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新趨勢—隨選列印
吳適意(南華大學出版所)
伴隨著資訊化時代的來臨,出版的型態也面臨了改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創辦人尼葛洛龐帝在其著作《數位革命》中指出:人類從原子時代蛻變到位元時代的趨勢,已經是銳不可擋了,過去許多的資訊或資料必須透過記載,經由傳統紙本書(原子)出版、傳送,讀者才可以接觸到;而現在因為網際網路的興起,可以將影像、文字與聲音轉換成位元的型態,以電腦或其他終端設備傳送給每一位讀者,省卻了原子的運送、庫存與紙張等費用。
出版品與物流的演進(黃聖興2000):
農業時代:手繪製版╱印刷→少量少樣→小區域流通
工業時代:照相製版╱機械製版→大量少樣→長途運輸流通
資訊時代:電腦組頁╱自動化印刷設備→少量多樣→國際分工製造與流通
電子商務時代:網上隨選列印→少量個性化(多元化)→無遠弗界的服務
網路媒體的興起改變了出版業的生態,如同尼葛洛龐帝所言,已經讓傳統出版業到了必須思考如何變動的時候了。要從傳統出版的「印」跳到數位出版的「不印」,中間必須經過很漫長的時間,而隨選列印就是期間的過渡方案。
何謂「隨選列印」?
所謂「隨選列印」,即是英文「Print
On Demand」,簡稱「POD」,意為依需求列印成書,透過POD,讀者可以自行在網路上選擇所需書籍或其中的章節,並列印成書,而不需經過傳統製版及印刷的流程。
隨選列印的產生一方面是資訊技術的發展,一方面則是個別化閱讀的需求。它和傳統出版最大的差異在於「先印」和「後印」的觀念,傳統出版是先印成書,再上架銷售,隨選列印則是先有需求才印成書。
傳統印刷以CMYK四色進行套版,在油墨印刷前還必須先經過製版程序,POD的機器用的是類似雷射印表機的碳粉引擎技術,排版完成的數位檔案經過工作站解譯、演算後直接從列印端出來,因此可以做到個別化的需求,而不需像傳統印刷受限於規模經濟。
對作品與生產的影響
降低成本、節省物資
POD的出版方式直接從製造商到消費者手中,省卻了傳統出版流程中印刷、通路、經銷商、倉儲、運輸及運輸過程中所造成的損毀等成本,而且POD的運作模式下,出版社可以先看看市場的需求度,再決定出版的數量,如此一來,不但沒有紙本書的庫存壓力和退書問題,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空間與資源浪費。
書種存在空間加大
傳統印刷來自「大量生產」的觀念,因為機器之故,有基本印量的問題,只要印刷機器一轉動,便產生基本成本,通常必須達到千本才具規模經濟,強調以最大的量來壓低生產成本,因此很多書籍印製初版之後,若達不到一定市場需求量,即便書籍內容具高價值,也會變成絕版書,沒有再版問世的機會。
當書籍經過數位化存檔,透過隨選列印問世,出版社可以解決是否再版的難題,讀者對書種的選擇性也更多元,不會產生找不到絕版書的困境,再則,以目前書籍製造成本昂貴,又有庫存壓力的情形下,POD可以解決一般出版社不印,但仍有小眾市場需求的書籍。
(三)出書門檻降低
傳統出版過程中,當一個作者考慮出書時,主要遇到的困難是,他可能付不起基本印製量的印刷費用,因為不一定有把握出書後的市場反應;再則是他可能無法處理經銷、配送、庫存、物流等工作,因此轉而尋求出版社為之出版,但是出版社在考量經濟利益的情況下,市場反應沒把握的作品通常遭到拒絕,使得有一些小眾的作者有志難伸。
隨選列印的技術幫這些作者打開了一片天空。即使某個作者所寫的內容不易在出版市場獲得青睞,都可以採用隨選列印的機制幫自己出書。
改變閱讀型態
量身訂做的個別化資訊服務
POD的重點不在Print(列印),而是在On
Demand(讀者隨選)之上,這才是真正的決戰點。
傳統的出版模式中,出版社選書出版,讀者也只能依現有的書籍,決定是不是購買這本書,對於這本書既定的內容和編排方式,讀者處於被動接受的角色。
在隨選列印的模式中,讀者可以只選擇某本書的某部份章節購買,或者從幾本書中挑選出相同的主題集結列印。讀者對於閱讀擁有充分的選擇權,經過隨選列印出版的每一本書籍,可以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需要量身訂做一本書。
不僅內容的選擇可以由讀者決定,書籍的編排設計也從編輯身上轉移到讀者,舉凡封面設計、版面編排,讀者都可以依自己喜好設定。
遠距、即時生產
以「網路造書運動」定位隨選列印的新絲路網路書店總經理朱偉忠表示,透過網路無遠弗界的特性,讀者利用隨選列印可以在香港、烏魯木齊或北京拿到自己所喜歡的書。例如:目前新絲路網路書店在台灣、香港各設有一套POD設備,如果身在台灣的你想訂製一本書送給香港的好友,早上你在台灣挑選了書籍,透過檔案的傳送能夠將你的訂購需求直接送至香港的POD系統進行印製,也許你的好友在當天晚餐過後就能夠邊休息邊閱讀你送給他的書。
這種遠距的特性,也增加了讀者選購書籍的便利性,不需要出門,只要在網路上挑選自己所需要的內容下單,提供隨選列印服務的廠商隨即依照需求列印、裝訂、郵寄到家。
POD所使用的快速雷射印刷機,一秒鐘有三頁的產能,印製書籍的速度相當快速,未來這項技術普及後,讀者可以在書店裡挑選所需內容,然後坐在咖啡座中喝完一杯咖啡即可取得量身訂做的書籍。
隨選列印「即時」的特性,在跨國訂購書籍時,更是充分爭取時效,例如: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有一本暢銷書《China
Attacks》,在新絲路網路書店引進下,原本台灣消費者到亞馬遜網站買書,必須在美國POD後再越洋郵寄,一個月時間才收得到,而且書價19.5美元,還要外加國際運費19.5美元;但是現在直接在台灣訂購、取貨只要三天時間,而且書價連運費共只要19.5美元。(廖郁琍2001)
台灣新絲路網路書店隨選列印發展概況
國內新絲路網路書店在2000年5月份率先展現「隨選列印」的整合技術成果,並舉行《慾望城國》線上首賣記者會,嘗試為書本打開「數位化通路」,為國內網路書店的創舉。
新絲路網路書店為通路型的網路書店,視線上出版為產業革命,積極投入這塊市場。新絲路網路書店以「線上出版平台」為主幹,分成三大事業體系,第一個是1999年開始發展的「網路書店」,也就是透過網路販賣實體書,第二是2000年主攻的「POD服務」,第三則是2001年開始推動的「e-book電子書」。
2000年主力發展的「POD服務」又有三種服務項目:讓讀者自由選擇所需章節購買的「篇章銷售」(與太穎國際法律事務所合作,提供專業的法律篇章)、可選擇自己喜歡的封面印製成獨一無二藏書的「隨選列印」以及讓人人有機會當作家的「個人出版」。
新絲路在所有硬體設備(包括近千萬元的隨選列印機、伺服器、裁切膠裝機器等)上投資近2000萬元,總經理朱偉忠表示,POD單頁印製成本約0.2-0.25元之間,外加彩色封面10元成本,一本300頁的書,在生產線上的成本至多不超過百元,若將管銷、人事、出版社的拆帳等費用考慮進去,「仍有利潤」。如果以每個月4000-6000本的產能計算,這些投資大約2年至多3年就可以回本。(吳錦勳2000)
初始新絲路將POD的市場定位在語言學習類、政府出版品、特殊工具書、獨特的學術論文,以及個別廠商委製印刷的教材手冊上。最終的目標是成為一個運作最順暢的線上出版平台,從台灣開始擴展到香港、大陸,再從華文市場延伸至英文甚至其它語言市場,運用所研發軟體與網路特性,為出版事業開拓更多元化的發展。
隨選列印發展之侷限與未來
版權與數位化問題
POD的運作需要龐大的資料庫,目前國內沒有成熟的版權經紀系統,一般作家仍舊仰賴傳統出版社統籌版權、出版及通路問題,相關版權的取得仍須考慮。POD必須透過作者、出版社、網路經銷商三者的合作,建立合作機制及合理分配規則,才能順利運作。目前絕版書、公共版權書及無市場性的書是POD可能是POD比較容易切入的層面,至於未來發展,尚有賴版權問題的解決。
除了版權之外,日後POD書種的開拓,還有賴數位化內容轉換。出版社即便已經有龐大的書籍電子檔案,但是要轉換成POD系統的標準規格,仍須考量人力及時間成本。
目前推廣隨選列印面臨的問題,並非在技術層次,而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畢竟硬體環境如何完善,若無法取得充分的「知識內容(書和文章)」授權,隨選列印概念再怎麼好,要落實到應用層面,恐怕還有段崎嶇路要走。
隨選列印只是數位出版的過渡形式
現階段數位出版尚未發展出統一的電子書檔案格式,消費者也還不習慣在電子載具上閱讀。因此業者認為列印成紙本的POD技術,在未來的十年都會為消費者所偏愛。
積極投入數位出版市場的新絲路網路書店認為,POD在推出後的三、四年間,可以達到高峰,但可能僅有八年左右的生命周期,日後還是以電子書為主流,POD只是中間過渡,只是傳統出版的輔助工具。
新絲路推廣POD的目的,「不在挑戰傳統出版業者,而是為書本創造數位化的通路。」其實,了解POD的市場需求,就可以知道POD不可能取代傳統油墨印刷。利用碳粉印刷的POD技術,在200本左右的印製量可以達到規模經濟,超過千本以上,仍要依賴油墨印刷,因此有不少出版業者仍將之定位為「輔助性的印刷工具」,言下之意,傳統油墨印刷仍是生產書本的大宗主流。(吳錦勳2000)
隨選列印對於學術性著作、絕版書以及小眾類型的文類,有正面的意義,又因為是通路網路化的優點,可以打破區域出版的失衡,對知識的均衡有其功能。然而,像隨選列印這種投資門檻高,文化報酬遠超過商業報酬的新科技,如果運用在圖書館,是不是更能夠發揮它的價值?
由圖書館購置硬體設備,也由公共部門負責統合全華文世界的書籍資料庫,讀者可以上網路圖書館查詢資料,然後可以選取自己需要的部份整合列印成書,對於知識傳播豈不更具效能。
參考資料
陳景堯(2000),〈電子書—給閱讀一個新定義〉,《天下雜誌》,台北:224期,頁32。
廖郁琍(2001),〈數位出版革命的過渡方案—POD:新絲路網路書店執行長朱偉忠專訪〉,《Publishing》,台北:天充文化,第3期,頁20-27。
游仕偉(2000),〈多媒體的結晶,超連結的閱讀〉,《出版學刊》,嘉義: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第3期,頁4-7。
翟本瑞(2000),〈資訊時代的學習工具變革:電子書、電子期刊與虛擬圖書館〉,《教育與社會:迎接資訊時代的教育社會學反省》,台北:揚智,頁245-270。
吳錦勳(2000),〈「隨選列印」(POD)許你一個書本的春天?〉,(http://www.ttimes.com.tw/2000/05/22/1/book/200005110471.html),2000/5/11。
吳錦勳(2000),〈新絲路網路書店率先提供「隨選列印」服務〉,(http://www.ttimes.com.tw/2000/05/22/1/book/200005090406.html),2000/5/9。
陳青文(2000),〈線上出版分網路書店、隨選列印、電子書三階段發展〉,(http://www.ithome.com.tw/Interview/20000920.html),2000/9/20。
黃彥達(2000),〈版權與介面將決定電子書的發展〉,(http://forum.edirect168.com/enews/enews.asp?CH=34),2000/12/3。
黃聖興(2000),〈電子多媒體革命──印刷出版宅急便〉,(http://www.cgan.com/science/publish/netpub/emedia.htm),2001/1/18。
新絲路網站,〈POD二三事〉,(http://www.silkbook.com.hk/pod/function/aboutpod.asp),2001/1/17。
鄭吉宏(2000),〈垂涎隨選列印大餅
系統、週邊大廠廣佈局暗較勁〉,(http://solution.ithome.com.tw/news/hardware/20000925_7.html),2000/9/25。
劉楚慧(2000),〈買書變得環保又民主:只買偏好章節,不必買整本〉,(http://www.pchome.com.tw/ebusinessweekly/006/ebusinessweekly_7-1.html),2001/1/18。
顏秀娟(2000),〈「隨選列印」的美麗新未來〉,(
http://web3.ttimes.com.tw/2000/04/19/1/book/200004160149.html),20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