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癮
南華教社所 洪海雄
凡事過與不及都是不妥的,網際網路讓資訊流通無遠弗屆,相對地,在虛擬空間中讓人褪去偽裝面具展現真實本我的完全解放,容易使人難以抗拒而流連忘返於網路的五光十色中,因此,「網路上癮症」繼酒癮、煙癮後成為成為現代人新興的一種疾病。在台灣寬頻網路近年來發展迅速,很多人現在整天掛在網路上面,一掛就是幾小時,台大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商志雍主治醫師表示,有十五%的上網者可能網路上癮,而其中國中到大學階段的男生最容易發生「網路上癮症」,這樣的上網時間已超過界線,影響正常生活作息、甚至危害健康。
關於「網路成癮」美國心理學會雖已於1997年正式承認其研究價值,但目前對於網路成癮的診斷並無一個共同認定的標準,一般而言我們談到「網路成癮」都會都會聯想到Kimberly Young,他可以說是開啟網路成癮實徵研究調查的第一人,Kimberly Young認為,在所有上癮診斷中,「賭癮」是一種無涉及到中毒的「衝動控制失序症」其狀態是最接近網路成癮的。而關於網路成癮的評量診斷,Kimberly Young設計了一些問項以研究網路上癮的症狀。在她看來,下列八個題目受訪者的答案如超過五項回答「是」時,就可能己經達到網路上癮的症狀了:
1. 你是否覺得被網際網路所佔據?
2. 是否覺得需要使用網際網路並增加上網時間,以便達到滿足?
3. 你是否徒勞無功地重覆控制、跳回或中止網際網路的使用?
4. 當要中止連線時,你是否覺得悶悶不樂、情緒低忱、易怒?
5. 你上網時間是否往往比原先預期要來得更長?
6. 由於上網,是否會危及你的人際關係、工作?是否會讓你喪失教育機會或生涯規劃上的一些機會?
7. 你是否欺騙家人、治療師或其他人關於你過度使用網際網路的部分?
8. 你是否利用網際網路作為逃避問題或消除無助、焦慮、徬徨、低潮情緒的手段?
何以網路容易成為人們沈溺的場所呢?國內學者周榮與周倩採取Morris等人的觀點,認為網路成癮者在使用網路時會產生一種溝通的快感[1],而此種快感會一而再再而三的使人們使用網路,基於此原因促使人們過度使用網路,於是便成為網路上癮者。
在使用網路習慣上,研究指出:非成癮者在使用網路的取向上,多以資料蒐集的功能取向為主,例如:information protocols(24%)、全球資訊網(WWW)(25%)及電子郵件(30%)。而成癮者最常使用的網路功能,則是具備雙向溝通的網路功能為主,例如:聊天室(35%)、MUDs(28%)、新聞群組(new groups)(15%)及電子郵件(13%)(Young
1996;1998a)。
至於哪些人容易成為網路上癮的對象呢?Young(1998b)認為低自尊與經常被拒絕否定者、或是對生活經常感到不滿意者,最容易成為網路上癮的一群。低自尊者因為社會技巧差、自信心低落,因此網際網路成為他不必面對人群而能獲取資訊的重要途徑。再者,因為網路匿名的特性,也使的人際關係較差者,免去承擔失言或不得體的後果行為,大大的加深了本身的自信心。由此可知,個人的網路成癮有極大的原因是來自外在社會及人群的壓力,在Young的研究中,曾經請網路成癮受試者列舉出藉由網路來逃避的社會問題,所得的結果依序為:寂寞、婚姻不協調、工作上的壓力、無聊、憂鬱、財務問題、外貌、焦慮、其他的成癮症狀以及侷限的社交生活。
網路成癮在一般大眾眼裡多是採負面的評價,事實上由許多研究得知,成癮的成因並非完全來自個體本身,這當中還包含許多社會制度及風俗民情的層面,因此解決網路成癮症狀時,是否該從大環境下著手,是一個可以思考的問題。網路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學門,在網際網路快速普及的今日,我們深信還會有更多的網路心理議題一一浮現,屆時我們希望在面對網路心理症狀時,人們能像處理一般流行感冒一樣迅速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