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自閉症學生「自我教導策略」輔導與應用
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
摘要
就現階段國內外研究的結果可知,自閉症學生在知覺、注意力的切換、自發性、類化、執行功能上都有顯著的困難,在學習上經常出現不能專注學習,或過度選擇而只對某些刺激有興趣,忽略其他的刺激,且在社會互動上的缺陷,常表現固執不易改變的情形,同時大多數的自閉症患者會伴隨有自我刺激、自傷行為、攻擊行為。這些缺陷、限制,對自閉症學生的認知發展與學習成長,往往造成不當的影響,也使得一般教師在教學上對這類學生無所適從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因此,該研究者想要透過「自我管理策略」的介紹與運用來說明-自我管理策略具備強化自閉症學生控制自己的行為、幫助自閉症學生將所學的內容類化、同時能有效抑制自傷行為……等功能,端看教學者如何有效使用相關的策略與方法來介入教學。
壹、
前言
選讀的這本論文主題,是筆者相當感興趣的議題,適巧在課堂上也曾經探討後設認知的相關概念,因而促使筆者想就自閉症學生在學習與輔導上運用的策略及方法來進行探討,並且以自我教導策略(self-instruction
strategy)在自閉症學生身上運用的部分作為心得抒發的要點。
自閉症學生的學習限制及特色,在教學輔導上向來是教學者應注重的原則與方向,從自閉症學生的認知特色,針對自閉症患者的獨特性進行有效的課程設計及行為管理,皆能促使自閉症學生的學習與輔導能有效提升。
貳、
自閉症學生的學習限制及學習特色
自閉症者由於情感的缺陷,阻礙了他們與人互動和學習的能力發展,又因為自閉症學生心智與社會能力的獨特性,往往形成他們在認知與學習上的限制,同時也促成他們某些領域上相當特出的學習特性及成就表現。因此,在教學輔導上,需要更多的教學提示、相關的結構化課程與環境的安排。然而,因為自閉症學生多有獨特的興趣與喜好,使得自閉症學生在學習上,容易受到環境間的他物吸引,而分散學習的注意力,除此之外,自閉症學生的眾多特徵中,尤以自傷行為最容易令教學輔導者感到挫敗,甚至放棄介入。自閉症者的自傷行為(self-injurious
behavior,SIB)是一種持久性的行為,常引起立即性的軀體外傷或心理創傷(潘玲菁,民94)。為有效介入及輔導自閉症學生,教學時應適當運用自我控制的策略及方式結合其他型式的教學方案來進行教學輔導,以提升自閉症學生的有效自我控制。
在教學上,有效的自我管理應是必要的輔導方式。國外諸多研究也顯示,透過自我管理策略,能有效地增進獨立遊戲,若搭配錄片的自我監控及自我示範,則能有助於獨立工作的技能(Hume,
& Odom,2007;Lee, Simpson,
& Shogren,2007)。一般而言,自我管理包含了自我監控、自我評量、自我觀察、自我記錄、自我評鑑、自我教導,及自我增強,這些是相當適合普遍運用的方式(Lee,
et al.,2007)。更有研究指出在以兒童為處理對象的認知行為治療法中,主要有自我教導訓練和人際問題解決訓練,且自我教導訓練特別適合用來幫助兒童發展自我控制的能力(陳碧萍,民86)。因此,為提升自閉症學童在自我監控的效能,以下將探討該研究在教學輔導中介入「自我教導策略」對自閉症學生的自我控制行為的能力之成效。
參、
自閉症學生的認知特徵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2000)指出自閉症兒童或青年一般被描述為具有社會互動缺陷、口語或語言上溝通的困難,以及行為上的異常表現(Lee,
et al.,2007);胡心慈(民94)指出過去經研究發現自閉症學生在知覺、注意力的切換、自發性、類化等能力有缺陷,最重要的是執行功能上的缺陷;Fullerton(1996)指出自閉症是一個終身的發展性障礙.而且他們常會伴隨其他的障礙,如智能障礙(蔡淑玲,民90);綜合來看,自閉症患者在學習上會有下列特徵:一、不能專注於需要學習的內容,或過度選擇的現象而只對某些刺激有興趣而忽略其他的刺激;二、自閉症在社會互動上的缺陷,使他們與同儕的遊戲、模仿、合作、輪流等行為不容易建立;三、由於固著性的特質,自閉症兒童在學習上會有固執不易改變的情形,學習類化或舉一反三的能力都表現出困難的情形;四、行為問題,如:自我刺激、自傷行為、攻擊行為等(鳳華,民89)。這些缺陷、限制,對自閉症學生的認知發展與學習成長,造成莫大的影響。曾月照(民94)指出自閉症孩子在認知上的缺陷主要是由於他們很難綜合各方面資訊而彈性應用,因此在教學上,他們需要利用多種線索來組織資訊之工作。像自由回憶,對自閉症學生而言,就感覺特別困難,但是在機械記憶、提示的回憶以及配對關聯學習方面他們就能表現得比較好,因為這些工作都提供外在的線索,似乎較能引導他們做出正確的反應。
肆、
自閉症學生有效學習輔導的心得感受
自閉症兒童是諸多身心障礙類別的兒童中,頗具獨特性的一個異質性群體,雖說個別的行為模式或社交技能都有相似的問題,但因著不同的行為方式和表現強度,而不能齊一地看待,然而,在教學輔導上,要針對每個差異性極大的學生個別提出教學和輔導計畫時,自然不是一件易事,因此,筆者過去接觸自閉症學生的機會頗多,但每個孩子身上所展現的能力、行為、對事物的好惡都相去甚遠,這使得教學上針對自閉症學生的引導與教學,需要更加強調個別化與彈性化的落實。事實上,身心障礙學生的能力與行為往往受限於他們本身的障礙因素,在諸多方面或多或少都可能形成障礙,根據該研究可知藉由自我教導策略的方式教導自閉症學生,一方面可加以修正自閉症學生的行為,另一方面無形中也讓自閉症學生在這樣的輔導策略下學會解決問題和面對情緒的處理模式,而且,筆者認為當中更重要的意義莫過於,學生可透過這個自我教導策略清楚發現自己的問題行為,並以後設認知的技能,監控自己的行為在問題行為出現以前便得以掌控自己的表現!從自我教導策略的應用上,同時也讓學生在歷程中體認自己受尊重的感覺,並在執行過程中,學習獨立自主,這是實施自我教導策略難得的附加價值,對自閉症學生而言,合理的自我約束若能有效建立,對於自閉症學生本身的行為規範與社交障礙,應該都能產生不錯的影響。身心障礙學童,在學習的歷程上,本就存在較多的不便利性,倘若每個教導者都能加以投注心力,每個與其有所接觸的人都能盡可能地關懷、尊重,相信對每位身心障礙者必能產生潛移默化的效用,讓他們得以更加順利、平等地存在於一個正常的社會。
參考文獻:
林佳燕(民92)。自我管理教學方案對智能障礙學生休閒活動之介入成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胡心慈(民94)。自閉症兒童的認知特色。特殊教育季刊,94,11-18。
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特殊兒童普查工作執行小組(民81)。自閉症兒童輔導手冊。臺北:宋維村。
陳碧萍(民86)。自我教導策略對輔導國小學生完成作業之效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鳳華(民89)。自閉症教育。載於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主編),新特殊教育通論,(頁332-368)。臺北:五南。
Hume, K., & Odom, S. (2007). Effects of an individual work system on the independent functioning of students with autism.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rorders, 37(6), 1166-1180.
Lee, S., Simpson, R. L., & Shogren, K. A. (2007). Effects and implications of self-management for students with autism: A mata-analysis. Focus on autism and 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2(1),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