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國小女性教師在職進修角色衝突及其適應策略之探究

 

 

 

 

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生 王玉慎

 

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 李信良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已婚國小女性教師在家庭、工作及進修三方面的角色衝突情形及其適應歷程。採質性研究方法,以三位目前正在研究所參與在職進修的已婚國小女性教師為研究對象,以訪談大綱進行深度訪談。所得之資料經轉錄為逐字稿並加以編碼,歸納出各項主題以對應研究主題後,整理為研究發現如下:(一)已婚女性國小教師參與在職進修的動機以「外在動機」因素居多;(二)在兼顧家庭、工作及進修三方面角色衝突時,時間不足及面對各種不同角色的期望,已婚國小女性教師常對於學生、家長、先生及子女感到愧疚或給予自己較大的壓力。「已婚」的身分,更讓來自於婚姻家庭的角色衝突比起其他方面的角色衝突更大;() 在衝突適應方面,尋求社會支持是已婚女性國小教師參與在職進修時,適應角色衝突歷程的心理因素。其次,來自於同儕的協助,亦是讓研究對象能順利參與在職進修的重要支持。在工作上,對於教學工作及學生和家長的觀感,研究對象的處理方式,均採透明化的說明及溝通,因此產生的衝突感較小。

 

關鍵字:國小女性教師、在職進修、角色衝突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六月

壹、研究背景

    唐朝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曾在〈師說〉一文中,對於教師的角色下過這樣的定義:「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可見,教師在古人眼中仍是「知識的化身」。但是因應現今時代快速的變化、科技急遽的變遷以及教育體制的多元改革下,教師的角色已隨時空的轉變,不再只是侷限於知識的傳授,教學的功能。教師被要求具有研究其教學領域的能力,甚至要能走出教室服務學校以外社區的一般大眾(吳清基,1995),由此可見,一般社會大眾對於教師的角色期望趨於多樣化。教師本身的專業發展相形重要,教師的專業能力是否跟隨時代提升備受矚目。於是,有不少在第一線的教師選擇以「在職進修」的方式來增進自己的專業能力,依中華民國重要教育統計資訊(教育部,1996~2009)顯示,全國國民小學教師總額99,164人中,具有研究所資格之高學歷教師已有25,543人,約占25.8%,且有逐年上升之趨勢,足見大部分教師願意以進修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及自我形象。

    近幾年來,教育界普遍認為,師範教育的範圍應由職前教育、導入教育進而發展到進修教育,三者可發展成為統整的連續體,才能達到師資培育的功能(歐用生,1996)。於是在各級教師間興起了一股「在職進修」的風氣,教師在職進修亦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大途徑。教師的「在職進修」,亦稱為「在職進修教育」(In-Service Education),是指教師未去除教師的工作,而參與進修活動。在性質上,教師在職進修教育並不等於教師在職訓練;教師在職進修教育是有計畫、有組織、有系統、有目標導向的學習活動;是指教師為增進自己的教育專業知識、技能與專業態度,所參加的教育研習活動(吳清基,1995)。民國八十五年教育部根據「師資培育法」和「教育法」公布了「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辦法」和「教師進修研究獎勵辦法」,明確規定了教師在職進修是教師的權利也是義務。其中明文規定各級學校教師在職期間應主動積極進修與其教學有關之知能,教師在職進修期間享有帶職帶薪或留職停薪之保障。教師在職進修可區分為帶職帶薪或留職停薪二類,其中帶職帶薪中,無論參加全時進修或部分時間進修,只要是經服務學校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薦送、指派或於事先同意者,均予以公假登記。另外,針對教師在職進修之費用(包含學費、雜費、學分費及學分學雜費等),尚有多項補助。因此,由以上制度法規面看來,政府是鼓勵教師參與在職進修的。

    事實上,教師從事教育專業工作,而教育的內涵、對象、範圍、方式,不斷的在更新變化,是故需在短暫有限的職前教育之後,隨時接受長期的在職教育,才能達成教育專業發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黃坤錦,2003)。也就是說,教師專業發展是奠基在原有專業的基礎之上,不斷的研究改進,也只有在隨時的在職進修教育當中,教師的專業才能有不斷的、隨時的、長期的在職進修教育。由此可知,教師在面對未來的教學生涯,唯有不斷的追求進步,才能勝任社會變遷下社會大眾所期待的教師角色,在職進修即是一個最方便也是最重要的「再教育」管道。

 

貳、研究動機與問題

    以現代社會來說,自從女性增加外出工作的相對投入,進而改變原本的均衡的分配,多重角色的影響就變成重要的問題。但是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傳統「男主外,女主內」觀念,對於外出就業的婦女影響仍深,以致於造成女性要兼顧工作及家庭上倍感壓力。Voydanoff (1998) 認為越來越多矢志終生就業的女性發現,要全盤參與工作-家庭角色階段化是非常困難的,這些女性大多有兩份全職工作分配並不公平(張惠芬、郭妙雪譯,1998)。在傳統的觀念裡,女性在面對家庭和工作之間,往往有較多的角色衝突及妥協。

對於已婚國小女性教師來說,即便在下班後,不管多累,還是得做家事,已婚女性教師下班後的另一個戰場即是家庭(林惠文,2008)。已婚女性教師和一般職業婦女面臨相同的處境,學者莊慧美與田秀蘭(1998),以自我效能論的觀點來看女性國小教師的角色衝突,認為當女性面臨多重角色衝突時,自我效能的高低,亦影響其角色的調整與選擇。比方男性已婚教師對於自己從事的生涯選擇較具高自我效能,除了以教師工作為終身職志外,對於研習進修、主任、校長甄試等多方面開發自己潛能比女性教師積極的多。而女性已婚教師則較以工作安定、家庭照顧為主,生涯的發展上則較易有低自我效能的表現而自我設限。當女性面臨傳統的性別角色意識,使得女性較男性在家務工作與照顧子女上責任來得重,而現今已婚職業婦女若面臨家庭與工作上的需求時,經常使人在角色上有負荷過重的情況(Roxburgh and Susan,1999)

    從已婚女性教師角色衝突裡,不難發現夫妻關係、婆媳問題、性別角色態度、家中權力運作,都與傳統對女性的要求有關,身處於多重角色的已婚女性教師在時間與精力都有過度負荷之感,女性教師多重角色的衝突感,整體觀之不在於傳統性或現代性,而是他者期望與自我期許的差異太大(莊慧美、田秀蘭,1998)。由以上所述,已婚女性教師的角色衝突多來自於工作(包括教學、行政及學生和家長期望)及家庭(夫妻、子女教養、婆媳等),已婚女性教師在擔任諸多角色時,須面對各個角色間的自我期望及他人期望,因此產生許多角色衝突。

    因此,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已婚國小女性級任教師在職進修時所面臨的角色衝突,以及其適應策略。以當研究者自己生活的對照,並提供相關背景的教師參考,以儘早規畫進修生活及學習他人的因應方法。本研究中研究者所關切的問題為:

()已婚國小女性教師參與在職進修的動機為何?

()已婚國小女性教師在職進修所面臨之角色衝突為何?

()已婚國小女性教師在職進修時面臨角色衝突之適應策略為何?

 

參、多重角色與衝突

    美國學者HeckWilliam從社會生態的觀點,將教師的角色分為:(一)教師也是人關懷的角色;(二)教師的同僚角色鼓勵的角色;(三)教師與家長的配合互補的角色;(四)教師是諒解學習者給與的角色;(五)教師是學習促進者互動的角色;(六)教師是研究者實驗的角色;(七)教師是課程發展者創造的角色;(八)教師是行政人員計畫的角色;(九)專業入門胸懷大志的角色;(十)教師是決策者解決問題的角色及(十一)教師是專業領袖挑戰的角色(桂冠前瞻教育叢書編譯組譯,1999)

    教師於「在職進修」的歷程中,對於多重的角色難免產生衝突。以研究者而言,身為國小級任教師,因為參與在職進修,每週須利用兩個半天的時間到研究所上課,下了班後又是為人妻、為人母以及為人媳的角色,常常面對課業、工作及家庭三方面各種角色的互換及衝突,壓力之大倍感艱辛。國小的教師生態中,女教師占68.5%屬大多數(教育部統計處,2007),在職進修者女性教師自然較多,且當中不乏已婚且育有子女者。「教師」一職在台灣的社會裡,常常被社會大眾賦予較高的期望及高道德標準。相對的,教師面對種種來自於社會的期望而產生的壓力自然也很大。我國傳統社會將教師角色界定為「經師」或「人師」,只侷限於知識的傳遞者或做人處事方法的教導者。但是,隨著社會變遷及多元化,教師角色亦跟著變化。基於社會賦予教師的期望及教師對自己的期望,現代社會往往對於教師的角色給予較多的關注。可知,教師的角色隨著時代變遷,變得多元、複雜且艱鉅。而且,一位教師除了教師的身分外,尚身兼多重角色,如:為人父、為人母、為人子女等,故在現實生活中,除了教學外,教師在面對多重角色的身分時,難免遭遇衝突點,形成角色衝突(role conflict)

    所謂「角色衝突」乃指個體在同一時間內扮演多個不同角色,每個角色間的期望不同,或個人能力不足以應付所任職角色之要求,而引發個體內在緊張、衝突或及無所適從的情緒反應(涂燕玲,2002)。可知角色衝突來自於多重角色或不同的角色期望,所造成個體的不適應感。Voydanoff進一步說明,扮演多種角色所帶來的要求以及回饋,可以用「角色累積」(role accumulation)來加以解釋(張惠芬、郭妙雪譯,1998)。扮演多重角色的相關活動所需的時間和精力太大,以致無法適當或舒適地扮演角色。個人要擔任廣泛的、不同的,甚至是互相衝突的角色義務。如果個人全力或適當地履行某方面的要求,則很難滿意其他方面的要求,勢必造成角色扮演間的衝突。

    美國學者Van Sell, Brief Schuler1981)綜合了多位學者的看法,將角色衝突歸納出四種型態,分別是:(一)角色賦予者間衝突(inter-sender role conflict),即不同角色賦予者對同一角色接受者給予不同的角色期望,以致於角色接受者產生混亂甚至無所適從的情況。(二)角色賦予者衝突(intra-sender role conflict),指同一角色賦予者對角色接受者給予相互衝突的角色期望,讓角色接受者產生左右為難的情況。(三)角色間衝突(inter-role conflict),指同一角色接受者同時扮演多種角色,而此多重角色各自有其不同或相反的角色期望或規範,造成各個角色間的角色壓力產生互不相容的情況,以致使角色接受者無法完成或適應所有的角色期望。(四)個體角色衝突(person-role conflict),角色在位者所抱持的期望與其他相同職位之在位者的期望不相容。(五)角色超載(role overload),指角色在位者必須在短時間內去扮演多重角色,而造成無法勝任的狀況。由上可知,角色衝突多源於多重角色扮演或多重角色期望,當個人無法達到扮演角色的期望時,即可能造成衝突,使個人產生適應的問題,教師在教學的現場及個人生活中,角色衝突的情況亦難免產生。教師身為教育傳承者這個特殊的多重角色,童錦麗(1991)提出教師所面臨的角色衝突如下:(一)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礙於現實環境(考試、課程進度、班級人數過多、家長配合度等)無法實現教育理想。(二)多重角色的衝突:教師除了職業上的角色外,還有家庭中的、社區中的各種角色,易感到顧此失彼,難以取捨。(三)不同參照團體角色期望的衝突:教師面對的角色期望主要來自於教育行政當局、校方的要求、家長的期望及個人的專業知能,多方的期望下,因此產生衝突和困擾。(四)個人動機與角色期望間的衝突:社會對於為人師表者,在品德操守上的期望甚高,致使教師個人需求和動機,未能獲得滿足;又如教師個人因無法符合社會期望,又擔心被指為缺乏專業精神。(五) 人格特質與角色期望的衝突:教師個人特質影響其教學風格及班級經營的型式,面對各種不同的期望時,將造成教師無所適從。

 

肆、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從研究對象提供的訊息中探究其多重角色衝突的原因及適應歷程,採質性研究的方法,由研究者針對研究對象提供的訊息加以分析。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目前正參與在職進修、已婚且育有未成年子女之國小女性級任教師,共三位。根據內政部兒童局2005年台閩地區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台灣地區之家庭結構以核心家庭為主,佔56.87%之強,因此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均來自於只有父母及未成年子女之核心家庭。本研究所要找尋的個體,無法形成一個自然的封閉性團體,而是散在各母群體中(王文科,王智弘,2002),因此研究者採網狀抽樣方式(又稱雪球式抽樣,snowball sampling)產生研究對象,由研究者所熟識的教師為第一位研究對象,再由第一位研究對象轉介第二位研究對象,第二位研究對象再轉介第三位研究對象。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之個人資料如表1所示:

 

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代稱

(化名)

年齡

年資

在職進修類別

教學年段

子女個數及年齡

先生職業

寶釵

37

10

一般

低年級

一子2.5

一女5.5

電子業中階主管

熙鳳

43

18

一般

中年級

一女13

製造業高階主管

黛玉

34

9

夜間在職專班

中年級

一子4.5

一女2.5

國小教師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二、研究設計

    為了深入探究研究對象的個人經驗及適應策略,本研究主要採取半結構式的訪談(胡幼慧、姚美華,1996;王文科、王智弘,2002),採用「訪談大綱」(見附錄一)進行訪談。本研究針對研究主題擬定三大向度為主要訪談內容,分別是() 參與在職進修的動機;()角色衝突及適應歷程;() 反思與建議。另外各向度內再含蓋一至三子題,子題內各有三至六個訪談問題,共二十一問題,多為開放式的問題,希冀由淺入深引導研究對象能切入研究者所要探討的主題,並將其內心的聲音忠實傳達出來。每位研究對象訪談時間約為一個小時至一個半小時,並於事前取得研究對象的訪談同意書及錄音同意。再由研究者將研究對象的訪談內容,謄成訪談逐字稿以作編碼並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研究設計為研究者針對研究對象所提供的資料加以蒐集並進行資料分析,分述如下:

()資料蒐集

    質性研究之資料蒐集方式,主要為經由研究者之「觀察」、「錄製」、「訪談」三種方式取得。其中訪談法可分為「非結構式」、「半結構式」及「結構式」訪談(胡幼慧、姚美慧,1996)。本研究透過「半結構式訪談」,以「訪談大綱」進行訪談,深入探討在職進修對於國小已婚女性教師個案之影響。進行訪談時,研究者並可視實際訪談過程或內容,進行省思及針對「訪談大綱」之問題加以增刪或調整發問順序,以在下一位研究對象進行訪談時,更能深入掌握研究核心。在許多的情境中,手寫的箚記可能是最佳的記錄方法,由訪談者作記錄,可促使他注意,控制訪談進行的步調,以及確認在訪談期間所寫成的研究洞察的合理性(王文科、王智弘,2002)。因此研究者進行訪談時不只錄音,以確保口語互動性的完整,提供可信度之佐證。研究者並於訪談時隨時記錄箚記,除了訪談內容的摘要外,包含研究對象的臉部表情,情緒反應及肢體語言等,俾以詳實記錄並協助研究者重新塑造研究對象所提供之資料,以及作非語文的溝通。研究者在之後的資料整理與分析時,並可參照箚記,加註相關非語文訊息與特殊事件。

()資料整理與分析

    不論是經由何種資料蒐集方式,質性研究往往收取大量的語言資料,解釋分析這些資料便益形重要(胡幼慧,1996)。研究者將訪談資料繕打成訪談逐字稿後,在進行分析之前,先按資料來源、訪談對象加以編碼(coding)。編碼方式為第一碼代表訪談對象,以化名第一字表示之;第二、三碼表示訪談逐字稿之頁數;第四、五碼為行數。例如:「寶0206」指寶釵老師訪談逐字稿第二頁第六行。進行訪談時,研究者不但參與在對話中,亦經由錄音、轉錄(transcribing)、選擇性節錄成研究資料。轉錄過程中,研究者常會自我掙扎於「何者」必須以「文字」記下的選擇之中,如說話人的聲調、停頓,強調「嗯、啊」猶疑等多層面的現象,會被壓縮成「文字」語言(胡幼慧,1996)。因此本研究在進行資料分析時,需多次閱讀訪談逐字稿,逐步將每位研究對象之訪談逐字稿中與研究主題有關的重要敘述句標出,並在訪談逐字稿預留的空白處標示關鍵字,予以編碼。例如:「專業成長」,據以將訪談內容聚焦(focusing)並發展成主要的研究主題。個別的訪談逐字稿均經此程序完成後,透過相關文獻之比對、歸納之後作成描述、分析及詮釋的依據,以探究已婚國小女性教師在職進修之角色衝突。

 

三、研究者角色

    研究的進行,基本上經常要依賴研究者與參與者建立的關係。容易與他人交談的基本技巧,是要主動積極、有耐心和用心的傾聽者,以及表現對參與者的觀點,具有同理心的了解和予以高度的尊重(王文科、王智弘,2002)。本研究中,研究者亦為在職進修中的已婚國小女性教師,對於研究對象在職進修中面臨的角色衝突感同深受。由於研究者與研究對象身分、背景及生活經驗的相似,在訪談進行中,較能輕易取得研究對象的信任及共鳴,並且針對研究對象敘說的情境及情緒有較細膩的體察,以逐步引導研究對象能暢所欲言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或經驗,深入發掘研究主題的核心。如寶釵老師所言:

 

你也知道的,很痛苦啊,妳就變成說…變成對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就變成說妳…好,當老師的時候,妳沒有辦法像以前一樣做到百分之百,譬如說教學準備,哦,或者是對待學生,妳本來可能有多餘的空閒、那個心情啦,去處理…很平和的去處理孩子的事情,可是因為妳壓力…學業的壓力一來,妳就會變成對學生很容易失去耐心。(0311)

 

    以質性研究而言,研究者本身也是研究工具,研究者之於研究對象,必需以同理和關懷的態度,傾聽其經驗或歷程並加以記錄最後再予以詮釋。在此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本身亦隨時檢視自己的立場、價值觀以及提升自省的能力。

 

四、受訪同意書

    為顧及研究倫理,本研究在進行訪談前必徵得研究對象之同意,並簽署「受訪同意書」(見附錄二),以取得研究對象的正式同意,其內容並註明其提供的訊息及經驗(含錄音檔及文字紀錄)將予以保密並妥善保管,訪談資料後續將整理為研究報告發表,為確保資料隱私以匿名處理。研究對象並有權利隨時終止會談或拒絕回答,已答事項如中途或事後認為不妥,可要求予以刪除該部分內容,以取得研究對象之信任並保障研究對象之權利。

 

伍、  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般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一段時間後,常面臨專業知識的不敷使用,或遇到工作瓶頸萌生職業倦怠,因此有許多人選擇重回校園求學,主要動機為取得更高學位與文憑。針對在職進修學生的「進修動機」、「自我身心調適」,顯示在職進修學生於身兼多重角色下所面臨來自課業、工作要求、經濟考量及家庭互動維繫等,各角色間衝突與調適使在職進修學生所處狀態實非一般學生之處境。研究者將研究對象所提供的訪談資料加以整理分析後,逐步聚焦為主題類別及各分項主題。以下分為進修動機、角色衝突及衝突適應策略等三方面討論如下:

一、            進修動機

    根據學者李在長及黃麗鴦(2007)的研究,女性的求知興趣大於男性,但是參與進修的比例卻明顯少於男性,主要原因來自於女性的家庭角色與責任造成進修的阻礙,可見在職進修的動機,受到性別及角色的影響。本研究之三位研究對象在面臨多重角色的阻礙下,仍選擇參與在職進修,可見其動機必有其值得探討之處。教師在職進修動機係指促使教師繼續參與學習的驅力,根據王素琴(1995)的研究,可分為外在動機(包含職業發展、社交關係及外界期望)及內在動機(包含社會服務、認知興趣及逃避或刺激)。在本研究中針對在職進修的動機,研究對象提出個人的說明,研究者將其訪談資料整理歸納為外在動機及內在動機兩大項,分述如下。

(一)  外在動機

三位研究對象表示,在職進修的動機受週遭人、事、物的影響,並且因為對教育大環境的不確定性,於是決定參與在職進修。

1.晉級加薪

  教師的薪水除了年資晉級外,另一主要的依據為學歷,研究對象不誨言的均表示,在職進修取得學位後,能提敘較高薪等,便激勵自己參與在職進修。

 

當然就是希望說,進修之後,取得那個碩士學位之後,在生活品質,還有經濟壓力方面,可以得到更多的改善(0109)

 

      第二個是加薪的問題,薪水可以增加(0104)

 

2.預備教師評鑑及超額危機

近幾年,教育部積極規畫教師分級制及教師評鑑,雖目前只在試辦期間,且相關配套措施仍未備妥,但是在教育現場的教師們卻已興起一股「未雨綢繆」的氣氛。教師們乃視參與在職進修,提升自己的學歷為因應未來教師分級及教師評鑑的一個方法。另外,台灣社會近幾年來「少子化」問題嚴重,國小學童逐年減少,多個縣市雖已將師生比往下調整,但是減班壓力仍未減輕,甚至有部分學校因招生不足,面臨廢校危機。教師員額過剩造成超額問題日趨嚴重,未來勢必將因學生不足而造成「資遣教師」的狀況發生,因此,教師們乃有危機意識,積極進修以求因應。

 

那我就會比較緊張,因為覺得說,自己在學歷方面不如人家,會不會將來在教師評鑑,或者是,面臨超額問題的時候,會趨於弱勢。(0106)

 

而且現在不是有…嗯…教師的什麼…專業評鑑……對!未來是教師分級嘛!那妳進修這一塊,他是很強調!對!所以換個方面就是說,妳在職進修前、進修妳…不去進修也是不行啊!(1307)

 

3.    學歷提升

三位教師目前最高學歷均是大學畢業,在職進修的其一動機為學歷提升,而且有趣的是三位咸認為學歷的提升是必要的,因為職場上「大家都如此」,顯見此為參與在職進修以提升學歷,是共同普遍的想法。

 

我希望自己的學歷,可以再往上提升(0103)

 

在職進修的動機,第一個是職場上大家學歷的提高,那我們也會覺得希望自己可以提高。(0102)

 

其實我一直認為學歷哦,如果能夠比家長還要高一點,我們說出來的話,或許是比較具有說服家長的力量。……對!要專業,那就是妳不進修,妳感覺就是落伍,這時代在進步,哦妳看人人都是大學畢業、研究所畢業的時候,那…而妳只是一個、一般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就覺得說,人家對妳基本上就是…嗯…妳就比較沒有說服力啦,我是覺得這個時代、時代的關係,所以妳沒有去進修,妳會覺得自己落伍,而且是感覺會被淘汰的感覺。(1235)

 

那就是妳不進修,妳感覺就是落伍,這時代在進步,哦妳看人人都是大學畢業、研究所畢業的時候,那…而妳只是一個、一般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就覺得說,人家對妳基本上就是…嗯…妳就比較沒有說服力啦,我是覺得這個時代、時代的關係,所以妳沒有去進修,妳會覺得自己落伍,而且是感覺會被淘汰的感覺。(1301)

 

4.    進修風氣

延續以上第三項因素,女性國小教師的工作或生活環境中,進修的風氣亦是影響其參與進修的因素,其中包含任職學校的進修風氣,同儕的鼓勵及家人支持等。

 

來到我們學校這個環境,嗯…我們學校環境的那個風氣,就是進修的風氣很盛,然後有同事就是會、會、會…算是一個推手啦,嗯,大家、大家互相勉勵,對!有同事的勉勵,所以妳才會想要去進修這樣。(0113)

 

其實我覺得同事他協助妳的成分很多,而且他們也會效法你說,哦妳在念研究所,他們現在幫助妳,然後他們會想要跟妳一樣,以後他們也要去進修!(0731)

 

校長他是鼓勵吧!他其實都一直很鼓勵所有人來就來在進修阿∼再爭取更高的學歷阿∼阿也很鼓勵很多人去考主任哪之類的。(熙0704)

 

因為我的先生啊,還有包括我的小叔、小嬸,還有我很多認識的朋友跟同事,他們都已經是擁有碩士學位。(0104)

   

(二)內在動機

 國小班級導師是採包班制,工作內容除了一般教學及例行性的行政業務外,班級的大小事往往要一手包,久而久之,教師的視野及專業很容易侷限於班級瑣事中,而漸感落伍,跟不上社會的脈動。如果能跳脫出班級這個「小圈圈」,吸取更多新知,將有助於個人的成長。對於提升個人知能及專業成長方面,三位研究對象有志一同的提出個人的看法。

 

教育不能閉門造車,希望可以再、再跟一些教育的訊息銜接、多吸收一些訊息,然後多跟人家交換經驗(0104)

 

以前只有在工作還有家庭這兩方面擔任角色之餘呢,妳慢慢的就會沒有看到工作跟家庭以外的世界,那慢慢的妳的眼光就會越來越短淺。那妳可能看到的,就是學生犯的錯,還有就是,孩子們在家的爭執。(0528)

       

那,等到妳開始去進修之後,妳學到了很多新知,那會帶給妳生命一些很大的衝擊,那慢慢的妳就會覺得說,其實,人生還有很多采多姿的那一塊,沒有必要把眼光侷限於工作和家庭裡面(0532)

 

我老公、我媽媽、家人很支持,然後家人支持不外乎就是說,既然教師工作穩定的話,嗯…妳就是何不…就是再進修這樣子,讓自己的專業得到一些成長。(0119)

 

二、角色衝突

    根據莊慧美及田秀蘭(1998)的研究,已婚並育有子女的國小女性教師,在參與在職進修時,面臨家庭、工作及進修三方面角色的衝突,其衝突來源如下:子女教養、夫妻婆媳關係、個人時間精力分配、與學校家長價值觀差異及個人社交能力等。研究者綜合角色衝突理論及教師角色,已婚國小女性教師參與在職修的角色衝突可歸納為:(一)角色間衝突;(二)角色內衝突。

 () 角色間衝突:教師除了在學校扮演教師的角色外,在學校行政方面還要面對教育當局,校長、主任、以及同儕間的同事關係,國小教師更有不少在擔任教師外仍要兼任行政職務。下班後,卸下教師的職務,扮演的角色換上以家庭為中心的夫妻、父母、兒女、媳婦或女婿等角色,這些角色間須接受自我或他人各種不同的期望及規範,即有可能造成角色衝突。本研究之研究對象除了上述之角色間衝突外,又因為在職進修者的角色,是故其角色間衝突將更形複雜,茲分析如下:

  1.與時間賽跑

因為進修的關係,難以兼顧工作及家庭的責任,時間不足是研究對象一個很重要的衝突點。

 

不過有一點改變就是,時間上的安排有改變,變得說妳進修後,妳的時間非常得緊迫。(0225)

 

在工作上,研究對象的教學工作因為進修勢必進行調整,但是因為時間不足,影響教學品質,對於學生及家長會有過意不去之感。

 

因為時間被壓、壓縮,所以妳就必須說,對所有的事情就是快、狠、準!……壞的就是變成是說,其實妳快、快的就是產生一個品質的問題,妳影響到妳的教學品質,妳沒有辦法像以前一樣,妳可能會做補充教學或者是說,讓學生進行一個活動,讓妳的教學很生動活潑,然後…嗯…就是這一點!然後妳會讓妳的教學就是照本宣科比較多,因為妳要快!(0536)

 

工作上我覺得我作業改不完……有一些作業有時候實在來不及會改的比較快有時候就會改錯然後我就會∼譬如說星期五我沒有課阿!學校的課也比較少,研究所也沒課,有時候我就會利用那個時間再把前面改過的再翻一翻,阿不然的話改錯太多我們的家長應該會有意見。 (熙0336)

 

研究對象參與在職進修因時間不足所面臨的家庭與進修角色的衝突,亦造成以下困擾:

 

嗯∼困難的話我是覺得就是時間阿∼有時候就是我們又很想顧好家挺又很想做好工作可是我們也很怕說老師課業上的任務沒有完成,就會覺得在這種在這方面會比較覺得很緊張。啊!尤其你時間一到,上課前就有那種焦慮,有時候我們也不願意應付了事,可是有時候真的剛好,這個禮拜實在很忙,也就真的應付了事,(笑)(熙0705)

 

因為有的時候,往往不能分攤家事的時間,不是只有去上課的那個時間而已,連回到家,然後甚至六、日,妳都必須要撥時間出來,完成妳課業上的工作。(0923)

 

困難的話我是覺得就是時間阿∼有時候就是我們又很想顧好家挺又很想做好工作可是我們也很怕說老師課業上的任務沒有完成,就會覺得在這種在這方面會比較覺得很緊張。(熙0905)

 

2.與壓力拔河

已婚國小女性教師參與在職進修之後,因為扮演過多的角色,各角色間衝突造成壓力,根據劉家岑(2009)的研究,其壓力之來源來自於:分身乏術、他人眼光、高標準的期待、負面情緒及有求於人。可見,已婚國小女性教師在參與在職進修時,其面臨多重角色時,壓力負荷之重。有來自於進修之課業上的:

 

嗯,妳在學校的角色,有一點點就是妳…讓妳產生一個困擾,譬如說妳在學校,妳是教師的角色,可是妳面對妳是在職去進修的時候,有功課上的壓力,妳、妳會發現妳沒有辦法完全融入這個角色。(0227)

 

我想是考試,因為學生都怕考試嘛,對。尤其是那一種需要強背的科目啊,那就會感覺說,自己那個記憶力不如年輕,那怎麼背都背不起來的時候,妳就會想說,怎麼年紀一大把了,還對考試感到這麼的焦慮?(0621)

 

亦有來自於家庭角色扮演的壓力:

然後在家庭的話也會有影響,因為我們上課時間有時候是晚上,那晚上的話就…變成說妳要孩子丟著,然後就是由、由、由另外一半去處理,一個人處理兩個孩子的問題嘛,所以這個進修面後,最主要是這個角色會有、有衝突。會產生角色衝突,而且還蠻嚴重的,因為有時候妳在學業的壓力,就是妳在進修的時候那個學業的壓力,會讓妳覺得說,妳到底是要再…是用功一點好呢,還是說當媽媽、當媽媽的、當媽媽的時候,那個在家裡當媽媽的時候要多陪著孩子一點呢,哦,完全放棄學業,還是說妳當老師的時候要認真當老師,然後功課、功課丟一邊,其實他是產生一種三邊那個角力的…那種、那種、那種什麼、什麼戲碼,拉扯的那種戲碼…拔河… (0233)

 

然後在家裡的話,在家裡妳就衝突也很大,就變成說學業…妳進修的那些學業的壓力,會帶回來家裡,對孩子妳也會煩躁,然後容易跟另外一半因為…嗯…因為妳沒有時間做家事或做所有的事情啦,所以妳會跟另外一半…就是吵、吵架。(0315)

 

那在家庭方面的話,就是、有時候那個研究所有一些晚上的課的話,就是家裡的晚餐比較沒辦法做。(0127)

 

那當然也比較沒有辦法跟先生,有時間相處,或者是有更多的互相分擔責任的機會。那就真的是,在家庭角色這方面,就覺得自己好像大部分的工作都都沒有完,沒有盡到責任這樣。(0123)

 

以及來自於教學工作上的壓力:

當老師的時候,妳沒有辦法像以前一樣做到百分之百,譬如說教學準備,哦,或者是對待學生,妳本來可能有多餘的空閒、那個心情啦,去處理…很平和的去處理孩子的事情,可是因為妳壓力…學業的壓力一來,妳就會變成對學生很容易失去耐心。(0312)

 

教學年級更換的時間點,所以在開始進修之後,我一來又要適應晚上去進修;二來又要適應新的年級,所以就是變成雙重壓力。(0328)

 

 () 角色內衝突:教師在擔任教師時,需面對學生、家長、學校行政、行政當局及社會大眾等不同來源的角色期望。教師個人的表現若無法同時符合這些角色期望時,或個人特質無法配合時,即會造成不同的衝突。本研究之研究對象除了上述角色內衝突外,另外「女性」及「在職進修者」的角色亦因為在職進修而造成衝突,針對研究對象之角色內衝突,分析如下:

1.愧疚感

研究對象因為參與在職進修後,對於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如自己預期或他人的期望,往往產生愧疚感:

 

每個角色妳都會覺得說,都會愧對,譬如說在…在職進修的時候愧對老師,一直跟老師講、道歉,因為作業要拖延,然後在學校的話,妳自己知道妳愧對學生,因為妳真的就是沒有讓他們有…沒有辦法全力的教,譬如說有一些補充的,或者是一些精彩的活動,嗯,就是比較像以前…九年一貫以前那個年代,就很死板板的照本宣科這樣教。那對家庭的話,妳的愧疚就是說,嗯…妳的情緒的壓力,可能就是會…對家人會有所影響,妳會找家人當出氣筒啊!(1324)

 

尤其在家庭中的角色,研究對象對於自己的角色扮演,如在家庭中妻子及母親的角色,頗多愧疚之感,此正符應了學者Voydanoff (1998) 提出,女性的工作生涯比較容易受家庭干擾,職業婦女外出工作後,仍將重心放於家庭。(張惠芬、郭妙雪譯,1998)所以當已婚國小女性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後,對於執行家務及家庭角色扮演的無力感備感愧疚:

 

會覺得說,進修前我覺得哦,照顧孩子是全心全意嘛,那妳現在進修後,就是孩子…妳只有給他一半的時間…對!很愧疚,就很愧疚,然後妳沒有辦法完全盡好媽媽的責任嘛,所以…而且我女兒她又要需要做治療或什麼的,所以常常就是會覺得虧欠她啊,對啊!對!(0422)

 

這段時間如果跟小孩拉開距離的話就不太好,像我小孩本來是每天回家都不停的跟我聊天不停的跟我聊天,可是後來就他就會覺得我好像不專心聽他說、他有時候會問我有沒有在聽……但是就是我覺得那種親子關係拉開是我比較煩惱的問題。(0204)

 

就是覺得說,自己好像對於家庭,媽媽跟妻子這一部份,好像整個完全是嗯褪色了。嗯,對,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0132)

 

覺得很不適應也很不滿意,因為覺得自己,不管是對先生或者是對孩子,都是一個很失敗的角色,好像……對,覺得很內疚。既對不起先生,又對不起孩子。(0221)

 

2.壓力感

      研究對象對自我的要求如無法達到時,自然產生衝突,也因為衝突感而形成壓力:

 

其實妳快、快的就是產生一個品質的問題,妳影響到妳的教學品質,妳沒有辦法像以前一樣,妳可能會做補充教學或者是說,讓學生進行一個活動,讓妳的教學很生動活潑,然後…嗯…就是這一點!然後妳會讓妳的教學就是照本宣科比較多。(0605)

 

妳就變成說…變成對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就變成說妳…好,當老師的時候,妳沒有辦法像以前一樣做到百分之百,譬如說教學準備,哦,或者是對待學生,妳本來可能有多餘的空閒、那個心情啦,去處理…很平和的去處理孩子的事情,可是因為妳壓力…學業的壓力一來,妳就會變成對學生很容易失去耐心。 (0311)

 

可能就是因為妳、妳、妳、妳…其實妳教學沒有額外的花俏,其實在課業上,其實他們可以看得出來,對!以前會多餘的心力會辦一些花俏的活動。(0714)

 

在學校的話,我覺得擔任級任是非常忙碌的,對學生的照顧還是會有些地方會比較沒有辦法兼顧到像以前那麼周全。(0114)

 

會有一些壓力,然後就是會覺得說在這邊選課我們都不敢去選早上的課,因為每一天都有國語課,而且早上是一個要安頓學生很重要的時間,你如果沒有先安頓好,你把它交給代課老師,有時候就是學生在學校會特別的亂。(熙0409)

 

我覺得壓力反而來自於功課比較多……我覺得就是很喜歡上課但是又很害怕作業,勉強哪,我還是年紀比較大,有時候頭腦都卡卡的,(笑)看書也比較不能專心哪,因為我們又有工作又有家庭,有時候很多事情,在看老師指定的功課,看著看著就又想到工作了,又想到小孩了……對,常常就是說,可能一篇文章,一篇論文可能本來不需要那麼長的時間看完,可是都會拉長……然後老師又要報告啦又要寫啦!反而覺得這部份負擔比較大。(熙0821)

 

我一來又要適應晚上去進修;二來又要適應新的年級,所以就是變成雙重壓力。因為對比較低年級的學生,還掌握不住怎麼樣去管教他們,或者是甚至怎麼樣跟他們互動。那那個時候就覺得說,好像一直工作很不順利,那也很焦慮,可是一直找不出該如何改進。(0329)

 

三、    衝突適應策略

    個人扮演多重角色時,角色衝突是難以避免的,但是為因應角色衝突,個人將會採取各種策略適應之,以降低角色衝突造成的威脅及傷害。學者吳清山(1992)針對角色衝突的解決策略提出看法,認為如果多重角色發生衝突時,可以安排優先順序,以確家何角色最重要,其他的則排於次要的地位;或將角色隔離,不在該角色場所以外的地方談論該角色。LoderSpillane (2005) 針對16位女性校長和副校長進行角色衝突研究發現,為了因應角色的轉換及連續性,研究對象採用改變對環境的認知、保持與其他相關人員的聯結及以重要關係人為優先等策略。本研究之研究對象除了運用上述之策略外,尚有其他之策略。以下為研究者將研究對象之適應策略整理後,分為個人策略及互動策略分述之。

(一)  個人策略

1.    調整心態,迎向挑戰

研究對象因為在職進修者的角色,不論是在工作上或家庭裡均較以往未參與在職進修時,多了一些難題及衝突。三位研究對象在三方面的角色上採取自我激勵,改變自己的心態及處事的方法來適應:

 

進修後覺得這個角色沒有什麼改變吶,妳在學校的話還是一樣,妳還是盡心盡力做像媽媽一樣的教師的角色,那在家庭就是完全的付出,就是只要在家裡,我絕對不會提、提學校的事,也不會把學校的事,或者是工作上的事拿出來,就是會佔用到小孩子的時間,就是完全的融入這樣子。(0220)

 

對!偶爾給自己空間,妳不要要求自己就是三方面都要求百分之百,我三方面…其實我只有達成百分之七十,對,然後不要…嗯…不要認為就是說,嗯…一定要把課業弄到最好,當個最優秀的學生,或當個最優秀的老師,或當個最優秀的媽媽,這樣子!(1417)

 

讀書習慣……你今天很久都沒有讀這種很嚴肅的書了,我覺得我剛開始讀的時候,看完了還是不知道裡面都在寫什麼,好像我還沒看過,我覺得看完還是空空的,讀書的那個態度跟吸收。我覺得、久了以後就漸漸漸漸的就會對這種比較嚴肅的題材的東西,就比較能靜下來看,我覺得以前都比較鬆散,我覺得比較大的部份是這個,然後就是學習態度吧!(熙1107)

 

進修以後我們就會開始針對某一些主題,要去做研究要去做討論,我們就會開始去思考說,那如果這個結果,它有沒有用,如果它是一個,我們經過一個深入研究以後,最後有一些訊息出來,那發現在好像可以,對某些東西有一些影響層面的話,我就會覺得,這樣好像給自己的生活上多了一個比較有意義的東西。(熙1236)

 

我可能只是會問問自己問清楚,你要是覺得說,如果有一個結果,你覺得是你願意的是你要的,那它中間就是有一些要付出的代價,我自己也覺得啦,雖然說這段日子很忙很累,可是我覺得也不是都沒有代價,也不是都沒有結果,阿走過就好。(熙1331)

 

我覺得第一個就是:真的是要先對自己好,對。那當妳心情舒服了,很多事情呢,妳就不覺得它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那如果當妳自己對自己不好的時候,給自己太多的焦慮感,其實不管是課業壓力,或者是學校的工作,妳都會產生很多沒有必要的負擔。(0805)

 

就是…會熬夜啊,熬夜拼功課啊,不然就是早自修來學校,小朋友做自己的事情,然後我寫學校的功課,所以我的學校很多功課,都是在學校早自修的時候完成的!(0920)

 

就是時間過得很快啊,然後妳、妳每天都在趕、趕、趕,時間是追著妳跑,然後妳也追著時間跑,那所有的事情都等著妳去完成,然後也等著妳趕快又多出很多事情要去做就對了,就是變成說,很痛苦的過啦,啊但是妳也是就是這樣子過了!哈哈哈哈…然後,所以就是很痛苦的過,人家說什麼…嗯…什麼,快樂也是一天過、痛苦也是一天過,可是妳想快樂會有一點快樂不起來,那個壓力是…無所遁形啦!(1434)

 

然後自己也要想開啦,就是要常常一直要告訴自己、要激勵自己、告訴自己說,一定可以的,趕快盡力完全、盡力、盡力、盡力完成,對!嗯!不能放棄、不能放棄,雖然想放棄,我放棄好了,不行,我已經一隻腳踏進來了,另外一隻也這樣踏進來,就是一定要堅持啦!妳要有堅持就對了。(1603)

 

2.    積極紓壓,度過難關

為因應三方面的壓力來源,除了觀念及想法的改變外,三位研究對象,亦會運用紓壓的方式,以度過在職進修這段忙亂的日子,如和家人共度週末、給自己一段空白的時間或對自己更好等:

 

進修之後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我們每個禮拜六、日都一定要出去玩。……因為這樣子禮拜六、日就是…帶小孩子出去,小孩子…照顧小孩子比較不會累,其實當初就是說帶出去…不一定哦,有時候去科博館那種地方,常去,然後大部分…嗯,禮拜六、日都去,因為不能寫功課嘛,沒時間寫功課,剛好跟人家相反,人家是禮拜六、日寫功課,我就是禮拜六、日跟孩子、家人出去玩,所以變成說這兩年就是很累,功課很累,當老師很累,家庭也很累,但是也玩得很累! (0926)

 

其實我也沒有說所有讀書都在讀書,我只是不敢出去玩,但也沒有在家都在讀書,其實尤其要寫作業已時候腦子就卡住想不出來,我就會站起來晃一晃……就到處走一走阿,或者就跟小孩說說話阿!然後等覺得說可以靜下來就再回去坐下來寫這樣子,其實寫的時間不是最長,反而在週邊閒晃比較長,只是說,你晃夠了,你坐下來專心的時候就會趕快寫的比較多一點。(熙1209)

 

我就是假日我本來都一定出門玩的阿……然後現在都沒有阿,我就停掉全停掉……就是說我們都變成都沒有出去玩,但是我們就是說變成說至少去吃ㄧ頓好吃的這樣。(熙0812)

 

在職進修之後呢,妳就是可以自己一個人去在職進修的地方上課,那不用牽掛著學校的學生,牽掛著家裡的孩子,那利用那個放學後的空檔呢,妳也可以去調養一下自己的身心。讓自己呢在下課之後,先鬆一口氣,然後再回家。那我覺得,人總是要先對自己好,才有辦法對每一件事情都好。所以,在職進修呢,反而覺得自己的人,變得更開朗,然後也知道說,自己臉上有微笑,才有辦法給學生跟孩子微笑,這樣子。(0733)

 

(二)  互動策略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已婚國小教師,因為參與在職進修,其「已婚女性」的身分,勢必會和家庭裡的角色扮演起衝突,尤其在夫妻及親子關係的變化上,產生較大的衝突;另外,研究對象工作上「國小教師」的身分,在學校同事間及和學生、家長的互動間也產生一些變化,所以如何尋求各個關係人的協助及體諒至為重要:

   1.尋求支援取代孤軍奮鬥

無論在家庭、工作上甚至課業上,研究對象能與重要關係人(先生、同事或同學)尋求協助,避免自己獨立面對角色衝突的壓力:

 

生活上的話會、會家事就是分工合作,然後多照顧小孩,如果我真的要趕功課、來不及,要把小孩撇下的話,他就會照顧,那如果是學業上的話,就是我會問他說,耶這倒是有一點幫助啦!他有念、有經驗、有念研究所的經驗,倒是真的會有一些比較重點式的引導,都會有多多少少有幫助這樣子!(0406)

 

同事我覺得是一個很大的助力,同事會、會幫妳,譬如說妳遇到什麼教學事情,妳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思考怎麼解決的時候,直接去問、問那個同事,同事就、馬上他就有點子來解決事情,他就會協助妳(0728)

 

我是用一種比較有趣,把它當作樂趣的心態去面對它。那,完成之後呢,就是會跟進修的同學,互相就是看一下對方的作業,然後給予意見。然後當然免不了會發洩一下啦,想說:唉,老師為什麼要出這麼多作業?這樣。對啊,互相再加油打氣一下。那我覺得,一關一關過啊,慢慢的就是,好像就把這些課業都給送出去了。(0820)

 

先生是很支持,因為他自己也讀過碩士,他知道說,在進修的過程當中,會面臨到哪些壓力,還有,需要很多時間去完成進修的課業啊還有進修的一些責任。(0203)

 

像我們這一次兒童節才藝表演,那同學年的同事,因為知道我和另外一位同事也在進修,所以呢,她就主動扛起訓練兒童的任務。然後,只是為了讓我,和另外一位在在職進修的同事,不用再分心,訓練學生這一塊工作。我覺得他們非常的貼心。然後在當初,來到這個新的年級的時候,他們也是認為說,有在職進修的同事,就不需要擔任學年主任這個工作,那由其它人去抽籤就好。那我覺得,他們也都是很能夠體會,有同事在在職進修時,是多麼的辛苦。所以呢,我就覺得說,同事真的都蠻支持,在職進修的同事。(0512)

 

2.積極協商取代自我要求

研究對象在取得在職進修身分後,採取主動告知家人及學生和家長的方式進行協商,以尋求認可及相互尊重;

 

我就挑明了講啦,一開學我就跟他們講說我在進修,對!然後所以說,但是我不影響到我的正常的上課時間,那有影響的話,就是請代課老師就是固定跟他合作,然後請他規劃那、那個科目的課程……所以就跟家長溝通就是說,即使我在進修,我會顧好學校的…嗯…小、小朋友的本科,嗯,那美勞課的話還好,有老師那…那代課老師那邊就是張羅…嗯,讓他們安心,對對對,讓家長安心,然後妳要事先跟他們講,妳不要說等家長發現這樣子!(0632)

 

那、但是學生知道我在進修他們也沒有太多意見也算是、反而還蠻貼心的,有些事情他們會主動幫我這樣子,阿家長也都接受這樣子、嘿!並沒有說在這方面說太多的意見像我如果請代課老師我都會跟他們說明,我請的是什麼樣的老師,他將幫我做什麼事情,在班親會的時候我也開放機會給家長跟我說意見,那他們也都沒有提怎樣的意見,那之後也都是跟我蠻配合的。(0118)

 

他們對我的期望,就是希望說,我可以提供更專業的教學,所以他們在知道老師晚上也在上課當學生,其實大部分的家長跟學生,都是蠻鼓勵蠻支持的。因為他們覺得說,他們,自己的老師,能夠提供更好的教學品質,是他們很開心的地方。(0420)

 

就是一定要先取得家人的支持跟同意,對。那不要說,自己想了就去做。那萬一考上了之後,結果才發現家人沒有辦法配合,那真的是到時候會很棘手。尤其是如果有小孩子的問題的話,對,因為,如果另外一半沒有人照顧,都是大人了嘛,自己去張羅吃的,總是有辦法。可是如果是小孩子沒有人照顧,那真的是很麻煩……一開始就要先講清楚,然後,讓他們理解到說,開始讀書之後,會有多忙、多辛苦,對。因為有的時候,往往不能分攤家事的時間,不是只有去上課的那個時間而已,連回到家,然後甚至六、日,妳都必須要撥時間出來,完成妳課業上的工作。 (0908)

 

另外在進修課業方面,則是和教授進行良好的互動及溝通:

就是說他很包容我們的一些可能不足的地方,然後也接受我們很自由的去談話,他不會去很給你訊息說現在你講的是很差的東西,對於你在職的身分,我覺得他們也很體諒我們,我覺得很體諒,他包括排課什麼他問我們……把我們困難講出來以後,就修改了……你有問題願意告訴他,他就會願意去幫你,去想辦法這樣子。(熙0931)

 

    綜觀上述研究結果,已婚女性國小教師參與在職進修的動機以外在動機因素居多;在兼顧家庭、工作及進修三方面角色衝突時,時間不足及面對各種不同角色的期望,已婚女性國小教師常感到愧疚或給予自己較大的壓力,「已婚」的身分,讓來自於婚姻家庭的角色衝突比起其他方面的角色衝突更大(蘇沁怡,2004)。尤其在家庭的親職教育及親子關係方面,三位研究對象對於較無法全心全意陪伴子女,有較多的衝突感。在衝突適應方面,尋求社會支持是已婚女性國小教師參與在職進修時,適應角色衝突歷程的心理因素,其最重要的社會支持,來自於先生(莊慧美、田秀蘭,1998)。先生對於研究對象工作、家庭及進修角色的認同及所提供的協助和配合,是研究對象能安心進修的主要動力,讓研究對象在參與在職進修時無後顧之憂,也不致造成研究對象在各個角色上產生太大的衝突感。其次,來自於同儕(包含學校同事及研究所同學)的協助,亦是讓研究對象能順利參與在職進修的重要支持。另外,在工作上,對於教學工作及學生和家長的觀感,研究對象的處理方式,均採透明化的說明及溝通,因此產生的衝突感較小。

    透過本研究,研究者發現,已婚國小女性教師在參與在職進修的過程中,因為多重角色的過度負荷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及衝突感,且因為自身所給予「一定要畢業」的壓力,致使研究對象有「咬緊牙關」、「忍耐」及「撐下去」的信念。此現象雖是一挑戰自我極限的方法,亦是勇於接受困難的好表現,但是其間所要忍受的壓力及煎熬,若沒有良好的紓壓方法,長期下來,恐怕不是一個良好的適應歷程。

 

陸、反思與結語

一、角色互換,學習同理

    在本研究中發現,身處於多重角色之中的已婚國小女性教師進修歷程裡都有時間及壓力過度負荷之感,足見其面對在職進修,時間規劃、情緒管理的技巧以及多重角色扮演的壓力調適顯得相當重要。根據張美智(2005)的研究指出,已婚國小女性教師的工作壓力,有部分原因來自於家長的期待及教師的自我期許。職此之故,當已婚國小女性教師參與在職進修時,因為來自於多方的壓力,以及對於自我的要求,其所面臨之困境可想而知。但是,如同本研究黛玉老師所說:

 

我覺得老師要去嘗試當學生,才會瞭解學生的感受,對。那平常在班上要求學生,是很理所當然又很順口。可是當妳身為學生的時候,被台上的老師要求的時候,妳才發現:啊!原來自己是有多少的不甘願以及不願意配合。但是呢,妳在瞭解學生的感受之後,妳回來學校當老師,那妳在開口的時候,妳就會比較有同理心。(0716)

 

參與在職進修,可以讓自己的視野更寬廣,從教師的角色跳脫出來,回頭再檢視自己的教師角色是否合宜,並且又因為進修原故,多了一個學生的角色,而更能體會學生的感受,姑不論在職進修是否真能促進專業成長,但在教師角色知覺上卻是一大助益。

 

二、知識共享,學以致用

    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其動機無論為何,總是將個人知識進行深度及廣度的再延伸,而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後,若僅只是將所進修之學位「束之高閣」,對於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與學校社會是否有所助益卻未加以重視,無疑是一種知識的浪費。誠如本研究中熙鳯老師所言:

 

老師的論文也許看可不可以在學校架子上有一個區塊擺著,但是,事實上論文又很長,真的會去看的老師恐怕也很有限,就是說一方面是興趣或者一方面也是內容那麼長,他有沒有時間去看也是個問題,我只是說理想上來講,我們會想說如果要讓老師在職進修是有意義的,應該是有分享,那才是一個較有結果的東西。(熙1426)

 

    教師所承擔的社會角色及責任有別於一般社會人士,如果每位教師在參與在職進修後,能將自己所學運用於教學上,或分享與教學體系共享之,知識的傳遞及創新將更快速,對於教育的本質將更有意義。因此,對於教師的在職進修,雖說是權利也是義務(吳清基,1995;黃坤錦,2003),但是教師應視之為一種責任,除了教師自身專業的成長外,更應將自己所研究的教育相關課題運用於教學上,更應「推己及人」的貢獻所學,讓更多教育相關人士能加以學習運用。有鑑於此,研究者建議教育相關部會或機關應建立「教師論文資料庫」,將各階段教師在職進修相關論文或資料加以分類建檔,使有需求的教師能藉由資料庫的搜尋,獲得知識或尋求協助,以達到知識共享的目的。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譯(James H.,McMillan and Schumacher ) (2002)質的教育研究:概念分析(第五版)。台北市:五南。

王素琴(1995)。成人學習參與動機取向與教育產品利益知覺之相關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內政部兒童局(2006)。94年(台閩地區)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中市:內政部兒童局。

李再長、黃麗鴦(2007)。在職人士進修之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及學習績效之相關研究以成大碩士在職專班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7(4)1-24

吳清基(1995)。教師與進修。台北:師大書苑。

吳清山(1992)。學校行政。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惠文(2007)。已婚國小女性教師角色衝突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社會學習領域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胡幼慧、姚美慧(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桂冠前瞻教育叢書編譯組譯 (Heck,S. and Williams,C.R.) (1999)教師角色。台北市:桂冠。

郭靜晃主編,張惠芬、郭妙雪譯 (Voydanoff,P.) (1998)工作與家庭。台北市:揚智。

張美智(2005)。已婚國小女教師多重角色衝突與調適之探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教育部統計處(2009)。國中小教師具有研究所學歷之比率。201053。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overview50.xls

教育部統計處(2007)。女性教師比率。201053。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overview64.xls

莊慧美、田秀蘭(1998)。女性國小教師在工作、家庭及進修角色之衝突及適應歷程分析以屏東女性教師為例。中華輔導學報6231-266

黃坤錦(2003)。教師在職進修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8241-257

童錦麗(1991)。談教師角色衝突。國立教育資料館館訊,8,pp.71-73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市:師大書苑。

劉家岑(2009)。已婚國小女教師在職進修壓力與調適方式之研究。台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蘇沁怡(2004)。女性國小教師在職進修角色衝突之個案研究。台北市立師院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二、英文部分

Loder, T. L. & Spillane, J. P.(2005). Is a principal still a teacher?:US women administrators’ accounts of role conflict and role discontinuity. Schoo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25(3), 263-279.

Roxburgh, S.1999Exploring the work and family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20,771-792.

Van Sell, M., Brief, A. P., & Schuler, R. S.1981. Role Conflict and Role AmbiguityIntegration of the Literature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Human Relations, 341, 43-71.

 

 

 

 

 

 

附錄

訪談大綱

一、參與在職進修的動機

1.請問您參與在職進修的動機為何?

2.說說看您在學校及在家庭的角色為何?在職進修後有何改變?對您的生活有何影響?

 

二、角色衝突及適應歷程

()家庭

1.開始進修後,對於您的家庭產生了哪些影響?家庭成員對於您的進修所持的態度為何?

2.家庭成員對於您的在職進修,給予您的協助為何?

3.開始進修後,對於您在家中的角色扮演感到滿意嗎?為什麼?

4.您如何調適在職進修與家庭雙重角色的壓力?時間如何分配?

5.您的家人如何調適這段在職進修的過程?

 

()工作

1.在職進修後,對您的工作產生了哪些影響?覺得自己在工作上扮演的角色是否滿意?為什麼?

2.您覺得家長及學生會希望自己是什麼樣子的老師?參與在職進修後,您如何使自己達成家長及學生的期望?曾遭遇到何困難?(家長及學生對於您的在職進修有何看法?您如何配合他們的需求?有何感到困難的地方?)

3.學校對於您的在職進修有何看法?學校為了配合您的在職進修有何支援措施?

4.同事如何看待您的在職進修?如何支持您?

5.如何因應工作與進修雙重角色的壓力及時間分配?是否成功?如何適應?

 

()課業

1.覺得自己現在當學生的感覺如何?能勝任嗎?為什麼?

2.在課業上讓您感到最大的壓力或困難是什麼?為什麼?

3.與同儕或授課教授相處如何?他們給予您什麼支持?

4.您的學習態度如何?對於您既是學生又是老師的身分,您有何看法?

5.在職進修前和在職進修後,您覺得自己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6.如何去調適在職進修所造成的課業壓力?

 

三、反思與建議

1.對於自己在職進修的這段歷程有何看法?

2.您會給予想要在職進修的教師哪些建議?

3.覺得學校或政策上該給予在職進修教師哪些支持?

 

 

附錄二

受 訪 同 意 書

敬愛的教育夥伴,您好:

   

謝謝您百忙中願意受訪。以下是本研究的目的及過程等相關細節,如在詳細閱讀後有任何問題,請您隨時與我聯絡,我很樂意向您報告。

 

本次訪談係作為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論文研究之使用,其目的是要暸解已婚國小女性教師在職進修多重角色衝突之情形,並探詢您的適應歷程,以提供本人學習、研究及反思之基礎。

 

會談中,您可以暢談您個人的想法及感受。訪談長度預估約一至一小時半,訪談原則上為一次。所問及問題如讓您不適,您有權利隨時終止會談或拒絕回答,已答事項如中途或事後認為不妥,可要求予以刪除該部分內容。

您所提供的訊息及經驗(含錄音檔及文字紀錄),除供論文研究及課堂上討論外,將予以保密並妥善保管;該資料後續將整理為研究報告發表,為確保資料隱私以匿名處理。若有任何其它問題,歡迎隨時與我聯絡,並惠賜指導,再次誠摯地感謝您。

本人同意以上之內容,且願意接受訪談與資料提供。

 

       ※訪談者: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王玉慎

 ※連絡電話(或手機):0922-XXXXXX

 ※電子郵件:ushen@hwes.XX.XXX.tw

 

※受訪者簽名:                           

 

 

        九十九