獎金舉辦快閃創意活動,失卻了自發、非商業性的原始精神。[21]又如,已有網友規劃具有政治立場的「福爾摩莎快閃一號」活動。[22]同性戀者、反全球化運動、政策監督者、叢林游擊戰、即興破壞者,各式各樣的邊緣化人物,都可能透過手機與網路緊急動員所需群眾,將無害的快閃群眾,轉換成打帶跑的游擊運動。可見,快閃群眾的未來發展,一定不會局限於Bill等發起人所設定的格局,終將溢出成為社會性的活動。

快閃群眾出現沒多久後,美國就有anti-Flash Mob的組織出現,專門在網上對快閃群眾加以韃伐,並設法破壞其行動。[23]2003818日,波士頓快閃群眾共同聚集在Yahoo!社群中的Bostoncitymob網頁,未經告知就突然被移除,超過一千名會員的註冊名單也被移除,這些網友在Yahoo!上的電子郵件帳號也同時被取消,當時籌畫中的「波士頓快閃群眾第二號行動」也因而受到影響。[24]

        快閃群眾是依賴網路連線而存在的團體,是資訊時代出現的種網絡次文化。網際網路的普及,再加上手機、傳真機等溝通媒介的運用,改變了人類溝通傳播的模式,也讓全球化、地球村等觀念,有了新的意義與關聯,形成了全新的連線社會,改變了人類對空間與距離的看法。快閃群眾只是其中呈現的一環,人們透過連線關係就可以彼此溝通,以網際網路所形成的新網絡成為人際關係的中介,無論是人際連帶、組織形式、權力結構、指揮系統等傳統社會關係,也因而有所改變,虛擬世界的原則,愈來愈侵入到真實世界之中,虛擬世界的規則,逐漸改寫現實世界的風貎。



[1] 相關活動照片可參見〈新光三越前 台灣首次快閃族活動 14 images in album 新光三越前 台灣首次快閃族活動〉,(http://home.so-net.net.tw/tenz/mob/index.html)

[2] “The Word Spy-flash mob,”(http://www.wordspy.com/words/flashmob.asp),2003/9/8Flash Mob的字源受到flash crowdsmart mob兩個相關詞彙的影響,其中,smart mob為著名網路文化研究者H.Rheingold在其同名的專書(2003)中提出,意指一群意見相同的人在無領袖下利用先進科技,例如手機、電郵和網站組織集會。flashmob官方網站(http://www. Flashmob.com)的說明,flashmob是在事先決定的時間與地點迅速聚集的人群,依寫好紙條的指示而行,然後迅速離去。Flashmob可能具有許多目的,但大多群眾參與活動只是為了好玩。

[3]在紐約初期的幾次活動過程可參見〈我想知道flash mob的歷史, (http://et.21cn.com/beat/toy/2003/08/27/1245081.shtml)

[4] (http://www.the-sun.com.hk/channels/news/20030808/20030807232626_0001_1.html)

[5] (http://blog.schee.info/archives/001655.html) 2003/8/5〈閃電黨恐怖襲擊 惡作劇反轉全球〉,(http://www.the-sun.com.hk/channels/news/20030808/20030807232626_0001.html)

[6]  〈傳得快 閃得快〉,《明報》,2003/8/31,(http://hk.news.yahoo.com/030830/12/twxa.html)

[7] (http://blog.schee.info/archives/001655.html) 2003/8/5.

[8] L.Walker, “Synchronized, collective, and so far pointless,” (http://www.csmoniter.com/2003/0804/p01s02-ussc.htm), 2003/9/14

[9] 〈快閃黨反轉麥當勞〉,(http://www.ettoday.com/2003/08/30/140-1505950.htm)

[10] 〈閃電黨恐怖襲擊 惡作劇反轉全球〉, (http://www.the-sun.com.hk/channels/news/20030808/20030807232626_0001.html)

[11] 吳迎春,〈快閃族-下個殺手級應用?〉,《天下雜誌》283,2003/9/15, ( http://www.cw.com.tw/Files/article/frontend/sub.asp?key=2474&SubjectId=1004)

[12]  〈傳得快 閃得快〉,《明報》,2003/8/31,(http://hk.news.yahoo.com/030830/12/twxa.html)

[13] 〈巴西首見「烏合之眾遊戲」〉,《大紀元》,2003/8/18, (http://www.epochtimes.com/b5/3/8/18/n361405.htm)

[14] 〈閃電黨恐怖襲擊 惡作劇反轉全球〉,(http://www.the-sun.com.hk/channels/news/20030808/20030807232626_0001.html)

[15] Howard Rheingold, Smart Mobs: The Next Social Revolution, 2003, Cambridge: Perseus Pub.

[16] 〈快閃黨反轉麥當勞〉,(http://www.ettoday.com/2003/08/30/140-1505950.htm)

[17] (http://www.flashmob.com/blog/archives/2003_09.html)

[18] (http://www.the-sun.com.hk/channels/news/20030808/20030807232626_0001_1.html)

[19] 參見Micah, "Swarming and the Future of Protesting: An Introduction to Swarming and the Future of Protesting,"(http://www.why-war.com/features/read.php?id=4),2003/9/12

[20] 參見Political blogs are the opinion movers and shakers, 2003/8/10 (http://www.twblog.net/archives/000664.html)

[21] 見林佳珍,〈快閃族 超商鼓勵現身〉,(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 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806+112003091600301,00.html)

[22] 計劃2003921日在捷運西門站出口6誠品書前廣場,穿台灣正名T-shirt及棒球帽,齊唱「福爾摩莎頌」,見inertia,〈福爾摩莎快閃1號〉,(http://twimc.org/newswire/display/16/index.php), 2003/9/17

[23]〈傳得快 閃得快〉,《明報》,2003/8/31,(http://hk.news.yahoo.com/030830/12/twxa.html)

[24] (http://www.flashmob.com/blog/archives/2003_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