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數位時代的市場運作

 

翟本瑞─南華大學社會所副教授

 

資訊時代是個無重量(weightless)的時代,傳統資本主義藉工廠大量生產標準化產品的作法,已經成為基本的物質生活基礎,資本主義發展的著眼點不再是傳統的商品,「價值」的觀念也將有所調整。新經濟有三項明顯的特微:它是全球性的、它偏向無形的事物(理念、資訊和關係)、它的一切組成因素緊密地交互連結。當網際網路將全世界都緊密結合在一起,並將所有事物都虛擬化、解體化之後,網路終將贏得最後的勝利。由電腦、娛樂和通訊所組成的不具形體世界,目前已超過營建、食品或汽車等任何一種傳統主力產業,估計這新興起的資訊部門目前在美國經濟體系中已佔總值的15%,而其比例還在快速增加中,雖然舊經濟仍會在新經濟的內層中持續運作,但是,主導經濟發展的動力將逐漸轉移到新經濟系統中[1]。讓我們先看看數位時代新經濟的一些特性:

.就業人口從原來的製造業逐漸轉移到網路經濟的工作,目前美國僅有18%的勞工是從事製造業,而其中的3/4雖受雇於製造業,實際執行的卻是與網路經濟有關的工作。(p.17)

.網路價值總合與其成員數目的平方成正比,網路節點的數目呈線性增加,而其網路價值則呈指數性地增加(即Metcalfe法則)。(pp.46-7)

.在工業經濟裡,成功會自我設限;它遵守報酬遞減定律。在網路經濟裡,成功會自我強化;它遵守報酬遞增定律。而報酬遞增律創造了一個贏家通吃的環境。(pp.49-51)

.工業時代,價值來自稀有,數量增加價值遞減;網路經濟中,產品的數量愈充裕,其價值愈高。數量呈算數級數增加,其價值呈幾何級數增加,普及本身就會創造自己的機會。(pp.71-9)

.傳統經濟學中,唯有產品價格提高後,供給才會增加;在新經濟裡,供給會隨著價格降低而增加。科技能創造需求,然後再滿足需求。推動供給和需求的不再是資源的稀有性和人性欲望,而是科技這單一的爆炸性力量;知識和科技的加速擴充,既推升了需求曲線,也壓低了供給曲線。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同時推動雙方。(pp.97-9)

.工業時代個人對組織的高度忠誠在網路經濟中變得較不具意義,如今唯一的內外之別為:你究竟在網路內或網路外。(p.120)

.在網路經濟裡,一家公司的首要焦點從儘可能擴大公司的價值,轉移到儘可能擴大網路價值。(p.123)

.傳統經濟活動要在附加價值的環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在網路市場空間中,價值是在網狀結構中流動,新經濟中存活所需的多重互動為「從價值鍵移動到價值網」。(pp.170-1)

.網路中所有節點都是中介者,節點愈多,中間人就愈多;網路經濟鼓勵了中間的空間,它提供科技來培育中型奇蹟,而這是工業時代做不到的。(pp.174-9)

.網路的節點和連線的空間建立了新的社會組織、新的公司形態,它們的規模奇特,它們的結構異於傳統,網路空間中,幾乎任何形態的企業都是可能的。(pp.184-5)

.網路經濟已從「變動」轉變成「流動」,傳統由龐大的垂直整合企業所組成的產業,都將逐漸扁平化、原子化,形成流動性的「權宜式組織」。(pp.193-7)

.創新源自創造性的不平衡,要能持續創新,你必須尋求持久的不平衡。要尋求持久的不平衡,你必須追求混亂,但不屈服於混亂,或在它面前退縮下來。(p.201)

.網路經濟的核心經濟要求是增強關係,在全球化過程中,它們將一般的關係轉變成超關係(hyperrelation)的活潑狀態。以往因為缺乏充裕資訊,建構複雜組織最聰明的辦法是建立一個階層結構,但在網路式結構中,成員之間則是地位平等的同儕,享有類似的權力和機會,當資訊充裕時,同儕關係就接掌大局了。(pp.208-10)

.在網路經濟裡,生產(producing)和消費(consuming)溶合成一個單一動作:產耗(prosuming) (p.212)

.將人類事務中巨大不對稱稱為「經濟」,長期以來「產出」的累積快過「投入」已經創造出價值四千兆美元的世界,這個巨大不對稱所累積的不是金錢,不是能源,也不是物質。經濟財富是源自機會。(pp.250-1)

.泰勒建立了將機械性工作最佳化的科學方法,為工業製程帶來革命;然而在網路經濟裡,大多數非人性的製造工作都交由機器來做,勞工該問的問題不是「我如何將這個工作做對?」而是「甚麼是該做的工作?」在即將來臨的時代,找出下一件該做的事來做,其收穫會遠比將同一件事做得更好還要來得豐富。(p.260)

.全球資訊網是全世界最浪費時間的東西。但這種無效率也正是它最主要的吸引力及祝福。它是藝術、新模型、新理念、次文化及許多其他事物的來源。在網路經濟裡,創新必須先在禮物經濟的無效率裡播種,稍後才能在商業的效率裡萌芽。(p.264)

.在網路經濟裡,所有權分解成無數碎片,沿著電子的路徑加快腳步,散布到勞工、創投公司、投資者、聯盟夥伴及外部人士的手裡,甚至也微量地散布給競爭者。網路培養了群體資本主義。(p.278)

.網路興起時,中心退縮了,網路原則擯棄了僵直、封閉結構、全面計畫、中央權威及固定價值;網路提供了多元、差異、曖昧、不完整、偶然及多重性。這些特質正適於造成混亂,適於散布網路化的組織犯罪,適於掏空社會的共享價值。後現代轉向造成的碎裂、不穩定、無結果及不確定,恰正可以用來說明網路文化的特性。(p.278)

 

由前引諸端可以見出,在數位經濟中,各項經濟活動的基本運作原則都與資本主義所代表的傳統經濟學大不相同。透過網路聯絡,每個節點、每台主機都可以扮演傳統「市場」的角色以媒介交易,交易成本自然就日益降低。當組織來完成交易要比個人來得便宜時,公司就會紛紛成立,然而,隨著網路的迅速與方便,交易成本降到夠低的程度時,正式組織也將逐漸消失,這正就是唐斯與梅振家(Downes, Larry & Mui Chunka)所提出的「公司消失定律」(Law of Diminishing Firms)[2]科技促成交易成本大幅滑落,也將逐漸促成公司的消失。

地理上的距離,造成了十六世紀以來長程貿易的高風險,然而,資本主義恰好就利用一般人無法克服空間上的距離,在這種資源分配不等的情況下,控制住交易中最關鍵的一環。無論是長程貿易、工業生產流程、金融資金等項,都可以成為可操縱的關鍵項,資本家就利用本身享有的特殊資源,掌控了產銷流程中最重要而不透明的關鍵項,因而取得極大的利益,成為資本主義體制的贏家。然而,到了數位時代,資訊沒有重量,複製容易又傳輸快速,傳統交易成本的觀念正在逐步改寫,當交易成本幾近於零時,商業資本主義、工業資本主義、金融資本主義的原則,都無法適用在數位資本主義中。

數位資本主義將新古典學派只存在理論中的「完全競爭市場」觀念帶到真實世界中,「市場」可以只是一套媒介交易的代理軟體,只存在虛擬空間之中,快速而又無遠弗至地完成交易。例如,透過諸如eBay(http://www.ebay.com/)等網站,人們可以比任何傳統市場都更有效地進行有興趣的交易活動,網路空間從不打烊。隨著利益上的彼此競爭,愈來愈多的商業活動會逐漸轉移到網路上,透過各種代理軟體來進行。由於軟體是客觀而公開的存在,資訊充足、選擇豐富、傳輸迅速,各種代理軟體所代表的網路交易行為,展現出一個完全競爭市場的模式來,為數位資本主義揭開了嶄新的一頁。

然而,IBMMIT研究人員將代理軟體放在明顯無摩擦的市場中進行實驗,發現代理軟體不受經濟活動中通常可以緩和人類行為的節制因素所約束,為求達到眼前的目標,不惜破壞市場穩定,進行價格戰殺得頭破血流,讓人類供應商無法立足,造成獲利情況大幅震盪的情形。可見無摩擦市場在理性計算的軟體操控下,並不見得能與一般人所期待地有效而符合經濟原則,傳統的社會摩擦和惰性反而具有壓抑多變性和提高穩定性的好處。因此,毫無摩擦的市場說不定反而會終結了傳統經濟學基本假設的那隻「看不見的手」,澈底終結了傳統經濟學。[3]

古典經濟學假定每個人都是理性的「經濟人」(homo economicus),在資源有限而慾望無窮的情況下,「市場」中價格機能那一隻「看不見的手」可以讓個人追求私慾的利己行為,轉化成為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利他結果,諸如休謨、亞當斯密等北蘇格蘭道德情操哲學家藉著在倫理學上的設準,開展出公利私慾調合說的理論架構,也開展出現代經濟學的基本論述架構。[4]

弔詭的是,藉著網際網路及代理軟體的發展,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能夠將經濟學理論中的諸多基本假設落實,具體而微地在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中展開;然而,當這些假設成為真實之際,虛擬經濟學正又宣告了傳統經濟學的死亡,傳統經濟學的基本邏輯將不適用在虛擬經濟活動上。在虛擬經濟活動中,諸多原先被大家習慣接受的經濟法則似乎都不再是自明的了,甚至,許多原則還與虛擬經濟活動相牴觸。

重要的是,面對無情的競爭,數位化以及採取代理軟體以節省成本、提高效率將會是生存的唯一選擇。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數位時代已經是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了。迎面而來的數位資本主義,其基本運作方式與影響,不會是傳統資本主義的翻版。目前,關於數位資本主義的研究仍相當有限,然而,可以想見的是,透過網際網路的普及,數位資本主義再也不必如同傳統資本主義,要借助跨國企業、銀行金融體系、各大產業的合縱與聯盟等組織,而可以直接深入到對每一個個人生活週遭極其細微繁瑣事項的支配與影響。

 

Dinesh D’Souza認為這一波達康(dot-com)產業的繁榮是八○年代雷根自由資本主義精神的延續,是美國資本主義的產物,並不是什麼全新的發展。[5]暫且不論其立論所在,即令數位資本主義的發展條件是建立在傳統資本主義的基礎之上,經由數量擴張與性質改變,達康的經營法則也會逐漸發展出與傳統企業組織不同的風格來。同時,隨著網際網路逐漸擴充,電子商機與線上交易普及到一定程度後,數位資本主義終將由量變到質變,成為一個新的類型,在未來時日引領風騷。

隨著報酬遞增法則以及無摩擦市場的發展,數位經濟會是個完全競爭市場,但也將會是個完全壟斷的市場。傳統經濟學中許多彼此矛盾的觀念,在網路空間中可以兼容並濟,不但毫無衝突,更可依賴傳統經濟學的不同理論架構而得到開展。

同樣的,傳統資本主義中所存在的諸多問題,在數位資本主義中不見得會全面消除,反而還可能依原有軌跡,發展出全新的風貌來。

數位資本主義終將吸納傳統資本主義,並將傳統資本主義收授成為其間的一種模態,以與其餘諸多模態同時呈顯。

不平等性、階級對立、剝削、異化、物化,原有資本主義所面的問題,在數位資本主義中,亦將會以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數位階級、虛擬控制、人機界面(cyberorg)等形態出現。現實世界中的權力分配關係與權力運作模式,在虛擬空間中,亦將會依虛擬權力開展模式而得到另一領域的實施。

於是乎,資訊社會未來所將面對的,不只是新的領域的形成,也將會是一套全新的解釋,其中,虛擬經濟學與虛擬政治學都將會因「市場」形態的變革,而得到全新的開展。

關於此點,我們所知仍然相當有限,仍有待各界共同努力!



[1] Kelly, Kevin(1999),Net & Ten,趙學信譯,台北:大塊文化出版公司,頁9-11。下文關於新經濟的一些特性,亦從本書摘錄出來,不分別說明,僅在每段尾列出頁碼。

[2] Brown, J.S. & Paul Duguid(2001),《資訊革命了什麼?》,頁26

[3] Brown, J.S. & Paul Duguid(2001),《資訊革命了什麼?》,頁58-9

[4] 參見Hirschman, A.O.(1977), The Passion and the Interests, N.J: Princeton U P.,亦見翟本瑞(1993),《心靈、思想與表達法》,台北:唐山,頁499-528

[5] Bonasia,J.(2000)”Capitalism is dead. Long live capitalism!”(http://www.salonmag.com/tech/books/2000 /11/d_souza/), 2001/4/28.

 

 

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