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像什麼?

南華應社系

【陳禹先】

網路像「水」。

「水」的特性是有洞就鑽有路就走,和網路很類似。這是一個網路的社會,不管男女老幼,都有機會接觸到,而且台灣的個人電腦普及率相當高,因此網路就大行其道。

「水」裝到什麼樣的容器就像什麼。使用者就是容器;例如學者用網路來做學術研究,用功的學生用網路作報告,想要男女朋友的在網路上徵友,也有人利用網路看股票諸如此類的。

「水」很容易被汙染,網路也是呀!!最厲害的就是網路信件了,大家應該都見識過它的威力,網路謠言、廣告信函常常藉由群組廣大的亂流通,讓人分不清真假。還有,水是每日的必須品!

 

【謝侑軒】

我覺得網路如同一塊海綿,一開始發展的時候質量很輕沒什麼內容,等到許多人放資料掛上網頁努力補充各領域的資訊之後,海綿越吸越多水分,可看性越來越高,人們瀏覽網頁的意願也變高,等到水份飽和之後,人們總會刪掉一些過時或無用的資料,擠乾一些水分,讓最新的資訊能夠再次讓海綿飽和。這種周而復始一再循環的過程造就了今日網站相當容易搜尋想要的資料,當然明日一定比今日資料完整和新穎,海綿也會努力吸收水分和排除一些過多的垃圾內容。

 

【林家興】

我覺得網路就像一座巨大的圖書館,因為任何人都可以進來找自己想要的資訊或東西。以前在網路還沒發達的時候,就是從圖書館得到有關世界各人、事、物的資料;而現在的網路簡直可以說是圖書館的進化版,什麼都可以對照。網路有聊天室,圖書館有會議室;網路可以下載、上傳檔案,圖書館供同學影印資料或贈送書籍以便更多人閱讀;網路可以玩線上遊戲,圖書館可以和書中古人思想鬥爭。

網路上可以聽(音樂)、說(語音交談)、讀(資料閱讀)、寫(文章討論),圖書館也可以做到聽(有聲書、多媒體)、說(激烈討論)、讀(史料書籍)、寫(報告)。而且網路一開始本來就是無聲的,如同進圖書館一開始也是被要求是無聲的。直到現在網路發展出視覺、聽覺、觸覺(缺味覺、嗅覺),而圖書館也可以做到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吃書...應該沒有人這樣做吧)。

未來,透過網路可能可以設計創造出實物來進行交流,而圖書館在這方面可能能力稍嫌不足,除非加設裝備(如科幻電影--銀河飛龍裡的傳送器)以促進物件交流,不過在此幻想此事可能太早了點。

 

【周映岑】

我認為網路就像Webber所說的「鋼鐵般的牢籠ironcage」。因為原本人們使用網路是因為其所擁有的種種特性-如便利性、無國界、隱匿性、去中心性等等;在這廣闊虛擬的網路空間中,讓人們擁有絕對的自由、自主性;可是到後來,網路卻成為人們無法反抗的控制-在這種資訊爆炸的時代,如果我需要即時且快速的獲取資訊的話,我必須要會善用網路;如果我想要不受地域限制的認識各個地區、國家的朋友的話,我必要會使用網路;如果我希望能擺脫現實生活中的自己,而能夠扮演其他各種的角色,只有網路能滿足我這種需求;網路已經成為人們文化資本累積的一環,如果不會使用網路,就落伍了,會被社會所淘汰。

人們不在能隨心所欲的使用網路,反而被迫(也許使用者並不這麼覺得)去「學習」、「運用」網路,從具有決定權的主體轉變為受控制的客體,就像韋伯提到的「清教徒曾渴求為職業人,我們現在卻被迫成為職業人」、「…..這秩序與機器生產之技術與經濟條件結合,如今以壓倒的強制力量決定一切生活在這個機構中的個人……..還要決定他們的生活方式。」、「對外物的顧慮該像一件單薄的外套那樣輕輕的披在聖徒的肩膀上隨時可脫下,但命運卻使這外套變成像鋼一般堅硬的牢籠。」

 

【劉丁毓】

網路像一個小型的村莊,藉由網路拉近了距離,我可以傳遞電子郵件給遠在國外的朋友,或在線上藉由軟體即時對談,這完全不需要花額外的金錢!網路也像是一個攝人魂魄的惡魔,有人終日沉迷於網路交友與線上遊戲,完全無法自拔,彷彿失了魂一般,整日只盯著螢幕。網路也可以說是個龐大的百科全書,只要鍵入相關字,便有很多相關資料的網站可尋找,這方面讓我在搜集資料的速度快上許多比起以前的圖書館。

 

【梁宴華】

我覺得網路有如「孫悟空」,它可以變來變去變出許多不同的東西。當你需要找資料,你只需要在網路的搜尋引擎中輸入關鍵字,你所需要的資料馬上就會找到。當你覺得想找人聊天而身邊的朋友都無暇陪你時,你可以上網路的聊天室去交朋友。而當你在聊天室中並不想讓別人知道你的真實姓名、性別、年齡…等等,你可以利用網路的匿名性來改變自己的身分。網路無國界,當你有重要的事情必須馬上和國外的朋友連絡時,你也可以利用網路及時和國外的朋友連上。因此,我會覺得網路像孫悟空想變什麼就變什麼。

 

【孫嘉玟】

我認為網路就像一個真實的虛擬王國,為什麼又真實又虛擬呢?因為網際網路在我看來就像是另一個世界,這樣的世界我們可以任意做我們想做的事,不論是日常生活能做或不能做的,一切就是這麼的真實,你能像在圖書館一樣查詢資料、上聊天室交朋友、網路購物、等等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事都能透過網路都我們完成,不論是在速度及便利性都是最好的,這麼多的好處讓我們彷彿置身在另一個世界,但這樣的世界卻有著讓人摸不透的神秘感,當你在面對網路上的網友時,你還是有所防備,對於網路上的一切事務似乎還是無法像真實生活哪樣的輕鬆面對,畢竟這樣的世界還是由人所建構出來的,在這個王國裡還是有很多東西是真實生活所無法取代的。

 

【李姿瑤】

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裡,電腦便成為人人所必須擁有的東西,然而不但要擁有它,更要學會如何使用它才是重要的有幫助的,像電腦中的網際網路是最近使人們為之瘋狂的一樣資訊,網路就像是一個〝航空公司〞一樣,無分國界使每個人都能利用網路來通訊或交換意見,也能利用它來聊天交友,甚至更可用來查詢自己所要的資料,非常便利,就像航空公司般的你想到哪裡就送你到哪裡的意思是一樣,只是網路比航空公司還便利些無須像航空公司一樣有時還須轉機才能到達目的地,且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網路也就跟著發達,不再像以前只能侷限於某些指令作機械式的工作,網路更像是一個無形的世界、社會,因為人與人無須透過面對面的接觸來做互動,只需要利用電腦中的網路功能便能和不同國家的人們做溝通、相互傳達彼此的意見心得還能做學術上的研究,你把你所知道的告訴我而我把我所知道的資訊跟你做學術上的意見交換,在有形的社會中每個人須接觸後才能作進一步的溝通,然而在無形的網路世界、社會大家都見不到對方但卻能做溝通聊天,這是在現實的社會裡做不到的,說〝網路〞像是一個無形的世界到不如說它像是一個〝虛擬世界〞會來的更貼切一點,每個人在虛擬世界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這個角色會隨時做變換的動作,也因為你看不到對方的長相所以能和對方長談,網路更提供了我們的方便性讓我們搜尋自己想要的資訊,像是本百科全書,裡面藏了許多的寶藏等著我們慢慢的挖掘、認識,更進一步的挑戰它。

 

【陳偉評】

  像一個虛擬社群;每一個人都在這裡各取所需,可以進行人際溝通、媒體傳播、交易等人際互動行為。依時空抽離的概念來說,藉由網路來突破原自然時間與空間的侷限,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頻繁,也更看似親暱。網路資源也這個這社群裡重要的一環,現在學生想要尋找參考論文等資料,就不再像以前那樣費時,只須上網搜尋關鍵字句,就可以輕易的找到需要的資料,縮短以往只能再圖書館裡找資料時間,不過,網路上的資料當然是沒有圖書館中的完整,所以,拿來輔助是很好的,如果太過依賴,只會侷限自己學習的觸角。

 

【李宛諭】

雖然我對於實際的網路操作與認識,並不是十分的熟悉,然而在我看來,〝網路〞就像是一本具有魔法的〝百科全書〞。

在《哈利波特》裡面,有一本很奇特的書,每當想到什麼情境,只要一翻開那本魔法書,就能讓人馬上身歷其境。而在e世代的網路世界,瞬息萬變的全新視野更甚於故事中的魔法書。一個小小的螢幕,包羅萬象,只要輕輕的按一下滑鼠,就能直達最精采的網站。

幾乎是不可思議的,網際網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進入了我們的生活,且已普遍的存在於我們所能想像的任何人類活動中。寫個越洋信問候遠在異國的朋友,不必再等個十天半個月,只要幾分鐘就可以收到回信;寫報告也不必再辛苦的專程上圖書館蒐集資料;從酷企鵝、趴趴熊到Kitty貓,流行永遠不打烊;一分鐘才用ICQ結束一段戀情,下一分鐘又準備尋找另一個目標;甚至於不用出門逛街壓馬路,也能輕輕鬆鬆的買到想要的商品‥‥所以,只要連上Internet,就能盡情享受擁有全世界的感覺。

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形成了一種新的環境。只是,即使網際網路再怎麼更新快速,再怎麼變化莫測,然而在實際的人生與虛擬之間,仍是存在著相當程度的落差。

 

【林文祥】

第一次實際接觸網路,是在大一的時候,(以前高中時所知道的並不多)當時是以BBS為主,才知道原來網路除了WWW之外,還有BBS這種東西。常上的站當然就是南華的桉樹小徑了。那時候學校人數並不多,上站的人也都大多認識,新鮮感吧,除了平常面對面的聊天之外,在站上以丟水球的方式聊覺得還滿有趣的,所以時常就掛在上面久未下站,也就有人說BBS是BYEBYESCHOOL的縮寫,還好這句話沒有印證在我身上。總而言之呢,從BBS便開始了我對網路的更深一層的瞭解。

從使用網路至今,在我眼中的網路世界就像是一個無底洞,你一沈迷在上面可就陷入了一個萬劫不復的狀態裡了。當然這是以沈迷的情況來說,因為在網路上所擁有的資源,在近幾年的發展後,可以說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東西,只要你想要,都有辦法把它下載到你的電腦裡,形成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既然如此,是不是人就只要坐在電腦前面,它就能把各樣的資訊帶到你眼前,而永遠不需出門了呢?我想,在一些網路過度依賴者的眼裡是這樣沒錯。

那網路在我眼中如何形成一個無底洞呢?而且這個無底洞,上面還有無數支手,正等待牽引著你陷入無盡的深淵。(這麼說是有點可怕了,但我想以一個過度倚賴網路者的情形來說)因為當我們在瀏覽網頁時,在這一頁上除了主題之外通常還會再附加許多的連結,這就是我所謂的手,拉著你往各地去瀏覽,這樣的情況下,不就像是個無底洞般,一個網頁上的幾支手,拉著你往另一個網頁上,而另一個網頁上又有另外的幾支手,拉著你再往另外的一個網頁上,如此的形成了一個樹狀結構,愈連愈廣,形成了我所謂的無底洞了。

 

【吳怡霆】

網路猶如一座超大型多媒體的圖書館,對人們有很大的吸引力,如利用電子郵件與不管是遠或近距離的朋友連絡感情、交換資訊,亦可以在bbs上呼朋引伴、聊天交友;用引擎搜集找資料或閱讀電子報便可輕鬆得知天下事;但也因為其便利性及豐富性造成許多的社會問題,而這些問題是當前有待更進一步去解決的。

 

【蔡佳芳】

我覺得網路是可以提供人們在生活上的方便性和隱密性,還可以提供另一個擁有許多想像世界,例如像水,因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情況,所以我們認為網路是一個無限的資料圖書館,而在網路上可以找到你所想要的資料或你想要知道或想要獲得的訊息等等;然而在隱密性方面,卻有可能會帶來不利之處,例如受騙、犯罪之場所............等。同時也覺得網路是一個可以自在的表達自我、自我真實的呈現,但是我們不可忽略其可能隱藏的危機;因此我覺得網路已成為現今人們在生活上一個很重要的地位了,同時也反映了一個不好的現象,那就是形成不良業者犯罪之處,總而言之,我覺得網路是很方便的地方,也是很容易犯罪的地方。

 

【林憶佳】

我覺得網路不僅是虛擬的世界,還可以隨意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既不用負責、更無須遵守道德規範,再加上又以匿名的方式與他人溝通,言談之間也就更可以為所欲為了。

虛擬世界,沒有場域、年齡、時間、身分地位的限制,隨時隨地想要進入即可,在線上可以找到認識的、不認識的、甚至是外國人,無遠弗屆,隨心所欲暢所欲言。它還像是一個新奇的世界,不管是你所熟知的或從來都不曾接觸過的、難以啟齒的種種問題,它都可以一一為你解答,不必怕被人發現、不用遮遮掩掩,最重要的是不會被別人發現你是誰。

偶而,它就像是一個你很親密的朋友,你一回到家一定會先找它,你的很多事都是靠它來幫你連結並且解決的,心裡不開心、不高興,透過網路並配合著鍵盤,你就可以宣洩自己不滿的情緒。這樣的一個虛擬空間還有令你意想不到的抒發功能呢。

 

【張鈺方】

網路的世界充滿了未知與驚奇,因為人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即將進入的是一個怎麼樣的空間,每一個網址就像一間房間,裡面的擺設、佈置完全照著主人的想法,而上網的人就像是參觀的旅客,可以走進每個房間參觀訪問,探訪其中的隱私,這種感覺很新鮮,並且可以發現許多新奇的東西。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因生活上、教育中被賦予的種種責任,必須要尊重別人的隱私權,經常要壓抑自己不能怎樣、哪些是不可以做、哪些話不可以說。但在網路上因為匿名更不用接受別人的異樣眼光、遭受他人的閒言閒語,所以人們可以感覺到被放縱的自由,可以在網路上說自己不敢說,甚至不可以說的話,因此很多人喜歡上網享受這種不被監禁的自由。但網路也可能處處充滿著危機,因為每個秘密的空間中,有太多的未知,一不小心可能走進沙漠的流沙中,慢慢的陷入其中而不自知。

 

【張書綺】

在我眼裡「網路」就像一個虛擬的社會,只是它不同於現實社會不需要面對面與人相處。現在的網路幾乎可以為我們準備食、衣、住、行、娛樂等活動。只要我們動動滑鼠,就可以滿足所有的需求。雖說網路是自由的空間,但是也是有一定的法律規範。如果任意的在網路上犯法還是會被電信警察逮捕。

 

【衣懷安】

網路像是濃縮的世界,我的滑鼠就是交通工具,幾乎可以說是最自由的國度,不用拿身分證,愛當誰就是誰,沒有階級之分,可以大放厥詞,可以天馬行空,許多在現實生活裡不敢作的事,都好像比較沒了限制,就連色情網站也是點了就到。連上網路,我可以想去美國就去美國,而且「旅費」又不多!網路像是一間提供上億種美食的餐廳,想吃什麼都可以得到滿足,真的是方便、迅速、便宜、多元而且時時更新!

 

【張靜文】

我認為網路像是另一種型態的『社會』,它有著與現實社會相同的功能,尤其是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例如像在上bbs或聊天室時,常常會有人在版上po一些文章,這些文章除了一些日常生活瑣碎的事,剩下的不外乎就是一些發出求救與提供協助的文章,網路上的人願意幫彼此一些小忙,甚至是大忙。有人提出問題,通常很快就有熱心提供協助的人回覆。另外像是在線上聊天室或是bbs等場域,上線的人會有意無意的塑造自己在線上的形象,試著讓自己變得更好,當然私底下的他也許不是這個樣子。我覺得這方面就很像是現實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往往都是戴著面具,而面具上所呈現的並不一定是自己本來的面貌。網路這個『社會』與現實『社會』所不同的是,網路上的互動是無法面對面實際接觸的,我們所接觸的是個人所假設出來的人格特質,因為你無法與他做正面接觸,也無法從肢體語言看出端倪,但是網路所建構出的『社會』,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很真實且多元的,因為它反射出現實社會中人們所渴求的事物。

 

【楊玉如】

拜科技所賜,「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科技的發達使得人們的經濟活動不在只是侷限於傳統社會互動模式,舉凡購物、寄信、交友、資料的查詢等行為模式,我們現在不需出門便能解決這些事情,只要透過網際網路就能輕而易舉的將這些鎖事完成了。網路帶給人類不少的便利及工作效率,因為它不受時空及人、事、時、地、物的限制,大家也可依個人的喜好各取所需,資料的汲取、即時訊息的傳遞不因地緣、時空的因素在短時間內即可送達給對方,在者網路也是個消費、娛樂、知識獲取、渲洩壓力場所或結識志同道合的所在,但它是藉由電腦,透過Internet的串連,使人們達到彼此溝通、分享資訊、知識或經濟活動等方面的行為,酷似我們真實世界寫照,所以網路就像是把真實世界虛擬化的魔鏡。

 

【施心如】

條條大路通羅馬,而網路就像是城市裡無數條縱橫交錯的路。生活上,當我們想要到某個地方時,可以照著指標指示上路,便可以到達目的地。而網路也一樣,當我們想要查詢某些資料,我們可以輸入關鍵字,網路便會自動搜尋相關網頁,並會顯示網頁的部分內容,找到我們想要的網站點選進去,就方便的找尋到需要的資料了。網路所搜尋的相關網頁就像是馬路上的指標,而我們點選網頁的動作便是照著指標上路。網路的便捷像是快速道路,在事事求速度與便利的時代,網路讓身邊的事物唾手可得,就如快速道路,城市與城市間無邊界。

﹝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在古代這句話或許只是誇實的比喻,但在現今家家戶戶擁有的便利網路來說,是最貼切的形容。網路就像是多啦A夢的任意門。想看看各國的美景,網站一開,連結到了國外,各國的美景一覽無遺。想看看喜愛的書本內容,手指一敲,電子書呈現眼前。想要看看在遠方思念的家人,視訊一開,家人的溫暖微笑呈現眼前,還可以聊天話家常。沒時間出門預訂機票,沒關係,只要機場網站一開,看是要訂頭等艙還是經濟艙,亦或是想要貨比三家,皆可以任意遊覽。想想,網路真的好便利,任意門一開,國與國無邊界。

 

【蔡舒帆】

就可搜尋的資訊而言,我覺得網路像「小叮噹的百寶袋」,只要你想得到的東西,只要在網路上輕輕的按下搜尋,不到一秒鐘的時間,便可陳列出你無法預料的相關資訊。以前沒有網路時,買東西一定要親自上街購物,找資料也一定要上圖書館或書局查詢,跟朋友一起玩遊戲也要在同一個地方才能一起玩,不但花費了許多時間,也浪費了很多的精神,最重要的事還不一定可以達到目標,如今,網際網路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性,買東西不再需要頂著大太陽上街,只要上網,直接經由網路交易就可以利用網路購買到你需要購買的物品;找資料也不用專程跑到圖書館一本一本的查詢,只要上網,在搜尋欄打下關鍵字,就可以查詢到相關資料,不用怕找不著摸不著邊際,輕輕鬆鬆又不浪費查詢的時間;跟同學一起玩遊戲也可以利用網路的連結性,在自己的家舒舒服服的玩線上遊戲,既方便又可以達到與人同樂的目的。要什麼網路就給你什麼,以前只能羨慕大雄可以有小叮噹的百寶袋,一遇到困難的時候就可以馬上找到解決辦法,有了網際網路,人人都可以擁有小叮噹的百寶袋。

就連結性而言,我覺得網路像「蜘蛛網」,以前,與遠方的老朋友只能久久見一次面,不然就是只能藉由電話或信件聯絡,現在有了網路,只要上網,透過網路視訊,就可以馬上見到老朋友,也可以在聊天室聊天,而且可以同時跟數位的朋友連絡,一條條的網路線,在無形中勾勒出錯綜複雜的網路線,就像是蜘蛛網般互相連結,而我們就像是蜘蛛網上的蜘蛛,藉由網路,不論多遠的距離,都可以將到達任何地方。

 

【楊士昇】

我覺得網路像一本百科全書,包羅萬象,想要知道什麼,一查就可以知道,非常的方便又快速;但他又像個垃圾桶,裡面有可回收利用的資源,亦有一大堆沒用的垃圾;網路又像化裝舞會,想要在這個舞台上扮演什麼都可以,無所忌憚地發揮個人的想像能力;它又像萬花筒,可以看到一個花花綠綠、五彩繽紛的虛擬世界;網路他又讓我想到數學符號“Σ→∞”,擁有趨近於無限大的發展可能。

 

陳惠娟

在我看來,網路像網絡螞蟻吸血鬼老鳥菜鳥網蟲大蝦笨頭雞屎打貓”……這些怪物我們簡直是聞所未聞,聽名字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因此我們也要避而遠之。我個人覺得在網路上可以隨時即時查到很多資訊。譬如說:社會新聞、氣象、交通、股市、下載、旅遊、購物、網站、考試、美食等等情報。

網路是一個虛擬的社會空間。由於歷史的原因,網路用戶對自由的敏感度和把握度比現實社會要高,這就形成了互聯網自由開放的精神。而網路廣告作爲一種消費者主權的廣告形式,消費者擁有比在傳統媒體面前更大的自由。當消費者擁有這種天然的自由權利時,它反過來就成了網路廣告最大的發展障礙,制約了網路廣告的傳播。

在互聯網上,注意力是一種稀缺的資源,獲得注意力就等於獲得生存的空間。網路廣告要想充分的傳達廣告資訊,實現自己的價值就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吸引網民的注意力。網路廣告公司爲了吸引網路用戶的注意,一方面在努力增加網路廣告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在不斷的開發新型的網路廣告。據統計,目前網路廣告形式不下幾十種,從早期的文本廣告(Text)、按鈕廣告(Button)到橫幅廣告(Banner)、直郵廣告(DirectMarketing)、漂浮廣告再到今天的插頁廣告(Interstitialads)、全屏廣告(Fullscreenads)、嵌入廣告、圖片廣告、BBS廣告等等,各種廣告形式並存於網路空間中,標準不一,效果難以測定。

 

黃昭蓉

在我看來,網路就像一本活字典,因為它不僅可以網羅各類奇人異事,而融會世界各角落的大小雜事,它甚至還可以貫通你所想要得知的前因後果,活生生地帶您由淺入深、由廣而狹、由粗而細地探討主題,漸進式的一步步逼近與過濾出你所想要的答案。它的過程不僅止於像一本實際厚重的字典一頁一頁地翻查般單純,它是雙向的,而非單向的;它是多選題,而非二分法;特別的是,它的查閱過程就像是在走迷宮,每一次的歷程都會不同,每面對一次交叉路口或抉擇時都會有多種可能性與影響因子。也正因為它的多變性讓人有多采多姿的感覺,所以可以因應每人、每次、每階段不同想法與不同需求的思考邏輯而得到不一樣的解答與目的。也因之,網路的出現已漸漸取代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例行慣例,如看報紙、看電視新聞、查東西、連絡友人等許多包羅萬象的實用項目。雖然網路尚無法完全取代這些東西的特有屬性,但它的活生生已足以取而代之而滿足人心基本的欲求。

 

邱筠媛

記得第一次接觸網路是在高中三年級的時候,那時候使用網路的人還不算多,直到今日,隨著個人電腦擁有率的普及化,網路的使用也隨之擴張,看到小學生開始上網、架設網站的現象已不再是新鮮事了•在我看來,網路就像是另一個社會,一個可以匿名、隱藏缺點、扮演不同角色的世界,只要不被揭穿,就可以悠遊自在的處在自己創造的網路世界•而網路的世界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的,剛開始上網的確會被它可以接觸到不同的人感到有趣,而且極力的想嘗試看看,但會不會沉迷就看個人了•

 

【余宛儒】

在我看來網路就像是一張蜘蛛網,在這張蜘蛛網上有複雜的網絡,結合數位的傳輸技術,讓資料可以在短時間可以從A地傳到B地,傳送的數度依照檔案的大小決定時間的多寡,信件的傳輸只需要短短幾分鐘。不像傳統的郵件一來一往,所需的時間最短也需要個把月。網路讓自然界所形成的地形、距離不再是個問題,透過網路可以快速傳達意見,也有沒有時間上的限制。

這張網是由無限多個節點所組成編織起來的巨大網絡。除了讓資料可以快速流通之外,另外它也改變人與人的交際方法,以往人們人要認識一個人除非是在學校、職場或是透過他人的介紹才有可能認識彼此,而這也僅限定在同一個地域的人們,更不用說想認識異域的人。

這張數位蜘蛛網裡現在有無法計數的資訊正在流通,再加上科技器材的運用,讓這張網絡不再只有資料的上傳與下載的功能,多了一項娛樂的功能,結合視訊或影音的功能,可以讓AB兩地的人立即見到對方的影像與聲音。在這也充滿著陷阱,因為我們不知道在這網絡的每一個人是個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特性,無法真實的觀察、詢問,所以對方所給的消息又有多少的可信度,因此網路使用者需要有獨立分析、思考,所接觸到的所有資訊。

周淑慧

網路就像四處林立的Seven-Eleven。上網本身幾乎是隨時隨地都可發生實行的行為,而網路上各種資源充斥,種類千變萬化、光怪陸離,由最普通平常的書籍訂購到電玩模擬器的音效調整、由明星圖片下載到倫敦某家水族館提供的鯊魚池Live cam,由最大眾到最私密的各種慾望,你幾乎可說只要動個手指進行輸入的動作,就可以直接或間接由網際網路本身獲得滿足與解決。

路是一場速食愛情,過於便利的後果,造成過於過於不耐。大部分時候你由網路所擷取的資源是免費的,免費的信箱、通訊軟體、程式,資源雖說是多樣性且呈戲劇性的爆炸成長,但反過來說亦因此流於浮濫。就像盛產期時賣價跌落至不可思議程度的蔬果,當網路與資訊就像一顆售價五元的高麗菜的時候,你根本就不屑一顧。當連線速度太慢、網頁下載時間太長或是所得反應不如預期,我們隨時一個滑鼠左鍵就不願等待拂袖而去,就像人們時常以感覺不對為由匆匆結束一段感情。

網路亦是路邊的檳榔西施,我們渴望辣妹,我們的眼睛搜尋過一個又一個櫥窗,對每一個玻璃帷幕後面的人工芭比們品頭論足。但最終消耗的仍是我們的視覺與口袋裡的金錢,以及承擔如此消費所帶來健康上可能產生的負擔與隱憂,最後贏的是誰?

 

 

 

【侯惠婷】

?網路上的人際互動就像個大型的舞台表演,表演者在前台扮演著眾人未知與好奇的角色,並且努力地把後台隱藏起來。在現時世界裡,我們也都因時因地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以局部、片面的人格呈現在他人面前,繼而與他人互動。然而,在網路上與他人互動時,我們的真實身體通常是待在個人的私領域中,安全舒適地與他人交談。真實世界與網路空間的使用差異較大,再加上網路人際關係領域的擴展,相形之下,網路人際關係較類似現代都市的多面向網絡,各個層面交疊的機率並不高。由此看來,我們不僅可以把電腦網路視為一個前台,真實世界當作一個後台,在電腦網路上的不同活動場域也分別構成了一個個幾乎互不交疊的前台與後台,而且舞台的區隔性極為明顯!這就是社會學家E. Goffman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所提到的觀眾區隔。但網路上「表達」與「流露」的區隔明顯,因為有電腦螢幕的保護,人們看不到彼此的「流露」,只能藉由「表達」〈鍵入的文字〉了解對方藉此,也因此必須藉著「偷窺」以確認對方的「表達」與「流露」是否有一致性。個人一方面得以塑造一個有別於真實世界身分的人格認同,另一方面也可以同時維持數個不同的身分,所以網路使用者同時擁有許多前台/後台。個人因而可以藉此主動地塑造一個全新的自我以及相應的人際關係。

 

 

第三十期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