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社會來臨之際
南華社會所 劉燕青
也許拒絕科技是一個很好的思考起點,思考我們需要的是什麼,而非是一個最後的結論。
我們關心的不只是我們如何使用科技,我們關心的是當我們使用科技時,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伴隨著資訊科技越來越融入我們日常生活之中、無法切分之時,一個與工業社會有許多差異、甚至是根本上不同的新型態社會逐漸形成,下一個社會即將到來,而我們越來越無法脫離科技而生活。
在「Always-On Panopticon …or Cooperation Amplifier?」一章中,作者質疑了科技在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它是使我們生活更美好、所有人共同合作互動呢?或者是它創造了一個全面式監控的社會?作者提出了科技潛在的三個威脅:自由的威脅、生活品質的威脅及人類尊嚴的威脅,來做為一個討論、反思的切入點。
一、自由的威脅:全面監視的社會
2002年BBC報導:一個都市人平均一天會被鏡頭捕捉300次;2001年,Virgin Mobile承認自1999年起,他們儲存了他們100萬客戶的所有通話紀錄;在第35屆美國橄欖球超級杯大賽期間,所有去球場看球的民眾都會被數位攝影機捕捉,並與犯罪資料庫做比對;如果有一天所有的人都隨身具備著感應裝置的電腦時,一個大的、全面的、完全透明的監視體已然成形。
2002年4月,大阪警察開放了一個call in專線,讓民眾用3G手機傳送他們可能目擊的犯罪畫面;一個「監視社會」的社會型態逐漸成為我們生活的社會型態,隨著電腦、網路科技的發展,全面控制的最後障礙正一個一個掃除中。伴隨著科技對於監視技術的發達,正好提供了極權主義者窺視或監視他人的力量。
二、生活品質的威脅:從個體的不安到惡化的社會
不論生活在資訊社會中便利性的成長速度是否高於它腐化(對人類精神的健全及禮貌)的速度,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充滿不確定感。資訊社會是一個隨時在變化且速度很快的生活環境,許多時候我們還沒適應它時,它卻已經過時,人類永遠追不上科技所帶來的變動,越來越多準則不明確的情境不斷地出現,人們將持續且迅速地重新給予這個變動一個解釋或定義,時間越來越緊迫、不夠我們去消化變動,這樣的不確定的變化,人們對一切也越來越不安。
三、人類尊嚴的威脅:聰明的盲眾
當人類生活與機器的互動越來越多時,人類的人性越來越少、越來越像機器;有固定的標準流程,卻不自覺自己在做什麼。現代人成為群眾的一員,看同樣的節目、吃同樣的東西、接受同樣的流行風潮,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同質性越來越高,越來越缺乏異質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