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淺談P2P檔案交換服務模式的改變  

蘇健華 南華大學社會所

peer-to-peer技術

無論是隨著摩爾定律的推演或是《心靈機器時代》的作者Ray Kurzweil的預測,電腦晶片的體積與運算速度都將隨之縮小與加速。但是雖然如此,由於晶片的製作與其材質的物理限制有關,因此,勢必得在物理限制到達之前找到出路,因此許多不同的材質試驗,多層晶片等,甚至是生物晶片都進入嘗試之中。

然而,在這些技術尚未成熟之前,端對端運算的架構將可開拓出另一條更具發展性的出路;英特爾於822日在加州聖荷西(San Jose)第七屆開發者論壇(IDF)中表露其對推動端對端運算(peer-to-peer computing)網路基礎建設的強烈企圖,並認為這將是第三波的網路革命。[1]

1994Mosaic瀏覽器興起,將Hyperlink和多媒體的概念帶入網路中,許多Website因此如雨後春筍般一家家的設立。而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就在WebsiteBrowser間的思考模式下不斷創造,而個人電腦在網路上一直扮演著Client的角色。但隨網路寬頻急速成長而且個人主機性能的加強,個人電腦不僅是Client,更可以進一步成為一部Server,同時擁有ServerClient的雙重身份,就是Peer。而由許多Peer所架構出的新一代網際網路就是Peer to Peer的網路架構。

端對端運算架構最大特點是網路資源共享,包括檔案共享、網際網路群組與分散式運算等,此架構可集結許多用戶端間的運算資源,以達成複雜的工作,而不再需要client-server架構網路功能強大的伺服器,也可說是「聚沙成塔」。多年來,英特爾公司更已運用衍生自P2P的端對端運算PCPPeerComputing)方式,提高公司的生產力。利用公司員工下班的時間,公司內數千部個人電腦看似閒置,實則通力合作,協力解答與製造微處理器相關的複雜計算。用PCP執行電腦運算,可取代通常需要大型主機才能勝任的複雜運算任務。作法是把原先由一部大型主機處理的複雜問題(例如繪製人類基因圖譜,或是尋找癌症細胞),切割成一件件小任務,再交由眾多個人電腦分頭解決。小型機器解出規模較小的計算題後,把答案回傳給效能較強的大型伺服器,再把片段整合起來。PCP的應用實例之一,是SETI@Home計畫[2]。該計畫徵求個人電腦使用者自動捐出一部分未使用到的電腦效能,用來尋找外星人的蹤跡。

當然除了這樣的功能性的意義之外,P2P也代表了另一項網路時代的意義,也就是網友的「直接溝通」。我們經常把網際網路當成一個社群或是未來社會的新場域,可以自由自在地優遊其中,去中心化也是重要的特點之一,可是事實上網路使用者仍舊受到許多大型伺服器的系統限制,因此唯有P2P的技術發展成熟,網路的使用才可能更個人化、自由化與多元化。如同於20007月所設立的Eastern Sky Ltd.公司,他們在推廣其資訊分享軟體ez-peer時便提到對於P2P技術的遠景與希望:

"Peer to Peer"是一種網路新技術,是一種New Internet Directory Service
Website
Browser 間的溝通,採用的是 HTTP 的標準協定。在 HTTP 標準協定下,大家所熟悉的Portal Site Search Engine,幫您分類並搜尋存在網際網路上網站的資訊 (Internet Directory Service)。而 "Peer to Peer" 新技術架構將形成另一個全球標準的協定,也就是對於搜尋資訊的網友而言,其所找到、看到、拿到的將是存在網際網路所有 PC 的資訊,其內容是由全球4.8億台電腦所組成的,將遠大於1400萬個 Website 的內容,是一個比任何Portal SiteSearch Engine更大的 New Internet Directory Service.[3]

 

檔案交換的運用

然而推起這一波P2P革命熱潮的正是大家所熟悉的MP3交換軟體Napsterhttp://www.napster.com/),雖然Napster仍然具有中央的大型伺服器,但它的功能已不再是傳統資訊提供網站所運用來存取資料的作用。利用大型伺服器,Napster建立了自己的音樂卡片目錄,其中所包含的歌曲全都是使用者與Napster簽署同意此項服務。Napster搜尋引擎,將提供那些在電腦上擁有這首歌曲的使用者名單,只要點選滑鼠,歌曲就能從其硬碟上複製並下載到自己的硬碟上。

然而其他如Aimsterhttp://www.aimster.com/)所提供的方式則有不同,他們並不提供卡片目錄,而是當搜尋者輸入關鍵字之後,搜尋引擎在開始到所有使用者的電腦中去找出所要的歌曲。

這也就是說,傳統網路資料提供的概念在於一個網站中可以提供多少的資料儲存量可供使用,因此類似音樂分享網站就必須擁有極大的頻寬與硬碟空間,否則無法提供這樣大的需求量。但就如同之前的引文所說,一個網站提供的資訊量再大,也比不上所有網路使用者個人電腦的連結來得豐富。搜尋引擎入口網站的競爭不也正是如此,爭的不是誰的內容存量豐富,而是誰的連結多。而這些檔案交換搜尋引擎若要擴充其內容與連結,重點便在吸引使用者的大量投入。

 

模式的改變

在許多檔案交換系統提供網站的競爭之下,許多經營的模式也隨著時間而慢慢修改,對使用者而言,或是供應商為了吸引使用者使用之下,服務得提供就是首先需要改變之處。然而營利當然是經營的重要目的,也是生存的要素所在,收費模式也是勢必要改變的。

1服務內容:

Napster 而言,它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之前提到的卡片服務,相較於其他供應商,完整的卡片目錄讓使用者可以藉由各種關鍵資訊來找到自己想要下載的MP3歌曲,有檔案大小、壓縮比等;更由於使用者再初使用之時填寫了一些資料,使得Napster的卡片目錄更為詳盡,包含對方的連線速度等訊息。Napster提供的另外一項功能就是聊天室的功能,其作用與一般的聊天對話室沒有太大的不同,畢竟這並不是網路使用者使用的最主要原因。

在分食這塊未來廣大商機的大餅中,有許多不同的網站也投入更多的服務來增加競爭力,Napster的主要競爭對手KazaaBearshareAudiogalaxyiMesh在這場競爭中受益匪淺,現在來說Kazaa更是受到使用者的歡迎。與Napster的檔案交換程式不同的是,現在的新程式更可以讓使用者共用影音檔案及靜止的圖片或檔案,這也就是說,藉由這樣方式的檔案分享,MP3檔案已不再是唯一。毫無疑問,這些新功能自然令廣大網路使用者對此趨之若鶩。在相同檔案的交換之下,Napster由於其詳盡的卡片資料的服務,為其造成了一波的高峰,但也正因這樣詳盡的資料,使得版權擁有者更容易地在其中找到自己擁有版權的音樂,經由訴訟按之後,除非將來的認知有所改變,否則現在的競爭主力應當是在可以交換的資料豐富上。

2經營模式的改變

Napster的官司風波之前,有大約7,000萬使用者下載了Napster軟體,那是因為網路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免費得到任何音樂。但是該公司新推出的訂戶服務,卻是基於一個完全不同的理念:讓使用者無法得到免費的音樂。

這麼做的目的自然是讓使用者付費。儘管使用者體驗的變化減少了Napster的使用人次,但商業模式的轉變已經不是Napster公司自己所能作主的了。在Napster和唱片業進行的訴訟中,Napster被迫按照法律規定開發過濾系統,以控制其網路上音樂的交易。Napster和加密與數位設施公司Loudeye進行合作,幫助自身開發過濾技術,以保證其檔案交易網站上沒有受到版權保護的音樂。

NapsterLoudeye簽訂協定後,Napster的技術人員將有權使用幾間大唱片公司的200多萬首加密音樂。在軟體發展公司Relatble的協助下,Napster目前已經開發了能對音樂進行數位標記的過濾技術。有了這種標記,該公司可以把它網路上的文件和受版權保護、不能非法交易的音樂列表作對比,以保證其文件交易網站上沒有侵權音樂。

或許由於之前的競爭,抑或是線上商業習慣的未建立,讓使用者被寵壞了,根據Pew Internet的調查,發現習慣上網下載MP3到自己電腦硬碟的網友中,高達78%不認為此舉是剽竊行為。另有61%根本不在意他們下載的歌曲是否有版權保護。[4]既然如此,當然也就不認為有付費的必要。Napster事件之後,即使版權問題仍舊爭議不休,但有許多類似服務的供應商已開始改變。

如上所述,Napster已經改變它的經營模式,其主要的營收方式也不再著重於藉由大量的使用者來吸引廣告商的刊登贊助,現在的情況則是直接向檔案下載者收取歌曲費用,以支付該公司所購買歌曲權利的支出。

就以中文介面的兩套不同軟體ez-peerKuro來說,也可以看出「使用者付費」的時代已經來臨了,暫且不論版權問題,Kuro所運用的技術與Napster相似,當初的收入來源也與Napster相同,都是來自於廣告的刊登,就使用者而言仍舊是免費提供交換的平台,但現在則有所不同,改採以時間計費的方式,或是計時或是包月(半年五百元),由於這樣的收費方式,可以使得大量用戶會持續停留線上,對用戶而言是避免浪費,但對系統商來說,讓使用者停留網上就是讓許多資料停留其中,更可讓人們願意使用該系統。

另一種模式則為ez-peer模式,該公司的經營方式採取記點制,使用者第一次使用必須購買點數,1點為1元新台幣,每下載1MB則扣1點。但是該系統較特殊的吸引使用者方式為如果有其他使用者從自己的電腦中下載檔案,每被下載者可以獲得點數,也就是如此使用者被下載檔案便不會有如同Napster或是Kuro一般,由於對別人下載並沒有什麼好處,便會有下載到中途被惡意斷線的情況發生,反而會在許多留言版中看到類似的留言:「你想下載XXX的最新專輯嗎?用ez-peer時找xxxx就對啦!」,當然由於是以曲計點,收費方式就更應明確,ez-peer有試聽模式,也就是在下載之前可以選擇試聽,也就是只下載一小部份,並不扣點數。此外,如果真的遇到惡意或非惡意的斷線,同樣也不計點。這也算是一項保護措施。

總之,雖然網路上免費的資料已難以計數,但是真正能夠讓營利網站可以具有獨立於實體企業的支持而運作,收費的機制確實需要建立,這樣才是真正合理的途徑。當然除了網站與使用者之間的計費之外,智慧財產權如何在這樣的開放流通環境被保障,也就是如何讓三方互蒙其利也是亟需思考的問題。

 

吸引使用者的最基本要件

綜上所述,P2P的檔案交換系統想要成功,已不再只能靠單純的交換,然後再靠廣告的贊助來獲利,也由於使用者才是真正的利益源,因此要如何吸引新人留住舊人,是很重要的。因此至少需要考慮到幾項基本要點:

1、檔案服務的多元化:

既然是提供檔案的交換服務,檔案資料當然是最重要的要素,要有最多的選擇,使得該系統為所有檔案的搜尋入口網站,無論是MP3,或是其他的影音檔、圖片檔、甚至是文件檔,只要想找的都可以直接找到並快速下載,就像是前述的KazaaBearshareAudiogalaxyiMesh以及國內的ez-peer都提供了更多樣的類型搜尋服務。一般網頁搜尋引擎可以找到部分的網頁連結。但只要夠成熟、使用者夠多,可以找得到的必定更為豐富。

當然若是各個網站都可以做到相同類型的服務,那麼系統的方便性與資料的完整性就是競爭要素了。

2、收費機制的合理化:

既然之前提到收費已經是一種趨勢,那麼收費的合理化便是一件需要思考的問題。怎麼收?收多少?都可能是競爭力的一個要素。單就收費方式而言,如前述,Ez-peerKuro的收費方式是不同的,前者採用的以檔案大小單位計點對於一般使用者或許較為適用,因為不需考慮浪費問題。但Kuro對於網路下載大宗的學生族群來說可能就較具吸引力,使用者繳交五百元可使用六個月,若是藉由較大頻寬的下載,其總量絕對遠比ez-peer來得大。因此這又涉及到第三點,也就是使用者心態。

3、抓住使用者的心理:

吸引使用者的使用與留住舊用戶其實是交互影響的,舊用戶越多,可以交換的資料就會越豐富,也就會吸引更多的新用戶來加入。第二點所提,Kuro實際上花同樣的錢可以應當可以下載較多的檔案數,這也會讓用戶覺得不用可惜的心態,一再的掛在網上,下載資料時同時也就提供下載。但另一方面,為何會有人現在會使用ez-peer呢?原因在於ez-peer讓被下載者有著獲利的感覺,只要在一開始使用時買一些點數,後來只需要讓人下載,就可以累積點數,因此以往使用Kuro時,被下載總會覺得是一種負擔,而在ez-peer的模式中則是歡迎他人下載的。從這個方面來看,ez-peer模式似乎是較為有利,這樣的方式除了公司設法拉進新使用者之外,原本的用戶也會幫著將人群拉進來,其影響力是相當驚人的。

4、系統或網站的認同:

網站的經營要永續發展,讓使用者產生認同是相當重要的,如同著名的網路書店亞瑪遜網站,其中有許多書評語意見分享,並提供許多的便利服務,使許多愛書人每天駐足其中,更以亞瑪遜人自居,P2P網站提供多元的服務,在版權問題得以解決之後可提供如Napster的分類搜尋服務,或是一般音樂網站的樂評、討論、檔案討論、使用教學等,並讓聊天室不再只是傳遞情色資訊或是附屬功能,讓這樣的網站也成為一種具有認同感的網路社群,如此一來,客群的吸引自然就不再是一項難題。

 

小結

經營模式的轉變是網路時代的時勢所趨,前幾年的電子商務風潮雖然已趨和緩,但網路上的發展潛力仍是不容忽視的,因為網路使用者的增長速度與習慣都可看出其未來性,但這些轉變契機並不是大量燒錢就可以掌握的,唯有抓準使用者的心,提供更完備的服務,即使需要付費,也得讓人付的心甘情願。如果提供服務不佳,即使免費亦無法成功,然而,在現今諸多經營模式之中,現在仍看不出優勢所在,而各家公司也都在摸索之中,或許會經由其中一種或是多種模式的成功,再創另一個Napster高峰。~當然,合法是最重要的。

 

 

P2P檔案交換提供

Napsterhttp://www.napster.com/

Kazaahttp://www. kazaa.com/

Bearsharehttp://www.bearshare.com/

iMeshhttp://www.imesh.com/

Aimsterhttp://www.aimster.com/

ez-peerhttp://www.ezpeer.com.tw/ 

kurohttp://www.kuro.com.tw/new4/mp3p.html

 

 



[1] 〈英特爾網路革命睡獅醒〉(http://news.kimo.com.tw/2000/08/24/technology/digi/556206.html,2000/8/24

[2] ET, phone SETI@home!http://science.msfc.nasa.gov/newhome/headlines/ast23may99_1.htm)。

[3] http://hinet.ezpeer.com/ezpeer/about.htm)。2001/12/10

[4] Napster受網友喜愛 成長傲視網路技術(http://news.kimo.com.tw/2000/10/06/technology/cnet/659466.html2000/10/06

 

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