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口結構迅速老化談長期照護需求
江哲超 南華大學社會所
據內政部公佈人口統計數據顯示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未滿十五歲人口的人口老化指數即(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0至14歲人口之比重)。民國八十五年為三三.九五%,較民國八十二年之二八.二三%,增加了一一.七二%,而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工作年齡人口的老年人口依賴比扶養比係指每百個工作年齡人口(15至64歲人口)所需負擔依賴人口(即14歲以下幼年人口及65歲以上老年人口)之比,亦稱為依賴人口指數,其又可分為扶幼比(14歲以下幼年人口占15至64歲人口之比重)及扶老比(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15至64歲人口之比重);民國八十五年為一一.三九%,較民國八十二年之一○.四八%,增加了○.九一%,即平均每八.八位工作年齡人口要負擔一位老年依賴人口。
臺閩地區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比例
年底別 |
總人口數 |
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數 |
老人人口比例(%) |
50 |
11,149,139 |
277,993 |
2.49 |
60 |
14,994,823 |
453,863 |
3.03 |
70 |
18,135,508 |
798,961 |
4.41 |
80 |
20,605,831 |
1,345,429 |
6.53 |
81 |
20,802,622 |
1,416,133 |
6.81 |
82 |
20,995,416 |
1,490,801 |
7.10 |
83 |
21,177,874 |
1,562,356 |
7.38 |
84 |
21,357,431 |
1,631,054 |
7.64 |
85 |
21,525,433 |
1,691,608 |
7.86 |
86 |
21,742,815 |
1,752,056 |
8.06 |
87 |
21,928,591 |
1,810,231 |
8.26 |
資料來源:內政部編印「中華民國台閩地區人口統計」
關於近年來國內人口結構的改變,國內人口學者如陳寬政;王德睦等人研究指出,台灣地區現階段人口變遷始於日據時代中期,約1920年前後人口死亡率開始大幅下降,至1984年時人口的淨繁殖率,已經低於替換水準,將完成人口學者的人口轉型,並認為在短短不到70年內完成歐美國家費時二百年得歷程,無論在數量或速度上皆是劇烈的變遷。顯示出我國人口的迅速老化的趨勢,及每位工作的成年人經濟負擔加重的情況(從依賴人口指數上升可明顯發現)。
經由以上的討論
,我們已經可以確定老年人口的迅速成長, 對20世紀的我們已經是無法避免的轉變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是需要長期照護服務,
只是在程度上老人是佔據長期照護服務大部分資源的族群,
基於此
,我們必須界定什麼是長期照護?及何種類型的老人是真正具長期照護需求族群
?這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問題 ,因為這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
通常是生理因素,
雖然有許多學者提出判定生活機能失能是必須根據其生理
;情緒 ;自我照顧能力; 認知 ;環境 ;社會
;支持系統的負荷等因素來給予綜合性的評估
,決定是否具備長期照護需求 ,但筆者仍傾向主要仍應採
,生理(主要為患慢性病卻不足導致死亡的老人族群
,因上述原因極易引發失能情況)應可以根據(中研院台灣地區社會變遷調查報告)中推估這些可能又發失能的慢性病老人族群
,情緒(包括情感狀況 焦慮 憂鬱 造成酗酒及藥物濫用等) ,
生活失能(評估老人生活失能的量表通常使用ADL IADL為主,
可從量表評估出老人失能的程度)這三的面向來界定具長期照護需求的優先族群,
唯有提早估算出長期照護人口的需求人數及預估趨勢
,執政者才能定出合宜的長期照護政策,
真正符合老人的需求,
接著討論長期照護福利政策急迫的理由。
由於社會型態及家庭結構轉變,傳統家庭養兒防老之結構性功能逐漸減弱,照顧家中老人之責任原由家庭全部負擔,轉而需要政府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以提供或協助家庭提供更具尊嚴及完整的照顧給老年人,但由於殘補式與制度式福利國家提供福利服務的理念相差至鉅,因此兩類國家政府在提供長期照護上的責任差異很大,但是在老人不斷增長、專業醫療需求及長期照護需求不斷增加、可是國家經濟衰退的趨勢下,兩類國家都可能最後被迫走中間路線。殘補式國家加重國家的責任,規劃保險以保障服務的獲得;制度式國家,漸漸修正全民普及免費提供服務的理念,鼓勵家庭與民營部門共同負擔長期照護的責任,不過國家經濟發展與福利國家理想,是光譜的兩端執政者如何在二者間,取得符合國家最大利益的政策,其間拿捏實是困難。
但觀目前我國對長期照護服務的投入嚴重不足,雖然社會福利行政體系對低收入戶提供機構及居家式服務的救助,衛生行政體系亦將重症居家護理服務納入全民健保給付,長期照護業務在此情況下長期分屬社會福利與衛生行政體系,統籌、協調、管理十分困難且難達事半功倍之效故其可照顧的範圍十分狹小,提供服務的人力與設施亦嚴重欠缺,導致絕大多數長期照護的責任均由家庭獨力負擔,造成沉重的身心與財力負荷;未立案安養中心紛紛興起,照護品質與安全難以保障;長期照護病人長期占用急性病床,浪費急性醫療資源(在目前健保財務已如此吃緊的情況下;不應再這樣漠視,造成急性病人經常等不到病床的窘境如果進一步討論健保財務為何會有如此吃緊?則除了上述原因還包括一
社會人口結構改變目前65歲以上老人已佔全人口8.5%民眾就醫率自然向上提昇。二
醫療資源的便利性亦使民眾可輕易利用其醫療資源看病便宜又方便何樂不為。三
制度供給面誘發醫療機構衝業績(論量計酬)
。四政治因素使得全民健保費率無法精算。)等等缺失。這些困境均明顯指出我國福利服務的漏洞,是我國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後,另一個新興的照護問題。在人口急速老化、家庭照護功能式微的趨勢下,長期照護政策的研究規劃已迫在眉睫,執政者宜儘早規劃發展以因應社會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