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yberia!(《資訊社會研究》發刊辭)
前年,我在發表〈虛擬社區的社會學基礎〉一文時曾經表示:由於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構成原則及特性有相當大的差異,資訊社會學不是社會學的一個領域,也不會只是社會學教科書中的一章;未來,社會學所有曾經討論過的主題與領域,都將會在資訊社會學中重新討論過一次。
去年,我在發表〈虛擬社會學的虛擬社會基礎〉一文時表示,由於資訊社會學可以同時處理虛擬世界,以及虛擬世界對真實生活的入侵,加上真實與虛擬世界終將無法清楚區分,未來,傳統社會學將會成為資訊社會學的一章來討論。正如同社會學將十九世紀社會思想當作背景討論一般,資訊社會學會把二十世紀的社會學當作背景來討論。
社會學在許多前輩共同努力下,於過去二十年間逐漸專業化,成為一個發展完備的學門,各專業領域,也累積了相當多的研究成果,但是,專業化的結果,是讓研究生不容易參與相關的深入討論。面對發展迅速的網路文化,專業學者往往受到學術標準的限制,不能馬上投身研究行列,相對的,研究生的觸角與興趣則適時給多此一新興領域相當多的關注。
正因為資訊社會學具有無窮潛力,它將成為帶動社會學理想性的一個全新領域。雖然,因為個人興趣與偏好的關係,並不是每個社會學家都對網路文化及資訊社會學具有興趣,但是,由於社會受資訊化影響程度日益加深,加上虛擬世界與真實生活間的分際日益模糊,在可預見的將來,恐怕每個社會學家都必須對網路文化及資訊社會具有相當程度的瞭解,否則無法真正認識社會。就這一點而言,由於沒有學術包袱,加上對網路使用經驗較豐富,研究生會走在社會學家之前。
資訊社會學是一個新興的領域,到目前為止尚無固定而獨立的研究題域,雖然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離典範建立、形成常態科學仍有相當距離。依個人看法,資訊社會學至少有下列幾種不同的研究取向:
一、用網路來探討各種社會現象,將網路此一媒介拿來作為認識存在真實世界中的社會現象之參考。
二、探究虛擬空間中的各種虛擬現象,凡是在真實生活中存在的事務,都可以在虛擬世界找到其對應項,故可以進一步分析虛擬現象的類型與運作方式。
三、探討真實生活與虛擬世界間的差異,進而檢討真實生活對虛擬世界的影響,以及虛擬入侵後現實世界的改變。
四、從科技未來的角度,探討網際網路終將有一天具有思考、情緒等能力,而人機界面的分野逐漸消失,人類文化有一天可能會消融於網際網路之間。
科技未來是個相當吸引人的議題,因為我們每天都看著它逐步實現。納米技術、生物科技、遺傳工程、無線通訊、人機界面、活氧計畫….以往數十年才能達到的技術突破,如今在很短的時間中就可以開展出來,更重要的是,它們彼此又緊密地相互關聯,讓廿一世紀很快地就告別了傳統社會。這一波的革命是一個看得得見的革命,它就具體地發生在我們眼前,就在每天報章雜誌中,既知又覺地快速展開。網路時代,兩年的變化比起傳統三十年一個世代都還要來得更快,幾年間就要讓檯面上的人物都煙消雲散,成為活的出土文物。
對資訊社會學而言,最有意義的當然是第四項,我們應該從網路世代(Net-generation)的角度來思考相關問題,現況反而不重要了,因為它很快就會過時。從科技未來的角度回過來看另外三個研究取向,很明顯地,研究價值與意義就更能清楚標定了。當然,這並不意味資訊社會學只能從第四個取向來研究,相反地,另外三個研究取向也同樣重要,也是構成當前資訊社會學研究的重要取向。
考察實際情況,台灣學界關於資訊社會學的研究,目前還集中在第一種取向,還是將網際網路視為一種現實生活採用的工具來討論。雖然這些研究也能幫助我們釐清關於資訊社會的一些特性,但仍未能深入資訊社會的核心。第三個取向對資訊社會學而言相當重要,諸如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等人的著作讓我們能清楚地見出網路文化的特色及其社會基礎。虛擬與真實之間的互動,將會決定資訊社會未來發展的各種可能走向。當然,我們無法憑空就直接跳到第三種取向來研究資訊社會,因為我們對它所知有限。於是,第二種研究取向,就能逐一幫助我們釐清資訊社會的文化特性。
因此,一個健全的資訊社會學研究應該同時包含上述四種研究取向,才能適切地讓我們認識到資訊社會的特色。Douglas
Rushkoff在1994年的《Cyberia》一書[1],揭示虛擬空間將如同十九世紀末開發西伯利亞般,成為一片有待開發的處女地。網路文化研究在台灣就是一塊全新的處女地,等待各個學科共同努力,以開創一個全新的學術論域。
《資訊社會研究》希望提供一個公開場域,讓對網路文化研究及資訊社會學有興趣的朋友,共同經營開發此一領域。這份刊物需要您的支持,讓我們共同迎接資訊時代的來臨吧!
翟本瑞於南華社會學所
[1]
Douglas Rushkoff ,”Cyberia: Life in the Trenches of Hyperspace,” 1994,
San Francisco: Harper, Download from
(http://www.rushkoff.com/cyberia.html), 20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