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十分鐘」活動之研究

姚廼慧 /國立台東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研究生

ynh_navy@yahoo.com.tw

壹、前言

教育是培育國家人才的根基,而閱讀就是培養自學能力、終身學習的關鍵。近年來,「閱讀力」不但成為世界各國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縮短貧富差距,促進社會流動最有效的方法。然而閱讀並非天生的能力,需要長時間的培養與經常的練習,尤其是來自沒有閱讀習慣家庭的孩子,更需要透過學校培養其閱讀習慣,奠定獨立閱讀的能力和自信(賓靜蓀、張漢宜、李岳霞,2010)

閱讀習慣與閱讀興趣的養成並非一蹴可幾,需要長期且持續不斷的進行方能見效。學生一天在校的時間雖然長達八小時,但要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前提下,在緊湊的教學活動中安排閱讀活動的時間談何容易。「晨讀十分鐘」所佔用的時間不長,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簡單適用的,不需要特殊設備,不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只要想做就可以做到(南美英,2007)。歐、美、日、韓的長期推行和研究都證實,「晨讀十分鐘」是引發國中小學生閱讀興趣,進而培養主動閱讀習慣最有效的運動(賓靜蓀等人,2010)

貳、晨讀十分鐘之理論基礎

「晨讀十分鐘」包含三個重要的理念,即安靜獨立閱讀、閱讀典範學習、專注力的培養,茲就其理論基礎分述如下:

一、持續安靜閱讀(Sustained Silent Reading,SSR)

Lyman1960年代提出持續安靜閱讀概念後,獲得研究閱讀專家McCracken的支持,在1970年代推行於美國公立學校(沙永玲、麥奇美、麥倩宜譯,2002Jensen & Jensen2002)。McCracken對於持續安靜閱讀曾指出四個要素:(一)致命的吸引力(包括自選書);(二)適合的環境(包括所有的學生有不受干擾的時間);(三)鼓勵(包括老師示範);(四)無壓力評量(包括沒有讀書報告或記錄)。

Pilgreen2000)彙整國外自1948年到1993年共30份運用SSR的研究報告後,完成《The SSR Handbook》一書提出八大成功要素:

(一)易取得的讀物(Access

意指直接提供給學生多樣性的閱讀素材,包括圖書、雜誌、漫畫、報紙等,而不是要求學生從家中帶閱讀素材來。

(二)致命的吸引力(Appeal

閱讀素材對學生而言必須是有趣的且令人興奮到想去讀的。在這個「對書本感興趣」要素下,有二個重要成分,分別是允許學生自選書及豐富的閱讀來源、型態。

(三)適合的環境(Conducive Environment

安排一個舒適安靜、不受打擾的閱讀環境,能使學生更融入閱讀之中。

(四)鼓勵(Encouragement

透過適當的鼓勵可使學生感受閱讀之樂。閱讀後由教師所帶領的閱讀討論,同儕的閱讀分享,對學生而言都是一種鼓勵,而當學生閱讀時教師所做的示範閱讀更是極為重要的一種鼓勵的方式。

(五)成員訓練(Staff Training

成員訓練活動可以幫助老師建立可實行的推行準則,及培老師成為主動的閱讀促進者。

(六)無壓力評量(Non-accountability

為了讓學生從閱讀中獲得最大的快樂,學生不須寫任何形式的記錄或報告,也無須記下他們閱讀素材的資料,如書名、閱讀頁數,而老師也不以閱讀內容測驗學生。

(七)閱讀延伸活動(Follow-up Activities

閱讀延伸活動可鼓勵學生維持對閱讀的興趣。這些活動通常鼓勵學生以創造性及思考性的方式展現他們閱讀的熱情,表現形式如:繪畫、寫作、戲劇表演、朗讀、心得分享、好書推薦等,讓學生發揮創意,將自己所閱讀的內涵以多樣性的表現方式與其他人分享。

(八)「專屬」閱讀時間(Distributed Time to Read

為了促進閱讀習慣的培養,我們必須規律地提供學生閱讀時間。相同年紀的學生不一定有相同的閱讀能力及閱讀態度,因此面對閱讀能力好或閱讀態度佳的學生,持續安靜閱讀正可讓這些學生在學校有一段體驗享受獨自閱讀樂趣的機會(Pilgreen2000);相對的,面對在閱讀能力或閱讀態度上需要加強的學生時,持續安靜閱讀提供一段不受評估、干擾的時間,這些學生可以隨心所欲地看書,同樣可以享受閱讀之樂,而閱讀能力或閱讀態度也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出來(沙永玲、麥奇美、麥倩宜譯,2002)。

 

二、自由志願性閱讀(Free Voluntary Reading,FVR)

Stephen D. Krashen博士所提倡,指的是因為想閱讀而閱讀,FVR不需寫讀書報告,不必回答每個章節的問題,也不用每個生字查字典,在沒有壓力、脅迫、外在誘因的情況下,選擇自己想讀的東西。Krashen(2004)深信只要營造閱讀環境、安排閱讀時間、讓孩子有書可讀、創造美好的閱讀經驗,就能輕鬆有效的提昇閱讀興趣。

自由志願性閱讀主要有三種進行方式:

()靜默閱讀(sustained silent reading):師生每天自由閱讀五到十五分鐘。

()自己選擇閱讀(self-selected reading):由閱讀者自行選擇閱讀的材料。

()廣泛閱讀(extensive reading)

Krashen(2004)的研究結果顯示當孩子或識字力較低的成人開始因樂趣而閱讀時,好的事情將接踵而至,因為他們的閱讀理解力增加了,對閱讀的信心與動機也隨閱讀表現而漸入佳境,學生甚至變成急切渴望閱讀的人。

 

三、Gambrell相關研究

Gambrell(1996)的研究中提到,教師明確的閱讀典範、藏書豐富的教室環境、賦予學生自由選擇書籍的機會、提供與他人進行互動分享的機會、得知書籍訊息的機會以及提供適當的鼓勵,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動機,進而養成閱讀習慣。茲分述如下:

()教師為明確的閱讀典範

教師對閱讀的喜好及評價會影響學生對閱讀的態度。教師本身若是喜愛閱讀,常與學生分享閱讀的經驗,將閱讀視為一種享受、愉悅的學習,如此將促使學生成為終身閱讀者。

()具有豐富圖書資源的教室環境

要使學生提高閱讀動機,家中或班級中有豐富的藏書是必備的條件。Gambrell(1996)的研究發現,孩子最常借閱圖書的地方,通常在班級的圖書角,而不是社區或學校圖書館;而孩子最喜歡閱讀的書,也大部分來自於班級藏書。因此教室藏書豐富與否就顯得特別重要。

()賦予學生選擇書的機會

學生喜歡閱讀的書大多是自己所選擇的,而不是教師所指定的。所以,教師必須賦予學生自由選擇閱讀書籍的權利,擁有選擇的權利,學生便願意花更多時間來閱讀並了解書的內容,大大提升其閱讀興趣。

()提供學生與他人進行分享互動的機會

學生常會因為他人曾經對自己談論過某本書,而主動去閱讀那本書。社會互動是無形的,但造成的結果卻是相當有力的。如果學生能常和同儕、家人或師長分享、討論閱讀的內容,則會有較佳的閱讀成就與閱讀動機。

()得知書籍訊息的機會

孩子會去閱讀其所知道、熟悉的書,因此藉由不同的媒介方式,讓學生獲得書籍訊息,可鼓勵和激發其主動去閱讀這些書。例如:教師可朗讀書籍內容的一小部分給學生聽,而不將全部內容說完,讓其因好奇心驅使而去閱讀此書;或是在教學時適時介紹一些相關的圖書。

()提供適當的鼓勵

以行為學派的觀點,外在的動機是產生學習的重要因素,但如果只靠外在動機,要讓學生維持閱讀是較為困難的,唯有使學生產生內在動機,閱讀行為方能持久。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動機,教師可以適時地給予增強,在Gambrell(1996)的研究中提到,想要將閱讀轉化為內在動機,必須讓學生體驗到書便是最佳的酬賞,當外在酬賞和閱讀本身有相當強的關聯存在時,才能有效地增強內在動機。

綜上所述,「晨讀十分鐘」活動主張讓學生自由選擇符合其能力與興趣的書籍,能滿足其對能力感的需求,引發閱讀動機;而獨立安靜閱讀,沒有任何評量的壓力,則讓學生享有了閱讀的自主性;藉由觀察學習教師的示範,同儕之間互相分享討論,可以獲得鼓勵,強化其閱讀興趣,一旦學生能從閱讀中獲得樂趣,自然能內化成為內在動機,主動去閱讀。

參、晨讀十分鐘之意涵

一、晨讀十分鐘之意涵

「晨讀十分鐘」是指每天早晨在學校正式課程開始之前,選擇自己所喜愛的書籍或文章,安靜的進行十分鐘的閱讀活動。「一日之計在於晨」,「晨間」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刻,而「十分鐘」則是孩童專注力的極限(施教麟,2007,利用晨間進行十分鐘的閱讀活動,可以喚醒沉睡的大腦,為學習集中精神。韓國閱讀教育開發院院長南美英博士(2007)在《晨讀十分鐘》一書中提到,晨讀就像幫大腦做暖身運動一樣,是為了喚醒沉睡的大腦,而為一天的學習所做的準備。學生如果能在正式上課之前,讀一些自己喜歡的好書、好文章,對學習的成效及心靈的沉澱將有很大的幫助。

「晨讀十分鐘」的理念精神與「Uninterrupted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USSR─不受干擾持續安靜閱讀)、「Sustained Quiet UnInterrupted Reading Time」(SQUIRT─持續不受干擾的閱讀時間)、Free Voluntary Reading(FVR─自由志願性閱讀)或「Drop Everything And Read(DEAR─拋開一切去讀)大同小異(沙永玲、麥奇美、麥倩宜譯,2002Pilgreen2000;王怡卉,2005) 。其實就是「大家一起讀」的代稱,強調每天有一段時間能安靜的獨立閱讀,讓孩子自己讀、持續不斷的讀,並且不以學習單或讀後感去檢核,所以沒有負擔,孩子自然喜歡閱讀,會拋開一切去讀。

美國中小學從1960年代起開始推行默讀活動,但時間不限於早晨,老師、學校可以自由選擇在午餐前、午覺前、放學前或各種零碎的時間進行,甚至直接在課堂中進行,時間從十分鐘到三十分鐘不等。1988年日本高職老師大塚笑子與林公,受到美國「持續默讀運動」的鼓舞,推動「晨讀十分鐘」,至今全日本創下將近一千萬個孩子共同參與晨讀的奇蹟。看到日本晨讀的功效,韓國也開始引進晨讀十分鐘,南美英博士的著作《晨讀十分鐘》問世,更讓晨讀十分鐘活動在亞洲掀起一場寧靜的閱讀革命(賓靜蓀等人,2010)

綜上所述,晨讀十分鐘」秉持著安靜閱讀的原則,在最能靜心享受閱讀時光的早晨,以十分鐘為基礎,每天不間斷的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享受閱讀的樂趣,沒有學習單、考試或心得報告的負擔,純粹為興趣而讀,藉此使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進而成為終身的閱讀者。

 

二、晨讀十分鐘的成功策略

從歐、美、日、韓長期的推行和研究都證實,「晨讀十分鐘」是培養國中小學生閱讀興趣,促進主動閱讀習慣最有效的運動。「晨讀十分鐘」看似簡單,但若要順利推動,達到成效,則必須注意六大關鍵因素:

()教師以身作則

Lesesne(1991)認為學生需要可供模仿的閱讀典範角色,而教師便是影響學生發展正向閱讀反應的重要角色之一。教師應避免在晨讀十分鐘裡進行批改作業、處理級務等行為,而必須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遵守和學生共同制定的規則。因為鼓勵學生閱讀的最好方法就是教師以身作則,讓學生看到你也在閱讀(南美英,

 2007),會使學生更投入晨讀時光。

()從唸讀開始

雖然晨讀強調要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書」,但一開始透過教師的唸讀、朗讀,是引誘學生進入閱讀世界最好的方式(賓靜蓀等人,2010)。透過教師的唸讀示範,可以在學生的腦海中建立詞彙、展現文字的戲劇效果、創造背景知識,將閱讀與愉悅感連結在一起(Trelease1989)。閱讀需要學習和模仿,而懂得閱讀的老師可以透過唸讀,提供學生一個閱讀角色的典範,帶領學生認識書中那個由文字幻化而成的美妙世界。

()持續不間斷

Chambers(許慧貞譯,2001)主張,要培養孩子成為一位「讀者」,一定要撥出時間來,讓他們能持續閱讀。習慣是培養出來的,規律的閱讀時間可以促進閱讀態度的養成(Oberlin & Shugarman1989)。然而閱讀態度的培養,閱讀頻率的高低更勝於閱讀時間的長短(王怡卉,2005),韓國圖書調查院的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每次進行30分鐘以上的晨讀,但只是間斷進行的學校是無法養成學生的閱讀習慣的(南美英,2007)。晨讀活動需要長期而持續的推動方能見效,因此透過「十分鐘」這個簡單容易達成的目標,每天不間斷的實施,讓每個學生每天早晨都能專注進行十分鐘晨讀,藉以養成習慣,讓閱讀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檢驗成果

根據調查顯示,學生最討厭閱讀伴隨而來的心得報告及學習單(李雪莉,2007)PIRLS的評量分析顯示:「幾乎天天都寫閱讀作業或學習單」的孩子,閱讀素養的平均分數都低於「每月或每星期寫一到兩次」的學生(何琦瑜、李佩芬,2009)。由此可知過多的閱讀評量,不但不能提升閱讀能力,反而會降低學生的閱讀動機及閱讀素養,剝奪學生的閱讀樂趣。因此「晨讀十分鐘」並不要求檢驗學生的閱讀成果,而是以享受閱讀,讓興趣滋長為習慣為其最終目的。

()增加談論、分享的話題

同儕與夥伴是養成閱讀習慣的重要動力,與朋友看同一本書,和朋友分享書中的故事,就會形成認同感,進而發展成親近感,而親近感又會成為繼續閱讀的動力(南美英,2007)Gambrell(1996)發現常與同儕或家人進行閱讀分享的學生具有較高的閱讀動機和閱讀成就。Chambers(許慧貞譯,2001)強調鼓勵孩子們彼此談論閱讀過的書,就等於是幫助孩子閱讀更多的書。因此創造一個充滿閱讀話題的環境,學生更能在耳濡目染之下愛上閱讀。

 ()藏書環境

晨讀要順利推行首先就要讓學生無處不逢書,以豐富的閱讀來源、書籍型態來滿足學生的興趣(王怡卉,2005)。除了請學生準備自己喜愛的書外,教室裡也必須有適齡、多樣化、符合不同閱讀程度的各類書籍,讓每位學生都能依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書籍。Yoon(2002)指出當學生閱讀的素材能吸引他們時,他們會願意花較多的心力、持續閱讀較長的時間、學得更多、並且高度享受他們的閱讀。

綜上所述,「晨讀十分鐘」活動除了提供學生獨立安靜閱讀的時間外,教師更需肩負起閱讀典範的角色,以身教感染學生,引發其閱讀動機;隨時讓教室充滿閱讀的氣氛,眼之所見(書籍)、耳之所聽(分享討論)無不與閱讀相關,以收境教之效。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沒有負擔,樂在其中,持之以恆,方能見效。

肆、晨讀十分鐘活動之相關研究

Krashen(2004)探討晨讀運動對學生影響的研究顯示,參與過晨讀十分鐘的學生在閱讀測驗上,其閱讀技巧和單字量都比參加前進步許多;對閱讀會比未參加過的學生抱持更積極的態度,也會養成較好的閱讀習慣。美國一項針對「晨讀運動終止後」的調查發現,學期中有參與晨讀運動的學生,在暑假期間的閱讀量明顯高於沒有參加過晨讀的學生。研究顯示,晨讀十分鐘確實改變了學生的閱讀習慣,即使活動終止了,學生仍會主動看書(引自賓靜蓀等人,2010)

大塚笑子對《每日新聞》表示,「晨讀十分鐘」不僅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有助全體成績向上提升,也讓情緒容易起伏的學生不再那麼衝動、感情用事。日本廣島大學教育學研究科教授山崎博敏,在2008年出版的《提高學力的晨讀:每天十分鐘的奇蹟,檢證學習效果》書中,以大量的數據證明,晨讀運動跟日本全國學力調查的成績之間,有高度相關。他指出,實施晨讀運動的小學,不只國語的成績明顯高於其他未實施晨讀的學校,也帶動數學學力的提升(引自賓靜蓀等人,2010)

南美英(2007)經多年研究發現,在學校中實施晨讀10分鐘的活動,可以大大提高學童的學習和閱讀興趣,使學童的學業成績迅速提高,另在寫作力、認識社會的能力、邏輯思考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等等都得到相當大的改善。

張瑞賓、張耀中(2008)對台北市高職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晨讀活動可增進學生的閱讀習慣,提升學校圖書館的使用率;且對於班級上課秩序是有幫助的;也可紓解學生壓力並增廣見聞。君穗(2009)以台中縣國小二年級學生進行的準實驗研究中發現:晨讀十分鐘活動有助於提升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動機,對閱讀行為及實際閱讀狀況有正面影響,且對男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助益高於女童。李雅純(2010)以台中縣國中一年級學生進行的準實驗研究中發現:晨讀活動對國中學生之閱讀態度沒有明顯的影響,但在閱讀信念項度具有正向影響;且晨讀活動有助於提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雖然目前國內有關晨讀十分鐘之相關研究較少,但已有縣市、學校致力於晨讀十分鐘活動的推動。2007年,天下雜誌基金會邀請日本晨讀發起人大塚笑子,以及韓國《晨讀十分鐘》一書作者南美英來台,分享晨讀運動經驗,感動了許多山巔水湄的老師和校長,開始以一己之力在自己的班級和學校推廣晨讀。2010年底,《親子天下》和教育部合作,募集一百所「晨讀十分鐘」種子學校,2011年更擴張至兩百所,參與的學校皆獲得了豐碩的活動成果。台中縣霧峰鄉五福國小校長許慰敏2008)推動全校實施晨讀活動,在經驗分享中提出,自從實施「晨讀十分鐘」兩個多月以來,即發現孩子改變了,每天早晨到校後,發現校園變得更安靜了,不再有孩子聊天、吃早餐、無所事事;因班級圖書箱已經無法滿足孩子們的需求,故下課時間圖書館借還書相當踴躍,常常大排長龍,這樣的效果令人震驚。

花蓮縣銅門國小三年級學生在校園中進行晨讀十分鐘的活動,不到一個月,孩子漸漸會主動接觸課外讀物,和老師聊書本的內容,下課時間有越來越多的小朋友擠在一起翻閱書籍、和其他同學討論書籍的內容、歡喜推薦自己所看過的有趣書籍,班級閱讀風氣也慢慢的醞釀成形(阮惠婷,2007)

桃園市青溪國小教師廖秀銀(2008)推動晨讀將近兩年的時間,常常看到孩子們踏入教室後,書包還來不及放下,便直接走到書櫃,撿選一早想看的書。熱門的排行榜書才剛被歸還,旋即被另一個小朋友一個箭步地借走。孩子們像被磁鐡吸住般,紛紛沈浸在閱讀的喜悅中。漸漸地,他們在零碎時間會自動自發地拾起書本,就像一隻無聲的小書蟲,津津有味地讀著。

在台北市萬興國小校園中,二年級在開始實施晨讀一個半月後,班上的愛心家長到校都嚇了一跳,因全班的學生都沈浸在閱讀的世界中,雖然這些孩子只是二年級,但已有部份的孩子已經可以閱讀沒有圖畫的純文字書。而苗栗縣竹南國中一年級學生經過一個學期晨讀活動,讓學生的想法和習慣改變了,對閱讀和寫作不再心生恐懼,反而以更積極歡悅的興趣來面對(許家豪,2008)。

綜合上述研究及經驗分享,可以發現「晨讀十分鐘」活動對於學生的閱讀動機、閱讀態度、閱讀行為皆有正面的影響,且有助於學業成績、閱讀理解、識字量的提升。透過「晨讀十分鐘」活動不僅能帶動閱讀風氣,更能滋養學生的心靈,降低壓力。

伍、結語

閱讀是一把開啟知識殿堂的鑰匙,透過閱讀學習知識,孩子就能發展自己的人生,擁有自信與夢想。在日本致力推動晨讀運動的大塚笑子表示:「晨讀能讓全校師生共同學習,共同得到快樂,夢想和希望也由此孕育。」(引自孫曉萍、齊若蘭,2002) 師生一起利用晨光時間盡情享受十分鐘的閱讀活動,讓閱讀自然而然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帶給孩子的影響卻可能是一輩子受用不盡的寶藏。英國作家安‧特羅洛普曾說:「閱讀是一種十全十美的享受;別的享受都有盡頭,而閱讀所帶給人的享受卻是長久的。」晨光時間如此美好,與其任其在聊天、發呆、吃早餐中匆匆流逝,何不一起來「晨讀十分鐘」呢?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怡卉(2005)持續安靜閱讀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閱讀態度與閱讀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阮惠婷20071219)。語文能力的培養是可以經過其他的教學引導【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blog.yam.com/cwkids/article/13071974

李雪莉(2007)。卡住的閱讀:臺灣十年為何不如香港四年?。天下雜誌,386206-209

李雅純(2010)。晨讀對國中生閱讀態度、閱讀理解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何琦瑜、李佩芬(2009)。國中,亟需灌溉的閱讀荒原。親子天下,942–46

沙永玲、麥奇美、麥倩宜(譯)(2002)。朗讀手冊,大聲為孩子讀書吧!(原作者:Jim Trelease)。臺北市:天衛文化。

南美英(2007)晨讀10分鐘培養快樂閱讀習慣、增進學習力78種高效策略。孫鶴雲()。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施教麟 (2007)晨讀10分鐘培養快樂閱讀習慣、增進學習力78種高效策略 推薦序。臺北市:五南文化。

孫曉萍、齊若蘭(2002)。日本讓希望起飛。天下雜誌,26380-82

張瑞賓、張耀中(2008)。晨讀推動之心得與經驗分享。松商學報,101-22

君穗(2009)。晨讀十分鐘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許家豪2008317)。弦歌風行書香草堰─703的晨讀10分鐘【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blog.yam.com/cwkids/article/14300772

許慧貞(譯)(2001)。打造兒童閱讀環境(原作者:Aidan Chambers)。臺北市:天衛文化。

許慰敏2008317)。每天只要讀十分鐘就好了!【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blog.yam.com/cwkids/article/14301198

廖秀銀2008318)。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blog.yam.com/cwkids/article/14313415

賓靜蓀、張漢宜、李岳霞(20109月)。全面啟動,晨讀十分鐘。親子天下,16126-135

西文部份

Gambrell, L. B. (1996). Creating classroom cultures that foster reading motivation. The Reading Teacher, 50(1), 14-25.

Jensen, T. L., & Jensen, V. S. (2002).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 and young adult short stories for high school classes. ALAN Review, 30(1), 58-60.

Krashen, S. (2004, April). Free voluntary reading: new research, applications, and controversi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RELC conference, Singapore.

Lesesne, T. S. (1991). Developing lifetime readers: Suggestions from fifty years of research. English Journal, 80 (6), 61-64.

Oberlin, K. J., & Shugarman, S. L. (1989). Implementing the reading workshop with middle school LD readers. Journal of Reading, 32(8), 682-687.

Pilgreen, J. L. (2000). The SSR handbook: how to organize and man-age a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 program.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Boynton/Cook Publishers.

Trelease, J. (1989). Jim Trelease Speaks on reading aloud to children. The Reading Teacher, 43(3), 200-206.

Yoon, J.-C. (2002). Three decades of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SSR on attitude toward reading. Reading Improvement, 39(4), 186-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