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SDRG Newsletter

南華永續發展研究組簡訊

NO.9 VOL.1/1997,Sept. 30 Monthly

 

FUSDRG(Fokuang Univers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Group)

佛光大學南華管理學院永續發展研究組

負責人:陶在樸教授

地址:台灣省嘉義縣大林鎮中坑里32號

網址:http://www.nhmc.edu.tw/html/continue.html(觀迎參觀)

E-MAILzaipu@nhmc.edu.tw

電話:00886-5-2720945,2721001

傳真:00886-5-2720234

 

本期主題:綠色國民所帳的概念及其計算(上)

 

  1. 傳統GNP/GDP計算方法之重新評估

 

1.國民所得核算(system of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體系沿革

世界上有兩套國民經濟核算體系,MPS(物質產品平衡表)和SNA(國民所得帳戶體系),前者使用於前蘇聯及原社會主義國家群(中國大陸自1979年已逐漸納入SNA體系),後者使用於包括台灣在內的非計畫經濟的市場經濟國家群。

W.Petty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國民收入估算的人,1665年他以〝舉一反三〞的論文提出估算英國國民收入的分法。

G.King1969年在Petty的基礎上,對上述估算作了修正。

1932年美國第72屆參議院通過220號決議,定期公布國民收入估計,其估算法發明人為Simon S. Kuznets,他的重要著作〝國民收入及其構成〞是現代國民收入核算的基礎,因此1971年庫玆涅次氏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R.Stone 1940年起參加英國戰時內閣經濟,並為英國編制〝國民收入和支出估計〞,1953年Stone任聯合國國民經濟核算委員會主席,由他主導的聯合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及輔助表〞(即舊SNA體系)成為全球執行國民收入核算的基本依據,為此1984 Stone也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政府遷台之後,於民國42年二月由行政院主計處,以聯合國制定的SNA制為藍本,開始逐年估計(資料朔自民國40年)國民所得。

2.現行GNP/GDP計算之缺失

GNP/GDP之計算在原則上基於支出面和所得面的平衡原理,

在支出面

GNP=C(消費)+I(國內投資)+G(政府支出)+X(出口)-M(進口) (1)

在所得面

GNP=W(工資)+r(租金)+i(利息)+π(利潤)+d(折舊)+t(間接稅) (2)

上開(1)=(2)

註:(2)式中之w+r+i+d+t= a.v.(附加值) (3)

值得注意的是,一切支出或所得均以進入市場(上市活動)的價值計算為基準。

 

1968年聯合國公布新的國民所得帳算法(即新的SNA系統),把SNA和投入產出表(Input/Output)相連接。

從資源和環境經濟學的立場而言,現行GNP計算有嚴重之缺失:

1.污染越大GNP(或GDP)越大

因為傳統SNA系統把環境防治費(涵蓋政府支出,防污民間投資以及災害損失補償)統統看成〝服務〞(services),作為國民所得而計入最終消費。1995年美國Florida州一場颶風使該年美國GNP增加150億美元;1996年賀伯颱風使台灣經濟損失192.14億NTS,其中大部分已列入該年GNP的增加量。

另外一面,如果政府和企業都不從事消除污染的工作,國民健康受損,醫療費增加,後者在SNA系統中同樣列入最終消費,GNP也會增加。

2.自然資源的消耗與「磨損」視而不見

自然資源被視為天賜之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笛卡兒天-人二元論一直統治著正統經濟學,也因此SNA系統中從未給予「自然」起碼的地位,她們是被蹂躝的弱者,人類對自然糟踏得越厲害,GNP越高,熱帶雨林的消失帶來的卻是全球GNP成長的歡笑。因為人類壓榨自然的產品始終被計入人類的最終消費,而這種消費的成長意味著人類財富的增加。

如果與個人理財的所得帳平衡相比較,你可發現傳統SNA系統真有問題。假定你有一片樹林,你考慮是否需要砍下樹木自已來建房,你的個人所得帳中不僅要比較出售樹木的市價、房屋建築費的得失,你也一定不會忘記你的樹林會因建房而消失。然而,在SNA系統中只會計入因建房而售木的收入,以及因建房而其他的關連投資(二者均使GNP提高),唯獨樹林的資產損失得不到任何計算上的反映。

3.不管環境的「死」、「活」

環境是免費的造化、死活、好壞從不計入GNP之計算,台灣人平GNP一萬美元以上,台北的機車騎士人人不畏「窒息」個個戴上口罩,GNP越高口罩的比例越高。

4.不進入市場交易的生產與消費不計入GNP

一個人人有自購房的社區和一個人人租房的社區比較,後者GNP高,因為房租被計入最終消費,而擁有房產的居民不必交房租。因此GNP並非真實財富比較的可靠尺度。

二、1993年聯合國SEEA系統的起緣

 

為了校正上開SNA系統GNP算法的不合理性,聯合國環境綱要(UNEP)的主席會同世銀(World Bank)共同設計SEEA系統,1989年推出第一版,其主要架構是:

(1)環境核算(或環境帳)以附屬的衛星形式出現,換言之並不直接納入SNA體系,而按功能對環境物品和勞務進行獨立分類;

(2)不能以價值存量來進行評價的環境資源以清單方式加以開列,同時輔以實物數量和質量指標;

(3)修正計算永續性收入(Sustainable Income)和產出:產出的三個指標NDP1=GDP-固定資本折舊,NDP2=NDP1-自然與環境折舊,NDP3=NDP2-環保和維護費支出。

究竟何謂可持續收入?大部分經濟學家沿用英國經濟學家Hicks的概念,Hicks說:假定你收入的唯一來源是銀行存款V,又假定每期的利率為r,於是每期你享受有r×V的收入,假定你在某個時期從銀行提取大於r×V的金額,是否意味著你有更高的收入水準呢?Hicks說:No,因為你從銀行的本金中提取之款額並非你的收入。它還含有你的財產(指銀行帳戶)之折舊。

同理,某項資本財貨,它生產可出售之商品,你賺取它的只是租金(rent),換言之,賺取淨成本之得益,假定肯化維修費保養它,雖然成本加高,但能使它延長未來之使用壽命,如果相反,你不願化折舊費,雖然暫時使你成本下降得益增多,但是收入的壽命卻縮短。

長期以來,人們只知道人造資本(man made capital)之折舊,而忽略自然資溙源和環境之折舊,於是人類的可持續收入令人堪憂。

與此相應,傳統經濟學的儲蓄S概念便需修正:

S=GNP-民間消費-政府支出-人造資本折舊

修正後的儲蓄稱為真實儲蓄(Genuine Savings)用Sg表示:

Sg=S-自然財貨之折舊

如果用Sg重新計算真實的儲蓄率(genuine savings rates),那麼OECD國家自1973年石油危機後到1991年期間下降了約6.3%,而Sub-Saharn Africa從1978年後下降為負值。

 

 

 

 

 

 

 

 

 

 

 

真實儲蓄率

資料來源:World Bank,1994

 

 

三、綠色GNP對台灣永續發展之意義

 

自從1987年聯合國環境署主席Brandtland明確〝永續發展〞的定義與政策後,1989年聯合國提出傳統SNA的輔助系統SEEA(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1993年聯合國出版SEEA計算手冊,並派出專家組對Mexico,Papua New Guinea等國進行推廣,同時工業發達國家(美、日、德、奧、荷、澳)發表各國ISEW(Index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Welfare)的研究結果。

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大致落後國際發展五年,因此十分必要首先試編中華民國永續發展經濟福利指標,並分階段逐步納入聯合國的SEEA系統,並根據ISEW和GNP的動態發展重新檢討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環境政策。

西方工業國家完成各種綠色GNP算法的國家很多,以美、德、奧為例(ISEW系統),獲得大致相同的結論:

1950年代ISEW相當於傳統GNP的70-75%,換言之,GNP一直高估了真實收入,從1980-1985年之後,ISEW開始下滑,盡管同時期GNP仍在不斷成長,到了近期的1990年代ISEW只相當於GNP的50-60%。台灣的情況也不致與此變動趨勢相去甚遠。

1.台灣的未來產業發展必需服從「修復台灣自然財」為指導原則,如果長期產業方針不計自然財之磨損與折舊,台灣的未來真實收入令人擔憂。因此產業東移的政策應加以再檢討,台灣淨土僅剩於東部,如果肆意強度開發勢必使自然財磨損加速,換來的只是一兩代人GNP的名目成長而實質可持續收入的下降,這樣的倫理思考難道不應納入經濟決策嗎?

2.加強環境投資和環境服務支出是改變台灣投資結構和政府支出結構的主要方向。

3.用可持續競爭力的概念取代競爭力的含糊與不精,可持續競爭力來源於國家的真實儲蓄率(GSR)而非外匯存底,外銷市場佔有率和外部投資等傳統指標,更不是傳統GNP成長率的排名順序。一個自然災害不斷,生活品質下降的國家即便有很高的GNP成長率也不具備真實之競爭能力,因為這樣的國土只可用來賺錢,而不可用於居留。

 

撰稿人:陶在樸

 

 

 

 

 

 

 

 

 

參考書目:

K.Hamiliton: Green adjustments to GDP. Resource Policy, 1994, 20(3)

D.W.Pearce et al.: Capital theory and the measur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an indicator of weak sustainability, Ecological Economic, 8(1993)

I..Serageldin: Sustainability and the Wealth of Nations,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1996

Global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Analysis(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Progress),World Bank, 1995

UN Environment Programme: Global Environment Outlook-1, United Nations, 1997

UN: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Handbook, N.Y. 1993

Clifford W.Cobb: The Green National Product,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N.Y.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