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學專題研究 授課大綱 |
南華大學九十一學年度第二學期課程教學綱要
科目名稱:
老子哲學
科目代號:00003
英文名稱: Philosophy of Lao-Tzu 授課教師:陳德和
開課單位 |
人文學院哲學研究所 |
上課教室 |
S233 |
||
學
分 數 |
3 |
授課時間 |
星期
4第2-4 節 |
修
別 |
□必修
□必選 ■選修 |
教學目標 |
1.瞭解老子思想的源流、版本、家派與特色 2.綜觀當代老學的成就及其限制 3.開展老子哲學的新視野 |
||||
課程綱要: 一:老子的年代問題---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的再判讀 (一)老子傳說的回溯
(二)老子身份的確認
(三)老子地位的貞定 二:《道德經》的學術性格---
以「哲學思想史」為依據的追尋與定標 (一)道家的史官傳統
(二)歷史的特殊機緣
(三)義理的價值取向 三:當代老學的研究成果---
古今中外交錯觀照下的型態展現 (一)道家的六種型態
(二)黃老學的詮釋與特徵
(三)老莊學的奠基與開拓 (四)客觀實有論和主觀境界說的對辯及其諍議 四:《道德經》的解譯和破讀---
本文的再理解與意義的再開啟 (以通行本為根據,並參酌帛書本、竹簡本做文句的對照,其進行方式為分配篇章做輪流報告,然後共同討論,討論之內容以觀念的開拓為主軸再涉及其他相關議題。) |
|||||
|
1■課堂講授
2□分組討論 3□實習
4□參觀訪問 5■其它
個別報告、共同討論 |
||||
課程特色 |
1.反省歷代對老子哲學之義理開發及其優劣
2.對比當代對老子哲學之詮釋成果及其得失 3.呈現新視野下老子哲學的豐富意涵及其風貌 |
||||
教材教具 |
1.王弼《老子注》台北•中華
2.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台北•商務 3.陳錫勇《老子校正》台北•里仁
4.陳德和〈台灣五十年的老莊哲學〉(自編講義) |
||||
參考書目 |
方東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學》,台北黎明,1983 王 煜《老莊思想論集》,台北聯經,1979 王邦雄《老子的哲學》,台北三民,1980 ───《儒道之間》,台北漢光,1985 ───《生命的大智慧──老子的現代解讀》,台北漢光,1991 ───《老子道》,台北漢藝色研,1991 ───《人間道》,台北漢藝色研,1991 ───《生死道》,台北漢藝色研,1991 ───《二十一世紀的儒道》,台北立緒,1999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學生,1984 沈清松<老子的形上思想>;《哲學與文化》第十五卷第十二期,1988/12 杜保瑞《反者道之動》,台北鴻泰,1995 吳 怡《老子解義》,台北三民,1994 吳 康《老莊哲學》,台北商務,1955 吳汝鈞《老莊哲學的現代析論》,台北文津,1998 林安梧<語言的異化與存有的治療──以老子《道德經》為核心的理解與詮釋>;《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台北明文,1996 唐端正<論莊子之無為與老子之為無為>,《先秦諸子論叢》,台北東大,1981袁保新《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台北文津,1991 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台北商務,1970 ───《老莊新論》,台北五南,1993 ───《易傳與道家思想》,台北商務,1994 陳榮捷<戰國道家>;《中國哲學論集》,台北中研院中國文哲所,1994 陳德和《從老莊思想詮詁莊書外雜篇的生命哲學》,台北文史哲,1993 ───<論牟宗三對人間道家的哲學建構──以老子思想的詮釋為例>;《揭諦──南華大學哲學學報》第三期,2001 莊萬壽《道家史論》,台北萬卷樓,2000 程兆熊《道家思想──老莊大義》,台北明文,1985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第一卷》,香港中文大學崇基書院,1968 葉海煙《老莊哲學新論》,台北文津,1997 劉笑敢《老子──年代新考與思想新詮》,台北東大,1997 劉福增《老子哲學新論》,台北東大,1999 魏元珪《老子思想體系探索》,台北新文豐,1997 |
||||
成績考核 方
式 |
■讀書報告:50
% □平時考試:
%
□期中考試:
% □學期考試:
%
■上課表現: 5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