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網路宗教之初探

 

廖鐿鈤─南華大學社會所研究生

 

一、前言

隨著網路成長所帶來的衝擊已不可言喻,舉凡現實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等皆面臨重大的改變,這些變遷較以往更快且影響層面更大,或許這就是完全資訊社會的來臨的前兆,它幾乎打破傳統的束縛,且建立起自己的一套邏輯,一方面可以倚靠傳統資源來穩固根本,另一方面藉由科技本身所帶來的便利,創造出獨特的資訊法則,這法則的適不適用完全掌控在網路人口的手上,網路世代將是資訊社會最重要的分析單位。

網路滲透真實世界不少東西,由個人的認同到全球化過程,無不感受到網路文化的衝擊,而現今要討論的宗教也在所難免,宗教網路化也可算是宗教改革的一環,為了適應網路化社會的來臨,讓更多網民能夠獲得夠多的服務,網路宗教對目前而言已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尤其在生活緊張的資本主義環境下,更需要有一種既方便又快速的方法,以便洗滌被污然的心靈,或是肅清生活壓力源,宗教網路化在某些層面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有助於人更適應生活。

 

二、網路宗教的特色

由於網路越來越融入日常生活,網際網路的運用早已超越玩樂休閒的框架,人們的在網路上的互動交流已日益頻繁,甚至勝於實際生活,其中網路宗教更是一新興的話題。既然網路的影響層面甚廣,大至國家小至個人,更何況是關於人們的精神層面的生活,這類生活大部分是寄託在宗教信仰上,而宗教在網路上的表現又是如何,只要在搜尋器底下輸入關鍵字就有許多筆資料,在網路上關於宗教類型大概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寺廟,二是教會,兩者在網路化的過程中是有不同面向,

1寺廟方面

這類從大廟至私人祭壇都有,傳統會去寺廟拜拜都是有原因,可能是祈求、祭祀、還願、抽籤、點燈或消災、收驚等,目前網路寺廟也移植這些活動,如提供祭祀實景、網路抽籤、網路點燈、運氣查詢、網路消災、網路卜卦等,網路化使信徒不必千里迢迢到寺廟求神問佛。

2教會

教會的功能有祈福等,在網路上則從是虛擬教會、團契等,透過網路不必親臨做禮拜,另外利用留言版,討論區來彼此互動,形成一個虛擬社區。

雖然有寺廟與教會的區分,但在網路上的活動卻大致上一致,即是把現實世界中的活動延伸到網路世界,其本質是沒有多大改變,改變的只是行為模式的變化,如減少時間到寺廟或教會,採取非面對面的訊息溝通管道等,但其中還是有些差異存在,如網路寺廟大部分著重在實體活動的虛擬化,比較少涉及到社區感,雖說可以透過網路連結各個道場,但也只是一些公文傳遞等,與實體社區的活動並無多大的牽連,甚少有活動;反觀虛擬教會,屬於積極入世的精神,長與社區發展關係,尤其可以透過網路建立虛擬團契,這是凝聚信徒的機制。舉佛光山為例,早在1997年即設立佛光山全球資訊網[1],利用網路新科技,將佛光山的網路系統應用到內部的管理及佛學推廣上,使慣於使用網路的大眾,可透過網際網路參與宗教儀式學習佛法,擴大宗教的教化效果。

另外從這些網站中可以約略看出一些共同的特色:

1經典的數位化

這是網路宗教最基本的過程,數位化的資料更容易保存,不易遺失,也不會有轉錄(複製)錯誤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流通容易。現況中一些宗教網站皆有提供經文的下載,不管是佛家的經典,或是基督教的聖經比比皆是,將大量的經文數位化後既節省空間,也方便於查詢,這對網路信徒而言是一大好處。

2提供諮詢

不管是什麼宗教網站,對於網路信徒總是會有提供解惑的管道,於是透過BBSEmail等方式溝通,這類的互動行為與所謂的虛擬社區類似,但是大部分的諮詢是上對下的服務(可能是一問一答),也就是網站管理者(住持或牧師等)對信徒提供的服務。

3宗教虛擬社區

虛擬社區的成立是建立在相同興趣上的互動結合,宗教類的互動社區也是如此,裡頭的成員不再侷限於宗教的上層或管理階級,大部分是所謂信徒階級,其餘還是有非信徒參與,可以發現社區的對話中也比較重視教義的解釋方面,釋義成為最基本的討論話題,也使新進信徒感到最困惑的地方,而透過這類的虛擬社區可以滿足需求,而就真實世界的推力[2]而言,當現實無法解決的問題,卻可以在虛擬空間完成,這也是虛擬社區的重要性。

 

三、網路宗教的侷限

網路化的草創時期都有一段時間摸索,尤其在剛接觸網路文化時,是要全盤接受或否定,要做出決定並非易事,不可能放棄古老的遺產,其必有重要傳承,由於宗教的發展年代已久,從早期的初民部落至現今的資訊社會,而現階段要步入網路空間中難免會有些不適應感,尤其是老一倍的信仰者,於是也道出一些網路宗教的侷限所在:

1片面的文字貼圖

由於網路的盛行,宗教也必須面臨網路化的過程,而因應之道只是採取一些word檔或圖片來應付,對信徒而言根本毫無意義,收穫不多,這只算是粗糙的網頁介紹吧了。

2世代不適應

前述已經提過了,老一輩的長者認為網路變化太快,無法掌握,於是有排斥之意,但是對於電視或廣播節目卻不排斥,原因為何,也是值得探討,總該不會因為網路無法面對面的因素,或是老一輩都排斥科技,也是這個因素所以在處理網路宗教網站會有所遲疑,進而限制一些新的宗教成員,或許這也是數位代溝(digital divide)的一種情形。

3網站管理者欠缺

一般宗教都會有信徒在處理一些額外的事務,另外是有些志工的幫忙,但是網路化後,這些人員有限,而網路信徒卻以倍數的增加,在有限的能力下,很難將網路宗教網站處理完善,另外培育網路志工方面卻礙於長者人士的反對,這種情況更是雪上加霜。

網路的侷限並不僅只於此,一些現實世界的問題到了網路世界後,並不可能全然解決,或許更會突顯出這些問題的存在,像是宗教派別的爭議,即使建立一個虛擬社區,不同宗的信徒可能因為教義的差別會起紛爭,這可能會限制宗教全球化的可能,如此對廣大的信徒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或許可以反思宗教存在的意義,乃是為人民謀幸福。

 

四、網路宗教的滲透

關於網路祭祀活動的盛行,其與現實世界的祭祀有何差異,眾所皆知無論是神佛上帝都是無形的,貴在祭祀時的誠心只要有誠心在那都一樣的,而且網路祭祀可以省掉一些困擾,如等待時間與壅塞人潮等,在網路祭祀同樣可以在心裡把心事跟神細訴而不受任何打擾,其效力等於親身在實體廟裡拜拜或教堂祈求等,另外網路點燈、消災等,而這類活動當然可以視為一種美德,但對年長人士來說,網路祭祀與實體祭祀作選擇,他們可能寧願親自上香祭祀,縱使現今的寺廟都採取網路祭祀,還是有人會比較懷念傳統的習慣。

對於網路祭祀還是有人會提出質疑[3]

發言人: 大頭鳥 

科技再進步,也無法取代慎終追遠的美德,全家人藉著掃墓,祭拜,可以凝聚大家的心,讓這樣的禮儀傳承下去,現在有許多小朋友,都在電腦上打電動玩具,試想,要他們對著電腦喊阿公!阿爸!或是說話,難道不奇怪嗎?( 163.29.178.225 2001-04-10 14:58:31)

發言人: 杜布森 

21世紀是講求速度的世紀,網路祭祀強調的是心靈虔誠,而如果要去掃墓,則可以隨時去,再說,網路祭祀有簡化祭祀的程序,免得被殯喪黑道敲詐。(163.30.138.138 2001-04-11 08:38:26)

網路固然可以帶來許多方便,但是尚有許多人不習慣這新崛起的媒體,縱使有多餘的時間供他去學習接觸,也不一定改過來,這個習慣已經成為一種習律,不易改過,可以發現網路祭祀的爭議在於誠心習慣兩者間的關係。

網路宗教的活動,宗教以往是振奮人心的組織,在社會運動中佔有一席地位,話說中國的黃巾之亂,假道教張天師之名,洪秀全的天帝教等,歐洲的宗教改革等一些歷史典故的宗教事端,可以發現宗教的力量也是社會變遷的力量。在網路尚未普遍之前,社會運動常被孤立而不成氣候,如今網路也具有同樣的威力,其號召的能力遠比現實世界來的快速且廣,只要基於共識都有可能形成一股輿論,換句話說,在網路時代具有共同理想的人很容易透過網路結合,如SOS對布袋戲的批評,激怒網友,於是決定採線上連署,準備萬人遊行的活動,這風波也因為藝人公開道歉而平息,固然可以把這事件看成是娛樂新聞報導,也不能忽略網路背後的動員,另外在是成大MP3事件中關於IFBI(國際唱片交流協會)14位學生提出控告,於是學生決定成立自救會,前提需要有100人連署,透過網路在不到一小時內已累積300人,一天就已打破3000人次,自救會在10小時後正式成立,在聲援過程由數十人暴增到一千多人[4],這都意含著透過網路,力量可以集結的更快。

反觀宗教在網路上卻沒有如此表現,或許是宗教並不太重視廣大的網民,只著重在實體世界,尤其在社區或地域性中傳道才是重大的工作[5],但這並不代表是不好條件,反而更能突顯出各地宗教活動的獨特性,而這裡所謂網路的動員指的是整體的動員,在傳統上要做到如此可能是有限的,且頗浪費時間,宗教必須接受網路信徒,網路可以解決許多現實的麻煩,動員的管道有很多,書信、電視廣播等,但也不及網路人口,根據調查台灣上網的普及率已達到37.5%,也就是有將近834萬人曾經使用過網際網路[6],假如當中有一半參與宗教活動,其動員的威力可能遠比現實世界動員更大,或許這是網路宗教尚未被發覺出來的潛力。

 

伍、小結

未來網路宗教的發展會隨著網路的普及,宗教活動不再受限於任何特定的時空,藉由寬頻的應用,宗教正式邁向網路化時代,如東森寬頻與高雄市政府規劃「2001網路燈會暨3D-VR網站[7]」,藉由網路燈會活動與佛光山寺「上燈祈福」活動結合,揭開網路宗教傳播的新頁,心定法師指出:「目前,佛光山的別、分院遍佈於世界各地,將來運用寬頻網路進行內部管理、電子公文傳送及建立僧侶掛單系統,擴大佛學傳播的網路互動及影音化功能,正是佛光山目前積極發展的目標[8]。」換句話說,網路宗教的未來還是脫離不了實體宗教的束縛,一種網路入侵、虛擬與實體並存的現象。

究竟宗教網路化後對人們有何幫助,或許研究宗教者想要得知的訊息,在此並不能做出很詳細的分析,但也做出一些小貢獻。網路宗教能夠成功的原因在於虛擬社區的建立,提供各種解決困惑之道,即使是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宗教,都能表現出一種熱誠助人的心,在這種互動環境下將來更能面對宗教全球化的過程,甚至凝聚出另一種類型的宗教派別,而網路入侵宗教後,其實是會擴大人民的福祉,大家拭目以待吧!



[1] 佛光山全球資訊網(http://www.fgs.org.tw/)

[2] 傳統宗教有些功能存在,如解除心靈的徬徨、填補內心的空虛、排除精神的苦悶、肯定自我價值及確立永生信念等,原則上這些皆可在現實世界獲得,但是現實世界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總是會有些遺憾存在,同一時間會覺得現實世界無法解決切身的問題,只好求助於網路虛擬社區,其好處幾乎不可言語了,這也是為什麼宗教虛擬社區在某些層面有其存在的必要。

[3](http://board01.tacocity.com.tw/VIP/fords/message.phtml?user=fords&type=VIP&aID=3622&rnd=602dcc81284313d34f75485116ad905d&title=%A7A%C3%D9%A4%A3%C3%D9%A6%A8%BA%F4%B8%F4%B2%BD%AA%C1%3F&tID=179908&ck=ttfvZOS88Cu3U&fpage=1),2001.06.10

[4] 潘怡靜,(2001),網路引爆的戰爭 用網路進行反撲 大學生點燃MP3保衛戰(http://www.ebusinessweekly.com.tw/econtent/2001/034/c034t064.htm),2001.06.12

[5] 〈傳遞感動〉,( http://tech.fhl.net/~mikehsyu/news.htm),2001.06.11

[6] 潘逸芳,(2001.06.10),台灣:上網人口達834萬人 普及率為37.5%,( http://www.isurvey.com.tw/servlet/isurvey.Globe_Article_detail?Flow_no=4089),原始出處交通部統計處,903,(http://www.motc.gov.tw/service/ana/ana90/9006-1.doc),2001.06.12

[7] 2001高雄網路燈會(http://2001lantern.etwebs.com/)

[8] (http://www.etwebs.com/movie/lantern/event_guide_news02.asp),2001.06.12

 

 

 

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