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網絡關係的形成:端對端交換對網際網路的影響

翟本瑞-南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舊金山地方法院Patel聯邦法官在2001年3月5日對Napster核發新禁制令,限制Napster縮小其服務範圍,並要求「美國錄音協會」(RIAA)也要與Napster共同分攤保護著作權的責任。至此,Napster與各大唱片公司的官司總算有了初步裁決,給予Napster合法化一個實質的可能性,也為爭議已久的官司,建立一個兼顧網友需求及唱片公司合法利益的平衡點。依據新的禁制令,Napster與RIAA雙方都要清查故意藉拼錯字而躲避過濾軟體的下載行為,Napster必須在三個營業日內將這些音樂檔從系統中除去,以杜絕這類的侵權行為。RIAA不能僅將版權作品的歌曲名稱、藝人姓名等資料交給Napster就認為盡到所有責任,對侵權行為它們亦應負責舉發,不能將所有責任都推給Napster。在此之前,Napster已經決定將對網友收取每月固定的服務費,希望藉使用者所支付的服務費,維持網站的合理經營。當然,新的禁制令並不意味著Napster不必支付以往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對受理侵權官司的法官而言,Napster必須對過去媒介侵權行為支付龐大的賠償金;而依Webnoize統計,單單在2001年2月份就有27億首歌曲在Napster系統交換下載,若以每首歌最高可判賠償15萬美元計算,Napster仍難逃倒閉命運。[1]

Napster所造成的影響並不只在流行音樂界,相當程度它改變了人們對電腦使用以及網路使用的看法。沒有連線的電腦,就像一部運算很快的計算機或是打字機,雖然好用,但還沒能真正發揮電腦的功能;同樣的,網際網路如果只有網頁瀏覽或是傳遞電子郵件,則網際網路也還沒能發揮其基本功能。諸如新聞群組、BBS、MUD、ICQ、多人視訊會議室等,都將網路的功能向前推了一步,但是,直到Napster出現之後,大家才忽然意識到網際網路在「端對端」(peer-to-peer)傳輸上的功能。唯有能對不特定的終端進行互動式的傳輸,網際網路才能發揮其強大功能。以往,網友藉由諸如雅虎等搜尋器來找尋不特定網頁,讓網頁閱讀得以可能;少了搜尋引擎,我們無法想像網頁使用及建構會有今天般地普及發展,是搜尋引擎讓網頁使用得以可能,讓資訊傳遞得到了無限擴張的可能。

然而,搜尋引擎能夠找到的網頁與資料畢竟有限,雅虎所以能夠較為有效地找到比較精緻的網頁,是因為它採取人工過濾網頁的作法,這當然讓它的成本增加,但也提高搜尋結果的精確性。然而,搜尋引擎能夠找到的網站相當有限,大約只有四、五百萬個網站能夠持續地為不同地搜尋引擎找出,就目前已有四億人上網、5,500億筆文件在網頁上相較,顯然是微不足道的,意味著現存所有搜尋引擎都只能在網際網路的表層進行搜尋的動作。面對經濟不景氣,即使連雅虎都已開始考慮對廠商加以收費,將其網頁搜尋結果排名提前,以維持其網站龐大的維護費用。Inktomi公司也推出Index Connect技術,可以提高使用其軟體客戶網頁被搜尋的頻率,以增加曝光率及連結網頁更新速度[2]。如此一來,搜尋引擎能夠提供網友的服務就會大打折扣,有錢的企業更可藉操縱搜尋器來增加被連結機率,讓商業資本主義原則滲透進網際網路中,減損了網路的開放自由度,更無法充份發揮網際網路潛在的效能。諸如Metacrawler.com及Search.com等搜尋引擎,會將你的搜尋字串同時送到幾個不同的搜尋網站,加強搜尋的結果,然而,由於原有各搜尋引擎就已存在著諸多限制,所能搜尋到的結果自然也就有所限制了。為此,BrightPlanet公司推出了LexiBot的軟體套件(www.lexibot.com),可以深入傳統搜尋引擎所無法觸及的網頁孤島,然而,由於深作眾多深層資料庫中尋找資料,簡單的搜尋動作也會耗費相多時間,而找出的大量資料又有許多是用不著的垃圾。Kingston Technology為突破「上下文相關」搜尋方式的限制,設計出具有人工智慧的PingPong.com搜尋引擎,它藉著對搜尋者的了瞭解(如性別、年齡、職業等),試著整理出契合需要的搜尋結果,但這離能夠真的察言觀色,找出真正所需資料,仍有好長一段路要走。現有搜尋引擎所能找到的網頁估計只有全部網頁不到15%的部分。

諸如AltaVista、Lycos、Google等搜尋引擎採用諸如Spider或bots等程式,在網際網路中持續執行,不斷搜尋既有網絡中的各種相關連結網頁,並自動產生一個集中式的目錄鍵結,但是,很有可能,經由Spider搜尋的結果只是一堆大部分對搜尋者毫無用處的資訊垃圾。此外,以當前每天網際網路上平均增加七百萬個網頁的速度來看,諸如Spider等程式每天只能搜尋三百萬個網頁,要花費好多天才能爬完整個網路,再費些時間來編列所找到的結果,顯然是無法真正解決搜尋引擎潛存的諸多問題。於是,網際網路需要一套「後Spider」的搜尋引擎。其中一種作法是採取「分散運算」的方式,將Spider打散成為許多小蜘蛛,然後將這些小蜘蛛丟到上百部或上千部電腦中,讓他們各自作業,編出較小的搜尋次目錄,以得到更豐富、更具及時性的搜尋結果。另一種作法是藉改寫Gnutella檔案交換程式碼,研發一種稱為InfraSearch(www.gonesilent.com)的原型分散運算搜尋工具,以偵測出網路上數百億的孤島網頁。其基本觀念是建立在各網站願意如同Napster使用者般,將其搜尋結果相關資訊分享給不同使用者,然後藉InfraSearch網站釋出給需要的人。又如Pointera(www.pointera.com)也在試行這種合作式的檔案共享方案,它計畫將其「資源共享引擎」出售給入口網站與搜尋網站,並鼓勵使用者為自己電腦整理出一份檔案清單,以與搜尋結果一起出現,進而,Pointera希望讓每個上網找資料的人,也變成資料提供者,和他人分享文書處理文件、學校報告、像片、MP3等各式檔案。[3]「端對端」檔案搜尋與交換的想法,當然可以用來改善現有搜尋引擎的限制,其特點就在於搜尋結果會是較多且較有效的連結網頁,而不會是一堆僅止於關鍵字出現過的無用資訊垃圾。[4]當然,如何利用「端對端」技術,以改善搜尋引擎的功能,就成為網際網路未來發展的重要客題。

這其中,Google搜尋引擎(www.goole.com)利用參考式排列法(referral ranking)技術,讓沒有邏輯規律的搜尋結果,轉變成依彼此連結次數高低來排列,讓使用者得到較符合一般人使用習慣的篩選結果,成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搜尋利器,逐漸取代Inkotomi而得到雅虎、蕃薯藤等著名搜尋引擎的青睞。Google真正成功之處還不止是其排列順序,它在世界各地架設6000台伺服器並擁有200條T3頻寬,這種運用分散性電腦系統所執行的電腦計算和資料處理工作,架構出彼此相互支援的分散性電腦系統,能提供對13.47億頁搜尋結果(2001年4月的數字)的即時服務,讓查詢者依自己所在區域,連結到最近的主機查詢資料,以免網路塞車之苦。由於大量主機的連結,它提供超過任何大型主機所能彙整的資料存量,再加上運用Spider技術,自動將從網路抓取的內容複製到指定的伺服器,並將之當作「頁庫存檔」(cached),讓使用者可以在較近的主機讀取搜尋結果的網頁連結,讓使用者有效地達到鍵連的目的。[5]

這種分散式的運算已經開始為各界所重視,終將成為下階段網路世界的主流技術,然而,Google仍然有一系統化的中心,雖然利用大量主機分散進行各項搜尋工作,並將相關網頁資料以頁庫存檔的方式「暫時」儲存在各主機中,改善網頁連結的速度,但還不是完全「端對端」式地搜尋。

當然,「端對端」式地搜尋現階段仍僅止於觀念上的想法,尚未能充分成熟;人們對現有搜尋引擎有所不滿,故期待「端對端」式地搜尋引擎出現。但是,「端對端」式地搜尋引擎,不但各使用者主機及記憶體要能夠達到一定功能強度,更必須依賴每一檔案都能清楚標記metadata,才能針對metadata比對而找尋。Napster搜尋MP3檔案依靠歌者、歌名、唱片名等基本名稱來搜尋,但是,成熟的metadata必須將每個檔案的基本分類及主要內容,都能具體地完成索引,才能讓程式找尋到所需相關檔案。但是,在現階段網友連基本HTML檔名都懶得鍵入metatag的情況下,要求每個檔案都能完整建立索引是不可能之事,「端對端」式地搜尋引擎仍然僅止於理論上可行。

事實上,Napster所提供的「端對端」訊息交換的觀念,未來的發展仍有無窮可能。透過Napster主機,網友可以彼此交換MP3音樂檔案,但是,就Napster的架構而言,任何檔案都可以在此平台上進行資訊互享、交換的動作。例如,亞克米科技(www.exfile.com.tw)所設計的eXFile(1.1.0版),就有如同Napster的「端對端」搜尋下載功能,但是,在搜尋與交換的檔案類型上,又遠較Napster更為廣範。eXfile可讓使用者透過網路來搜尋並下載檔案,它將所有的使用者串接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線上資料庫。eXFile版面上設有搜尋、分享區、下載、聊天室、留言板等項功能,搜尋檔案又可依類型區分為MP3、歌詞、圖片、影片、桌布/佈景、SKIN、模擬器/ROM等項,利用關鍵字搜尋,一次最多可顯示200筆資料。MP3部分就相當Napster的功能,圖片、桌布搜尋可以交換各種圖檔,影片搜尋將會是好萊塢未來的夢魘。而從「ROM中英對照表中,關於大型電玩、任天堂、超任、NeoGeo、Sega MD、PC Engine、x68k等類型區分,可見eXFile還可用來交換電玩的模擬器。簡言之,eXFile的設計就是擴大化的Napster,用以搜尋、交換各式檔案;尤有甚者, eXfile解決了虛擬IP的問題,即使使用者在Gateway / Firewall後面一樣可以下載,比起Napster更具有完整的下載功能。[6]

當然,就現階段而言,一部電影至少要佔1G Byte的大小,運用資源分享的方式進行檔案傳輸是相當不經濟的事,但至少就理論言是沒有問題的。最近,以色列Vtrial公司推出新的串流公司推出新的串流(streaming)技術Full Duplex Packet Cascading (FDPC),可將影音視訊以達到電視效果的品質在網際網路上播放;它利用一種名為「Minimum Spanning Tree」的演算法,將所有使用者分層次與分類,將伺服器端的內容複製到某些層次較高的使用者端點,再透過類似Napster、Gnutella等程式讓其他使用者分享視訊檔案,或是讓同一個ISP的使用者可以在不連結到其它ISP的狀況下擷取檔案,如此一來便可大幅降低伺服器端的流量負荷,達到影片交流、共享的目的。[7]

Napster所以會被告,是因為它的中央伺服器目標明顯,廠商可以從其記錄中追溯相關侵權行為。但是,諸如Gnutella等共享交換軟體根本沒有背後支持的公司,也不需要特定中央伺服器,直接是網友間「端對端」的交換行為,所以也就無法依現有法律來規約。當然,這並不意味真的無法可管。根據全錄帕洛阿圖研究中心(Xerox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發現,透過Gnutella在網路上所分享傳遞的檔案當中,98%的檔案由25%的網友所提供的。換句話說,絕大多數網友都只下載檔案,並不上傳自己擁有的檔案。這項規模超過三萬台電腦、三百萬個檔案的調查同時發現,大約1%的電腦提供了超過40%在Gnutella網路上所能找到的檔案。[8]雖然互助與共享原來就是網際網路的基本精神,但此一調查顯示部份網友熱心過人,造成較多侵權的行為,遽此,在可見的將來,如果造成著作權擁有者大量財務上的損失,他們可能會依此而興起控告那些主要檔案供應者的念頭。

現有網際網路上公開的網址計有2,300萬個IP位址,然而,過去四年間,在美國線上、網路大哥大(ICQ)、Napster等網路平台上註冊的私人位址則超過15,000個,可見經由端對端交換、合作,網際網路將會有著全新的面貌,Napster所開啟的是一個網際網路的新紀元,它的出現,意味著全面網路化時代的來臨。[9]九○年代,網際網路所代表的意義只是網頁,雖然,其中存在著諸多互動性,但這也只是網頁中設計好的互動關係。通訊群組、MUD、虛擬社區都加強了網友的互動關係,然而,一直要到Napster出現,才真正讓網際網路不只是網頁的加總,Napster所開啟的不只是檔案交換,在端對端分享時,交換檔案只是資源分享的一個向度,研究成果分享、運算能力分享、資料庫分享等會是網際網路發展的重點。例如,SETI@home例用閒暇CPU時間,進行對外太空資訊的分析,達到整合研究成效,已經是大家熟知的例子。利用網際網路,各獨立的個人主機可以結合成超大型運算複合體。

相對於SETI找尋外太空生物的計畫,較為具體而又可以在短期見出實效的另一大型計畫是由英國牛津大學、美國「聯合器材」科技公司、美國癌症學會、國家癌症研究基金會以及英特爾於2001年4月3日展開的「英特爾慈善『點對點連線』計畫」(http:/www.intel.com/cure),希望號召六百萬部個人電腦,利用電腦閒暇時間來分析蛋質分子相關資訊,再將資料由德州奧斯丁總部的中央伺服器傳回牛津大學進行分析,以加速研發治療白血球過多症的藥物。如果該計畫成功,此一虛擬的全球超級電腦每秒可運算五十兆次以上,將會成為全球史上最強的電腦運算工程。除了血癌外,未來尚可擴充對各種癌症及其他疾病的研究,造福所有癌症病患。[10]

現在,科學家可以透過諸如「全球Grid論壇」(GGF),將各自主機連結在一起,分享檔案、所連結的不同週邊設備或是分殊硬體設備,更能將運算能力加總,讓訊息與溝通技術能夠突破現有孤立操作的個別主機限制,構成了功能遠超過超級電腦,可以遙控操縱的『後設電腦』(metacomputer)。透過「全球Grid論壇」分享相關資料庫、控制設備、運算能力,科學家不但可以進行虛擬觀察、虛擬實驗,更能進行虛擬模型分析,大大提昇了原有設備的效能。Grid可以發展出一套全球檔案交換網絡系統,也可能產生一個付費會員獨享資料中心,網路的未來發展仍有待觀察。[11]如果科學家彼此間的互信基礎充足,建立一套全球共享的科學網絡將是指日可待,然而,如果利益掛帥,則原有資本主義式閉獨佔模式將會繼續維持。

端對端交換從MP3檔案擴大到任何檔案,進而,更從檔案擴大到網頁資訊搜尋與分享,進而,無論是在研究成果、運算能力、資料庫等知識系統上都可以分享。終有一天,「端對端」的觀念會擴大到商品、財貨與服務的銷售模式上,進而逐漸取代當前企業對企業(B2B)、企業對消費者(C2C)的經濟活動。

而這意味著,端對端商品交換模式可能會成為取代資本主義的一種新興經濟模式,於其間,沒有控制、沒有剝削、沒有壟斷,亞當斯密與馬克斯的理想同時在新網絡關係中得到舒解。果如此,這將會是近四世紀以來資本主義所面對最大的挑戰!



[1] J.Borland,〈法官頒佈新裁決,放Napster一條生路〉, (http://taiwan.cnet.com/briefs/news/asia/2001/03/07/20010307b.html)

[2] 《一週網事》12(8),(http://dns.hungryowl.com/netwatching/),2001/3/15.

[3] J.R.Quain,〈隱沒的網路空間〉,《科技時代》3:62-4, 2001/3

[4] 2001214日在舊金山舉行的「第一屆端對端網絡關係研討會」中,與會人士對端對端地網路互動模式有著相當高的評價,都認為在理論上是可行的,然而,這離具體實踐仍有相當距離。見Farhad Manjoo,” Peer-to-Peering Into the Future ,(http://www.wired.com/news/technology /0,1282,41813,00.html),2001/2/15; Farhad Manjoo,”P2P Goes in Search of 'Doogle' ,”(http://www.wired.com/news/technology /0,1282,41850,00.html),2001/2/16

[5] 參見蘇健華 <jhsu123@ms36.hinet.net>,"大綱," mailto 翟老師 <jai@mail.nhu.edu.tw>,2001/3/27

[6] 亦見顏嘉信,〈關於資源共享軟體〉,(g7542004@mail1.nhu.edu.tw),mailto (jai@mail.nhu.edu.tw),2001/3/21。在eXFile網頁上,關於檔案的輔助說明中,就指出eXFile是可以讓你透過網路來跟其他人分享MP3,歌詞,圖片,影片,桌布和佈景主題,Skin, 模擬器和ROM的軟體。你可以使用eXFile來找到你想要的MP3或是其他類型的檔案。」目前看來,似乎除了軟體、程式之外,所有檔案都可以透過eXFile來交換。可預見的將來,將軟體、程式都包括在內的交換平台很快就會出現在網路世界中。

[7] 〈新興PEER-TO-PEER影音串流傳輸技術〉,(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old /vol-10_no-12_00-9-21.html)

[8]〈研究GNUTELLA網路的發現〉,《一週網事》10(9), (http://www.hungryowl.com/netwatching /old/vol-10_no-9_00-8-31.html)

[9] Leander Kahney, “Napster' Networks Have No Peers,(http://www.wired.com/news/technology /0,1282,41810,00.html),2001/2/14; Andy Patrizio,Peer-to-Peer Goes Beyond Napster, (http://www.wired.com/news/technology/0,1282,41768,00.html),2001/2/14

[10] 參與癌症分析 英特爾號召600萬台個人電腦共襄盛舉〉,《中國時報》,2001/4/5, (http://ec.chinatimes.com.tw/scripts/chinatimes/)

[11] Douglas Heingartner,"The Grid: The Next-Gen Internet? "(http://www.wired.com/news/technology /0,1282,42230,00.html),2001/3/8

 

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