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差距的未來
石淑慧(南華教社所)
在外太空的某星球上,5歲的小新正透過星球上每個生物與生俱來的學習系統,認識「人類」這個物種演進歷史的其中一段。
『人類社會自開始至滅絕,共歷經三十世紀…………….二十世紀中葉以後,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人類社會依循著「摩爾定律」的發展速度,「資訊形式」還有「傳輸方式」使得之前被人類視為神話或科幻的情節逐漸地實現。到了二十一世紀中期,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已經不再需要語言文字,傳播媒體也不必再迎合人類感官的模式。藉由在人類腦袋中植入一個名為「轉換器」的小物件,「心有靈犀」以及「眉目傳情」是當時社會的人類溝通與傳播形式。人與人之間,只要一個簡單的眼神交會、甚至使用心電感應,來觸動雙(多)方腦中的資料庫鑰匙,以進行溝通與交流。
早在二十一世紀初期,「身心障礙」這樣的名詞就消失了,因為原先的盲、聾、啞者可以透過眼神或心電交流的方式來傳遞訊息,原本行動不便的人也可以由心下令指揮電動手、電動腳按照他的意願行動。只要透過資訊的傳輸,與人腦相連結,無論是有線與無線,都能使資訊在一瞬間轉化為知識與經驗,進入人類腦海中儲存。
這樣的轉變曾經在當時的人類社會造成極大的恐慌,對於重視感官經驗的人類來說,這樣的溝通方式太過冰冷,而且嘴巴耳朵不拿來聽、說是非八卦,更讓許多人類頓覺人生無趣,據估計當時因無法適應及生活失去重心而併發憂鬱症的人類數目,約在六億人左右。另外,在短短幾個月內,全人類社會的語言補習班倒的倒、垮的垮,只因為再也沒有人需要辛辛苦苦的學習中文、法語、英語、日語….甚至手語了,這個變化在重視補習教育的東方社會,影響尤其巨大;不過所謂的「危機就是轉機」,腦筋動得快的商人立刻創設了「聰明轉換器」補習班,標榜讓你的轉換器能夠無時無刻自我升級,這類補習般大受歡迎,於是又造成了一批新的富者。
可惜的是,在二十世紀資訊社會發展初期的的數位差距問題,人類自以為可以憑藉種種措施來加以消除,但數位差距的現象一直到人類社會滅絕時依然存在。經過多年的努力、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科技發展,若以技術的先進程度為橫軸,普及情況(例如擁有人數)為縱軸,描繪出來的圖形居然數百年不變,依然是一個中央突起、兩側低緩,如山丘般的圓滑曲線,恰好與貧富分布的曲線不謀而合,只不過判斷貧富的依據不再是工業社會時的美元、歐元、日幣、英鎊、新台幣…..,而是大家腦袋中的資訊轉換器功能強弱。功能強的轉換器可以將所有接收到的外界資訊吸收為自己所用、並且據此自體繁殖出更多功能更細緻、更強大的轉換器。所以轉換器功能不如人的,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差距被越拉越大,卻沒有能力抵抗這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