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社研所新進老師介紹
南華社研所、應用社會系今年度有三位年輕老師加入教學研究的陣容,三位老師學有專精,無論在研究、教學上,都為年輕學者中相當優秀的代表,歡迎年輕朋友多與他們聯絡、討論。此外,社研所新任助理林俊平不但辦事能力強,且充滿朝氣與活力。
林本炫老師
林本炫老師本學期加入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行列,在應用社會學系講授大一「社會學」,以及大三「社會學研究法」課程,另外在社會學研究所開授「宗教社會學專題討論」課程。
林本炫老師自1989年8月至1998年7月曾擔任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員,1998年8月至2001年7月服務於真理大學(原「淡水工商管理學院」)宗教學系,擔任大學部「宗教社會學」、「新興宗教」、「宗教行政法規」、「社會研究與統計」,以及碩士班「宗教社會學專題討論」、「質化研究方法」等課程之教學工作。任職於國家政策研究中心期間並曾致力於社會福利預算、教科文預算等之研究。
林本炫老師的主要專長為宗教社會學,目前專注於新興宗教研究、宗教信徒的改宗以及台灣社會的宗教流動/信仰變遷的研究。目前也擔任內政部宗教事務諮詢委員會委員,參與「宗教團體法」的草擬,同時為教育部「宗教教育小組」成員,參與有關神學院和佛學院等宗教研修學院納入正式高等教育體制的政策研商。
王仕圖
老師
1990年於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畢業,1993年取得東海大學社會學碩士,2001年取得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博士。博士論文主要為貧窮動態的研究,利用存活(事件史)分析方法,研究嘉義地區的低收入家戶的貧窮持續時間。研究的主題與方向為:貧窮研究、社會救助與社會政策、非營利組織、組織社會學、社會研究法、老人福利相關議題、及社區研究等。教學科目有:社會學、社會統計、組織社會學、貧窮與社會福利、社會研究法、社會政策、社會福利、社區組織與發展。
目前正在進行有關非營利機構的發展分析,屬於個案研案,現正在緊鑼密鼓的趕工當中,預計2001年年底可以完成。
何明修
老師
在1973年,我出生於台北熱鬧的西門町。就我的了解,社會學大師Georg
Simmel也是誕生於柏市的鬧區中,都市的喧嘩氣氛、現代人的生活型態都深刻地影響了他後來的社會學思想。但是對於我而言,西門町似乎沒有那麼大的影響,目前我專注的研究興趣包括社會學理論、環境社會學、社會運動等。
在高中時,我的興趣在於閱讀西方小說,這也是為何我後來選擇台大外文系當第一志願。上了外文系的第一年,有位老師向我說:外文系只是一個通才教育,基本上只是高中英文課的延續,如果想要有進一步的知識或能力的培養,還是要唸點別的東西。我後來想一想,這句話其實還算中肯。在大三那一年,由於社團的關係,我唸了一些社會學的東西,才決定未來唸社會學研究所。要在台灣唸研究所,一開始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想要那麼快當兵,當然也有知識上的興趣。但是沒有想到,一上了碩士班之後,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看到了所上的公通,大意是說可以申請博士班直申的機會,隔了幾天我提出申請,才發現原來所上根本沒有準備,他們一直預設這項公告只是用來參考用的,不會有學生來試這個機會。就這樣偶然的情況下,我唸了台大的博士班,也順利地很短的時間內拿到學位。
我的博士論文研究是關於台灣的環境運動之發展與政治轉型的關係,時間點是從1986到1998的年間。為了寫這個論文,我花了三、四個月的時間在環保署的資料室、央圖圖書館(很幸運地都在我家附近)看資料。回想起來,真的有點像是Karl
Marx在大英博物館的情形,大概是每天早上準時九點報到,中午休息,下午五點回家。後來,我也花了近十個月的時間,跑了全台灣各地,進行了近六十個人的深度訪談。我後來發現,原來找人訪問的過程倒是很有興趣,一方面可以交朋友,一方面可以增廣見聞。在2000年夏天,我很順利地取得學位,隔年也很幸運地來到了南華大學。對於我而言,從事社會學的研究,也是一種社會學習的過程。在這一點上,南華大學有一群志同道合、肯努力打拚的同事,能夠靜下心的環境,這些都是十分吸引我的地方。
林俊平助理
俊平畢業於輔大大傳系,後進入南華出版所就讀,表現優異,深獲師長好評。畢業後進入出版社網路部門工作,因熱愛學校工作環境,毅然決定返回母校服務。由於工作態度認真,深獲同學愛戴及師長好評。
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電話(05)2721001轉2391
傳真(05)2427127
E-mail:
society@mail.nh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