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與數位資本主義
石宜昌、李祐蓉─南華大學亞太所研究生
知識經濟
一、何謂「知識經濟」
概念提出者:顧志耐--經濟成長是知識不斷累積的作用。
定義者:OECD--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資訊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
具體的說,就是以電腦科技、資訊科技、網路科技、虛擬科技、數位科技等高科技為基礎的一種新型的經濟形態,其基本的特徵是經濟的資訊化、網路化、虛擬化以及數位化。
二、「知識經濟」中的知識所指為何?
(一)有關事實的知識(know-what)
(二)知道為什麼的知識(know-why)
(三)知道如何去做的知識(know-how)
(四)知道誰擁有所需要的知識(know-who)
三、知識經濟的運作特質
(一)
無形生產因素日益重要。
(二)
現在的年代是「有人便有財」
(三)
企業經營轉而重視人才、知識、軟體。
(四)
透過網路加速全球化。
(五)
供給片面主導價格,免費資訊降低交易成本。
(六)
產品生命週期短、附加價值高。
(七) 冒險無罪
(八)
組織文化重視研發速度與忍受混亂。
(九)
企業失敗將來自產品與市場脫節、顧客轉移。
(十)
人民期待政府鬆綁、解制民營、公平競爭。
(十一)
「批判、革命」份子受到青睞。
(十二)
企業的敵人不是今天的競爭對手,而是尚未出現的「替代者」。
四、知識經濟社會中,企業將發生的變化
(一)企業走向全球化與網路化的時代
☆ 地球村概念的實現
☆下一代的企業將不只是跨國公司,可能會成為無國界公司
(二)企業進入削價競爭的時代
☆ 惡性的價格戰爭在世界各地進行
☆ 品質、技能、市場區隔與無法長期保持競爭優勢
(三)企業走向創新的時代
☆ 電傳(Telex)、傳真、E-mail之爭
☆ 「創新」概念始祖--「熊彼得」
(四)企業走向虛擬化的時代
☆ 不需要辦公室的公司
五、知識+全球化+網路革命+創業板=知識經濟
☆ 雅虎、亞馬遜與比爾蓋茲是知識加上全球化之後的產物
☆ 網路則加速了全球化
六、知識管理的重要性
☆ 過去:「知識等於力量,所以保存它」
☆ 現在:「知識等於力量,所以共享它並使它倍增」
☆ 獨特知識帶來競爭優勢
七、各國致力發展「知識經濟」的概況
☆ 美國方面—由政府帶頭發展知識經濟
☆ 日本方面—提出「新技術立國」政策
☆ 台灣方面—以知識經濟創造綠色矽島
八、沒有知識,何來知識經濟
☆ 討論知識經濟,不談「知識創新」和「人才培育」,則無異於「緣木求魚」
九、知識經濟暢銷書???→知識經濟時代
數位資本主義
一、數位資本主義的定義
數位化的資本主義首次突破地理疆界所給予的限制,將社會場域予以數位化,形成了一套關於社會場域新的政治經濟學。
二、數位資本主義的特徵
1.展現高度的聯結、吸納、與整合能量。
人類社會開始出現了有史以來第一個真正的「全球化經濟」,吸納與穿透力量,將所有可以創造價值的人才、資金、商品與資訊整合成為無疆界、無障礙、與無時差的單一經濟體系。
2.蘊含極大的割裂、排除與遺棄能量。
任何地區、部門、企業或個人不具備參與全球化經濟活動的條件,或一旦失去創造價值的能力,也就很容易被切斷聯結關係,被排除在全球生產分工體系之外,成為被遺棄的對象,出現地區衰敗、部門消失、企業倒閉的現象。
3.大多數開發中國家與先進國家之間的「數位科技落差」(digital
divide)。
資訊科技革命可能讓部分國家有機會出現跳躍式成長,直接跨入數位科技時代;但大多數開發中國家與先進國家之間的「數位科技落差」(digital
divide)將迅速擴大為無法跨越的鴻溝。
4.速度和便利是勝負關鍵。
在網路的年代,因為資訊太多了,消費者會變得不耐煩,凡事講求方便快速,簡潔易懂。有人甚至以空降部隊戰鬥跳傘的「八秒鐘定律」來說明網路消費者要求簡單快速的事實。根據美國一家線上行銷調查公司Zona
Research的調查,美國上網下載網頁的忍受時間最多也只有八秒鐘,如果公司的網頁讓準備上線購物的消費者下載超過八秒鐘,消費者就會調頭而去,永不再回頭。
5.電子商務蓬勃發展
電子商務是利用電子通路(electronic channel)來進行買賣的商業活動。從購買者的角度來看,電子商務提供給購買者一個全新的購買管道。和傳統的商店通路相比較,電子商務購買在價格、產品搭配、便利性和購買樂趣等方面都可提供給購買者更高的價值。從銷售者的角度來看,電子商務也提供給銷售者另一個有效的銷售管道,讓銷售者可以更方便地直接和消費者打交道,並對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6.虛擬組織的興起
傳統上,人們習慣將「組識」視為一個有形的實體,擁有總公司、分支機構等有形的辦公場所,或擁有店面、倉庫等有形的實體。而在網路的時代,組識是指「系統」,一個能創造價值、提供價值的系統,它可以是有形的組識,也可以是虛擬的組識(virtual
organization)。譬如,亞馬遜網路書店就是一個虛擬組識,它雖沒有有形的店面,也沒有實體的倉庫,但它有虛擬的店面,也有虛擬的倉庫。
7.彈性的工作型態
員工可以透過網際網路隨時隨地工作。各種網路通訊工具
(如電話、傳真、電子郵件、視訊會議等)的使用,使員工不必在同一時間和地點會合就能夠和同事一起規劃和執行各項生產、研發、銷售和顧客服務工作。譬如,IBM採用「辦公室旅館化」方式曾為該公司節140億美元的不動產支出。
8.市場全球化
定義「區域」時,衛星波束覆蓋的區域,和實際的地理位置,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市場全球化使得人們的購買模式日漸統一。網際網路的全球購物,為雄心勃勃的企業創造了龐大的商機,它們將產品刊登在網際網路上,然後直接交運產品給顧客。
9.更容易產生貧者益貧、富者益富、資源分配兩極化以及社區區隔加劇的現象。
尤其是知識密集產業都具有「規模」與「專業化」所導致的邊際生產成本快速遞減之特性,所以有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創造驚人的利潤與爆發性的成長。不同部門、不同條件的勞動者的生產力可以出現極大的落差。多數人屈就低生產力行業,少數人參與高生產力行業的兩極化現象在所有先進國家都出現,而以美國最為突出:洛杉磯市中心的衰敗與灣區矽谷的繁榮;速食店員工與高科技工程師的懸殊所得差距,這些令人怵目驚心的強烈對照,就是資訊資本主義的兩極化傾向之最佳寫照。
三、因應之道
1.政府、企業與民間社會必須積極因應知識經濟所可能帶來的資源分配兩極化、社會區隔加劇、文化與價值主體性流失的衝擊。必須透過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來幫助弱勢團體因應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產業重組陣痛與金融震盪衝擊;要借助健全的職技轉換與再就業輔助體系,來幫助那些被阻絕在全球化經濟體系之外的勞工與家庭,重新參與價值創造過程。
2.運用知識於知識上,就是運用知識去找如何運用既有知識的最有效方法,這就是管理革命,在此,杜拉克又給管理新的灼見,管理的目標就是要將知識運用在有系統的創新。經濟資源裡的土地、資本、勞力將被知識所替代,成為組織競爭優勢的來源。在此社會的工人都是具有專門訓練的知識工人,其職責就是運用知識與發現知識,因此組織在此社會的挑戰,將是如何掌握知識,而其根本,則在如何掌握與管理有知識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