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昱瑄/Lin, Yu-Hsuan

最近更新日期:2010.8.26

 

基本資料

 

職稱: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暨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最高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

研究專長:教育社會學、性別教育、青少年/女文化研究、批判教育學

地址:62248嘉義縣大林鎮中坑里中坑32號南華大學

研究室:學海堂343

電話:05-27210015343 

Emaillinyusuan@gmail.com

 

經歷

 

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暨教育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2008/8-

國科會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2008/2-6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兼任講師(2007/8-2008/2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訪問學者(2005/8-2006/8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初等教育學系兼任講師(2004/2-7

台北縣永和社區大學講師(2003/8-2004/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2001/8-2003/6

台北縣立三和國中教師(1996/7-1997/6

 

學位論文

 

林昱瑄(2007)。青少女哪吒的生活世界:一群「在玩」青少女的認同形構及其教育意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林昱貞(2001)。性別平等教育的實踐:兩位國中女教師的性別意識與實踐經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特殊榮譽

 

博士論文榮獲台灣教育社會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獎」(2008年)、田培林教授獎學金—優良學位論文獎(2007年)、李連基金會「傑出教育領域博士論文獎」—優等獎(2007年)

2005年獲國科會獎助之「千里馬專案」補助,出國進修一年

碩士論文榮獲台大婦女研究室頒發之「婦女與兩性研究獎助」(2000年)、婦女權益基金會頒發之「優良碩士論文獎助」(90年度)、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頒發之「師資培育傑出學位論文獎」(90年度)

 

專書論文

 

林昱瑄(2010)。成為或不成為「正妹」:協商異性戀性慾的陰柔氣質。載於楊幸真主編之《青少年的性:西方研究與在地觀點》,第九章。台北:巨流。

林昱瑄(2010)。走進「大姐頭」的生活世界:一個民族誌的產製過程。載於周平、林昱瑄主編之《質性/別研究》,頁219-247。台北:巨流。

林昱瑄(2010)。多元性別—我是誰?愛上誰?載於游美惠、楊幸真、楊巧玲主編之《性別教育》,頁99-121。台北:華杏。

林昱瑄(2009)。「靠自己長大」—都市底層階級女孩的童年和發展路徑。載於張盈堃所主編之《童年的凝視—兒童的文化研究選集》,頁305-346。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林昱瑄(2009)。不平等的童年:階級、種族和家庭生活。載於張盈堃所主編之《童年的凝視—兒童的文化研究選集》,頁159-219。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林昱瑄(2008)。質性研究的倫理與政治課題:以一個幫派青少女研究為例。本文收錄於周平蔡宏政主編之《日常生活的質性研究》,頁137-160。南華教社所。

林昱瑄(2008)。一群「愛玩」青少女的生活方式及其抗拒意涵。載於張盈堃所主編之《教育的文化/文化的教育》,頁113-149。台北:師大書苑。

林昱貞(2000)。性別平等教學之理論與實際。載於潘慧玲所主編之《教育議題的性別視野》,頁159-190。台北:師大書苑。

林昱貞(2000)。教育實習輔導問題探究。載於高強華所主編之《前瞻二十一世紀新教育》,頁219-262。台北:南宏。

 

專書主編

 

周平、林昱瑄(主編)(2010)。質性/別研究。台北:巨流。

蕭昭君、林昱瑄(主編)(2007)。解放校園行動筆記。台北:女書。

 

期刊文章

 

林昱瑄(2009)。性別研究前瞻與熱門議題專題(上)—歷史類期刊。婦研縱橫,90,頁50-54

林昱瑄(2009)。性別研究前瞻與熱門議題專題(下)—教育類期刊。婦研縱橫,91,頁81-86

林昱瑄(2007)。來自邊緣的雜音:兩位青少女哪吒的性別認同形構。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7 (2),頁81-120TSSCI

林昱貞、吳美枝(2006)。想像、跨越與改變:戲劇教學的無限可能。性別平等教育季刊,3546-51

林昱貞、楊佳羚、張明敏(2004)。性取向污名之建構、抗拒與轉化:一個同性戀議題的教學實踐。教育研究集刊,50 (3)91-121TSSCI

林昱貞(2004)。帥帥T與制服的愛恨情愁。性別平等教育季刊,2833-37

林昱貞(2002)。批判教育學在台灣:發展與困境。教育研究集刊48 (4)1-25。【TSSCI

林昱貞(2002)。「新世紀性教育師資培育工作坊」後記,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089-94

 

研討會論文

 

林昱瑄、劉淑雯(2009)。新自由主義與性別平等的交戰—以台北市推展性別平等教育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十月十七至十八日。

林昱瑄(2008)。一群「在玩」青少女的反學校文化及其階級、性別意涵。本文發表於2008台灣社會學年會,十二月十三至十四日。台北:中研院社會所。

Lin, Yu-Hsuan (2008). The identity formation of the “bad” girls and its implication on education. Paper was presented at 10th 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Congress on Women, Women’s Worlds 2008, held by the Worldwide Organization of Women's Studies (WOWS), Madrid, Spain, July 3-9.

林昱瑄(2008)。質性研究的倫理與政治課題:以一個幫派青少女研究為例。本文發表於南華大學第七屆質性研究方法研習會。六月二十七至三十日。南華教社所。

林昱瑄(2008)。青少女哪吒的生活世界:一群「在玩」青少女的認同形構與教育意涵。本文發表於台灣教育社會學學會所主辦之第十四屆台灣教育社會學論壇「重新省思教育不均等:弱勢者的教育」,五月三十日至三十一日。嘉義市:中正大學。

林昱瑄(2008)。靠自己長大:底層階級的童年經驗。本文發表於屏東教育大學幼教系所主辦之第二屆教育與文化論壇「童年/社會/日常生活:兒童學的整合與在地性的轉向」,五月九日至十日。屏東市:屏東教育大學。

黃淑玲、謝小芩、楊芳枝、藍佩嘉、林昱瑄(2007)。國科會『性別研究』圖書計畫暨熱門及前瞻議題規劃。發表於台灣女性學學會所主辦的「家庭與工作:變遷現象與多元想像」研討會,十月六日至七日。高雄:高師大。

林昱瑄(2007)。一群「愛玩」青少女的生活方式及其抗拒意涵。發表於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所主辦的「教育與文化論壇:教育的文化/文化的教育」,三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四日。屏東:屏教大。

林昱貞(2006)。來自邊緣的雜音:兩位青少女哪吒的性別認同形構。發表於台灣女性學學會所主辦的「第一屆性別研究碩博士生論文研討會」,九月二十九日。台北:台大。

Lin, Yu-Chen (2006). Voices from marginality: The lives of “bad girls” in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GSE 13Th Annual Student Research Symposium, held b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Policy,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Buffalo, NY, March, 30.

Lin, Yu-Chen (2006). Constructing alternative female identities: Two drop out girls in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Gender Across Borders Conference, held by Institute for Research & Education on Women and Gender, University at Buffalo,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Buffalo, NY, April, 21-22.

Lin, Yu-Chen, Yang, Chialing and Chang, Mingmin (2004). The (De/Re)construction of and Resistance to the Stigmatization of SexualitiesIntroducing Gay and Lesbian Education in a Taiwanese High School Classroom. Paper presented at 28th IFUW Conference, held by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University Women, Perth, Australia, August 7.

林昱貞、楊佳羚、張明敏(2003。性取向污名之建制、抗拒與轉化:一次同志教育的教學實踐。發表於台灣女性學學會所主辦的「意識、認同、實踐—2003年女性主義學術研討會」,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新竹:清大。

林昱貞(2001)。國中女教師的性別平等教育實踐經驗—以一位女教師為例。發表於淡江大學所主辦的「兩性平等教育課程與教學學術研討會」,十二月五日。台北:淡江。

林昱貞(2001)。性別平等教育的實踐:兩位國中女教師的性別意識與實踐經驗。發表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所主辦的「知識經濟與教育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十二月十四日至十七日。台北:師大。

林昱貞(2000)。國中女教師性別平等教育實踐經驗:從女性主義教育學觀點切入。發表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主辦的「千禧年全國兩性平等教育學術研討會」,十月十九日至二十日。高雄:師大。

 

研究報告

 

黃淑玲(主持人)、謝小芩、楊芳枝、藍佩嘉、林昱瑄(協同主持人)(2008)。性別研究「圖書計畫」暨「熱門及前瞻學術研究議題」調查。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期中報告。NSC96-2420-H-016-001-MY2

劉淑雯(主持人)、林昱瑄(協同主持人)(2008)。檢視台北市推展性別平等教育執行情形與成效專案研究。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潘慧玲、黃馨慧、王秋絨、莊明貞、林秀如、李藹慈、林昱貞(2002)。成人婦女教育方案之建構。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林昱貞、楊佳羚、張明敏(2001)。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教育部九十年度行動研究成果報告。

 

國科會獎助之專案研究計畫

 

99年度 性別、族群與階級的交織共構:東南亞華裔青少女的性別認同與學校教育。(執行期限:99/8/1-100/7/31

98年度 經濟全球化下的勞工階級青少年認同形構與學校教育:以一所都市勞工階級地區的高職為例。(執行期限:98/4/1-99/7/31

 

開設課程

 

九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 文化研究(應社系—大二必修)

九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 教育社會學研究法(教社所—碩一必修)

九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 學校社會學(教社所)

 

九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 青少年文化與教育(教社所)

九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 性別與社會(應社系)

九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 全球化與不平等(應社系)

 

九十七學年度第二學期 文化研究(應社系—大二必修)

九十七學年度第二學期 多元文化概論(應社系)

九十七學年度第二學期 性別教育研究(教社所)

 

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 多元文化教育(教社所)

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 偏差行為研究(應社系)

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 教育社會學(應社系)

 

校內服務

 

九十八學年度 性平會委員

 

九十七學年度 通識委員

九十七學年度 採購委員

九十七學年度 圖書委員

九十七學年度 性平會委員

 

社會服務

 

臺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發起人暨第一屆常務理事、第二屆理事兼財務長、第三屆常務理事兼副理事長(2006/12-2008/12)、第四屆理事(2009/1-

臺灣女性學學會第七、八屆理事(2008/10-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