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入侵?
以虛擬赫爾辛基為例
翟本瑞
南華大學副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對某些網民而言,真實生活不過是個人經驗的一個視窗,甚至,對他們而言,真實生活還沒有虛擬世界來得更真實。多樣的虛擬社區,因著進出方便、匿名性、共同興趣結合,不但具有初級團體般的親切性和直接互動的特性,更具有次級團體般的專業性及分工化。在Steven Jones看來[i],電腦媒介溝通將我們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形成社區。當然,溝通並不必然促進社區形成,相反地,是社區使得我們侵入到網路空間中,人們為了重拾社區的心理感覺而進入網路中找尋。
簡單說來,虛擬空間正逐步侵入到真實世界的領域來,這在許多領域都已經可以見到。那麼,按照此一趨勢,虛擬空間未來是否會如同《駭客任務》(The Matrix,1999)中所描繪的情境一般,完全取代真實世界而獨立存在?
虛擬世界可能還不會全面入侵真實生活,但是,這在理論上並不是不可能的。戰鬥機飛行員在實際作戰飛行時,靠著許多輔助儀表及電腦設備,得到比肉眼更真實的感觸;私人轎車中配備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的電腦設備,對道路導引及駕駛享受而言,都有更真實的感受,人機界面的使用早已為當前社會所接受。雖然,如同機器戰警般的情節,目前為止仍不存在現實世界中,但是,網際網路所構成的虛擬世界,相當程度已經侵入到現實世界,甚至成為現實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最具體的例子就是「虛擬赫爾辛基」的虛擬城市計畫。
歐洲一百多個城市所共同所組成的「電訊城市」(Telecities),其會員基於歐盟整體的考量與科技的運用,規劃出發展「單一歐洲訊息城市」(Infocity; http://www.infocities.eu.int/)的計畫。該計畫更區分為公共與市民服務、文化、教育、衛生健康、交通、電子商務及訊息城市等六項子計畫。為測試其可行性,特別規劃了赫爾辛基、海牙、Antverpen、巴賽隆那、波隆那、曼徹斯特、列日及尼斯等八個城市為初期執行單位。從1997年年初開始執行,目前為止,執行最澈底,最為世人所重視的要算是赫爾辛基了。
由赫爾辛基電話公司(HYP總裁為Risto Linturi)發起,赫爾辛基市政府、當地商會、六所芬蘭的人文或科技大學、諾基亞(Nokia) 行動電話公司、IBM電腦、ICL、Sanoma報社、Mertia銀行,以及赫爾辛基第四台業者HTV等十八個開發成員所共同合作,自1997年1月1日起全力推動的「虛擬赫爾辛基計畫」(Helsinki Arena 2000; http://www.arenanet.fi/),要建造世界第一個「虛擬城市」[ii]。
「虛擬赫爾辛基計畫」將人口一百萬、面積五十平方公里的赫爾辛基城市所有資訊都予以數位化,並透過「虛擬標記語言」(VRML)的3D技術,將整個赫爾辛基城市搬到網路中,在網路上建立一個完全虛擬的赫爾辛基城市,要將人們在真實世界中的生活逐步搬到網路上進行,讓人們在網際網路上就能達到大部份社會溝通的功能。它是一個整合各種通訊網路的系統,無論是電子商務或是各種多媒體形式的網路訊息與服務,以及虛擬會議,都可整合在此一平台上。
在Linturi看來,由於人們對於稙入晶片有相當大的疑慮,短期間行動電話可以成為具備ID的個人資訊整合系統。人們除了打電話、購物、上網、收發電子郵件等活動可以透過行動電話來完成外,所有現實生活中的諸多活動,也都可以透過行動電話來開展。開會、學習、全球衛星定位、銀行轉帳、交通路線與街道辨識、聽音樂會、家庭管理、犯罪監控、尋找親人、製定個人傳輸資料系統等活動,都可以不必親自在真實世界中進行,可以完全達到虛擬化的目標。
為了達到開展虛擬赫爾辛基的基礎建設,所有合作推動單位都致力於改善網路的方便性和資訊數位化的工作;此外,芬蘭政府更在2000年3月率先將第三代無線通訊系統(3G)的執照發給電話公司,希望能在2002年時大幅提升行動電話的傳輸速度[iii]。等到網上生活的便利性逐漸為人們所習慣時,虛擬赫爾辛基自然會與真實赫爾辛基密不可分,成為赫爾辛基居民重要的生活「空間」,虛擬空間在虛擬赫爾辛基中得到了一個確定的位置。甚至,在許多領域上,對居民而言,虛擬赫爾辛基會比真實的赫爾辛基還要來得更真實。
寬頻數位化的虛擬城市將使人們生活更加便利,人們所能擁有的權利將會更多,亦能因此增加自我認同感,並藉科技的管理,滿足對安全感的需求。在這基礎上, Linturi認為原有的特權會逐漸減少,社會階層也會因而消失,社會會愈來愈平等,生活也會愈來愈便利[iv]。關於此點,其實引起不少爭議,姑且不論資訊使用仍然是中上階級家庭的特權,即使是平均所得相當高的地區,也不見得能夠具備如同赫爾辛基般的社會福利制度及世界第一的行動電話使用率。於是,原先認定社會階層的消失,說不定會因而產生新的階層或是新的權力分配。當然,關於隱私權的探討,就更值得爭議了。
芬蘭總統阿迪碩瑞2000年7月上任邵聯主席,他在就職演講中指出:如果僅由科技的角度來思考,資訊社會是沒有價值的;芬蘭很清楚,資訊社會的價值,是要用科技讓人生活動更好、更有效率[v]。所以,對赫爾辛基而言,最大挑戰不在整個Arena網路平台或是寬頻網路的公共通道,而在於如何制定機制,使得服務的提供者與終端的使用者,都願意居住在Arena網路上[vi]。因此,雖然在可預見的未來,技術與服務都能夠達到一定水準,但是,吸引人們改變原有在真實生活中的溝通模式及習慣,仍有一段相當長的路要走。
這是就虛擬世界入侵到真實世界而言,終有一天真實與虛擬之間的界限泯滅,再也分不清真實或虛擬了。就現階段言,許多既存的虛擬社區,對駐足留連的網民而言,已經要比現實世界還要來得更真實。
[i] 見翟本瑞〈虛擬社區的社會學基礎: 虛擬世界對現實生活的滲透〉,收入翟本瑞《教育與社會:迎接資訊時代的教育社會學反省》,2000,台北:揚智,頁223-243
[ii] 相關的討論,除了「虛擬赫爾辛基」的網頁外,亦可參見(http://www.infowin.org/ACTS/IENM/NEWSCLIPS/nc9732of.htm#r1)以及《明日報》的報導:(http://www.ttimes.com.tw/2000/06/15/1/e_life/200006140281.html), (http://www.ttimes.com.tw/2000/06/15/1/e_life/200006140252.html),(http://www.ttimes.com.tw/2000/06/11/1/tech_online/200006110069.html)
[iii] 估計會比現在快20到40倍,見(http://www.cc.chu.edu.tw/~u8810892/打造位元城市芬蘭第一.htm), 2000/11/6
[iv] (http://www.ttimes.com.tw/2000/06/14/1/tech_online/200006140208.html)
[v] (http://www.cc.chu.edu.tw/~u8810892/打造位元城市芬蘭第一.htm),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